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笑着应道:“那行,我等会儿去找里正叔叔帮忙,让他组织村里人来干活。”她想好了,城里干苦力的工钱是十五文钱一天,她就按每人每天二十文工钱算吧,再管一顿饭,相信大伙都是愿意来的。
果然,里正听了高秀的话后,连连点头应道:“行,我这会儿就去组织!”
“那就麻烦里正叔叔了!”高秀感激道。
村里建房子是大事,但凡家里有劳力的都会赶过来帮帮忙,听说小高家还给工钱和管饭吃,大伙都吵着要来。尤其是老高家的高老太听了,连连吩咐老三高铁牛两口子也去,说完又看了看一旁抽旱烟的高老爹,小声问道:“他爹,她吴世香怎么也是咱老高家的媳妇,既然要建房子了,你也去帮忙呗。”
“收起你的算盘!我和老三明天就去,还得作亲里帮忙,不能收一文钱!”说完便下炕去屋外了。
高老太一听说不收钱,那脸拉得老长,啐道:“凭什么不收钱!不收钱谁给她吴世香干活!”她想好了,吴世香敢不给工钱,她就亲自去要!
一旁的胡庆喜心里可不是滋味了,吴世香才分家出去几个月,竟然买了二十亩地,又买了牛车和马车,又要建房子了,听说还在县城里做起了生意……再想想自个儿,几天吃不上一顿肉,就是好不容易做了一顿肉,高老太还得在厨房监督着她,生怕她偷吃一块。等肉上了桌,还得高老太一人一块地分食……再想想自己的宝贝儿子成天念叨着要去吴世香家,她心里堵得不行。
老二高铁牛倒没想那么多,听说大嫂家要建房子了,他高兴道:“那成,明天我就跟爹过去帮忙!”他一直觉对不起他大哥,当初若不是大哥主动去了战场,没准儿他们家就得他去了。
“你高兴个什么劲儿!是你要建房子吗!”胡庆喜暗自揪了揪他的腰,小声骂道。
高铁牛皱眉推开她,骂了句:“你有病啊!”便转身回了房间。
胡庆喜还想再骂,一回头见高老太吃人似的瞪着她,她呐呐道:“娘,我也是恨铁不成钢,铁牛他就是心太软了,你想啊,吴世香摆明就是不想付工钱,不然怎么让里正在村里通知?她要是想付咱们家工钱,她应该请咱爹出面办这事嘛。”
胡庆喜的话说到了高老爹的心坎里,此时他正在院子里抽旱烟。他素来要面子,对他来说,吴世香一家虽然分出去了,可怎么说都是他老高家的媳妇,如今她要建房子了,竟然是里正在村里张罗,这不是让村里人笑话他吗?
第二日,里正便带着工匠们来了小草屋。他首先介绍了一下几个师傅,然后对吴世香说:“村里帮忙的人我已经统计好了,这个是名单,等这几位师傅先确定了建房子的方案,动工之后再让这些村民来帮忙。你先看看?”
吴世香并不识字,她接过名单递给了身后的高秀。高秀一目十行了看了一遍,见到高老爹和她三叔三婶都在名单上,也没多说什么,抬头说道:“行,那就麻烦里正叔叔了。”
里正笑着应了,然后带几位工匠师傅去勘测地形。
高秀这才将高老爹和她三叔三婶要来的事情说了。吴世香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来吧,到时候按一样的工钱给他们就是了。”
“娘,三婶就是个搅屎棍,干嘛要她来!”一旁的高春听了,反对道。
高秀一听这形容词,没忍住笑了,倒是吴世香瞪了她们两人一眼,轻斥道:“在外人面前不许胡说,不管怎么样,她是你们的长在辈,若是被人知道你们不敬长辈,一个姑娘家的名声就损了。”
高秀完全明白她娘的意思,那就是:没有好名声,找不到婆家。唉,她娘真够操心的,她才九岁呢。
因着赶时间,高秀请工匠们尽快动工,并将屋里的东西全都搬了出来,在外面临时搭了个小棚子,一家人暂时住在小棚子里。小棚子里简陋,高秀怕三妹高梅和弟弟高武的身体吃不消,愣是要她娘带着二人去了泉山县,让她们去照看饼铺。吴世香开始不同意,建房子这么大的事情她不放心,还是高梅微微地咳嗽吓着她了,她立即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城里。
故而建房子的事情便落在了高秀和高春二人头上。高秀早就对屋子的建造有自己的想法,她跟工匠商量过了,院子修大一点,院墙修三米高,开始工匠觉得没必要,村里人建院子最多两米,一般都是一米五,修三米高太浪费材料了。不过见她坚持,便照做了。她还要求屋里建地龙,其实她一直都不喜欢睡炕,后院再建个小作坊。
建房子是个大工程,也是个缓慢的过程。待小草屋推倒后,村里报名的人都来帮忙了,包括高老爹和老二高铁牛。高秀给工钱是日结,每日下工便发放工钱。故而当高老爹不肯接工钱时,她二婶胡庆喜急了,他们三个人,一天就能赚到六十文钱。六十文钱说不要就不要,她又不傻!
“爹,既然阿秀非要给,你就别推拒了,大伙都看着哩!”胡庆喜盯着高秀手中的铜钱,劝道。
里正是最清楚高秀与老高家的关系的,他将高秀手里的铜钱塞到高老爹手中,说道:“老高啊,既然都分家了,那跟村里人一样,该拿的工钱得拿。”
高老爹如今觉得在里正面前根本就直不起腰来,若不是吴世香分家了,站在这里用长辈语气说话的就应该是他了。他拿着铜钱,感觉脸上一阵发烫,一言不发地便背着工具走了。
倒是胡庆喜喜滋滋地收起工钱,一把又夺过高铁牛的工钱,紧紧地揣在口袋里。不知何故,高老爹回家便病倒了,也不肯看大夫,也不再去高秀家帮忙了。
日子一天天过着,历时两个月左右,高秀家的新房子便建了起来。高墙大院,还应了高梅的提议养了条大狗。屋子建得很宽,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侧边去后院,便是做辣酱的作坊。高秀请了她三婶刘兰和三叔高铁福来帮忙干活,又请了里正的夫人黄翠花,再加上她们三妹姐和吴世香,一个小作坊便成了。
建房子花了不少银子,不过大旦班这两个月分了不少红,饼铺的生意也非常好,这样下来,竟然还余了三百多两银子。而此时地里的大蒜也全部长出了蒜苔。高秀便带着大家去抽蒜苔,因为数量太多,全部卖给醉香楼根本就供应不了,可又不能放,这东西一放便老了。高秀在村里雇了几个可信的妇人帮忙抽蒜,然后通过温世显的路子卖去了中洲府。这十来亩的蒜苔一批卖下来,竟然赚了好几百两银子。卖了几批大蒜,高秀便狠赚了一批银子。
蒜苔的周期不长,等过了时节便开始挖大蒜了。新的大蒜一出来,高秀便让作坊赶制出了第一批蒜蓉辣酱。火锅已经成为所有酒楼的必备品,故而辣酱的销量非常可观。温世显早就明白,做他们这一行生意,无非是走在前头,毕竟没有永远的独此一家。高秀这几个月帮他推了好几款新菜式,其中一个自助碳烧烤肉,更是让他赚了个够本。
这些碳烧工具都是杨大贵帮忙打的,所以这几个月杨大贵也赚了不少银子,已经在泉山县买了一间小宅子,就临近高秀的铺子。
日子越过越红火,时间也过得飞快,一眨眼,两年过去了……
正文 第49章两年
铜境里的小姑娘梳着一个简单的发式,将刘海全部束了起来,露出光洁的额头。略算精致的五官,白里透红的面庞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她拉了拉身上繁复的衣领,微微不满道:“阿春啊,你把我弄成这样我怎么去作坊做事呀?”
小姑娘竟是长了两岁的高秀。经过两年的调养,曾经因营养不良导致的腊黄脸庞和枯糙的头发早就变成了白里透红的肌肤和乌黑的青丝,再也不复原来的模样。
高春正一脸认真地打扮她大姐,见大姐满脸不耐,叹气道:“大姐,咱家已经攒了好多银子了,你不能再一天到晚想着赚钱了!娘说了,你今年都十一岁了,马上就能议亲了!”
十一岁就要议亲?!高秀的内心是崩溃的。作为一个新世纪的穿越者,十一岁还是小学生好吗!她抚了抚额头,无力道:“行了,随你折腾吧。不过,我等下要去一趟饼铺,我打算再开一家分铺,去中洲府开。”其实早就想去中洲府开分铺了,只是家里的事情挺多的,前一段时间弟弟高武去县城私塾读书去了,不说她娘日日担心着,就是她们姐妹几个也放心不下才五岁的弟弟。不过,弟弟高武似乎挺有读书的天赋,在私塾里很受先生的喜欢,而他竟也没有吵闹着要回家。
高春这两年变化也挺大的,原来像假小子似的,如今也算是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只是,性子还是那么急躁。这会儿嘴里还碎念着十一岁能议亲之类的话。高秀想了想,揶揄道:“别说我了,我听三妹说,冯大叔的儿子冯平安最近老是来寻你,还别说,冯平安老实敦厚,人也实在,倒是个合适的妹夫人选。”
“大姐,你胡说什么呀!我还小呢!再说了,那个呆瓜,蠢头蠢脑的,还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喜欢他呢!”高春胆子大,说这些话丝毫没有不好意思。反正她跟大姐的关系好,什么话她都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