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说的没有错,要是苏学姐能独立出来就好了,当初本来就不是自愿的,苏学姐那么优秀的女性,就是给霍成厉做夫人,霍成厉都配不上,又怎么能委屈做姨太太。”
说话的是剧团的主要演员,经常与杨茜搭档演男主,叫陈台惟。
他说的这话就像是干草上点了火,气氛瞬间燃了。
“我早就想说了,还有传言说我们苏学姐有今天的成就是沾了他的光,做的这一切都是他授意的,这说的是什么屁话!”
“霍成厉也从来不澄清谣言,还跟李家、白家走得近,报纸上说他要从这两家选一家小姐迎娶进门,这话把我们的苏学姐摆在哪里!”
苏疏樾看的出这些话藏到他们肚子里应该有一阵了,所以说出来格外有力,现在给他们一把刀,他们估计就能为了她,去把霍成厉给剁了。
“好了好了,你们一人一句的,有没有想过你们的苏学姐是怎么想的。”
黎宽发话,学生们顿时听了下来,齐齐看向苏疏樾。
苏疏樾抿唇笑了笑,从包里面拿出《洪流》的剧本:“我们第一场华夏本土的话剧,就演这个。”
“学姐……”杨茜发出哀嚎,没想到苏疏樾会逃避离开霍成厉的问题,难不成苏学姐会喜欢那个男人。
她怎么想都不可能。
杨茜还要说话,陈台惟扯了扯她的衣袖,示意她先别说。
姨太太是没有权利提出离婚的。他们不该逼苏疏樾,而是该主动为她想办法,这才是真正的为苏疏樾分忧。
“这个剧本写的是什么?”提到话剧,所有人纷纷回神,传阅起剧本。
那晚发现《洪流》之后,之后的几天苏疏樾又反复把这个故事看了几遍,十分的确定这就是她想要的,属于这个时代的《茶馆》。
“写的是人生百态,世间的悲欢离合。”苏疏樾并不直接提内容,“你们先看,我已经派人去请作者,希望这场话剧能由他跟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合作会不会对我们的表演产生束缚。”黎宽看了一页,就看出《洪流》的作者不擅长戏剧表演的叙述方式。
比起让作者来指挥他们,黎宽对苏疏樾指导舞台的能力更有信心。
苏疏樾就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许多故事转折她稍稍改动,舞台的张力就出来了。
“如果我们呈现的不是作者想要的呈现画面,哪又怎么表达的出他想传递的思想。”苏疏樾摇了摇头,“合作会作者为主,我们为辅。”
“可是……”
“你先看下去再说。”
黎宽还有话说,依言看了下去,苏疏樾看的出这个作者是因为《风月》上的框架束缚住,在表述上没有酣畅淋漓,黎宽自然也看的出来。
看到中间部分,黎宽就兴奋的开始拍起了桌子。
《洪流》讲述了一个城镇遭受洪水之后,一个小镇面对随之而来的瘟疫灾难,所延展出来的故事。
故事里面有平民有财主,有记者有官僚,有愚昧有反抗。
作者用冷静客观的态度讲述了这一切,重要的是这位作者的笔法老练,尺度拿捏的不错。故事里有两层意思,一层的讽刺简单直白,到了故事结尾如果不追究深层意思,真是充满希望未来的故事。一层却是重重的压迫、深深的压抑,让人去沉思去思考,能为这时代这社会做什么。
尺度没问题,就不用担心不能演出,黎宽还没看完,就站了起来:“要演,我们要演这个!”
说着话,视线却粘着剧本,没有移开的意思。
“对了,苏同学你是派谁去请这位先生的,怎么能派人去,这样太不正式,我要亲自去请。”
说着,黎宽就迅速跑了出去。
“黎教授应该不知道地址吧。”赵青看着黎宽的背影目瞪口呆。
“劳烦赵秘书陪他跑一趟。”苏疏樾表情有些无奈,黎宽这人长了一把大胡子,人却半点不成熟。
《洪流》的作者姓童,名冠霖。
是位清瘦的中年男人,皮肤白皙,五官隐约还能看出年轻时的清秀。
光听声音根本听不出他的年纪。
大家坐下聊了聊,苏疏樾才知道童冠霖的父亲就是个戏班班主,他从小在戏班子长大,因为声音条件好也唱戏,二十岁的时候因为父亲意外去世,就接手了戏班子,一直到前几年他身体欠佳,没精力管理,才散了戏班。
听到童冠霖的舞台经验那么足,苏疏樾和黎宽对视了眼,兴奋简直要从眼里溢出来。
华夏特色的新兴剧种按着他们的想法,本来就是从戏曲上面改革变化,只是他们都是门外汉所以找不到平衡点,现在童冠霖来了,还带着《洪流》那么好本子。
怎么能让人不兴奋!
第66章 传言
给苏疏樾投稿的作者有三类。
有人是对苏疏樾做的事感到佩服,为了声援苏疏樾所投稿。
有人是因为认可朝阳的演出方式,想要自己创作的作品搬上舞台,所以投稿。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是因为苏疏樾开出奖金。
但童冠霖恰好是第四类。
“不知道苏太太是看中了我作品的哪一点?”相比黎宽的激动,童冠霖淡然许多,并没有作品被苏疏樾选中的欣喜,“这篇稿子我也投过晨光,也跟他们的负责人见过面,但并没有谈妥。”
“晨光”是李尹吟组织的新剧团,为了表现出跟苏疏樾的朝阳剧团竞争的意思,名字都取得差不离多少。
别人看起来这两个名字是水火不容,但是苏疏樾跟李尹吟却这名字一看就是姐妹团。
听到童冠霖的话,苏疏樾愣了下,似乎想起李尹吟跟她说过有那么一件事。
她说她找到了一本不错的剧本,可惜那个作者太执拗,对演出需要太多的掌控权,对新戏剧没有多少经验,却非要全全掌握演出,她考虑再三就没有谈妥。
看来李尹吟说的应该就是这个童冠霖。
“童先生的作品着重对人心的探讨,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非常适合戏剧演出,饱满而丰富。而我最看重的是《洪流》那股蓬勃的生命力……”苏疏樾顿了顿,“童先生的作品有多优秀,相信黎教授在来的路上已经跟童先生你聊过了,童先生应该也不想再听我堆砌词汇再夸赞一遍。”
回答了童冠霖的问题,苏疏樾提出了自己问题。
“我也有一个问题,希望童先生能回答我。我跟黎教授看童先生剧本的时候,几乎都因为开篇差点放弃《洪流》这个剧本。也都幸好看了后面部分才没有错过《洪流》,童先生前面部分因为投稿修改过吗?”
闻言,童冠霖看向苏疏樾的目光有了些兴趣:“你比晨光剧团的人强,也比他们懂剧。”
杨茜他们因为童冠霖高高在上的这句话纷纷皱起了眉,对他们来说苏疏樾就是戏剧的女神,因为苏疏樾他们朝阳才活了起来。
说苏疏樾影响了华夏整个戏剧圈也使得,童冠霖凭什么用这个语气,难不成他认为他比苏疏樾还懂剧不成。
“晨光的负责人认为我的剧本,跟《风月》上面的剧本形式差别太大,希望我能跟哪个剧本学习。”
说着,童冠霖挑眼打量苏疏樾,温和的声音带了丝讽刺:“但我觉得那个剧本并不如我,我为什么要学差劲的东西,拉低我的水平。”
“你——”
陈台惟忍不住瞪向童冠霖,《风月》上面的白话故事,虽然都没标苏疏樾的名字,但盛州谁不晓得是苏疏樾不想出风头,换了笔名登刊的。
童冠霖这意思不就是看不上苏疏樾。
“别吵。”
黎宽本来在听苏疏樾和童冠霖说话,听到学生的声音,扫了他们一眼,见他们个个都像是斗鸡似的瞪着眼睛,没好气地把他们都赶出了办公室。
杨茜他们不敢违抗黎宽,但是出了门依然忿忿不平。
“那位先生怎么能那么贬低苏学姐!”
“这人就算真的有本事,也不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姐。”杨茜他们本来因为童冠霖的长相对他有几分好感,但看他对苏疏樾的态度,那点好感也败光了。
“你们操心个什么!”
黎宽看他们的样子好笑,以前他跟其他教授斗嘴,也没见他们那么维护过他,事后还嘲笑他嘴笨,但是到苏疏樾这里怎么完全变了一个样。
苏疏樾那么有本事,他们却把她当做柔弱的女人,恨不得一个个护在她的前面。
“你们学姐是能力不足的人吗?你们是不是对她太没有信心了?唐先生那么执拗的脾气,她的身份都能跟他交好,童先生你们担心什么。”
“可是……”陈台惟还有话想说。
“没什么可是的,你们学姐有本事,哪有她劝服不了的人。童先生现在的脾气越差,认同了苏同学之后就会越听话。”
黎宽的话让戏剧社的成员们都互看了眼,这话大概是黎宽的肺腑之言了吧。
当初他去找苏疏樾救朝阳,还跟他们说,要是苏疏樾不靠谱,就是放纵朝阳毁掉,也不能让朝阳成为苏疏樾的工具。
还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被一时的安逸给麻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