水开以后稍微滚一滚,最后撒盐,撒一把香葱。
这些刚刚做好,付欧就骑着车回来了。
他……不是说去厂里吃饭了吗?
幸好今天的饭煮的比较多了。
早上看到他送的马灯了,可还没有谢谢他呢。
看见付欧进门,何小丽抢着过去递了一碗绿凉粉给他,给他的还特别的撒了一些红糖:“怎么回来吃饭了?”
回来……吃饭,这感觉很奇妙。
不知道为什么,付欧突然心生出来了一个想法,好像这……应该是妻子跟丈夫说的话,他希望哪天进门,能看见合心人进门就递茶水,然后问东问西,问的再多,他都不会觉得厌烦。
为什么回来吃饭,昨天他刚刚在食堂吃了一个早饭,就觉得受不了了。
知青点一般是何小丽做早饭,余敏做晚饭,他以前总是在厂里吃早饭,在知青点吃晚饭,他本来一个月分20斤米的粮票,因为要在食堂吃一顿,他就往知青点交10斤米,另外十斤的粮票他要在食堂打饭吃。
恰好前天是何小丽做晚饭的,他突然吃过一次,就不太想要吃食堂的饭了。
嘴巴好像养挑了。
“以后我都在知青点吃,我一个月交20斤米,还有半斤油。”付欧厂里发的油和米都比村里和学校要多得多,何小丽记得公办教师每个月就发半斤油。
这已经是了不得的配额了,到年节也会发米发油,但她觉得付欧可以自己存一些,王有志交多少他也交多少就好。
“付欧,我跟你说个事。”
“嗯?”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生的,一碗绿凉粉很快就吃完了:“有事?”
“那个——”话到嘴边何小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谢谢你的马灯啊。”
“不用,之前就答应你了的。”跟她说话,付欧居然会觉得紧张:“你……还喜欢吧。”
“喜欢。”何小丽抢着回答:“很漂亮,没想到你还会做这个东西,太意外了,那个我要跟你说的不是这个事情。”
付欧抢先一步走到她前面,他专门赶早回来,就想问问她到底怎么看自己的,有没有什么意思。
要跟他处对象的意思,谁知道一脚跨的大了些,直接怼到何小丽面前去了。
何小丽低着头没有注意到,付欧站在离她很近的地方,头一抬,刚好头顶磕到他的下巴。
“昂~~”何小丽叫了一声,两人这样结结实实的撞到一起。
这人,头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怎么这么硬!
何小丽摸摸额头,惨兮兮的在那里揉了揉:“你走过来这么近做什么?”她也没看见啊!
“对不起啊。”付欧在她面前显得非常局促:“我真的不是有心的,那个,你刚才要跟我说什么啊来着?”
!!!!
何小丽居然一时想不起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要吃饭了,肚子都饿扁了。”说话的是余敏,她摘了草帽,挂在外面,每天叫饿了叫的最欢的就是她,进门先打开灶上的大木盆,“哇”的一声就叫了起来。
“何小丽这是什么玩意儿啊,看起来就很好吃哎!”余敏眼睛亮油油的看着木盆里面的食物,什么红的绿的白的,乱七八糟的拌在一起,看起来不要太好吃好不好。
“嗯嗯,等刘恩慈和王有志回来就分饭。”何小丽把锅里的汤盛起来,一人饭盆里面分了一碗,先喝一碗汤垫一垫,等下饭少了也就不会有人嚷嚷着没吃饱了。
付欧心不在焉的想着自己没有问完的话,有点蔫蔫的。
余敏回来了他也就不好问了,这种事情要怎么说出口,才不会让人觉得怪怪的呢,他自己都觉得问出来这种话肯定有点怪呢,他刻意的,多看了何小丽一眼。
她还是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看人的时候像会说话一样。
只不过,不仅对他会说话,对别人也是这样子的。
这道叫人觉得有点悻悻的。
很快刘恩慈跟王有志也会来了,最近农忙起来,几乎又没有休息的日子了,但是听说打完清油,各家各户这次可以多分点油,大家的干劲又上来了一些,几乎是每日每夜的干活了。
等四个青年洗完手过来分饭,分完饭,何小丽依旧扒了一块给付欧。
这次付欧没有闷头就吃,冷不丁的来了一句话:“何小丽。”
“嗯?”何小丽头也没回的,低着头吃饭,这个韩式拌饭确实不错,味道丰富,可以让人暂时忘了
——这里面根本就没有油啊!
香喷喷的鸡蛋汤先把个人肚子里面打了个底,多填了付鸥一个人,也居然都吃饱了。
“说个事情啊。”何小丽一开口,大家齐刷刷的看着她:“付鸥同志决定最近要回知青点吃早饭,所以会多交一些粮食回来。”
“哇,好事!”王有志说:“人多力量大嘛,我们最近还在寻思着去捕田鼠,地里的田鼠实在是太多了,影响农业生产,何队长说谁逮到算谁的。”
“谁要吃那玩意儿!”余敏露出嫌恶的表情:“我不吃!”
“我也不要吃,王有志,别搞了,你拿公家的锅做了老鼠吃,我以后对做饭都有心里阴影了,再说万一捕老鼠没得好,被老鼠咬一口得了鼠疫咋办?”何小丽弱弱的表示。
“去哪里捕,我也要参加。”刘恩慈说:“你们不吃,我吃。”
“晚上去吧,有捕鼠的笼子,不会咬到人的,再说最近地里的田鼠太多了,种完红薯会偷吃的,所以才要捕一轮,红薯才能种下地。”王有志说。
冬天不能种其他的主要作物,还可以种甘蔗呢,到冬天收了甘蔗,队里会做红糖,以前估摸着全都叫孙有才给贪了,今年听说红糖做出来了大家可以分一些,大家干劲更足了!
吃完饭,刘恩慈、王有志、余敏三个人继续去油菜地里面去了,收完油菜,队里还要种上一茬红薯,冬天要靠吃红薯过半个冬。
“我想跟问你一个话。”看见三个碍事的走了。付欧想了半天,还是想问出来。
“什么话?”
何小丽抬起头来,亮晶晶的眼睛,就这样直视着付欧,还真是——
付欧咬了咬牙:“学校什么时候开学来着?”
第42章
说话间学校就开学了。
五个大队的孩子加起来,也才五十多号人,大多数都是没有上过初中,或者初中上了一小半,基础不太好的学生。
所以就编成一个班,这样教起来虽然累一些,但上课的堂数大大的减少,何小丽也有时间,在课余复习功课。
经过半个多月的复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勉强都回去了,按她的水平,一百分考个九十多分都没啥问题。
英语自然也不用说,这是她最拿手的了,连付鸥这个号称在国外长大回来的,都表扬过她的口语,写作和阅读能力自然也不在话下。
现在看来就是语文和政治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有一点问题。
何小丽自己读书的时候就很学不来这些,最近在这两门课程上面下苦工。
学校那边,其他两个女教师也住到了学校,不过她两合计了一下,还是自己在学校搭伙做饭,毕竟学校离知青点也不近,并且她们俩跟这边的几个知青不太熟,听说有两个二十来岁的男生,就不肯来。
她两的生产队,都是各自补贴了十斤米和一两油的,加上学校发的那一部分,搭伙进知青点就是亏,于是找了个由头,就两人开火了。
不过就是打柴麻烦一些,有学生家长见两个女老师不容易,送孩子上学来,还另外给带一些木柴过来。
两个女孩子,一个月二十斤米,不用跟男人搭伙起吃,吃着就比以前富裕了很多,现在手里头有些闲钱,找村民买点新鲜的蔬菜和鸡蛋,自己也不去种菜。
何小丽不以为然,她跟知青点那边熟悉了,再出来跟两个女老师搭伙也不太好,她还是愿意去知青点吃饭,自己种了菜,养了鸡,都是有感情的。
因此关系也就是点头之交,再说那两个女教师,都是外村过来的,跟本村的人不太熟,因此她两抱着团,关系好一些。
学校下了课,何小丽又在学校备了一会儿课,出门的时候已经到了五点了,反正知青点的晚饭是余敏做的,晚上她不必赶的太早回去,在门口伸了个懒腰,迎面遇到了刘彩。
都过了好几天,忙和之余没有空去找刘彩和赵阿婆去核实刘恩慈当天的话来,一看到刘彩,这不就想起来刘恩慈说的话了,笑着问刘彩:“婶儿,听说你家有多余的土布,我想问问有没有多的,给我换一些。”
刘彩家儿子说,费衣料就少,要吃的米饭就多,因此以前经常拿自家纺织的土布,找人换米换粮。可现如今队里给发粮也发多了,基本能满足村民的需求,碰到冬季没粮的时候,或者灾荒时期,才需要吃土豆、番薯这些,但基本不会让人饿肚子了。
“哎呀可不赶巧了。”刘彩压低了声音说:“前段时间是有布来着,可都换给刘恩慈了呀。”
看来刘恩慈果然是拿东西去跟刘彩换布了。
刘彩还挺好心的:“你要是想要布,问你婶娘要啊,你那个婶娘也是死扣,当年你爸爸给了她多少好处啊,现在摆出这样一副臭脸对你,还真是不识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