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莺莺传 (夏天的绿)


  菜市场上人很多,王氏就专门找那些打扮朴实,像是赶集一样上菜市场卖东西的人。这些人往往不是菜市场上的菜贩,而是扬州周围乡村里的农户,把家里的土产带来卖,多少赚点钱补贴家用。
  王氏最先看见了个卖夏桃的妇女,那夏桃像是自家树上下来的果子,便问道:“大姐,这是你家里的果子?”
  那妇女很是热情,立刻满脸笑容道:“是家里栽种的三棵夏桃!可甜可水灵。家里人舍不得吃,让来扬州城里卖掉,好给家里补贴买东西。”
  王氏状似无意道:“买些什么呀?是油盐酱醋还是针头线脑?”
  这些东西也是农户一般会买的,因为他们需要且无法自给自足。王氏这样闲话问出来也一定不奇怪。
  那妇女却摇了摇头:“买粮食,等这些果子都卖出去了,我就去粮店买粮食。去年和今年连着收成不好,家里的存粮都空了,再不想办法就得饿肚子!”
  听着妇女絮絮叨叨,王氏想到了一点。去年的小旱灾大多数农户都是有存粮的,那自然能过下去,即使那很苦。但是今年呢?经过去年的消耗,存粮大多空了,这种时候收成又不行。
  不说出现灾荒——扬州这么有钱怎么可能出现灾荒!甚至都不用等到朝廷出手,扬州的那些个盐商自己凑钱就能解决。他们也是很清楚的,自己做盐商遭人恨,所以每逢大事,这些盐商都记得要做一做好事。
  不管真心好意还是装模作样搏好名声,但好事就是好事。
  只是没有灾荒也够呛,只要这场大旱在继续下去,粮价往上走高是必然的!唯一的疑惑是粮价到底会高到什么地步。这就要从旱到什么时候,旱情有多严重来看了。
  王氏买了两斤夏桃,然后就告别了那妇女。满市场地走了一遍,确定所有的菜或多或少都上涨了一些。考虑到如今的气候,这也正常——无论是种菜的还是养猪捕鱼的,恐怕都不容易。
  但现在的王氏已经先入为主了,所以看到这些事情只会往天气干旱上联想。
  等到最后逛完了粮店,王氏心里计算着价格走出来,她已经有了打算了。


第67章
  ‘晴带雨伞, 饱带饥粮’是一句民间谚语,也就是这样一句话说尽了普通老百姓的智慧。或许他们不懂得琴棋书画, 甚至连大字也不识几个, 但是他们有一种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朴素智慧。
  那就是时时刻刻防备着最坏的情况,而且越是最好的时候越要预备最坏。这种经验就和那些大官儿常常念叨在嘴里的‘居安思危’是一样的了,可见这其中的道理不小!
  在乡村地方的农户通过存粮的方式体现这一点, 一般来说最好能存下三年的粮食 ——有的时候灾害并不止是眼前,延续下来或许能到三年!至于说超过三年的天灾人祸?那也不不必防备了, 那种灾祸根本防备不了。
  不过说是三年,真的到了各家各户却往往没有三年。能有两年存粮的就是殷实人家了, 一般人家只有一年的存粮。甚至家贫的, 根本无力存粮, 连隔夜粮都没有!
  这是乡村, 这种朴素的智慧帮助扎根在那里的百姓度过了很多难以度过的难关。放到城里面, 倒是很少有这种想法。大概是和粮食庄稼打交道少了, 平常缺什么又习惯去买,存东西的习惯也就没有了。
  现在家家户户吃粮大都是买上足够一两个月用的, 这已经算很长久的了。赵家也就是这样,相熟的粮铺都是知道的!过了时间不上粮铺, 赵莺莺上街买菜都有粮铺的掌柜的问起来。
  王氏以前也没有存粮的习惯,即使前些年遇到各种灾荒导致扬州城粮价上涨,她似乎也没有学到教训要存粮!这样的习惯是深刻的,到了现在,这样明显地显示粮价还会一日一日上涨, 她依旧没有想过要买粮!
  她弄清楚了最近粮价的上涨情况就与赵吉道:“以前就算了,家里也没有多少闲钱提前买粮,现在家里都有钱了,那又何必再等到将来买!那时候可是高价粮!”
  赵吉自然没有意见,在他看来这种生活小事自然就归王氏做主。而且她也觉得王氏讲得很有道理,本着反正要吃粮食的心态,他相当赞成王氏买一些粮食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王氏想的可不是粮食而已,不然那时候她就不用特意跑到菜市场上大加打听了。
  趁着吃饭的时候她就与家里人商量:“你们都知道的,现在扬州城里百物皆贵。其他的也就算了,这一阵不用,将来自然会回落到正常。只有‘吃’这一样无论如何都少不掉的,我想着家里有闲钱,干脆就存一些。”
  家里人都赞同,王氏又接着道:“不只是粮食而已,油盐酱醋之类的也要存一些。”
  赵吉在旁边听着便笑着插嘴:“那就替我存几坛子酒吧!”
  王氏瞪了他一眼,然后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昨日我上菜市场打听之后觉得今年不同于往年。就是觉得会出大事一样——我惟愿自己是想太多了。但是这种事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多多预备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一个很常见的心态,自从赵莺莺和王氏说自己心慌之后,王氏便也跟着心慌了。这种心态不能说不正常,反正小心无大错!真的做了准备最后无用,那也不过是买的东西稍稍贵了一点。但是最后要是真有什么事儿呢?这可就不简单了!
  而且王氏还有另外一重迷信,人家都说小孩子的感觉是最灵的。摸一摸孕妇的肚子,生男生女只有他们看的出来。现在赵莺莺说自己心慌,王氏立刻就能联想到这个!
  只不过王氏怕一家人一起担忧,所以隐瞒下了这一段,只不过说了自己准备存一些东西而已。
  到了第二天,王氏就带了赵蓉蓉赵莺莺上街。别的地方先不去,先去了粮店。这时候粮价已经不低了,平常的大米是每石五钱银子,而现在涨到了八钱!王氏也不讲价,讲价没用哇!
  “掌柜的,大米四石,糙米两石。另外还要红薯面一百斤,玉米面一百斤,面粉五十斤。红豆二十斤,绿豆二十斤......”王氏嘴上报账不停,这是赵家一大家子都可以吃上好几个月的口粮了!
  掌柜的一边听一边记,然后差遣小伙计一样样准备好。最终结账的时候道:“盛惠,赵三嫂子一共是九两一钱三分银子。”
  王氏撇撇嘴,习惯一样地道:“就不能把那三分的零头给抹去吗?这一次我家可买了不少!”
  掌柜的却指了指粮店里的人,道:“这时候不同了呀!往常时候您做这样大宗的买卖我肯定给您抹。但是如今是什么时节,粮食的价都上天了。粮食供不应求的,东家很懂的,这段时间看账目最严,不敢像往常一样了。”
  人一旦接受了某个观点就会不断地给这个观点找理由,现在的王氏就是一个例子。自从她接受了今年非同小可,粮食等东西的价格恐怕会非常惊人,之后看什么都像是预兆了这个。
  现在看粮店这个做派,只不过是心里更加确定了而已。
  于是也不多说话,叮嘱了掌柜的早点把粮食送到赵家之后就带着赵莺莺赵蓉蓉去了杂货铺子。这里有油盐酱醋等,这些东西也要储备,不过因为用量的关系,当然就不如粮食那样夸张了。
  之后王氏像是买东西上瘾了一样,有跑到药铺里买了一些常备的,能够治疗一些头疼脑热的成药。等到快午晌的时候才带着脚都酸痛的两个女儿回家。
  回家的时候正好粮店的人赶着骡子车,把王氏买的粮食送过来。这时候大太阳高挂在当空,各家各户都在吃中饭,倒是没人注意到有粮店的人运送粮食到赵家。
  赵家现在倒座就有两间是空着的,王氏指了那件靠近柴房的让粮铺伙计搬进去。做这件事的时候赵吉也来帮忙,分作几趟运送完毕,伙计拱拱手就走了。
  面对颇有分量的粮食,王氏忽然觉得心里安定了很多——这或许是心理作用,但是她觉得这样做很对!
  粮店的人到赵家也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没有看见,麦瑞娘她娘舅正好看了个正着。中饭之后来赵家寻王氏:“赵三嫂子,刚刚晌午时候是粮店的车吧?来你家送粮食?我看见觉得有不少啊!”
  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王氏道:“这日子怪的很,这样热的气候,夏收不用指望了,下一季的播种肯定也大受影响——今年粮食看起来要涨!我想着趁着粮价还不算吓人的时候存一点儿。若是后面粮价恢复了,这亏的也不算多。但要是粮价真起来了一段时间,这些就派上用场了。”
  扬州的粮价是不可能一直维持高位的,百姓受不了哇!往深了说,哪里的粮价都不可能维持在高位,一直维持的话那就是逼着老百姓去死!但是维持一段时间是很有可能的。
  其实王氏的所作所为并不算扎眼,这些日子没有买粮存粮的人家有很多,但是有这个意识的人家也不少。以前王氏没观察不觉得,等到自己有这个打算的时候再去看,就觉得这样做的人格外多了。
  麦瑞娘她娘听着王氏的话缓缓点头,叹了一口气:“道理是这个道理,有个预备心里都安定许多。只不过不是人人都想赵三嫂子你家这样好过,一下就能出手买这许多粮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