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刘家老宅的事就这么平息下去了,王婆子这次没挨打但是她被禁足了,刘奉祖直接告诉她想出去也不是不可以,家里有那么些地要打理,如果想出门就去种地。一辈子都在想清福的王婆子顶多给种地的儿子们送过饭,后来这活都是儿媳妇干了,她哪里下过地,这是老头子要整她,想明白了就在家里老实呆着不找事了。
张郎中那里得了阿大的回话也明白刘奉祖是一个明白人,这事也不过是家里事,也就是王婆子那个拎不清的会闹到亲家家里去,一笑就过去了。
话说这次送来的这个病人还真是挺重的,马车把他的大腿骨硬生生砸折了,人也一直不清醒。
张郎中这次看得这么重也是因为何先生跟了来,并拉着他进屋特意叮嘱要把这个人救醒。
对,他没说要救活,只要求醒了就行。
张郎中也明白这样的人一看骨架就是练家子,没受过攻击只是驾车从山上摔下来也不至于这么严重。不多问,是张郎中自保的手段。
正文 第84章 自家知
那些个接骨的中药里有一味是黄瓜子,刘清清也知道,前世有过骨折的同事也口服过黄瓜子,含钙量大有利于断骨生长。
不过这昏迷不醒的人要吃什么呢?在天朝可以输液,可这里是农业社会大夏,别说点滴了,连个消炎药都没有。
别说,看了几天她发现阿大和阿二会用鹤嘴壶给这个病患喂水、喂饭,全流食,这人也能自主吞咽一些,不会饿死。
刘顺正常归家几天后又开始了,隔几天不着家的生活,一个镖师他也不可能天天在家呆着。像这顺这样时不时回家看看的,还算是心里有这个家的。
“你们娘几个还是与我这个老头子在一起吧。半子有什么用?嫁了人跟没嫁人有什么区别?”张郎中有时候对刘顺的工作性质会有牢骚。
“怎么能一样?”刘清清笑着接话,“我娘不嫁,就一个人吃您的喝您的;现在嫁里就带着儿子、姑娘吃您的喝您的;您得长寿,我们哪,还有小辈再等着吃您的喝您的呢。”
“多话!”张郎中一甩手不吃了,可也不是气得,他讲究养生,晚饭一向只吃一点饭和青菜,多喝汤的。
“那您的汤就赏了我们吧。”这是嘴馋的刘小虎说的。
“给你了。”张郎中又去看他的病患了。
那个人在床上躺了足足七天才醒,这个院子里所有人都因为他熬得有些挺不住了,关键是何先生隔天就来看,神色很是焦急。
人一醒,张郎中就叫了阿大去给何先生送信,没想到在山下就碰到了过来瞧瞧的何先生。
“人醒了?”何先生一行往屋里走一行问。
“醒了。还喝了一碗粥。”阿二的嗓门大,满院的人都能听见。
“好!好啊!”何先生有些喜形于色。
等何先生进了屋,张郎中却领着阿大他们出来了,吩咐阿二去守门,不让无关的人进来,他就回自己屋去休息了。张大郎还被他带进屋去睡,据说睡前还给张大郎讲药理。
刘清清见了心想,自己前世的那些个教育学家还说不要太早启蒙,自家还没到两岁的弟弟都听药理了,你们怎么还好意思说不要过早启蒙。
也是到了张大郎午睡的时间,所以他是乖乖跟着张郎中回得屋里睡觉,也不哭闹。张氏觉得挺高兴,“看我家大郎就是当个好郎中的材料,从小就喜欢学这些个东西,也不怪你外祖这么喜欢他。”
他被自家姥爷喜欢是因为他是你生的好不?一般姥姥、姥爷都会喜欢自已的外孙,因为是自己女儿生的,何况这个还姓他家的姓。
何先生进屋也不知道和这个人谈了什么,不一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
半夜里,刘清清起来如厕就听见院门外有马的嘶鸣声,本来想去看看,一抬头竟在自家院墙上看到一排弓箭手。这个感觉应该怎么形容,就好比在天朝你半夜下班,本来应该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突然全是警察,还用枪指着你,那酸爽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形容。
果断转身回屋,就当自己在做梦,什么也不知道,睡觉。尿啊、屎啊什么的都没有命重要。
天亮后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个病患,人确实是不见了,可见夜里的并不是梦。
云娘在这个家里住惯了,照常起来做早饭,得了阿大的吩咐不用再给那个人做饭了也不多问。反倒是刘清清总觉得心里有事放不下。
酒娘吃好了就跟着云娘去豆腐店,每天早上都是郝十一先到店里收拾好了,她们再去。
“酒娘,你别再跟着云娘去豆腐店了,我给你找个女先生识字吧。”刘清清想让酒娘提前学点东西。
“找什么女先生?你当你家衬万贯不成?”张郎中呲她,“在家跟我认字就行,小虎晚间回来再带她写写字,有个一年半年的就能看书了。”
“行。我回来带妹妹习字,先生说我字写得有些风骨了。”
这些人,太捧场了!刘清清觉得酒娘大了些,应该识些字,看看书,最起码算个帐也是要好好学一学,做个文盲太可怜了。哪想张郎中可没有什么教男不教女的思想,虽然他的医术是不可能教给酒娘的,可他愿意教酒娘识字就很了不起。
云娘这些日子跟着刘小虎也识得了许多字,虽然她的字和刘清清一样写得不咋地,可好歹能把豆腐店的生意管明白,那些个帐没有一个错的。
从这天起酒娘就跟了张郎中在山上小院识字。
最近这一阵子因为家里事多,祁三郎又频繁带着装修队去中都干活,刘清清这里完全清闲下来。
杂货铺子的规模没有做大,根据前世超市的样子打了些架子,把货品分类上架。要货多的得提前订,量不大的直接从库里调了出来付货方便的很,请的两个小伙计也是聪明好学的,已经能独挡一面。
祁三郎家里终是没有分家,因为手里有了钱钞,祁三郎也没有什么压力,只是带了自家老娘曲氏看了看给她建的宅子。曲氏这个人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对这座宅子十分认可,当即表示要谢谢刘清清,后来得知自家儿子把财产的一半都放在刘清清名下也表示了一下担忧。
“娘亲你不必如此担心,清郎这个人虽然年幼却极有骨气,不是一个爱占人便宜的。”因为也经常到山上小院找刘清清所以祁三郎对刘清清的家世和人品还是挺信任的,“他外祖是一个名医,在这里有些名气,以前也在中都行过医。他家里过继了一个弟弟给他外祖,所以也不算是什么不可靠的人家。”
这些事曲氏也从蒋管家那里听说过,自从蒋管事升为管家后就把自己的家小都从祁家接了过来,现在都在桃镇里给曲氏干活。
“人可靠就行。你也是大人了,你的事你自己拿主意。”曲氏一生都是明白人,所以她过得十分自在。对于子女也是该管的时候管,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桃镇这里的这些个产业,真不是祁三郎一个人就能想出来、干明白的。这合伙的人一向让曲氏不托底,打听了蒋管家又听自家儿子这么说,应该不是什么不靠谱的人。
所以曲氏想见见刘清清这个人。
正文 第85章 分心
祁家家主这个人其实没什么魄力,祁家的家业能在他手里挺这么久其实得谢谢曲氏。因为有着不同与常人的经营能力和手段,所以祁家的家业一直经营得挺好。只可惜,祁大前妻的那两个儿子并不领情,而且曲氏进门又生了一个儿子,她这么努力在祁家里反而得不了大家的好。
曲氏也不是一个傻的,这点子事再想不明白也是白活了,所以她劝祁大在有生之年就给几个儿子分家。她也明白祁大不想前妻生的几个儿子吃亏,所以她也没提出分祁家什么产业。
这些年曲氏利用祁家的渠道给自己的嫁妆添了不少进项,本来一般般的产业在她手里赚了不少钱钞。最重要的是她借祁家的路子结识了不少人脉。
这次祁大放祁三郎他们哥几个出来自立家业也是曲氏的主意,她想借机把自己的嫁妆给祁三郎,再过几年就借着分家的机会跟着自己的亲儿子过,不参乎那两个没血缘关系的儿子的事了。
祁大也想放手了,他这一辈子一直在尽最大努力保住家业,眼看自己不行老天就给了他一个续娶的机会,他尽了最大的心力找了曲氏。
媒人没有骗他,曲氏极是旺家,娶进门就接管了家里的航运,那一年风平浪静没出事,一船货都没赔过。
再下来就是家里的各项买卖都给了曲氏打理,但她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在他六十岁之前分家。曲氏不要祁家一分钱,曲氏的儿子必须和祁家所有子弟一起分家业,不得偏心。
祁大知道曲氏一直都明白他,也知道他在坚持什么,就是现在分了家业,祁家大郎拥有的产业也比自己当初守着的东西多得多。曲氏的要求并不过分。
人为财死!曲氏只不过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将来有一天什么都得不到,被两个哥哥欺负死。因为她太了解祁三郎的为人,他太善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