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莺笑着摇头:“车里有炭盆也有手炉,没觉得冷。我给嬷嬷买了两块料子,做了新衣裳年下穿。”
房嬷嬷忙道:“前些日子做的那件大毛衣裳我还没上身呢,我一个老婆子穿那么多新衣裳也是浪费。姑娘前几天不是还嚷着说最近开销太大,要省着点吗?又乱花钱。”
冯莺笑道:“过年嘛,一年就这么一回,该买的还要买。”
说话间,两个小厮把冯莺买的皮子和布料都抱进来了。
房嬷嬷看到那些玄狐皮,当即夸赞道:“这样好的玄狐皮可不多见,姑娘怎么一下子买了这么多?”
冯莺回道:“也是凑巧买的,这里的皮子比京城便宜多了,这么多才花了四百两银子。我想着拿出几张来做两件斗篷给伯爷和伯夫人送去,也算是我的一点子孝心。”
想到自家姑娘如今的身份,房嬷嬷点头:“姑娘说的很是,伯府那边是该多孝敬一些。”
然后冯莺便说了想请后边宋家大姑娘过来帮着做针线的事,房嬷嬷一听径直把这差事揽到了自己身上。知道时间赶,趁着天色还早房嬷嬷穿上大毛衣裳去了宋家。
这时宋家上下正在为大闺女的嫁妆发愁呢,宋大妞的未婚夫是举人的孙子,家境殷实。人家相中了她的好脾气和好女红,给的聘礼也不低,除了衣裳首饰,还有八十两银子。可是宋大妞的哥哥今年成亲,因家里银钱实在不凑手,宋娘子就花了这其中的六十两,给儿媳妇置办了聘礼和成亲的酒席等。
原本大儿媳娘家说好的要给闺女陪嫁一架织机的,宋娘子才会给这么多的聘礼。她自己也会织布,心想要是能有架织机一娘俩勤快着点,一个月织十匹细布的话就能挣四五两银子,加上大闺女自己时不时的接点私活攒下一点,等来年三月就能攒个三十两左右,加上之前家里有的,总不会让闺女的嫁妆太难堪。
可是儿媳妇并没有带回来织机作为嫁妆,就是自家给的聘银也只带回来十两。宋家上下恼怒于亲家的言而无信,但是媳妇已经娶回家了,总不能再退回去,那样才真的是人财两空。
好在宋娘子和大女儿二女儿的女红都不错,这临近年节也接了许多绣活在家里做,想着能挣一分是一分。当得知房嬷嬷的来意后,宋娘子心里是称愿的,已经接下来的活计她带着二女儿和儿媳妇就能做完,大女儿要是再能出去挣点银子再好不过。于是笑道:“冯娘子能看上我闺女的手艺是她的福分,只是嬷嬷也别怪我粗俗,不知道这工钱怎么论?”
房嬷嬷笑道:“我家娘子说了,就请大姑娘到我们家做一个月的活计,工钱就跟庆祥绣坊的一样,五两银子,做工的时间也一致,中午管饭,娘子觉得如何?”
一听待遇这般优厚,宋娘子恨不得自己也去,只是人家只想要大闺女,她也没法。她一边点头一边叹道:“不怕嬷嬷笑话,这大丫头从小就懂事听话,十岁就开始去庆祥那边做绣活补贴家用,从每月五百文到五两银子也是熬了好几年,挣的银子自己从来不舍得乱花都贴补了家用。这几个孩子里,我总觉得亏欠她太多。如今都定了亲了,还要让她自己挣嫁妆银子,我这也实在是心疼。”
房嬷嬷劝道:“瞧您说的,我瞧着大娘子额宽耳厚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差不了。我家娘子您是见过的,再和气不过,令女在我家帮忙您只管放心就是。两家离的这么近,您还怕我们把您闺女给拐走了不成?”
跟宋家人都商量好了,第二天起宋大妞就会去冯家做活,房嬷嬷心满意足的往回走,走到大门口的时候迎头正碰上房山。不由的停下来问:“你这小子,又去哪里野去了?”
房山挠挠自己的后脑勺:“我这不是在家里闲的没事做,去街上转转吗?娘,你去哪了?怎么就你自己也没带个小丫鬟?”
房嬷嬷笑骂道:“我又不是什么老封君,就是去后面邻居家串个门子带什么丫鬟”接着便把事情说了一遍。
没想到房山听了之后却是十分兴奋:“娘,你是说姑娘要让人去京城送礼?”
房嬷嬷摇头:“也不用特意找人,周管事正好年底要回京对账,娘子想找他帮忙捎着。”
房山笑嘻嘻的说:“横竖我在家里也没事,不如让我帮娘子去送年礼吧?”
房嬷嬷皱皱眉:“你小子心里又打什么盘算?这事我可做不了主,你要想去就自己跟娘子说去。”
平日里,房山轻易不进内院的,有事也多是请小厮或者李嫂帮忙传话,冯莺乍听到他要见自己还有几分奇怪,笑着问房嬷嬷:“嬷嬷可知奶兄找我有什么事?”
房嬷嬷摆摆手:“我也不知道,这小子整的神神叨叨的不肯跟我说。”
冯莺笑笑,便让白毫去把房山给请了进来。
正文 第六十五章谁送的?
见了冯莺,房山也没啰嗦,开门见山的说:“听说娘子要请周管事帮着带年礼去京城,我也想跟着一起去。”
冯莺便问:“奶兄怎么突然想到要回京城了?”一边说一边让碧莲泡了杯茶送过来。
房山有些羞赧的接过茶杯,不好意思的笑道:“如今这家里也没什么我能帮的上忙的,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去街上转了转,结果我发现这里的皮毛药材比京里的要便宜一大半,听说去乡下收的话还要便宜许多。我往年也攒了二百多两银子,想着去收点皮子带去京城卖了,也好挣点银子再娶一个媳妇。”说话间,眼神不住的往碧莲那边瞥,只把碧莲看的面红耳赤,转身掀帘子去了暖阁里面。
看到这样的场景,冯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说到房山,她心里一直也很为难。毕竟他如今已经不是自己的奴才,加上男女有别,所以她跟对方接触不算多,只觉得他办事比较稳妥,没想到还十分有经济头脑。
想到这里,冯莺笑道:“奶兄是个有成算的,这是好事,你想去我当然不会拦着,明天我就让人去和周管事说一声。不过,既然要做,就做的大一点。这生意我也看好了,只是苦于自己的身份不能去做,既然你想做那我也出一分银子,算是入股吧。”说完让碧莲取了三百两银子出来:“这头一趟就当是试水吧,你先去探探路,如果可行,以后再说。”
房山没想到冯莺不但答应的很痛快,还拿自己的银子入了股,当即喜出望外的收下银子。他原本是想收点便宜的兔毛之类的算了,有了这些就能买一些貂皮什么的,那些利润更大。
然后冯莺想起自己带回来的那些玄狐皮,又说:“正好,我今日买了许多上好的玄狐皮,也用不了那么多,到时候我匀出十张来,你一并带了去,要是价格合适的话就卖掉吧。”
房山看了那皮子,有些欣喜的问:“娘子从哪买的这些皮子?不知那人手里还有没有别的皮子?”
这个应该是有的吧,那些士兵想要挣钱总不可能只猎这么一点。但是冯莺又没有人家的联系方式,只好颇为遗憾的说:“我这也是偶然间从一些士兵的手里买下的,估摸着再遇到他们的机会不大。你若是想买,就去问问周管事,他在这里经营布庄多年,应该认识不少皮毛商人。”
房山点点头,心里却有自己的盘算。
这时候,小厮双喜突然跑进来说:“娘子,程族长家里给送了好些东西过来。”
冯莺略一沉思,便知道应该是上午送的那些青菜,人家给回礼来了,她原本以为贵重不了哪去,便让碧莲出去接着了。
见她这里有事,房山便退了出去,房嬷嬷也跟着出去了。
没一会儿,碧莲气喘吁吁的笑着回道:“程家真是大方,送了好些东西来,奴婢自作主张给了送东西的两个婆子每人一个上等封。”
说着把礼单递给冯莺。
冯莺看了之后也有些惊喜:“没想到不过是几把子不值钱的青菜竟然换了这么多鱼肉,这下咱们好些天不用买肉了。还有两条鱼,晚上便让李嫂做鱼吃吧。”
碧莲笑着打趣:“以前也没见姑娘这么爱吃鱼,中午在周家吃了,晚上还要接着吃!”
冯莺不在意的回道:“中午只吃了一种做法,有点单一,你一会把李嫂子叫过来,我教她做几样新吃法。”
李树家的听了冯莺说的几样做法之后,笑道:“奴婢以往也常做鱼吃的,自认还算做鱼比较拿手,今儿听了娘子的话才知道自己是孤陋寡闻了,这样的做法竟是听都没听过的,奴婢回去试试,万一做的不好还请娘子不要怪罪。”
冯莺笑道:“凡事都有第一次,你只管大胆的做,做的好了自然有赏,做不好,你们两口子今年的新衣裳就没了啊……”
一听这话,李树家的连忙拍胸脯道:“娘子放心,奴婢一定好好做,我这就去准备去。”
李树家的生怕自己做不好就真的没有新衣裳了,当即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照着冯莺说的做法加上自己的一些经验做了出来。
等晚上,冯莺吃着那熟悉又陌生的水煮鱼片、酸菜鱼、熘鱼段和清炖鱼头汤时,心里十分的满足。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鱼她自己吃了一半,剩下的都让李嫂一起炖了汤给她们吃了。她自己吃肉,总要让下人们喝点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