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沈家九姑娘 (夜纤雪)


  林氏这下终于忍不住沉了脸色。
  陶氏拿帕子按住微微上扬的嘴角。
  脸色难看归难看,心里恼火归恼火,到底顾忌着是大年夜,没有吵嚷起来,不过沈母、林氏和周氏都对魏牡丹视而不见了。入了夜,由沈穆轲带着男人们去祠堂祭祀先祖,女眷们站在祠堂外面跟着行礼。祭祀完毕,回院子休整,二房三房的人去的是客院。
  换上新衣裳,略坐了一会,带着贴身丫鬟去光耀厅。厅里,沈母穿着件老红色绣百子千孙的大袄,满脸堆笑地坐在榻上。沈穆轲领妻儿上前行礼。
  小辈们行完礼,府中各等仆妇也进来给沈母磕了头,沈母起身道:“开席吧。”
  虽是一家人,但男女分桌而食。
  大过年的,沈母没有折腾儿媳,让她们都坐下了;周氏到是想拿捏魏牡丹,可是人家早不早得就入席了,周氏瞪着她,眼珠子都差点从眼眶瞪出来了,可惜魏牡丹就是个没眼力的人,压根不知道,还在跟沈丹迼炫耀她那一千二百两的好围脖。
  陶氏再次用帕子去按上扬的嘴角,这魏氏到是个妙人。
  一家老小落了座,丫鬟们拎着食盒鱼贯而入,站在桌边伺候的丫鬟有条不紊端上菜肴;食不言寝不语,安静的吃完了年夜饭,桌上留下了一盘全鱼没撤下去,为得是那句年年有余的彩头。
  宴罢,移里内厅坐下,喝茶嗑瓜子剥松子仁,闲聊说笑话讨沈母欢心。年年如此,没有任何新意,说话说的沈丹遐眼睛都睁不开了,靠在沈丹迼肩上,偷偷地打了个小哈欠。
  就这么半梦半醒的熬到了子夜,城东钟楼敲响了钟,沈家离得远,听不太真切,不过隐约听到了鞭炮声。沈穆载发话,让下人把准备好的鞭炮点了,噼哩叭啦,硝烟弥漫,沈丹遐被这声响给吵得清醒了。
  放过鞭炮,压岁的饺子送了进来,一人一碗,男的碗里是十个,女的是六个,应十全十美和六六大顺这两个好兆头。沈丹遐小口小口的吃着,没办法,饺子里包了压岁银角子,她怕吃大口了,把东西吞下去,这个时代可没办法开腹取东西。
  不过事实证明沈丹遐多虑了,六个饺子吃完,她都没吃到压岁银角子,到是沈柏密和沈柏寓各吃到三个压岁银角子。
  吃完饺子,摆天地桌接神,接神踩岁后,开了牌桌子,打牌消磨后半夜的时间,沈家的规矩大年夜要熬通宵。沈柏寓坐不住,带着几个小的,到院子里放了一会子花炮。
  牌打到天明,困得头都抬不起来的沈丹遐,不输不赢,刚刚够本。给沈母拜年请了大安,二房三房的人就各自归家,沈丹遐漱口洗了脸,脱了外裳就直接睡了过去。
  沈丹遐这一觉睡到下午申时初刻才醒,是被饿醒的,福婆子赶紧让婢女把准备好的吃食端了进来,沈丹遐披着小袄,坐在东暖阁火炕上,吃了一顿饱的。
  初二,出嫁女回娘家,沈穆轲和陶氏带着儿女去了仁义伯府。沈穆轲和陶氏虽早已形同陌路,但明面毕竟是夫妻,沈穆轲也不敢得罪大舅子这个皇帝眼前的红人。
  给陶父陶母拜了年,收了红包,陶深趁大家没注意,把沈柏寓拉到外面咬耳朵,沈丹遐眼尖瞧见了,跟过去偷听,得知两人要去东角楼巷买古玩,窜出来道:“我也要去。”
  两人被她骇了一跳,瞪着眼睛看她,异口同声地道:“不行。”
  “不带我去,你们也休想去,我这就告诉舅舅和大表哥去。”沈丹遐刁蛮地道。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一左一右抓住她的胳膊,道:“带你去可以,但你要听话,不许乱跑。”
  “保证听你们的话,不乱跑。”沈丹遐答应了。
  三人带着两个小厮和莫失莫忘,偷偷溜出了伯府。

  ☆、第一百八十二章 路见不平

  初二,店子都关门歇业了,东角楼巷里都是些家族败落后,家中日子过不下去,趁着过年期间,把家里一些东西倒腾出来换银子花。货的品种多而杂,摆得也不算太整齐,想要买喜欢的东西,得费点时间慢慢淘。
  沈丹遐在莫失莫忘左右陪护下,跟在沈柏寓和陶深的后面,东瞧西看,没问价,沈柏寓看上一个小铜炉,沈丹遐凑过去问道:“小哥,这是做啥用的?是香熏炉?不像啊。”
  沈柏寓鄙夷地斜她一眼,道:“妹妹,你这啥眼力界,这不是香熏炉,这是错金云纹三足鬲。”
  “干啥用的?”沈丹遐问道。
  沈柏寓还没来得及说,陶深笑道:“炊具,煮东西吃的。”
  沈丹遐撇嘴,“小哥是俗人,买东西都挑俗气的买。”
  “这鬲多少钱?”沈柏寓对妹妹的埋汰不在意,笑问摊主道。
  摊主是个长着小胡子的男子,笑道:“这个鬲,小兄弟你要,就便宜卖你,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银子,你还说便宜!你当天上掉银子呢?”沈柏寓着急地嚷道。
  “小兄弟,这是古物,你瞧瞧,你瞧瞧,这上面的铭文。”男子指着鬲的一足,“这是大官才用得上的鬲。”
  “行了,别说那些,你要卖,我给你五十两。”沈柏寓这价还得够狠。
  “小兄弟,你再加点。”男子讨好地笑道。
  “五十一两。”沈柏寓果真加了一点,沈丹遐被他给逗乐了,在旁边捂嘴偷笑。
  男子没想到这人如此“耿直”,表情一僵,皮笑肉不笑地道:“小兄弟,你再加点。”
  “没法加,我身上就五十一两银子,你肯卖就卖,不肯卖,那就算了。”沈柏寓很光棍的道。陶氏怕两个儿子学外头那些权贵子弟,寻花问柳,斗鸡斗狗,对两人的银钱管得紧,再者先前又没约好来这里,他今天还是因为过年多带了些银子在身上,平时身上就十几两银子。
  “罢了,今天开张第一笔生意,这鬲就亏点卖给你算了。”男子装模作样的道。
  沈柏寓买了这个鬲,把身上的银子全用光了,接下去就是光逛不买了;沈丹遐杂七杂八的买了一堆零碎东西,什么四神温酒炉、什么铜錾花八宝纹手炉、什么方耳象头足盏式铜香炉、什么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这些东西,沈丹遐总共花了一百二十七两银子。陶深和沈柏寓花光了身上的银子,用一百两银子买块木头,据摊主说那是一块适合做琴的桐木。沈家兄妹不懂这个,陶深很高兴,他已来逛过几次,今日总算如愿以偿。
  三人都买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东西,准备回家,没走多远,一阵悠扬的歌声传了过来,“……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这词听着有点意思,小表哥,九妹妹,我们过去听听。”陶深喜音律,听到好词好曲,就走不动道。
  大过年的,街上的行人不多,一眼就看到街角处有个年约十五六岁,怀抱琵琶的粉衣少女,她边弹琵琶,边唱曲,在她身边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唱完一曲,那老者拿起地上的瓷碗,向围看的人讨要赏钱,新年新岁,来街上闲逛的人身上多少都带了钱,有一个人带头丢了铜钱进去,其他人也就跟着丢了。陶深向沈丹遐借了三枚铜钱打赏。
  收了赏钱,老者又坐回长条凳上,继续拉二胡。那少女唱道:“春雨濛濛,淡烟深锁垂杨院。暖风轻扇,落尽桃花片。薄幸不来,前事思量遍。无由见,泪痕如线,界破残妆面。”
  这首词少女重复了一次,唱到前事思量遍时,从旁边的巷子走出一群游荡子弟,看到他们这群人过来,除了陶深这个沉迷在音律中的人,其他人包括沈家兄妹在内都下意识地退了一步,有怕惹祸上身的,毫不迟疑,拨脚就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这妞,模样长得不错。”
  “瞧瞧她那腰肢,扭起来一定很骚。”
  “她脸蛋又白又嫩的,摸起来肯定很舒服。”
  那群浪荡子七嘴八舌,说着各种下流的话调戏卖唱的女子。歌女红着脸,低着头,不予理会;拉二胡的老者强忍着怒火,可是这群人越说越不堪入耳,苦苦央求道:“各位公子,小老儿带着小孙女初到贵宝地,人生地不熟,还请各位公子高抬贵手,饶过小老儿祖孙,小老儿祖孙这就速速离去。”
  锦都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欺行霸道的人不多,但也不是没有,这群浪荡子其中的一伙,每群浪荡子都有依仗的权贵,这群依仗的是蔡家的势。为首之人是宫中丽嫔的弟弟蔡灿,丽嫔为当今圣上诞下三皇子,一跃成为皇亲国戚。蔡家久贫乍富,根基太浅,露出小人得志的猖狂嘴脸,这个蔡灿在锦都东角楼这一带胡作非为,令老百姓深恶痛绝。
  可惜老者这番话并不能让这群人收敛,反而越发的肆无忌惮,有几个还要上前去拉扯那少女。那少女左躲右闪,避开那些伸过来作恶的手。自沈丹遐从鲁泰回锦都的路上,买下大丫那七个丫头,差点惹出祸来,被沈柏密教导数月后,她就明白这天下不平之事太多,管不过来,而且她也没能力去锄强扶弱,现在就算身边有莫失莫忘,她也不会轻易去冒这个险,不愿救人不成,反把自己给搭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