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文秀转身提着肉便走了。
老太婆听到文秀的警告声,半点没有反省之意,反而不顾地上痛的嗷嗷叫的李禄,气冲冲的出了家门。
文秀,咱俩走着瞧!
文秀凯旋而归,心情大好,回来的路上,向村里人买了一把蒜苗,打算把两斤多的五花肉全部炒回锅肉。
卖蒜苗的大叔看着手心里的十个铜板儿,整个人都惊呆在原地,自言自语道:“不是了不值钱的东西不要钱吗?咋还给我这么多?”
文秀走得远了,没听见大叔的喃喃自语声,若是听见了,肯定会跟大叔原因,然后让他把钱收好。村里的陌生大叔都不贪图自己的银,愿意拱手相送廉价的蒜苗。可李家人却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将她搜刮干净,那她也就只能抱歉,然后一点儿便宜都不会让他们讨了去。
文秀提着肉回家,便把院门关好,一个人进厨房忙活去了。
炒回锅肉,那也是有讲究的!
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最好的回锅肉原材料是二刀肉,因为口感最细腻。但二刀肉相对要肥一些,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比起来,大部分的人家做回锅肉时都选后者。也有甚者,选精瘦肉炒回锅肉的。但这种肉太瘦,嚼起来费劲儿,口感不佳。
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
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
回锅肉作为西南一带家家户户都会炒的家常菜,文秀在那一带活了二十几年,自然也会炒。不过,每家每户的家常菜也有不同,添加的佐料不同,掌握的火候不同,配菜不同,最后炒出来的味道也就不尽相同。
文秀最喜欢吃蒜苗做配菜炒的回锅肉,尤其是二次回锅后的肉,蒜苗的香味全部渗透进了肉中,一口咬下去,香、酥、肥而不腻,好吃的午饭用语言来形容。
文秀把肉煮上后,便把摘好的青蒜苗给洗干净切成段,茎叶分开,放配菜前先放茎,要起锅之时才放叶。这样既能保证茎炒熟,又能保证叶的香味儿渗入肉中。
树儿和桐桐听见娘亲在厨房里切菜的声音,两个家伙穿好鞋,跑到厨房围观。桐桐一看见吃肉,丫头又激动了。
文秀已经阻止不了女儿吃肉了,可总也担心,她摄入脂肪和蛋白质过多,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别的家长都在为孩不吃饭发愁,她倒是不愁她们不吃饭,反而愁她们挑食吃太多肉。哎,这娘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娘亲,我们中午不是吃过肉了吗?”
“但是,吃过了也可以再吃啊!”
桐桐怕哥哥错话,让今晚到嘴的肉飞了,赶紧插嘴,然后理所当然的道。
文秀哭笑不得,二斤多肉,她一个大人加两个孩,起码得吃三顿。可是,若是顿顿吃肉,再把丫头的嘴养刁了,以后只吃肉可咋办?
对了,送人!
宋晓月每次吃好的都给她们娘仨送来,她做好吃的,也不能忘记人家不是?虽然她对宋晓月不错,但还没做过吃的给人送过去呢!
文秀把两个东西赶了出来,把佐料什么的切好,捞出煮熟的白肉切成两片,添了柴火,把锅洗净,便开始炒回锅肉。
回锅肉的步骤不难,烧油、肉片下锅爆炒、炒香豆瓣酱、放姜蒜等调味料,来回翻炒过后放入青蒜苗茎叶,等炒出香味儿,那就能出锅了。
炒好回锅肉后,时间还早,文秀把自己家吃的留在了锅里焖着,盛了一碗装进了篮。收拾好灶膛里的火,她这才交代了孩两句,出门送菜。
文秀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运气好,她走到王家时,王家的几位嫂嫂正在指桑骂槐,但听她们骂人的对象,显然骂的是宋晓月和王燕青。而宋晓月站在院门口,气呼呼的,没还嘴。
宋晓月心里有气,可看到文秀来了,回头看了一眼闹哄哄的院,牵强的扯出笑容问道:“你咋来了?”
文秀原本想给她送菜,但是照眼前这样,她还是不送的好。回笑道:“路过你家,顺便喊你去我家吃饭,我今天做了点好吃的。”
若是换做平时,宋晓月怎么也得客气几句,可今儿一听去文秀家吃饭,她连忙应下来。这个家是没法儿呆了,乌烟瘴气的,烦心的很。
“好,我去你家蹭好吃的去。”
“嗯,走吧!”
文秀连一眼也没瞧王家院门,宋晓月答应后,一前一后离开了王家。
王家院里那几个骂人的女人,望着二人离开的背影,又含沙射影的把文秀骂了一顿。但总归还是骂王燕青夫妻俩的,跟啥人学啥人,总有一点会被戴绿帽也不定。
文秀跟宋晓月聊着回到家就摆碗筷吃饭,当她才篮中端出回锅肉时,宋晓月瞬间什么都明白了。感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却强忍着道:“秀娘,谢谢你!”
文秀向来对那些对自己好的人更好,更何况,宋晓月待她更是没的。以前自己总是被他们夫妻俩帮助,现在帮一次又不会少二两肉?更何况,举手之劳的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客气什么?吃饭吧!”
“哎!”
锅里焖着的回锅肉比之前盛出来的香,但青蒜苗却被焖太熟,失去了原有的清香味儿。虽然味有不同,但总体来,都非常好吃。
宋晓月虽然背着王家人打过两次牙祭,但比起喷香油腻的回锅肉,之前那些肉也只能没什么味儿。她学着孩们那样,用汤汁拌饭,油油的,香香的,回锅肉拌饭好吃的差点把舌头一并吞下去。至于桐桐,她是恨不得自己再多长一张嘴出来,怎么就这么好吃呢?
文秀也不例外,难得吃上这么一顿香香的回锅肉,青蒜苗的味唇齿留香,味道真的是太好。大叔种的蒜苗肥嫩,远远超出十文钱的价值。
大家一顿饭吃的高兴极了,宋晓月也忘了那些不高兴的事。饭后,她帮着文秀收拾厨房时,文秀才问道:“你们都分家了,还有什么好吵的?”
正文 第153章决定、谣言
王家几房闹分家的事,闹了不是一天两天,但总归是在上个月的时候便商量好了,等正月十五一过,王燕青和宋晓月就搬出去。
这件事,宋晓月之前就提过,文秀也知道一些,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竟然都分家了,凑合着过日也不过还有一个来月而已,一个来月,还有什么好吵的?
宋晓月闻言,却是苦笑着摇头,“之前的确是商量好了,我跟燕青什么都没有,就分到了三叔家留下的两间破房。那房,句你不高兴的,比你这儿还差。”
王家一共五房人,爹娘尚在,但唯独王燕青和宋晓月无所出。他们俩又是大人,住哪里不是住?可是,其他房就不一样了。
于是,分家之时,王家爹娘决定,王燕青两口那间屋给四房的孩,等过完年就搬家。
不仅如此,除了没分到房外,家里的银钱也一分没分到,理由是宋晓月跟着文秀挣了大钱,没让她把钱拿出来大家分就不错了,哪儿能再去分中公那点微薄的银?
实际上是,宋晓月卖土豆粉的银,几乎都上缴给了曾氏,她手上真的没多少钱。曾氏正因为知道,所以才做了做面,也让宋晓月手里的银幸免于难。
起初,宋晓月还觉得曾氏做的还不算仁至义尽,但这两日才知道,压根儿就不是这么回事。曾氏和除了四房外,都想让她从其他三房里过继一个孩回来养。尤其是二房和三房,一家三个儿,等养到该成亲的年纪,三个儿,那还不得让爹娘疯掉?
若是能抱养给宋晓月和王燕青,一个孩吃穿用度上,自然就优渥,与其让孩跟着自己受苦,为何不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
宋晓月那几个嫂嫂,都是如此想的!
曾氏是想着让她抱养一个,可其他几房人都想把孩往她这儿送。抱养一个是养,抱养两个也是养不是?可是,她虽然喜欢孩,但却不愿意抱养别人的孩,她还想着,自己不算太大岁数,万一还能生呢?
她不愿意,自然就引得几位嫂嫂不满意了!
文秀很赞同宋晓月的话,谁她一定不能生的?万一开怀的迟,或者两人房事时,体位不正确呢?又或是,王燕青的蝌蚪找错了地方呢?
这些都有可能,而且还有真实案例。
有一对夫妻结婚三年无所出,最后去医院检查,妻还是个处
文秀虽不知宋晓月属于哪种,但古代空气好,食物健康,没有各种乱七八糟伤害身体的商品,生不出孩的人应该是少数吧?
“月娘,你既然坚持,王五哥也没反对,看来他也是支持你的。不仅他支持你,我也支持你!以后,你肯定会有自己孩的!”
宋晓月点头,但却又摇头,“原以为我婆婆当时拒绝李桃花是心里疼我,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样的。她啊,估计是早有此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