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告状的人大哭起来,哭的围观之人心头酸酸的,只见那告状的人呼了自己一巴掌,
“我说要来京城告他们,结果……结果当天晚上我家就起了大火。”
“我临时有事出去了,逃过一劫,这段时间我都是躲在山里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报仇,可他只手遮天,我怎么报仇?
幸好,天可怜见,我碰到一个好心的商队,他们帮我入了京城。”
这一通说下来,边上围观的人连男子的眼中都泛出泪花,同样都是无依无靠的老百姓,都是感同身受。
顺天府尹刘大人一边安抚那告状的王二虎和围观的百姓,一边派人去王二虎说的地方调查。
正当他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为顾至城说情的人来了,人是杨阁老夫人派来的。
杨阁老夫人也是恨杨氏母子不省心,给阁老抹黑,可如果顾至城的事坐实了,他也跟着要受牵连。
顾至城仗势欺人,仗的也有杨阁老的势,外人就会把帐算到杨阁老的头上。
刘大人客客气气的招待了来人,等到终于把人打发了之后,不禁感慨,内宅夫人就是眼皮子浅,诬告?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诬告?当百姓都是傻子不成?
幸好,杨阁老一开始就说了,让他彻查到底。不过,就算杨阁老不说,他也会彻查到底的。
刘大人办事的效率一直都很快的,这次也一样。
没几日,就全部审讯清楚了。
王家人第一次到当地县衙告状,顾至城就带着银子上门,还摆出贵人款,当地的县令胆子小,银子没敢收,案件也不敢受理,如此卖了顾家一个人情。
毕竟就在京城周边,一旦事情被捅了出去,命都要去掉半条。
只是到了第二次,竟然有杨家的管事来打招呼,上头有人兜着,县令这才敢放开胆子做,打了王爹一顿,拿了顾家一大笔钱,王家果然消停了。
可是谁能想到顾至城竟然这样混,竟然派人杀人灭口?
县令拿了钱财手软,就要硬着头皮帮着遮掩,他后悔死自己拿那个钱了,分明就是催命钱那。
他胆战心惊的,等到事发的时候竟然松了一口气。
顾至城是在东山学院读书,没想到书没读好,坏事干了不少,而杨氏也经常帮着遮掩。
刘大人没想到顾至城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年纪青青怎么就如此的心狠手辣?
不说顾家上下如何的焦头烂额,护国长公主派出去的人抓了于老夫人身边侍奉了几十年的嬷嬷。
护国长公主在柴房见了她。
“为什么当年明明没有孩子一同出生。你主子却说有,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53章,当年事,真相让人意外。
护国长公主眯了眯眼,仔细打量着于老夫人的贴身嬷嬷毕嬷嬷。
头发整整齐齐的在脑后梳成一个发髻,没有一丝乱发,身上的衣服舒适为主,不讲究面料。
此刻,护国长公主迟迟不语,毕嬷嬷一派沉稳,规规矩矩低着头跪在那里。
许久后,护国长公主轻叹,“你是齐国公府的家生子吧。”
“奴婢的祖父就在顾家当差了。”
毕嬷嬷摸不透护国长公主的想法,但是有一点她明白,能被皇上赐予封号‘护国’的女人当然不是那么简单,肯定也不会和她一个奴婢闲话家常。
无论如何猜想,毕嬷嬷对于护国长公主的问话都是恭恭敬敬的回答。
护国长公主深深看了毕嬷嬷一眼,忽然笑道,
“本宫知道你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
但是,大家都忘记了你当年还有一个儿子的,那还是你的头生子,对吧。”
一派沉稳的毕嬷嬷终于忍不住抬头,心中一跳。
护国长公主仿佛没有察觉到毕嬷嬷的异样,闭了闭眼,继续道,
“你丈夫当年在老国公身边侍候,见多识广,在和老国公出征的途中,喜欢上了一个农家女。
那个时候,你刚怀上你那后来夭折的长子,得知丈夫做的事情后,气的差点难产,孩子生下来后就天生体弱。
长到一岁时,有一次病了,需要一支三十年的人参做药引,你花光了所有的钱,都买不到。
你就去求于老夫人,但她没有给你。我说的对吧?”
毕嬷嬷冷汗淋漓,抬头看了护国长公主一眼。
护国长公主紧绷着唇角,从这个角度看去,两颊法令纹有些明显,显出了几分老态来。
这老太,却带着几分不容置喙得冷厉与坚韧。
护国长公主缓缓道,
“毕嬷嬷,你是个聪明人,你那个主子眼里,下人什么时候是人了?不但不是人,连只猫狗都不如。
你长子为什么会夭折?因为他连猫狗都不如,不配用那么好的人参。”
“你还能当多少年的差?还能为家里人谋多久的福利?再说,你在顾家能谋到什么呢?
毕嬷嬷从去看女儿的路上被掳到这里来,从长公主提到她的儿子起,她就知道为了什么。
当下,她双手贴在地上,额头触地,颤抖着声音道,“公主想问什么,奴婢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长公主满意的笑道,“很好,做人识时务没什么错,我只要知道当年静宁生产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婴儿有没有被掉包。”
毕嬷嬷颓然倒地,愕然抬头看着护国长公主,“您……”
她一边说,一边心念电转,沉默了片刻。
“说。”护国长公主厉声道,人也陡然站起。
那一刻,毕嬷嬷忽然有些明白,有些人哪怕沉睡着,依然是猛兽。
“奴婢……不知道。”
护国长公主轻声笑了笑,“不知道?”她声音扬起,“你不要考验本宫的耐性,没有你,虽然慢了点,但依然可以查明真相。”
毕嬷嬷闭了闭眼,缓缓道,“我要最好的水田二百亩,让我们一家子往后有个依靠。”
护国长公主道,“那简单的很,你只要说了,从这个门出去就会拿到二百亩田契。”
毕嬷嬷垂眸,仿佛回忆一样,轻轻的说了起来,
“那年老夫人带着全家一起去上香,说是临时去的,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老夫人还在想用什么借口让静宁郡主也跟着去时,静宁郡主自己就说要跟着去,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从头到尾,去上香就是为了静宁郡主提前生产,那天就算没有打雷下雨闪电之类的,也会有别的方法让郡主受惊。”
“选择在外面动手,是因为家里人多口杂,当时老国公爷在,还有把郡主当宝贝的三爷,老夫人根本施展不开来。”
护国长公主眼前一黑,她双手紧紧的抓着椅子的扶手,才勉强让自己的身体坐直。
毕嬷嬷的回忆还在继续,“一开始,老夫人就准备好了一个婴儿,为的就是替换静宁郡主生的孩子,不管死活。”
护国长公主眯着眼,直直的盯着毕嬷嬷,“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毕嬷嬷摇头,“这就不清楚了,当年老夫人更信任的是余姐姐,很多私密的事情都是让她去办的,等到后来,余姐姐死了,才轮到我。
不过,当时准备对静宁郡主下手的时候,奴婢是在场的。”
“那最后孩子换还是没换?又是怎么换的?换了的孩子又去哪里了?”护国长公主强压着内心的怒火,问毕嬷嬷。
比嬷嬷匍匐在地,没有回答她任何问题,而是道,
“刚刚公主说老夫人没给人参,所以奴婢的长子夭折了,对也不对,其实,我的儿子是用过人参的,只不过,用的太晚了,已经挽回不了孩子的命。
那人参不是老夫人给的,是静宁郡主的丫鬟见我哭的不成人样,禀了静宁郡主,之后郡主赏赐了一支人参给我。
但到底晚了。”
护国长公主咬牙,“既如此,你为何恩将仇报,你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不告诉静宁?”
“奴婢也想告诉郡主,可那个时候奴婢一家的性命都压在老夫人的手上,老夫人是奴婢的主子,奴婢知能好好听她的话,才可能过上好日子。”
护国长公主死死的盯着毕嬷嬷,“你想过上好日子,就不顾你恩人的死活了,最后到底怎么样?”
“当时余姐姐身体很好,可去上香的前一天偏偏生病了,于是老夫人只能带上我,我不是不想帮静宁郡主。”
毕嬷嬷哭了起来。
“那个恶妇当时如何说的?”
毕嬷嬷迟疑了一下。
“说。”
毕嬷嬷咬咬牙,“老夫人在静宁郡主发动后,把她带来的丫鬟婆子一个个都支开,然后让我把孩子抱走,闷死后寻个僻静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的埋了。”
“奴婢表面应下了,当时在室内,只有奴婢,老夫人,还有说是临时叫来,其实是特意准备的产婆在场。
静宁郡主孩子生下来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