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 (独步阑珊)



听徐氏这么问,庞氏和苏锦夏都看着那个王老板。

看着他的反应。

而王老板闻着这香味儿,再加上他是个做生意的,哪里有那么多规矩。

笑着点了点头,看向徐氏道:“行,那就来一碗,尝尝它倒底是个什么味儿。”

王老板毫不扭捏的要了一碗鱼汤。

苏锦夏拿起早就准备好的陶碗给他盛了一碗。

王老板一要,旁边的几个人也有两个开了口。

连价钱都没问,各自要了一碗。

“香,真香啊,一点儿腥味儿都没有,很好喝。”

接过眼前小丫头递过来的碗,王老板端在手里先闻了闻,接着才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

刚喝了一口,眉头一挑,接着又连着喝了两口。

喝完之后,就看向庞氏和徐氏,夸赞道。

“这鱼汤多少钱一碗,再给我来一碗,我捎回去给我家娘子。”

鱼汤这么好喝,他怎么能独享,想着店铺里现在还在看着铺子的自家娘子,王老板又爽快的要了一碗。

“三文钱一碗,我再给您盛一碗,多给您盛点儿。”

听王老板问价钱,苏锦夏一愣。

然后赶紧拉住要开口说话的庞氏。

看向王老板说道。

他们来之前,在家里定的价钱其实是两文钱一碗,可现在见鱼汤大家伙儿都喜欢。

苏锦夏就改了主意。

“好,好,小丫头还真会做生意。给,六文钱,你再给我盛一碗。”

六文钱三个鸡蛋的价钱。

两碗鱼汤的可比三个鸡蛋实惠多了。



正文 第七十七章 三丫做的

王老板一听,立马爽快的掏出了六文钱递给苏锦夏。

苏锦夏倒是不客气的接了过来,然后原封不动的递给了庞氏。

庞氏接过六文钱,愣了愣。

接着看了三丫一眼,终是没有再说一句话。

有王老板开了头儿,喝过鱼汤的两人也各要了一碗。

鱼汤的香味儿这会儿已经吸引了不少人过来,见有人喝了鱼汤赞不绝口。

立马有人围了上来。

见鱼汤不贵,很是想尝尝。

很快,就有些人要卖。

就这一会儿,一大桶鱼汤已然下去了半桶。

“她徐婶子,你也喝一碗吧。”

鱼汤下去了半桶,这会儿,围着的人消停了一会儿。

得了闲,庞氏就盛了一碗鱼汤递给徐氏。

刚才能卖出去鱼汤,还是得亏徐氏。

今天又占了人家的一半摊位,庞氏心里很是感激。

“唉,好,谢谢庞婶子。”

见庞氏端了一碗鱼汤过来,知道她要是不接,庞氏心里会多想。

徐氏也不跟她客气,大大方方就伸手接了过去。

接着喝了一口,鱼汤又浓又香。

“好喝,真的很好喝,庞婶子的手艺真好。”

徐氏喝完鱼汤,一脸惊喜的看向庞氏,夸赞道。

庞氏见她喜欢,笑了笑,道:“这鱼汤啊,是三丫做的,不是我做的。”

“三丫做的?”听庞氏这么一说,徐氏一愣,接着扫了一眼正在忙活的三丫,道:“庞婶子是个有福气的,孙女这么能干。”

可不是有福气吗?

这鱼汤做的这么好喝,还这么受欢迎。

照这样下去,老苏家的好日子不远了。

更不要说是挨饿了。

想到这儿,徐氏不禁有些叹气。

年前,他们家也没有逃过山匪的洗劫。

多年存的十几两银子被抢得干干净净,连带着还有家里的粮食。

要不是她娘家听说了这件事,给她送来了一百斤大豆,她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磨豆腐是钱生钱的活计。

所以现在家里虽没有攒下银子,但卖豆腐得来的银钱也够了她和子航的吃喝。

不过想起子航下个月就要参加乡试考取秀才,徐氏不发愁才怪。

读书很是烧钱,但她又不能不让子航去读了。

半途而废可不是她的作风。

想到这儿,徐氏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气。

接着一口气把一碗鱼汤给吃个精光,扯开嗓子就开始吆喝。

鱼汤卖得很快,从开始到结束,不过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期间,卖了多少碗,多少钱。

苏锦夏和庞氏、苏云康三人也没个数。

只是庞氏抱着一堆钱,心情颇为激动,想着回家关上门好好数数钱。

这一碗鱼汤三文钱,这一大木桶少说也得六十碗鱼汤。

算下来,一天得一百八十文钱。

一个月照三十天来算,若只是在集市上卖,那就是十五天。

少说一个月也得小三两银子。

可是三丫说了,他们不只是在集市上卖。

不逢集的时候,他们可以拉着架子车到附近村里去卖。

这样的话,说不得还能挣小三两银子。

一个月,六两银子。

成本就是一些油盐,撑死一两银子的本钱,那就净赚五两。



正文 第七十八章 一起回家

五两银子,一个月。

这……这……

想起他们家搁在以前整整一年都攒不了几个银裸子。

此刻,庞氏只觉得怀里的银钱有千斤重。

望了一眼,正在收拾碗筷的三丫。

庞氏顿时喜上眉梢,心中颇感安慰。

“庞婶子,要不然你们先回去吧,这时候都不早了。”

她今天来镇上拉着整整四筐豆腐。

现在才卖出三筐,还有整整一大筐。

到午时三刻估计都卖不完,更何况现在人流已经开始减少了。

所以看着时间还早,徐氏就催促着庞氏先走。

而庞氏今天能卖出鱼,也算是得了徐氏的恩惠。

自然不好意思丢下徐氏一个人,摇了摇手,道:“不着急回家,还是等着你,到时候咱们一块儿走。”

“那好吧,咱们一块儿走。”

庞氏已经这么说了,徐氏也不能抚了她的面子。

只好先卖着豆腐。

心里却是想着,今天要早点回去。

这豆腐,反正上午卖不完,到了村里或者下午,她挑着担子也就卖了。

想到这儿,徐氏便认真卖起了豆腐。

不过,凑巧,今天的生意还算不错。

本以为还会剩大半筐的豆腐,到最后也就三斤不到。

见此,徐氏也不磨叽,立马收了摊位,就和庞氏一家三口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因为架子车空了。

苏云康就让她坐在了空车上。

庞氏不肯,推拒了好几回。

到最后估计是实在累了,也就上了车。

来时慢,回时快,四个人还没怎么感觉,一路上说着笑着就到了苏家村。

到了村里,徐氏把剩下来的三斤豆腐,割了两斤给庞氏。

庞氏争不过她,只好硬着头皮收下。

不过,还是硬塞给徐氏十文钱。

现在大豆亩产三百斤左右,和小麦亩产差不多。

单论大豆价钱一斤也得十五文钱。

一斤大豆出三斤多豆腐,一斤豆腐六文钱。

算来算去,一斤大豆磨成豆腐,差不多赚四文钱。

说来庞氏拿十文钱给徐氏,徐氏哪里会吃亏。

不过,正因为没有吃亏,徐氏心里才有些难受。

知道争不过庞氏,庞氏也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徐氏望着庞氏三人远走的背影,叹了好几口起才往回家走。

“娘,回来啦。”

今天回来的晚,大约是家里人等着急了。

一回来,就看见苏云德已经等在门口。

见三人缓缓走回来,赶紧迎了上来。

帮忙把庞氏从架子车上给扶了下来。

“你们上午去地里,把地里的活干得怎么样了?”

听苏云德的话,庞氏只点了点头,没做回应。

等下了车,才看向苏云德问道。

家里的地还没有翻完,马上就等着春耕了。

她虽去镇上挣钱了,但也一直记挂着家里的地。

没有她在,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偷懒。

“有爹看着呢,我爹在种地上可不含糊,一上午,我们几个一共翻了整整三亩地。”

听庞氏问,苏云德如实答道。

“你爹活了这一辈子,也就这一样好。”

当年苏平翰走了之后,他们夫妻俩就是靠佃的几亩地活下去的。



正文 第七十九章 大房想法

有了地才饿不死。

苏老头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平日里在家里再懒再馋,都不会放手不管家里佃来的十几亩地。

庞氏说的话,苏云德表示赞同。

没有再说话,也没有问庞氏卖鱼卖得怎么样,进了院子就接过苏云康拉着的架子车。

把它竖在正屋房檐西边墙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