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朝,最火的不是酒楼不是客栈,而是茶舍。
一间茶舍分为二楼,一楼大厅极为宽敞,一台台四方桌子,排列整齐,上面摆着瓜果梨桃,瓜子茶水。二楼为包厢,每个包厢都有个窗口可以看清楼下大堂和台上的情况。
茶舍里面有说书先生和诉事先生。
说书先生讲的是虚拟故事,诉事先生讲的是真实故事,当然这真实故事可能也会掺杂着水分。茶馆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消息也最为灵通。
慕喜这次坐得是里正家的牛车,来景洛城多次,现在慕喜已经熟知路形,一个人也哪里都找得到。
这次特意让柳献之好好看家,当然不能带着他,今天的景洛城之行,买笔墨纸砚不是最为重要,最主要的是到茶舍听听消息。
下午的时候才会往村子赶,慕喜也不着急去买笔墨纸砚,等回去之前买就来得及,现在慕喜打算先去景洛城最热闹的茶馆——柒月茶馆。
夏朝对女子出行没有太大的现限制,大家小姐注重颜面的出门或许带个帷帽,像慕喜这种山村妇女就不注重这些了,不戴帷帽也不会有人指点。
慕喜长相不是多么出众,属于清秀型越看越耐看。茶馆虽然是市井之地,但治安还是不错,茶舍有很多打手维护。
进了茶馆,慕喜坐在大厅的角落要了一壶普通茶水,外加一盘瓜子,一共三文钱。再有一个听书费用,一共付了十文钱,慕喜付钱的时候,肉很疼。这能买好多个肉包子!
肉疼不过三秒,慕喜就投入到了说书人的世界,来到古代,慕喜的娱乐生活可以说是为零,难怪茶馆生意这么火,无聊的古代生活,这说书真的添了不少色彩。
说书先生故事讲结束,诉事先生上了台,巧了,讲的故事正是慕喜想听的——龙泉山庄的事情,不过讲的和六公子没有直接关系,讲的是龙泉山庄的成立和龙泉山庄庄主的童年故事。
再看那些听着故事的人,都隐隐赞同的点头,有的人还一脸的崇拜,慕喜心里有了些数,龙泉山庄果然在百姓中威望很高,难怪皇帝忌惮。
到了正午,说书先生们结束了表演,人流也散去不少,上午场算是结束了,还有个下午场。慕喜从小二那打听了一下,得知上午讲龙泉山庄庄主童年故事的诉事先生,下午没场次,他只讲上午。
慕喜给了小二一文钱,打听到了诉事先生的家庭住址,路过市场,想了想进去买了一条肥多瘦少的猪肉,拎着往诉事先生走去。
夏朝百姓更喜欢肥肉,肥肉可以炒出油来。以后可以做菜用。
诉事先生住在景洛城边缘的胡同,这里面住着大多都是一些在码头打工的人,看得出来诉事先生家庭情况不太好,站在诉事先生的家门口,就听里面传来阵阵老人的咳嗽声,一声接着一声,咳嗽得撕心裂肺。
慕喜抬手敲了敲门,敲了好几下里面都没有反应,深吸了一口气慕喜开口道:“张先生,张先生,请问张先生在吗?”
诉事先生姓张。
喊了几嗓子,终于听到了里面的应答声,听到鞋蹭地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步一步走得很慢,吱嘎一声木门打开,慕喜看清来人心里是吓了一跳。
很快又恢复自若,表情也没有多过夸张,多说不过是怔了一怔,这种反应应该不会伤到面前的老妇人吧,慕喜心中如此腹诽着。
面前的老妇人驼着背,整张脸有一半是坑坑巴巴,从眼角到耳后根有一道长长的疤痕,看起来甚是恐怖。
作者有话要说:
熊猫有些作死……
早晨吃的米线,中午吃的火锅,晚上吃的麻辣烫……
理所当然的闹肚子了……
这章短小了,熊猫太困了,大家晚安,么么哒~
第87章 泼辣娘子vs文弱相公
“姑娘, 你有什么事情”妇人开口说话,嗓音非常沙哑,更多的是半气声, 嗓子应该是坏了。
“大娘, 我来找张先生,不知他可在家?”慕喜挂着笑脸问道。
“找阿民?他今天出去还没回来呢。你找他什么事儿啊,我是他娘, 你跟我说也成。”老妇人看了眼慕喜身后, 见没有其他人示意让慕喜先进到屋子里说。
屋内,
慕喜把肉放在桌上,柔声说着:“大娘,贸然拜访若有打扰之处还请见谅,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这次我来是想向张先生打听一些事情。”
“什么事情?你但问无妨, 我儿子知道的事情老婆子我都知道。”大娘坐在凳子上给慕喜到了一杯水。
对慕喜拿来的肉视若无睹, 没有特别激动的样子。
看得出来这一家过得并不富裕, 屋子简陋, 老妇人和张先生身材也很是瘦弱,这个世道肉是厚礼,对普通人家来说更是稀罕物, 但这个大娘却面不改色, 半点没有被吸引, 再看她那被毁得面容, 慕喜心中一凛,这个大娘有故事啊。
也不过多绕弯子, 开口说出了心中所想的问题:“大娘,请问您知道关于龙泉山庄六公子的事情吗?”
老妇人的身体明显一僵。
“龙泉山庄我不知道,这种江湖事情,我儿子也是道听途说来的,且龙泉山庄的人被皇上追封官爵,哪里是我们这些百姓议论的!”老妇人一脸忌讳莫深。
慕喜张张嘴,正要说些什么,就听院子里传来了张先生的声音:“娘,你怎么没有关门,你一个人在家……”
进屋的张先生看到慕喜止住了话。对着老妇人询问道:“这位是?”
“她是来找你打听事情的,还拎着肉。”老妇人指了指桌上的肉条。
慕喜见状赶紧做自我介绍:“张先生你好,我是来自全围村的村民,家中孩子特别崇拜龙泉山庄的六公子,所以我就想从你这打听打听他的故事,回去讲给孩子听,作为他的生辰礼物。”
这是慕喜早就想好的理由,诉事先生这个工作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首先一要有好口才,让听得人身临其境,代入感强烈。
诉事先生的故事也在茶舍讲过不止一遍。所以慕喜即使听了诉事先生说了故事,她也不会做什么抢饭碗的事情,这也是她敢直接上门来打听的原因。
张先生看着慕喜目光一闪:“全围村?六公子的故事,好啊,请坐我给你讲。”
“儿子,你过来我有话和你说。”那老妇人一听这话,掐腰竖目给张先生叫到了一边,慕喜在屋中坐着等候。
慕喜看得出来,那个大娘知道关于六公子的事情,但是却不想让张先生说,不过她不着急,实在不成她可以换个说书先生问,她从店小二哪里打听了好几位说书人的地址。
不一会儿,张先生和他母亲回到了屋子里,老妇人因为伤痕显得面目狰狞,但慕喜却神奇的感觉到了妇人对她明显柔和下来的态度,慕喜不解。
进屋之后老妇人只是和慕喜点点头,然后便拎着肉进了厨房,厨房和住房紧挨着,房门大开,这样慕喜和张先生坐在屋内倒也不算失了礼数。
“家母也好些日子没吃到荤腥了,就冲你拿来的肉,张某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关于六公子的事情……”张先生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和上午在茶舍的状态不同,现在的张先生满面红光,眼睛发亮,上午在茶舍的张先生虽然诉事讲的激情,但眼睛里却死气沉沉,与现在截然不同。
听着张先生的叙述,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慕喜算是继萧洪之后,对六公子又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不管这诉事先生讲的是否为事实,但这些故事广为流传,就足以说明百姓是认可的。
也难怪皇帝会忌惮,民心如此之大,又有谋略,军队还有亲信,谁能保证其不生二心,若生了二心,谁也控制不住。
六公子是个‘神人’,听了张先生的描述,这是慕喜心中对他的评价,从小就是神童,长大了之后更是了不得。
在各国战火纷飞的时候,十四岁的六公子就用计谋不费一兵一卒的打退侵军。因为展现出了超高的军事谋略,立下不少战功,李公子直接被皇帝封赏,在军塞要地当谋士。
后来各国签订和平协议,六公子从军队撤回,婉拒皇帝的好意,不入朝堂,开始经商,三年时间跃居夏朝首富,开仓放粮,造桥铺路,救济百姓,说起六公子百姓们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这种情况皇上怎会不忌惮。
直到一场大火,六公子英年早逝,夏朝的百姓甚至为他建了庙来侍奉。这是前几为皇帝逝世都没有的情况。
她知道像这种类型的故事,通常都美化过,但事实却不能否认,六公子所行之事的确是让人敬佩。
本来慕喜还有些怀疑柳献之是六公子,现听了张先生的这番话,她反倒有些拿不准了,六公子可以说是天之骄子,谋略过人,这样的人会让自己落入快要饿死的田地?
“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今天麻烦张先生了。”说着慕喜从怀里掏出五文钱,一个时辰正是张先生在茶舍挣得工钱。
张先生也不推脱,接过铜板客套几句,送着慕喜出了院子。
“儿子,你刚刚和我说的都是真的?六公子真的联系你了!”老妇人见慕喜走了,赶紧追问,刚刚场合她没法追问太多,这一个时辰让她抓心挠肝好一顿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