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路上冰雪多,马车走得小心翼翼,速度比平时慢了一些。
吴明问起郑若云找她有什么事,荷花只说是郑若云感激她的玉容粉帮了自家二姐,所以才想要答谢她,没有提夏世媛的事。
吴明看她精神和心情都挺好,便放了心,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
“闲来无事,在那边铺子里买的。”吴明轻描淡写地说道。
荷花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八色精致的糕点,有好几种她都叫不出名字,都做成各种花卉的样子,很是好看。
“呀,这是在哪儿买的,我咋没见过?”
荷花借着外头的光线,仔细打量着这些糕点,看样子很喜欢。
“听同窗说那家糕点做得好,正好顺路就给你买了一盒,你要是喜欢,以后我再买给你。”
吴明见荷花喜欢,起初很高兴,随即想到荷花来县里这么多次了,却连这么精致的糕点都没吃过,心里又心疼又难受。
她天天不是忙着赚钱,就是张罗家里的事情,哪有闲工夫享受这些美食。
吴明看着荷花拿起糕点左看右看,忍不住说道:“别光顾着看啊,你尝尝看。”
荷花却把盒子收了起来,笑道:“这么好看的糕点,我哪舍得吃啊?过几天回家捎给爹娘他们尝尝。”
吴明想说她几句,却又不忍心。
他又何尝不知道她的脾气,从来都是把家里人放在第一位的。
这个小丫头,他还真是拿她没办法。
次日一早,荷花还没睡醒,就被田芳拉出了被窝。
“都啥时候了,还睡呢?”
荷花睁开眼睛,看看外头刚刚明亮起来的天色,不禁哀嚎一声。
“老姑,这才啥时辰啊?你把我叫起来干啥啊?”荷花死死拽着被子不撒手。
天可怜见的,她就这么点儿睡懒觉的爱好,还被田芳生生剥夺了。
这大冷天的,起床绝对是一件考验毅力的事,但是荷花宁愿没有毅力,也要赖在热乎乎的被窝里。
田芳却不依不饶:“赶紧起来,今天还有正事儿呢!”
“啥事啊?”荷花恹恹地打了个大呵欠。
“今天都腊月二十五了,你还不急不慌的……”看荷花闭上眼睛又要睡着了,田芳恨恨地戳着她的额头,提高了嗓音,“年底帐都盘完了,要给你分银子,你说算不算大事儿!?”
提到银子,荷花终于精神了。
“啊?老姑你说啥?分银子了?”荷花强撑着坐起身,“啥银子啊?”
田芳看她一脸懵懂,一脸地恨铁不成钢:“就没见过你这样的,说到挣钱道儿一堆一堆的,真要给你分银子的时候,你又不惦记了。”
荷花讪讪地笑,爬起来穿衣裳。
“我这不是不缺银子嘛,再说,赚钱是乐趣,不是目的……”荷花看田芳瞪着自己的样子,把底下的话咽了下去。
田芳扔下一句“赶紧起来,洗完脸到账房来找我”,便转身出去了。
荷花穿好衣裳,洗了把脸,去了账房。
几个账房先生已经算好了帐,桌子上摆着几摞账本和算盘等物,田芳正在跟他们说着什么。
见荷花进来,田芳跟账房先生们道了句辛苦,拉着荷花过来。
“荷花,这是今年老姑家的帐,你看看。”
荷花看见那么多蝇头小楷就头皮发麻,赶紧把账本推回去:“老姑,你给我这干啥,我又看不懂。”
田芳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行,你信老姑,老姑也不跟你外道了。”她拉着荷花去了一旁的偏房,小声说道,“今年老姑家净赚了一万多两,再加上七里铺那边的,老姑跟你老姑父商量了,分你一千五百两,一会儿我让账房把银票拿给你。”
荷花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听了这么多钱还是吓了一跳。
“咋这么多?”
田芳他们这是第一年开酒楼,能赚到这么多真是令人意外。
“还不是有你这么个小军师出主意?”田芳笑眯眯地说道,看着荷花的目光满是赞赏,“不说别的,光那个药膳锅子,二钱银子一锅,哪天不卖个一百来锅,只这一项,一天就能卖个二三十两银子,这还不算配菜,凉菜……”
田芳一说起来火爆的生意就滔滔不绝,荷花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这样,荷花还是忍不住提醒她:“这药膳火锅也就秋冬季节卖得好,老姑,到夏天的时候,吃火锅的人就少了。”
田芳拍拍她的肩膀:“你放心,老姑知道。”
田芳是个急性子,说完了话就拉着她要去拿银票。
正文 第474章买宅子
荷花赶紧拦住了她:“老姑你先别着急,我这次来县里还有几件事要办,银子先放你那儿,等我要用的时候再跟你要。”
“你要办啥事啊?”田芳一听便紧张起来,“这银子数目可不少,你可别乱花啊。”
虽然田芳很信任荷花,但是荷花毕竟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她说要花银子,田芳就忍不住想问问。
荷花自己心里也没多少底,含糊着说不清楚。
田芳不免着急起来:“荷花,老姑知道你不会乱花,可是这不是小数,你爹也没跟你来,你要有办啥事,要不跟老姑说说?老姑也帮你把把关。”
荷花知道她是真的关心自己,感动地笑了笑:“其实也没啥,就是……”
她就把吴明联系的那个琉璃作坊伙计的事说了。
田芳想了想,说道:“既然小明亲自看过了,想来没啥大事,不过你俩可得小心点儿,别让人骗了。回头我叫两个老成些的伙计跟你们一起过去,有啥事也好有个照应。”
荷花正担心自己和吴明年纪小,容易被人轻视,田芳这么一说,她赶紧答应了下来。
田芳想起她起来就来了账房,还没吃早饭,就带她去自己屋里吃早饭,两人边吃边聊。
田芳给她盛了一碗黑米粥,夹了两个香菇肉馅的包子,又拿了一个茶叶蛋,一边帮她剥着皮,一边跟她商量。
“荷花呀,你看加上这次分红的钱,你家应该有两千多两银子了吧,这么多钱,你有没有啥打算?”
荷花咬了一口包子,想了想才说道:“倒是有几个想法,就是还不知道咋办呢!”
田芳顿时来了兴致,把剥好的茶叶蛋递给她,问道:“你说说看,老姑也帮你把把关。”
荷花知道田芳见多识广,也正好想跟她仔细商量商量。
“我寻思吧,这银子搁在手里也生不出银子来,就想再干点儿啥,可是我年纪小,一时做不了啥大生意,就想着,要不买个铺子或者宅子啥的,租出去吃点儿租金,就是得麻烦老姑帮我多打听打听了。还有上次咱们说的,帮二民哥开铺子的事,也要用银子呢。”
田芳听她主动提起帮田二民的事儿,不禁十分欣慰。
“你二民哥的铺子是小事儿,这些日子我张罗得差不多了,只等你来了就定下,再说,这铺子开起来最多也就用一百两银子,这钱老姑出,不过得以你和你爹的名义出。”
田芳毕竟是出嫁多年的姑奶奶,如果她直接出面给田二民开铺子,以后可能会有麻烦,还不如让田大强出面。
“所以你不用担心你二民哥的事儿,先说说,你想买个啥样的宅子?”
“我也没想好呢。”荷花一脸苦恼,“家里也没个能商量的人,跟我爹我娘说,我爹娘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赚了银子要么就买地,要么就藏在地窖里,要是这样,赚钱还有啥意思啊?”
田大强和周氏是典型的农民思想,赚钱就想着怎么存下来,以后留着慢慢花,荷花却觉得,让钱生钱才是正道。
田芳听她说到田大强和周氏的想法,忍不住噗哧一笑。
“你可别听他俩的,要是依着他们,现在还住在那个破破烂烂的老院子里头呢!”
荷花也忍俊不禁,笑着说道:“我爹娘就是太老实了,吃饱穿暖就觉得很高兴了。”
荷花和田芳却跟他们不一样,在实现温饱之后,做生意赚钱让她们觉得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了。
说笑了几句,田芳重回正题:“老姑也觉得你们应该在县里买个宅子,往后你两个弟弟要读书,县里的书院肯定要比小田村好,要是能搬到县里,以后你们姐妹几个也能嫁个好人家。”
要是留在小田村,最多也只能找村里或者邻村的农家富户,选择就少了许多。
荷花也是这样想的,前世她毕竟是个现代人,喜欢逛街购物和各种娱乐活动,但是在闭塞的小田村,这些统统没有。
如果以后能搬到县里,对她的生意规划很有好处,全家人的生活也都会便利许多。
荷花点点头:“老姑,你说得有道理,那老姑就帮我寻摸寻摸,要是有合适的宅子,就帮我们买一个吧。”
就算田大强和周氏不肯搬到县里来,租出去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