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走后没多久,中午时候,顺天府伊便派人来拿赵姨娘,这个时候众人如何还不明白,贾环只怕早已得到了消息,这么急迫的离开,乃是带着赵姨娘出去避祸去了,并非是出于孝心。
贾政虽然出于顾念自己的风度,并未说什么,但心里终究还是窝着一团火,王夫人自然无所顾忌,直接将赵姨娘母子大骂了一顿,又要派人去找他们,不过这会儿哪里还能找得到?
王夫人又要派人去找探春,要探春将他们母子交出来,不过却被贾母拦住了。
探春虽然是被他们当做棋子嫁到了海疆,出嫁之前,又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庶女,然而现在她已经在海疆那边做王妃了,如何还能当成原先那个随意呼来喝去的小姑娘呢。
因此便由贾蔷出面,打点了一番,将顺天府的人送了出去,只将赵姨娘记作畏罪潜逃,倒是贾环,于这件事无干,并不在追遣之列。
外人只当是他们家走漏了消息,这才放走了人,一时不免感叹贾家其他人还是拖后腿的,即便有贾蔷这样的英才,未来只怕也难。
贾蔷这几天只管照常上差,顺道在闲下来的时候送贾兰去徐家请教学问。
因他们并未声张,大家也都习惯了忽略贾兰,以至于在考试之前,竟无人发现这件事。
而在贾家人忙碌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市面上渐渐出现了戏曲班编排了不少新剧,讲的都是道人用各种手段欺骗钱财,甚至害得人家破人亡的事情。
这种戏曲从未在市面上出现过,十分新奇,又加上剧情编的很好,自然引来了许多老百姓的注意力,一时间竟然引起了一番观剧高潮。
以至于市面上到处都是讨论如何识破道人骗人手段的故事。
儒家一向是对这些神鬼之论嗤之以鼻,而对道人和尚都没什么好感,如今正好赶在科举考试,许多年轻读书人汇集在京城的时候,引发了这场高潮,自然而然的引来了这些年轻读书士人的注意。
年轻人本就爱凑热闹,这种事情这些年轻读书人自然是不甘落后的,一时间京城的读书人中竟有了一番不谈论这事就落伍的风潮。
而从京城分散开来,歪理也都渐渐开始讨论起这件事了。
但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各地的戏曲班子都纷纷上演道人骗人之事的戏剧时,另外有一出小戏,讲的是有一个后宅妇人,为了跟小妾争宠,收买了产婆,往自己儿子口中塞了一块玉的故事正渐渐从江南往京城传来。
作者有话要说: 街上好多买槐花的,但是我下班的时候基本上都卖完了,一直没买到,好想吃槐花啊,不管是炒着吃,蒸菜,凉拌,或者是做饼,都很好吃!
☆、怀疑
贾蔷听到这个消息是贾芸带进来的, 贾芸现在正在跟着贾琏身后办事。
俗话说得好, 烂船还有三根钉, 贾蔷一心想要复兴贾家, 自然是也要为自己找帮手的,更何况, 虽然他手下的下人已经被他历练出来,但有些时候奴仆并不好出面, 必须有贾家人出场。
贾兰日后是要去做官的, 贾琏虽然办事能力还行,但是在女色上却缺乏自制力,难免让人怀疑他的可靠度。
至于其他贾家人,纨绔的多,能够让人放心办事的少, 挑来挑去, 贾蔷便看上了贾芸。
原著中贾芸是贾家这些男人当中难得的一个正面角色, 虽然只是个小人物,有些缺点, 却也难掩他的仗义。
不过后来续作中将他直接打成了反面角色, 但是据脂批上来看,他不但未曾陷害过巧姐, 反而还是营救巧姐的主力,而且还曾去监狱中探望过宝玉、凤姐的人,甚至有后人猜测他也是复兴贾家的主力之一。
虽然看曹雪芹的原意,贾芸应该是个好人, 但有续作影响,贾蔷也不好判定。
因此便把贾芸叫过来接触了一番,交给他一两件事让他去办,据底下人的反应,贾芸虽然有些滑头,却不失为一个肯办实事的人,而且大约是他幼年失父,一直为生计奔波,见惯了人情冷暖,为人处事上都相当的出色。
确定这人正是原著中的那般,贾蔷很快便把贾芸作为他的心腹培养了起来。
贾芸这人一向知恩图报,贾蔷待他好,他便一心一意为贾蔷着想。
尤其是之后贾蔷有意替他婚配,并在他透露出对小红有意之后,亲自去王熙凤那里替他求娶了小红,叫他得了个大大的体面。
如今小红已经被放了奴籍,却仍然替王熙凤掌管着不少的生意,夫妻二人各有各的差事,不但每月的月钱丰厚,得到的赏赐也多,家底也渐渐的丰厚起来。
夫妻二人过得和乐,自然对贾蔷这个恩人感恩戴德,时时记在心中。
这件事其实还是小红最先知道,原著当中贾蔷跟龄官有一段姻缘,不过现在贾蔷是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年轻时便直接离开了贾家,脱离了剧情。
却不想有人替他承担了这一剧情,这人却是贾家的一个旁支,恰好大观园需要的管事多,他便正好被分派了差事,管着小戏班,跟龄官渐渐相熟,两人坠入爱河。
后来大观园中的戏班子被遣散,他便接回了龄官,两人正正经经的成了亲,做了夫妻。
龄官因为一直作为戏子培养,虽然后来脱离了戏班子,却仍然爱听戏。
她经常去京城的小戏班子,因此最开始是龄官听到了这出戏,龄官在大观园里也呆了这么久,自然知道贾宝玉衔玉而生的事情。
她嫁的丈夫是贾家旁支,如今仍然在荣国府中当差,替荣国府办事,她从丈夫口中得知王夫人最近一直呆在佛堂闭门不出,好像是犯了什么事儿。
再一听这出戏,这里面说的人倒好像是贾宝玉一样,因此她便心里留了个心眼儿,回去便跟丈夫说了。
她丈夫并不知内情,但也觉得这件事只怕跟贾家有关。
他们这一对小夫妻托庇于荣国府,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都靠着丈夫在荣国府当差而发放的月钱,若是荣国府出了事,他们夫妻二人只怕生活也不好过。
因此两人一合计,便寻了跟他们关系不错又能跟主子说上话的贾芸夫妻。
龄官夫妻二人不知道内情,可贾芸夫妻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两夫妻一个是贾蔷的心腹,另一个是凤姐的心腹,尤其是凤姐,当初深恨王夫人夫妻翻脸无情,将罪名都推在她跟贾琏身上,这回王夫人倒霉,凤姐极为幸灾乐祸,当着小红跟平儿两个心腹的面可没少嘲笑王夫人。
两人一听这曲目,哪里还不知道这说的正是王夫人的事情。
不过再一听龄官说,那曲目据说是从南边传来,京城这里虽还未曾盛行,但是在南边那边早已经传开,到处叫人传唱,否则也不会传到京城来。
贾芸听了这消息之后,忙自己亲自去戏班听了一回,在确定无误之后,这才赶紧向贾蔷报告。
贾家其他人倒还罢了,贾蔷如何不明白,这正是太上皇的手段,他们想要用控制舆论,引开百姓的注意力。
却不想太上皇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也用了这一招。
不过太上皇也心知避其锋芒,知道他们现在正紧急控制着京城的舆论,因此并未在他们紧盯着的京城有所动作,反而从南方开始,引导舆论蔓延。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被龄官发现,又报告给了贾芸,而贾芸又说给了他听,只怕待到整个剧目在京城火遍,他们恐怕才能知道太上皇的后招。
不过现在也有些迟了,只怕南边哪里早就传遍了。
贾蔷忙派了贾芸跟自己手底下的人出去探听风向,看看这出曲目已经传了多久,有没有牵扯到荣国府身上。
另一面,他也忙派人去冯周彦那里走了一趟,冯周彦正是负责控制京城舆论的人,先跟他打声招呼,若是舆论已经开始蔓延,还要靠着冯周彦手底下的人引导风向,才能叫贾家脱离危境。
而他本人则是借着交班的借口进宫面见皇帝去了,这件事肯定是要跟陛下说一声的,而且也不知道他们之前商定的计划究竟走到了那一步,必须要根据太上皇的动静来调整他们的计划。
最重要的是这个曲目在南方必然引发了热潮,可是并未有任何消息传过来,是因为陛下在南方的人手并不重视戏曲,只把这件事当成平常事,并不觉得有值得上报给皇帝的价值,还是说那边的人手也出了问题,被太上皇动了手脚,渗透进去,或者是出了问题,传不回来消息,更甚者,是不是皇帝已经知道了消息,却没有告知贾家,而是已经打算将贾家抛出去作为诱饵,勾出太上皇布置的人手呢?
作者有话要说: 街上很多卖桑葚的,这两天价格也降下来了,不像前几天要十几块钱一斤,现在只要七八块钱一斤,昨天买了一兜子回来,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
☆、冷遇
虽然说能够在皇帝跟前当差的都不缺乏对皇帝的忠心, 但很少人能够做到对皇帝一心一意, 毕竟人总是有私心的。
所以并不能指望皇帝身边的消息一点都不泄露出去, 尤其是事关到不那么机密的事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