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都走了好几天了,啥时候能回来呢?
二月二这天,顾开元母子来了。
顾开元还是从吴明那里得知周氏生产的消息,回去跟顾李氏说了一声儿,顾李氏想着头前田大强他们给自己家送来那么多年礼,这回人家生孩子,怎么说也得回去去探望一下,就趁着二月二这天,叫顾开元提了猪头跟着自己一起来了。
这二月二在东北也算个不大不小的节日,田大强最近成天在外头跑,今天也没在家,吴明又去县里了,屋里除了刚刚出生的两个小子,竟然全是女人,还是荷花出来招呼他们母子进屋去说话。
周氏在屋里坐月子,顾开元自然不方便进去的,就在外屋坐等着,顾李氏则跟着荷花进了屋。
周氏和顾李氏还是第一次见面,两人一阵寒暄。
顾李氏在外头就瞧了,这家人看着挺普通的,没想到住着这么齐整的院子,家里鸡鸭鹅狗也是欢实得很,一看就是个家境殷实又会过日子的庄户人家。
再看屋里,虽然周氏坐着月子,还有两个奶孩子,可是屋里却收拾得整齐干净,这么闷的屋子却没什么异味,心里不免又赞叹了几分。
她心里这么想着,嘴上也就说了出来:“弟妹,你家这几个闺女可真是个个儿难得,才十几岁的姑娘,干活这么利索,又知道孝顺爹娘,真是让人羡慕啊!”
周氏听别人夸自己孩子,心里当然高兴。
“看嫂子说的,闺女嘛,做点儿家务活也没啥显摆的。”嘴里虽然谦虚着,她脸上的笑却掩不住。
顾李氏见梅花在一旁叠小孩衣裳,便问道:“你坐月子是梅花伺候的吧?上次我就瞧这闺女好,性子安静又和气,没想到干活也这么细致。”
梅花听了这话,略微羞涩地低了头。
周氏难得听别人夸梅花,做母亲的心性,听人家说自己闺女八分好,恨不能让别人都知道自己闺女有十分好,便拿起几件小衣裳,笑道:“旁的还好,梅花的针线活倒是好的,你看看,她两个弟弟这些衣裳,都是梅花做的。”
顾李氏早就知道梅花针线好,不过还是头一次亲眼看到,自然又是一番赞赏。
顾李氏看周氏神情挺高兴的,便试探地说道:“这么好的闺女,也不知道是谁家有福气娶了去!”
周氏也不是傻子,更何况最近正为女儿的婚事着急,看顾李氏的话像是有打探的意思,就说道:“这孩子命苦,打小家里穷,她十岁的时候就卖到县里去了,给人家做丫鬟,头年前岁数到了才给放出来,这阵子正忙着,哪有空儿给她说人家?嫂子要是有合适的人家,可要帮我们留心。”
顾李氏一听说梅花还没说人家,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几分喜色。
“这么好的闺女,要说人家可不是抢着要?只是不知道弟妹想找个啥样的人家?”她再次试探。
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周氏哪里还会挑挑拣拣,便实话实说:“我和她爹都是一个意思,旁的咱都不挑,只要能真心对梅花好就行了。”
顾李氏眉眼上的喜色又添了不少,不过只是转瞬即逝,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梅花这么好的姑娘,又是在县里见过些世面的,怕是看不上小户人家吧?”她勉强笑了笑,不易察觉地瞟了梅花一眼,“我们乡户人家,认得几个有钱有势的?就是想要帮弟妹留意,身边也都是跟我们似的穷苦人家,让梅花嫁过去,那不是害得梅花吃苦受累么?”
周氏忙说道:“嫂子说的哪里话,我家也是村里的,哪有什么高攀人家富户的心思?再说梅花岁数也不小了,只要能找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就行了。”
顾李氏听了,心思不免又活泛了不少。
都是做娘亲的,自家儿女过了适龄的岁数还说不上亲事,谁不着急啊?梅花可都十九岁了,这要是搁别人家,只怕孩子都已经生了两个了。
她想到这里,便说道:“弟妹说的是,我家开元过了年都二十七了,也没说上亲事呢,我这个做娘的,心里都急死了。”
周氏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顺着她的话说道:“嫂子别急,你家开元是个有出息的,性子踏实,心又善,等他回头考上了秀才,那说亲的还不得踏破了你家门槛子?”
顾开元毕竟救过梅花,周氏是真心喜欢这个善良憨厚的年轻男子。
顾李氏听周氏对自己儿子的评价这么高,更加高兴了。
“话虽这么说,可开元岁数也不小了,要是给他说个十五六岁的媳妇,两人岁数差得太多,也不大合适。”
顾开元本来就不爱说话,要是给他找个小十来岁的小姑娘当老婆,只怕夫妻俩都不会有什么交流。
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周氏就算再傻,也明白顾李氏是看上梅花了。
这让她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终于有人看上了梅花,忧的是顾李氏不是自己村里的,只怕还没听见过关于梅花的传言。
纸是包不住火的,要是说了亲事,顾李氏早晚会知道这事儿,那时候梅花还能有好日子过吗?梅花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天好日子,还能折腾得起吗?
周氏不敢冒这个险,而且作为女方,她也不能太主动了。
所以顾李氏这边说着,周氏却不再接茬了,只是笑着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
顾李氏也不想绕这么大圈子,可是她家实在家境艰难,看梅花家里比自家情形好很多,梅花又漂亮又温柔,针线活又好,自家就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而且顾开元年纪也实在是大了些,性子又木讷,哪个女子会喜欢啊?
顾李氏又是个好强的性子,跟田家也不算熟悉,要是被人家当面拒绝了,她自己觉得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除此之外,她还有另一层想法,顾开元之前救过梅花的命,要是自己提出来,田家却不愿意,会不会让对方以为自己在挟恩图报呢?
她正思索着,忽然听到周氏问起顾开元什么时候去考秀才的事儿,忙笑着应道:“听开元说,院试是在六月份,得提前去府里预备呢,我琢磨着,最晚五月份他就该走了,咱这儿到府里路上还得好几天呢,要是去得晚了,只怕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顾开元去考过几次了,所以顾李氏还算有些经验。
说到这里,她就想起之前在家里和顾开元说过的话。
以前倒还好,顾开元说考不上秀才就不成亲,她也不勉强儿子,总想着要是考上了,自然也能说上好媳妇,可现在顾开元都二十七了,难不成还要等他考上秀才再成亲?
正文 第346章一定能考中
可自家儿子的性子她又再清楚不过了,往年她一提说亲的事儿,顾开元连听都不听,起身就走,可头前见过梅花,她心里存了想法,就跟顾开元提了几回,也算是试探儿子的想法。
可让她出乎意料的是,这回顾开元却没有坚决反对,甚至她说要是春天能订下亲事,等他考了秀才回来再成亲,他都没有反对,甚至有默许的意思。
知子莫如母,顾李氏哪里还看不出来,自家儿子也看上梅花了呢?
要是这次再考不上秀才,等下一次去考,顾开元至少都二十八九岁了,拖得越久,就越难说上好人家了。
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机会,顾李氏哪能轻易错过呢?
顾李氏想到这里,也就把面子的事儿抛在一边,看屋里没人,便对周氏说道:“弟妹,我家开元你也见过,虽然不大爱说话,却是个忠厚老实的,要是弟妹不嫌弃,就给他和梅花撮合撮合,你看这事儿咋样?”
周氏虽然有了些心理准备,听了这话也是一愣。
“这……”
她脸上的犹豫没有逃过顾李氏的眼睛,顾李氏忙又说道:“不是我自夸,我家虽然说穷了点儿,人口却少,只有我们母子两个,我也是个好相处的,肯定不会亏待了梅花。再说我一年织布也能赚几两银子,开元就算考不上秀才,给人抄抄书,教几个村里的孩子,日子也能过得去……”
她这番话说的实在,周氏看她的确是真心诚意,心里一阵感动。
“嫂子说的哪里话,我们家也不是那嫌贫爱富的,只是这毕竟是闺女的终身大事,我得跟他爹商量商量。”她想想又加了一句,“你家开元也是个难得的,上次他爹从你家回来,还跟我夸了半天呢!”
顾李氏听这话说的有道理,又听周氏说田大强对顾开元印象也很好,心里就先放了一半。
“哎哎,那是应该的。”顾李氏把话说开了,也轻松了不少,笑道,“弟妹你正坐着月子,本来我不该说这些的,可是我也是心里着急,弟妹可别见怪。”
周氏哪里能为这事生气,好容易梅花有人来求亲,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两人又聊了好半天,越说越热络,都暗暗觉得,有这么个亲家应该挺好。
不说两个做娘的在屋里筹划,这边梅花一听顾李氏说到不知谁有福气娶了她的话,就悄悄躲了出来,她虽然十九岁了,可毕竟是个没出嫁的姑娘家,听别人说起这种事还是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