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龄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随着吴攸往前院走去。
*****
从第二日起,朔州城内的人们忽然发现,前一阵子一直冷冷清清的州府所办的义学,最近忽然热闹了起来。
里面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在春风中,听来格外悦耳。
百姓们好奇的聚在这学堂门口,他们发现,读书的孩子们当中,好几位都是那几家当地望族中的子弟,偶有见过这些富家公子的,不由得在门口叹道:“那不是吴家的小公子么,看来这义学,也不过是给有钱人开的。”
可是他们再定睛一瞧,除了那些穿着体面的大户人家的孩子,还有好几名看上去普普通通,甚至打扮的略有寒酸的少年,这几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吴攸在营中“锻炼”时和她还有贺雪龄一起的,那几个身材单薄的新兵。
昨晚贺雪龄偶尔提到,那几个新兵之中,有的很喜欢跟她学习算术,脑子也很聪明。吴攸白天里听了他们的话,想法又有了些变化,她觉得,贺雪龄的父亲说得很对,人要因材施教,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如果有可能的话,她也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现在这个刚能吃饱饭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选拔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
比如这些新兵,由于身体条件所限,他们可能永远都成不了赵扬那样百步穿杨的勇士,但是每个人都有长有短,若是他们脑筋好使,何不让他们来这义学读书呢?
百姓们正在这里议论纷纷,忽然间,看见田刺史的两个手下拿着一张告示,远远的走了过来。
有识得那两人的,忙上前询问那告示中所写何事,其中一人道:“田刺史说了,连年征战,府衙事务荒废,想招些书吏,举荐的人又不够,只能贴告示了。”
百姓们从前对于这些书吏之类的差事丝毫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想去,也不识字,想识字,也没那个机会。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眼前就是州府开设的义学,眼看着那些已经在学堂里读上了书的少年们,他们觉得自己虽然没戏了,但是,自己的孩子还有机会啊!
以前,齐地那几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整天打来打去,百姓们过的是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齐地,至少是朔州,渐渐的安定了下来,文有田若怀,武有赵扬,稍微有一点眼光的人,都开始为自己一家做起了长远的打算。
看赵扬的架势,或许很快,原本早就停止的县试、府试说不定也会恢复,就算不恢复,学了读书写字,能到府衙里做个小吏,对普通人家来说,也是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很多父母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这时候又有人在人群中道:“你道这义学里教书的是谁?那都是归德大将军府里头,大将军的心腹,三位里头有两位都是举人老爷啊。”
众人回头一看,说这话的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孩子,有人忍不住开口问他:“你怎的知道?”
那孩子,其实就是吴怀之,得意的“哼”了一声,道:“我在吴老爷家里跑腿当差,听陪少爷读书的阿安,阿喜说的,他们都说这里的教书的先生比吴家的先生学问更好,因此我们家老爷才让小公子来这里读书。”
这一回,很快就有人过来问他,道:“听说田刺史和赵将军宅心仁厚,这义学是不收钱的,这是真的么?”
吴怀之道:“这我可不知道……”
说罢,他转过身,指着那两名来贴告示的衙役道:“大家为何不问问这两位官差老爷?”
那两名衙役有备而来,赶忙将如何入义学,学堂中教些什么都对众人讲了一遍,最后道:“这义学,谁都能进,只不过,一月之后,先生要考评功课,若是通过考评的,方可留下,继续学习。”
一听需要选拔,众人心里反而更觉得这个机会可贵,半数人已经匆忙离开,回家商议如何替自己的孩子报名去了。没几日,这原本无人问津的义学里,已经整整齐齐的坐满了从六七岁,到十五六岁的孩子们。
这天,吴攸估摸着赵扬快回来了,想去验收一下义学的成果。她换了身最不起眼的淡青色的袍衫,稍稍乔装打扮了下,又变成了一个少年的模样,和贺雪龄,吴怀之三人往那学堂的方向走去。
谁知,刚到那义学院门处,没见着平日来诵书讲经的那名幕僚,却看见徐厚成,在那里有些着急的走来走去。
时候还早,屋子里只零零散散的坐了几个学生,吴攸上前问道:“今日那位教课的先生,去哪里了?”
徐先生道:“原本今日该李先生授课,但他家中有事,昨日向我告假,说他要回乡两日。林先生身染微恙,暂时还未痊愈。我便唤人去寻周先生,可方才那人回来,却说今早周先生被曹御史唤去,随他前往允州了。”
赵扬趁着嫁赵玉的功夫,向所谓的晋明帝请了圣旨,将曹苢封为齐地的监察御史。由于朔州是田若怀治理的,而田若怀自己穷的叮当响,手下也没有半个贪赃枉法之辈,曹苢感到自己一腔热血无处挥洒,于是便带了几个人,跑到隔壁去执行他的“监察”大业。
徐先生在心里怪这曹苢,自己把自己累死也就算了,还把别人一个人当两人用。但他道:“义学方兴,本不好临时更变,可是眼下,也只能休课一日了。”
这时候,来义学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他们很多人好不容易有了这个读书的机会,隐约听到休课二字,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吴攸看着那些孩子们在院门口徘徊的身影,便对徐厚成道:“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名在身,但若只是读一读经书,或许还应付得来。”
徐厚成自己还有一堆公事等着他办,急着要走,况且他想,反正只是面对这些孩子,又没人认得出吴攸是男是女,便一点头,道:“那好,稍后我再派些人手过来。”
说罢,他将自己身旁的两个侍卫留下,急匆匆地赶回州府府衙去了。
吴攸在府里憋了这么多天,也无聊透了。她回头嘱咐满脸期待的跟在自己身后的吴怀之和贺雪龄,道:“来,今天我也做一回先生……你们两个都到后面坐好。阿龄,你负责乖乖的不要说话不要动。怀之,你负责看着阿龄……”
若是知道一会儿她会在这里遇到哪一位,吴攸想,打死她,她也不当这个代理教师!
第72章 重逢
朔州, 并不是一个谢瑾时特别熟悉的地方。不过, 他从永州到朔州的这一趟旅程, 在周英浩浩荡荡的精兵护送下, 还是很顺利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周英一路的护送, 谢瑾时本来就脆弱的神经, 愈来愈接近崩溃的边缘。
谢瑾时把他的性格中善于忍耐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紧紧的关上了他那辆窄小的马车的门, 除了下来吃饭、喝水、解决一下个人问题,他把自己和周英相见的机会减少到了最低。
每次和周英碰面的时候,他态度和善,语言得当, 然而除了到了哪里,还有多久到这一类的问答之外,他拒绝和周英探讨任何其他的话题。
可惜,周英不过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并不了解谢瑾时的良苦用心。只要每天能有和谢瑾时说说话,见见面的机会,她就十分满足了。
只不过,谢瑾时有一个心上人这个令她感到气愤的事实还在她的心里盘恒。
同样, 也是由于经验不足, 她有一种错觉,这个不知道名姓的谢瑾时的心上人,是横在她和谢瑾时之间唯一的障碍。
她不知道, 对于一个像谢瑾时这样理论永远大于实际的读书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头的白月光永远照耀着大地,离他越远,越显得朦胧而珍贵。
可悲的是,周英的身边也没有人能够好好劝说一下这位从来都说一不二的大小姐——她的侍女们和她一样没有任何感情经历,也一样被谢瑾时的风度折服了,她们每天都在那里和周英一起谈论着谢瑾时的言谈举止,同时也一致认为,只要没有了那个女子的阻碍,谢瑾时早晚会答应这门亲事。
进入朔州之前,谢瑾时好好的嘱咐了周英一番,让她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然后,他拿出周曾的信件,去府衙拜见赵扬了。
很快,他被告知赵扬不在州府。这让他舒了口气,同时,他也感到了一丝失落。徐厚成丝毫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他只知道赵扬对这件事情十分重视。于是,他亲自安排了谢瑾时和他的随从的住处。对谢瑾时进行了真挚的感谢之后,徐厚成告诉他,这一两天,赵扬就会回来。
为了避免在驿馆里和周英面面相觑,谢瑾时换了一件普通书生的衣服,走出院子,打算到外面去看一看。
他一路来时,齐地各州欣欣向荣的景象已经让他心里生出了几分惊讶。然而进入了朔州以后,他才发现,这座城池,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和乐,再从赵扬的军营前经过,那里也是兵威严整,军纪肃然。
他再想想周曾的辖地上那一派民不聊生的景象,和这里真是对比鲜明,他心中已经隐隐的觉察到,周曾的好日子,快到头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农家小富婆 (蚂蚁未陌) 阿里文学网VIP2018-05-02完结穿越女一脸懵逼在棺材,遇收破烂的咸鱼王爷一枚,各种被坑,不是傻白只是初来乍到没...
-
祸世驭灵师:逆天世子妃 (卿浅) 潇湘书院VIP2018-09-29完结231.0万字166.8万阅读7446收藏【男女双强双洁,爽文宠文,大胆跳坑】这是一个废材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