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田园风华农女的盛世庄园 (一江秋木)



赵德才把卫氏领回去,一说这事,赵老头和沈氏就都不同意,两个人不同意的原因还不一样,赵老头觉得赵德成当官了,自家怎么也算个官宦人家,老三娶个寡妇,不是让人笑话?自己的面子往哪搁?

沈氏不同意的原因是,这个小寡妇进门之后竟然不住家里伺候自己,还带个拖油瓶在外边自由自在的过?自从刘氏走后,她可好久都没耍过婆婆威风了,要进门可以,不能带拖油瓶,还得住在家里伺候她。

赵德才当时说的是,要让他们住在家里尽孝可以,沈氏要出彩礼钱和他成亲的钱,还得把他现在住的屋子修整一遍。要不然从小没吃过家里的、成亲更没花家里一分钱,凭什么都听他们安排。

要让沈氏出钱,那是万万不能的,沈氏就是属铁公鸡的。到后来,沈氏就开始胡搅蛮缠,非不出银子还得让卫氏伺候,再后来听说卫氏在镇里有个宅院的时候,还要让卫氏把宅院陪嫁过来,放到她名下。

赵德才气的七窍冒烟,最后请来了里正,写了文书,就当这个儿子是分出去的,赵德才成亲家里不用出一分钱,但老两口也不得强迫卫氏在跟前伺候,至于养老银子就比照着赵德喜家的,一年五两。算是高的了。至此这件事才落幕。

张氏说着唏嘘的很,说赵老头和沈氏年轻的时候也不这样,越老越糊涂了。

进了农历三月,山上的各种不知名的小花都开了,赵云儿也脱了棉夹袄,穿上了单衣,跟赵冰儿每天上山采桃花,晒干了泡桃花茶喝。

桃花茶排毒养颜,只是这桃花茶性寒凉,不宜久服。

三月初六,赵德才送信说,他和卫氏定在三月初九成亲,不打算大操大办,只是在美食坊后边的院里摆几桌,请亲近的人来吃个喜酒就行了,美食坊三月初九要停一天,赵德喜自然没啥意见,和刘氏商量着给赵德才准备点啥,赵老头和沈氏是指望不上的,做哥嫂的总得给添置点啥。

晚上跟刘氏商量,刘氏道“按说这房子应该咱们这边出,可是既然卫氏有,也没必要矫情,新铺盖总得添置几床,新做是来不及了,明天去县里买现成的吧。再给卫氏买几身新衣裳算是一点心意,再给他们添一辆牛车吧,去哪也方便,自家的牛车自己拿回来用,依着云儿的意思,马上三月份要种蚕豆了,也用的着牛。”

赵德喜道“你说的这些都中,只是怎么听得像嫁女儿,给陪嫁,咱们德才可不是入赘。”

赵云儿道“我爹说的是,虽说卫氏不会嫌弃,但这些也略寒碜了,说不得别人会看轻了我三叔,我有个主意你们听听看怎么样?”

赵德喜示意云儿说下去。

赵云儿继续说道“你看现在美食坊是三叔他们在管着,我的意思是把这摊子就交给三叔他们,算是三叔的一份家业,把张婶子做的事也全部都交给他们,材料他们自己在镇上准备,三叔也不用整天跑来跑去,让他们自己干。”

赵德喜听了面露喜色,刘氏是有点犹豫道“这是咱家最开始的一份营生,现在就这么给人了?”

赵云儿道“娘,现在咱家建宅子,也没空去做那个,等宅子建好,天气热了,我打算弄个酱厂,到时候这边还要你和我爹看着,以后也没时间去管美食坊的生意了,更何况三叔也不是外人。”

刘氏虽有不舍,但还是同意了。

隔天就把这事跟张氏说了,张氏面上有点失落,毕竟这么好的活计,说没就没了,刘氏跟她说让她歇两个月,到时候要建个厂子再请她过来,张氏这才高兴起来,她也觉得该歇一歇了,每天擀面腰疼的受不了。

三月初九那天,刘氏和赵德喜把家里托付给二柱之后就带着两个女儿早早的去了镇上,赵德喜赶着马车,车上放着提前准备好的东西。

到了镇上还没什么人,黄婆婆和黄爷爷两个人养了这些日子,精神都好了很多,在忙活着,卫氏和赵德才也在帮着摆桌子。一旁还坐了一对老夫妻,看起来颇显拘束。

刘氏和赵德喜把牛车赶进去,把车里给他们添置的东西搬出来放到屋里,赵德才看二哥给自己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心下感动,并没拒绝。

但是当赵德喜把美食坊转让给他的文书拿出来的时候,赵德才说什么都不要,直说在这帮着忙活,拿工钱就行。赵德喜耐心的给他解释了一遍,说实在是没时间顾不过来,他要是不要还得找外人接手,赵德才才应下,并在文书上加了一条,每年给赵德喜他们上交一百两银子,这段时间他管着美食坊,收入什么的自然也清楚。赵德喜没推辞,事情就这么定了。

接着卫氏给他们介绍了刚在院子里的老夫妇,是卫氏的爹娘,在离镇里不远的乡下住着,家里有几亩地,两口子可以自己过活。卫氏原来还有个弟弟,只是十一岁的时候发高烧没救过来,老两口这些年就这么靠着那几亩地过活,收成好的时候还能接济卫氏一点。

中午的时候来了一些周围的邻居,赵老头和沈氏不出钱,连面也不出,爹娘做到这个份上的也只有他们了,赵德成现在是官了更不可能过来,只让二郎得空过来送了二尺粗布算是贺喜了。

中午行完礼,准备开饭的时候,赵翠带着两个儿子过来了,拿了一对枕巾当贺礼,自己和两个儿子吃了个肚儿圆,期间还指责赵德喜建房没通知她,赵德喜和二姐感情本来就淡,只是笑笑敷衍了事。

三叔的婚事就这么过去了,虽没有多热闹,但是办的很温馨。马上到了三月中旬了,既然要做酱,准备工作也要开始做了,头一件事就是收干蚕豆,从刘氏那赵云儿知道,现在这里种蚕豆的不是太多,蚕豆也只是卖给酒楼,油炸了做下酒菜,剩下酒楼不收的就留下自己吃。看来要大量收购蚕豆还得费一番功夫。

蚕豆还没收多少的时候,村里就传了一件稀罕事,说是跟赵云儿家新宅,一河之隔的王家庄那片荒地也有人买了,听说也要在那建宅子,而且是要建大宅子,不比赵云儿家的差,现在在招工,跟赵云儿家给的工钱是一样的,只是没人知道买这块地的神秘买主是谁。

赵云儿稍微好奇了一下,就没再关注了,毕竟有钱人那么多,爱买哪买哪,反正隔着一条河也没啥来往,自己还是赶紧想办法收蚕豆是正事。赵云儿还让赵德才在美食坊门口立了个牌子收蚕豆,一文钱一斤,比酒楼收的两文钱三斤贵点,还是颇有成效,四五天就收了几百斤。但还是远远不够。

第一百零一章 是不是有点晚?

赵云儿打算去县城的干货行去看看,那里有没有大量的蚕豆,毕竟几万斤的货,自己要一点点的收起来不是容易的事。晚上就跟赵德喜和刘氏商量自己去县城的事,刘氏在听说当天不一定能赶回来的时候就有点担心。

对赵德喜说道“她爹,你看看你能抽出空陪孩子去一趟不?”

赵德喜道“倒是没啥不行,新房那边二柱哥看着没问题,云儿你打算啥时候去?”

赵云儿道“明天就去吧,打算收两万斤豆子,等酱厂开了也能多做点。

刘氏一听两万斤就愁道“云儿咱家银子还够不?还有这买回来放在哪?”

“娘,你别担心现在咱家这银子除了建房子的还能多出来一千多两,豆子我们要的多肯定便宜,也就一千多两,况且这个月还有分红没送来,银子是够了,至于放的地方,不行就让干活行晚一点送来,到时候工厂建好了不愁没地方放。”

赵德喜道“这个不用愁,当时刘大伯给我钥匙的时候怕不够住,给了两间房的,那间房也大,堆豆子不成问题,到时候我再给他老人家说一声。”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第二天一早赵德喜赶着牛车和赵云儿就出发了,赵云儿揣了两张一千两的银票和一些散碎银子。到了镇上把牛车寄存在赵德才那,父女俩雇了一辆马车就往县城去。

马车跑得快,没到中午就到了,赵云儿并没急着去找干货行,而是找了一家面摊,和赵德喜吃了一碗面,面摊老板是一个

跟赵德喜差不多年纪的汉子,以前也是青山镇村里的,后来来到县里谋生计,赵德喜就跟她打听县里的干货行,从那老板口中得知,县里最大的两个干货行是大利干货行和四海干货行,老板虽没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四海干货行的东西更齐备,也更实在。

吃过面,父女俩打算两家都去看看,先去了大利干货行,老板带个眼镜在柜台算账,看他们俩进来,没怎么搭理,使了个眼色,一个小伙计就上来招呼,“二位想买点什么?”

赵云儿道“有没有蚕豆我想要点。”

那伙计道“有的,不知道要多少?”

赵云儿道“不知你们有多少,有多少我要多少。”

伙计不说话看向柜台,那老板抬头看了看赵德喜和赵云儿那身棉布衣裳也不像有钱人,走过来道“小姑娘好大的口气,咱们店的备货都足的很,三五千斤的不成问题,两文钱一斤,只是本店概不赊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