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告示很快在凤凰台下引起了许多争论。
有人认为这是在滥用民力。这不是在强迫百姓们工作?凤凰台下的百姓可不是穷人,他们可比鲁国那偏远地方的著姓大族过得还要舒服呢。他们大多数家中资产,儿孙自小读书,女儿养在深闺,妇人不需操持贱役,家中奴仆成群。
这样的百姓,会因为一则告示就去搬石搬砖,挥汗如雨的干活吗?这样家庭养出的妇人女子会愿意走出家门,不要奴婢的服侍,去侍候一个声名狼藉的公主吗?
何其可笑!
世家都等着看安乐公主的笑话。
他们认为这则告示,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而另有一部分人尚在观望之中。因为他们搞不清楚安乐公主此举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这安乐公主到了凤凰台以后一直闭门不出,不让大家见到小太子,她自己也不露面。
毛昭和白哥除了拿一些话来搪塞大家之外,最近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催着城中城外的百姓不停地打井,打深井。
因为近几个月没有下雨,确实也有人开始担心是不是要干旱。
但是干旱这种事情跟凤凰台实在没什么关系。
如果附近没粮了,凤凰台完全可以向别的城求粮,甚至都不需要圣旨,只要风声传出去,天下无数忠臣义士,难道会让皇帝饿肚子吗?
谁会相信皇帝住的地方会缺粮呢。
除了担忧家中的花草泉水会不会失了风致,其余皆是一笑了之。还有人讥笑毛昭和白哥竟仿小役行事,真是落魄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百姓们看到这则告示并没有反对也没有嘲笑,反而开始蜂拥而至。
女人齐聚宫门前,道愿意服侍公主。
未满十岁的少年与少女们涌入学府,拜在龚香门下。
一些原本在家中以为自己已经成了儿孙们的拖累的老人也蹒跚地走出家门,有的人不知要先去衙门或城门口进行登记,索性直接在家门口扫除街道,巡视街头巷尾,驱赶在此处徘徊的生人。
有许多人还跑到神女庙前登记领粮,王姻不得不在神女庙前新设了一衙。
整个凤凰台好像突然间拥有了不同寻常的活力。
而凤凰台上下,也确实有许多的工作,正亟待展开。借着这股东风,龚香与王姻的工作突然一日千里,以极快的速度建设起来。
城外的流民村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流民不像城中百姓一样现在才开始“工作”,他们早就有工作了。
首先就是修路和造屋,一切都是轻车熟路,不管是划区还是建屋,商人在其中也充当了奇特的“向导”。
最先建起来的永远都是商人们的仓库与市场,而依着市场修建的房屋也很快就被商人们或租或卖。
城外的田地也很快被商人抢占。除商人外,还有不少百姓都是跟着姜姬来的,比起凤凰台的百姓和流民,他们也是熟练工。
他们大多是听说了姜姬到凤凰台来了,就纷纷拖家带口的跟着搬了过来。盖房子、抢田地、雇奴开荒一整套,做得熟练极了。
小儿也早早的送到学府去抄写,女子们也在家中开始纺线织布,制衣制鞋。
而凤凰台的变化也影响了这里,首先就是冒出来了新的纸坊。
凤凰台下以前的纸坊造的纸都十分精美,便宜的纸没人用。
但现在不同了,纸坊十日之内冒出来了四五家,全是价格低廉的纸张。
没有花纹,没有香气。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为了结实耐用,纸都是厚纸,不能成卷,只能成册,又因纸质泛黄,又称黄册。
黄册送到了姜姬等面前,然后又从她手中分赐给王姻等人。
姜姬对王姻说:“鲁字使用简单,以后公文往来都用鲁字吧。祭祀等重要场合,还有圣旨之上才用纪字。先这么办。”
王姻道:“遵命。”
姜姬:“旧典章抄写的怎么样了?”
王姻:“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凤凰台下擅文字的人还真不少。”这真的方便了不少。
第673章 自投罗网
凤凰台上的情形其实并不像百姓们所感受到的那么糟。因为事实上在饿肚子的只有百姓。
首先, 各世家那肯定是不缺吃的。
姜姬带来的兵马也有足够的粮草。
但普通百姓不行。哪怕鲁商们可以把外地的粮食源源不绝的送过来,凤凰台内的百姓却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这些粮食。因为这不是一两天, 甚至也不是一两个月, 更有可能不是一两年。
照她的预计, 从前年起,凤凰台就接连出事,也就是说小产家庭应该是从前年就开始收入减少了。小产家庭,她的评判标准是家中奴仆在十人左右,房舍十余间, 田产可能有个几十上百亩的人家。
这种家庭在凤凰台上就是普通百姓了, 比他们更穷一点的, 比如以雇工为生,家中没有蓄奴,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活的百姓早就在前几年的动荡中毁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也多数失去家人家产, 沦为流浪、乞丐或奴隶。
小产人家的抗风险能力很差。如果天下太平, 那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不错, 家中有奴仆,出门有马车, 子孙后代出生后就不愁吃穿, 可以读书识字,家中也有余力供他们四处求学。
但一旦不再太平了, 那他们既没有能力抗击风险——比如在凤凰台出现更大危机之间全家逃到其他城市去, 这个决定一旦做出来就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在凤凰台的房屋田产, 可这些固定资产恰恰是他们家中最值钱的东西,除去这些之外,家中有蓄财习惯的还好,如果是那些与其蓄金银,不如藏书万卷的家庭就更惨了。他们离开凤凰台就意味着从小产家庭变成贫民,一无所有,到了其他城市也没办法过上以前的生活。
所以这种百姓更多的是会选择留下来。
可留下来也不意味着他们能熬得过去。他们需要在家里没有任何进项的前提下撑下去,要撑多久,没人知道。
现在凤凰台上的百姓可能都以为她来了,和平就终于到来了,终于不用再担心了,生活会慢慢恢复,只要他们再坚持几个月,一切都会慢慢好转。
但只有姜姬知道接下来的至少还有三年。
而且现在已经有家庭撑不下去了。
这种情况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救。比如将家中认为暂时不需要的奴仆卖掉,有的人家开始卖掉妻子,年幼的孩子等。
老人们很可能会寻求自尽,或离开城市,回到乡下。
壮年男子也会离开,到别的地方去讨生活。
如果想让百姓们留下来,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活路。
哪怕只是在空中钉上一个虚假的道标都行。
姜姬认为这是推广鲁字的一个大好时机。
推行鲁字与鲁律意味着她要开始招纳自己的官员了。
只属于她的官吏。
“现在就开始吧。”她说,“只要想学鲁字的,都可以教了。学府中可以开始分级、分班。家中贫困的就让他们尽快学会后为官为吏;家中富足,以结交朋友为目的上学的编到一起。”
龚香说:“现在吗?会不会有些急了?”
他觉得凤凰台底下的人还是非常驯服的。一旦开始招贤纳才,那么最先受到冲击的,也最先会引起反应的,肯定就是那些人了。
他认为这很有可能会制造一次没有必要的冲突。
“他们的确没有给我们找事,但是你觉得他们是听你的话。还是听毛昭与白哥的?”
龚香说,“那就听你的吧。”
他也早就觉得凤凰台里水土不服了。但以前莲花台上也是这么做的,他到现在竟然开始不习惯了。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凤凰台上基本上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只有当有事发生的时候,他们才会书写奏章。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事才会越过千万里出现在皇帝的面前。不然皇帝没有千里眼、顺风耳,他能看到、能听到的也只有自己身边的人或事。
被皇帝信任的人就分享了皇帝的权力,这可以说是世家形成的一部分原因。
所以这才让世家的存在变得不可替代。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代表着最精英的团体,最高的智慧,最完整的教育制度,同时还是世袭的大臣官员。
这个制度本身是完整的,它具备自我纠正和自我进化的特点。
首先就是整个社会的阶级分明,每一个阶级都有非常明确的道德标准,这些无形的准绳就像是严格的法条一样规范着阶级内每一个人的行为。
就比如徐公,伟大如他也不敢冒范这些规则。
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已经明白这个社会是怎么运作的他,并想借着社会的规则去推动社会发展——按照他想要的结果。
这跟姜姬的做法有点相似。她是利用规则去打击敌人,等支持这个规则的圈内人都自己打败自己之后,她就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了。
她跟徐公比,她的优势在于她一开始就在规则之外,她是君王,位于金字塔顶端,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玩家。
徐公的劣势在于他虽然明白规则是怎么回事,但他是臣子之属,他的行为准则就必须合乎臣子规范,不能行差踏错。
相似小说推荐
-
打工吧!公主/穿越之娇女为相 (风暄和) 2018-9-29完结205 959 营养液数:88 文章积分:16,763,119 宅女吴攸一朝穿越成了公主,谁知道,转眼国破家亡,昔日的...
-
主播切开黑[快穿] (苏絮苏) 2018.9.27完结9937 营养液数:5581 文章积分:135,514,432直播间新人:【主播超温和治愈,看着她笑都觉得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