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你?你跟谁说话呢?”果然炸毛了。
就这种人也知道要个脸面,可你这脸面又要给谁看呢?
“娘,我一向说话直,最近身子不好,也不能去您那里干活了,你让大嫂多担待。等我好些了就过去。”
刘义马上替自己媳妇出头,“这地里的活儿有我呢,家里大嫂操心就行,有没有你也不差什么。”
王婆子这才看明白原来儿子对自己也是不太满意了。也不知道这小院子怎么了,好好的二儿子心里没有了自己,现在三儿子也跟自己对着干,果然是风水不好吧。
本来气势汹汹来骂人的王婆子一瞬间反倒没了底气,恐怕多在这里呆一会儿自己也走了背运,连三儿子留她吃饭都没理直接回自己家去了。
韩氏听王婆子回来说那座院子风水不好却根本不信。人家老二家里在那盖了自家的院子,生了酒娘和张大郎,现在跟着张郎中日日吃香的喝辣的,哪里有风水不好的影响。反观自家,不但要奉养着两个老的,自家的几个小的也是进学的要束脩,待成年的要嫁状,这些钱钞都不知道要从哪里来。
王婆子自从那日骂过陶氏后竟然生病了,总是在下午起烧,虽没有烧得说胡话却也浑身不得劲,天天躺在床上哼哼。
韩氏不但每天要做家务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王婆子,这下子累得韩氏也挺不直腰板了。嘴里不由得就抱怨起来,“本来老三一家好好,娘非要去骂人家,骂了能骂出个孙男弟女来也行,还把自己骂病了,累得我们也跟着吃瓜落。”本来这话也就是跟刘正说说,可人家根本就不听好不好,所以就和邻居说,本来这家邻居就看不上韩氏,就把这话传给王婆子了。
王婆子这几日里还是不舒服,可一听大儿媳竟然开始“嫌弃”自己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又开始指着韩氏骂,骂得不过瘾竟然端出昨夜里的洗脚水,一盆从韩氏头上浇去。
然后,嫁进老刘家十年的韩氏第一次夹着包袱回娘家了。
正文 第74章 谁是家里的顶梁柱?
王婆子把大儿媳打回娘家后立即神清气爽了,每日里张罗着自家的吃食带着几个孙子也不见她烦心。所以她得出一个结论,家里最近这么不顺心都是大儿媳带来的晦气。
话说韩氏自己跑回了娘家,刚回去的第一晚还好,自家阿耶和娘亲都问了原因,留她住了一晚。但第二天韩氏的娘就劝韩氏,虽然你在婆家也尽了媳妇的本分,可到底不能在外人面前那样说自家的事,婆母生气也是有道理的。虽然不应该用洗脚水泼她,但这事终归是做儿媳的没有理。
在娘家住了三日也没等到刘正接人的韩氏又夹着自己的小包袱回了刘家。
王婆子见大儿媳自己回来了不由一阵冷笑,“你倒是在你自家呆着啊。怎地到这里来了?我们家可养不起你这尊大佛。”
这话说得韩氏一阵尴尬顿时站在那里进退不得。恰好刘正回来取农具就拉了韩氏回屋,王婆子只哼了一声并没有再说过分的话。
刘正对坐在自家床边发呆的韩氏说:“这事就算过去了,你也别想了。总之这事你处理得不得当,娘生气骂人也是有理,但总归不应该用水泼你。”
“那是洗脚水。”韩氏见刘正开始哄她又有了底气。
“那你想怎么办?也泼娘一盆?”刘正冷笑,到现在还想不明白,活该在自已娘家都被撵回来。
“你也不管我。”韩氏准备撒娇。
平时这招倒也有用,可今天是什么情况,是她先招惹了王婆子,刘正无论如何也不会站在没有理的媳妇一边。
韩氏只得换了衣裳出去干活,鸡已经喂完了,王婆子见韩氏出来也没给她一个笑脸,放下手里的活就进屋去了。
晚饭时刘顺走镖回来,这次是去邻府送钱钞,因为走的是官道又是常做的活计,这一趟只不过是例行走镖而已。只不过到了月中刘顺习惯回老宅看看自家双亲,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做的,
“我的儿啊,”王婆子见了刘顺就开始哭,好像受了多么大的委屈,“你大哥两口子惯会给我气受,一个去外面乱嚼家里的舌根,一个压根都不管管自家的老婆。还给我下脸子,转头就回娘家了。”
刘顺顿时黑了脸。
山上小院此时已是饭菜做好,刘小虎正围着云娘打转等着吃凉拌菜。
在全家人的等待中刘顺是踏着夜色回来的,张郎中已经吃得了,回屋歇下了,只有张氏她们一直在等他回来吃饭。“怎地才回来?阿耶才吃上饭。也不找人言语一声,我们也就不等你了。”
“那你们就先吃,等什么等。”这语气可不怎么好。
“你吃错了药了?”张氏的眼睛顿时立了起来,“这家里老的、小的都等你一个,你当是只有我陪着你过日子呢!他们全都应该饿死不成。”
刘顺瞪了张氏一眼,“都吃饭吧。吵吵能管饱啊。”全家这才坐下吃饭。
张氏见刘顺脸色不对,孩子们又在跟前,就张罗大家赶紧吃,吃完去洗漱。几个小只很有眼色,见饭桌上低气压就紧扒罗自己碗里的饭,吃完了就跑了。
等张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差点没笑场,只是当着刘顺的面不好意思笑话老宅里的那几个人。就把那日王婆子去三弟家里骂弟妹的事跟刘顺说了说,仿佛不经意似的说了一句:“娘也真是,这儿孙自有儿孙福。哪里是想要孩儿就来孩儿的,我也是嫁到你家两年后才得了清娘。也不见她有多着急,现在怎么对三弟却急了?”
王婆子为什么不着急老二家的事,因为她看不上二儿媳妇嘛。这事全村人都知道,因为王婆子真是逢人就讲遇人就说,当时刘顺也是听说过传闻的。
本来黑着脸的刘顺一下子尴尬起来,他确实不应该因为韩氏在外面说了家人的坏话生气,因为张氏已经点明了“事实”,这种事是王婆子领头做起的,儿媳妇们也是有样学样。
但刘顺却是死也不能承认自家老娘是这种到处嚼儿媳妇舌头的人,却也没法再说王婆子有理的话。
刘清清还真没看出来刘顺虽是家里排行第二,却干着老大应该干的活。这个赚钱养家、替父母出头都是刘顺在做。
翻个白眼跟云娘收拾厨间,云娘一直拿这个贴了白陶片的厨间很上心。
大概是看出了刘顺心情实在不好,张氏也不好抱着看热闹的心情继续下去,当下找了两匹细麻布拉着刘顺去了刘家老宅。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这是王婆子无差别打击的开始,儿媳妇什么的全是坏银。
可是坏银也是银子不是,当王婆子看到张氏怀里抱的布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娘,这天也暖了,你和阿耶还没做春衫,我想着这两匹的颜色你们能穿好就抱来了,你看看。”
看了,喜欢,而且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嘛。王婆子脸上立马有了笑模样。刘顺叹气,果然论手段什么的还得是张氏出马。
张氏脸上露出一种早看出你的为人的表情,这种小蔑视一下子杀死了刘顺的坏心情,自家老娘果然是没得着便宜在闹心吧。分家另过的儿子除了日常生活的钱钞又给了衣料,总是让王婆子开心的不得了。所以她忘形了,她立即挥手招来了刘正的大娘姑并把颜色浅一些的那一匹递了过去,“你也做一件新衣裳,都是大姑娘了,总不能穿得太差。”
张氏也不恼,转头去看刘顺的脸,果然黑得更彻底了。这种当面打脸的事王婆子经常做,以前刘顺都是不往心里去的,今天一看这个娘果然是—哪个儿媳妇都不想好好处的节奏啊。
刘大娘也是一个不太走脑子的,换句话说这种事她也干多了想也没想就拿过衣料走了。
王婆子才想起来张氏和二儿子还在这儿坐着没走呢,“看我,家里还有些青菜,虽然比不得你们平日里吃的好,但你们今天也在这里吃一口吧。”
这是不怕事大的节奏吧。
正文 第75章 赚钱才是硬道理
因为刘顺和张氏去看王婆子了,所以山上的小院得留门。刘清清闲不住就坐在门后想事情,洼地那里有水又有地何不种点特殊的东西,或许能在年节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种什么就得看桃镇这里缺什么了。
因为占着交通便利的光,镇上实在不缺稀罕的东西,不过冬天应该没有什么青菜吧。这里有些靠北了,入了春都是船运些南方的青菜过来,而且人家也不是特意运来的都是随船捎带一些。
前一阵子镇上一家纸铺出一种新纸,又透光又结实很像糊窗的高丽纸却比高丽纸要便宜许多,用这种纸取代大棚的塑料薄膜应该没问题。
这阵子洁具卖出去的不多,窑里不需要太多的人,刘清清决定把他们找来盖大棚。
本来是在窑场附近种地的孩子们这下有空来学习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了。
这些人全是半大小子,又多在家里或以前的主家种过地所以整地盖棚子这种事一点也不为难。等刘清清寻来的藕种下后,那一片可以种植的地面竟然全都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