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但是那么豪的黄铜窗框刘清清没有再用,和这种文艺风的建筑不符嘛。
张郎中过来看看的时候正巧温泉进水入院,那架小水车立即引起张大郎的兴趣。刘清清抱着自家弟弟玩水玩得高兴。
“我跟你们换房子。我带大郎住这里,你们去住山上小院。”张郎中实在是溺爱自已的亲孙子。
“不用这样。姥爷,你想住那儿就住那儿,夏天在山上凉快,冬天这里暖和,反正都是你的产业。谁也不敢给你填堵。”
这话就是双关语,听得张郎中仰天大笑。
铺家具时新房的正房里铺的果然是老年人的用具,而且是以张郎中的喜好为住。刘清清又烧了一些摆件、花瓶和笔洗,用一架博古架给张郎中的卧室又隔出一片空间。正午的阳光透过琉璃窗照进屋子里,一片温暖的明朗光线让来看看准备搬家的张郎中十分满意。
这里的盥洗室安装了淋浴头,而且那个淋浴头还是黄铜的,刘清清这着把豪安在了家里面,外面是低调的奢华。
张郎中问了沐浴头的作用,刘清清告诉他是夏天冲凉的,这里有温泉不必再烧热水,更方便一些。
正文 第65章 迎娶
张郎中要求山上的小院也安上淋浴,刘清清告诉他管道什么的正在铺设,不急于一时。
因为有了自己喜欢的院子,张郎中几乎是一日下山一趟,只要是不明白的地方就会问刘清清。不但是他,就连何先生也来了两次,一次是引温泉进屋铺地热,一次是沐浴安装的时候。
而且何先生也问过刘清清好好的浴桶不用为什么要用淋浴。刘清清给他讲了个人隐私和人工分配的问题。再豪华的家,用过多的人力也是一种浪费,而且不利于主人家事的保密,上升到朝内高官的程度就是家里的仆人更容易被人利用,太多仆人就是给自己找事。
再说了,解放了奴仆可以发展农业和商业啊,当然这话刘清清没说,她是脑真抽了才会和何先生这么说。
不过何先生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想不明白,人就是力量,各世家的下人和奴隶多为灾民或强买而来,有过灾祸的地方农事回复缓慢,大批的人力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座洼地里的庭院是在入夏后建成的,张郎中还是搬过来住了,又指挥正在平整庭院地面的工匠给他在院中栽了几棵松树和梅树。刘清清笑嘻嘻地提议种两棵樱树张郎中也同意了。或许等过几年樱花开了,风吹一地花瓣应该就自制出真正大唐所具有的一点风貌吧。
刘清清一直认为樱花是日本国独有的花卉,哪想到人家原产于天朝的喜马拉雅山脉,后被人工培育了上千年才成了如今这样。
“无知小儿!”张郎中一听刘清清的倭人种樱之说就气得吹了胡子,“那等低劣种族怎么会培育出如此格调的花卉?我就说你们住在这里离大海太近都被倭人吓破了脑袋。要是张将军还在,别说他们倭人,就是再远一些的海盗都得被杀光。”
这是张郎中第一次表明自己的爱国立场,听得刘清清一愣一愣的。姥爷你这么爱国,大夏的皇帝他知道吗?
“哼,种!多种!多种几个品种,让你长长见识,只有我大国才能培育出这么多种的樱花。”
这句话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后来这片洼地上一到春天就到处是樱花的花瓣。
然后,刘清清就被张郎中拉走普及大夏的科学知识去了。在张郎中口中倭人一无是处,民族不开化,还爱到中土来偷师。学习这里的知识文化也不光明正大的学,不行拜师之礼,个子矮、头脑笨、不知礼……
这是一场张郎中专场的倭人控诉大会,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倭人郎中偷了张郎中救人的技术还隐瞒了自己的专长,这让张郎中很不满。在一次面见圣人的酒筵上张郎中怒怼了那个倭国使臣队伍里的郎中,当然没怎么出气。
“姥爷,就是说他以交流学习的名义学到你的方子,但没有把他的方子告诉你,对吧?”
“嗯,可以这么说?”
“果然啊,”刘清清对着张郎中笑道:“姥爷不要因为没得到他的方子生气了。他们想超过你们…啊,不!是你,还得上千年呢。”
“不知所谓!”张郎中生气了。
“亲姥爷,你真得相信我,以倭人那么狡猾他们要是有好的医疗水平就不会骗你的方子了,还是他们不行,又学不到就骗呗。”
“要不这样吧,下次你去骗他。”
“我才不会行此下作之事。”一甩袖子走人了。
真是老小孩!没哄好,哄气走了。
等刘清清回到山上小院就得到一个消息:三叔刘义本来定在今天冬日里的亲事要提前办了。原因么,就是新娘子的祖母身子不行了,怕老人去了全家都得守孝不能嫁娶。
王婆子这次是真真的不要脸了,她是冲进山上小院里来找刘顺的。
可是刘顺去走镖了。真是太好了!张氏在心中已经呵呵很久了。
“娘,你看二郎也不在家,我一个女人家的也不能作主这个事是不是?”张氏脸上看笑话的表情实是太明显了,王婆子已经有些快要气抽了。
“我不管,你把我儿子给找回来。”这是开始犯病了。
“你看娘,你这话说的,我要是有能耐把你二儿子找回来,我就不在这小破地方过了,我都龙游九天了。”张氏专治王婆子各种犯病三十年。
“你?你敢跟我顶嘴。”
这架式是要动手了吧,王婆子身子都探出胡凳半截了。
“奶奶,你来了。”刘清清觉得必须拦住。
“嗯。”马上又坐回去了。
“对了,奶奶,阿耶临行前让我把这些给你。”说完递给王婆子一个钱匣子。
这次换张氏探出半个身子,王婆子见张氏失态立即笑容满面,双手包过匣子,“算他还有孝心!”
走了!
然后张氏站起来瞪刘清清。
“娘,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貌似这是爱情里的对白。
“老娘也能用钱解决,你倒是用钱把我砸死啊。”
“你是我娘,我可不敢。”
“对我不敢!对你奶奶倒挺狠,我不怕你来吧。”
一片乌鸦从刘清清头上飞过…
迎娶刘义媳妇的前一天刘顺才回来,进院就和张氏进了自己的屋子。张郎中对他们这种花式秀恩爱都忘了给自己请安的情节已经无力计较了。
晚饭前是张氏陪着刘顺一起到书房给张郎中请的安,张郎中才不会介意这个,点个头就放他俩走了。
刘家三儿媳是准点准时被双马拉的大车拉到刘义的新房院门口的。
刘奉祖带着王婆子坐在正屋里等着新人进来叩拜,哪知一转头就看见了刘顺给三弟的新婚贺礼——两对大箱子。然后王婆子就坐不住了,她非常好奇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刘奉祖一把拉住了转身想去翻箱子的王婆子,这时新人已经快走到正屋门口了,难道这老婆子要当着新媳妇的面做丢人现眼的事。
王婆子刚坐好三儿子和儿媳已经对着他们下跪了。
刘奉祖在娶儿媳这件事上还是要脸面的,该给刘义准备的都准备了,虽比大儿子刘正少些却比二儿子刘顺要好很多。待新人拜完天地,刘奉祖也没多留直接招呼亲戚去自家院里吃酒席。
正文 第66章 新婶子
刘清清是第二天才见到这位三婶,细高个儿、容长脸儿,一双大圆杏眼,就是颧骨高些。
“昨天你去哪儿疯去了?自家三婶进门你也不知道过来帮个忙。”王婆子没事就找事。
嘻嘻两声就算回答她了,刘清清一向对不学习不进步还对子女不公平的老人不买帐。
“跟你娘一样,油盐不进。”王婆子对昨天的婚礼还算满意,所以今天对刘清清也就格外“和善”。
昨天的婚礼酒席上还有剩菜,所以今天自家人吃饭也就不用再做些什么特别的,不过是炒两个青菜。
新婶子一直猫在厨间里,直到刘清清进去与她问好才笑眯眯地和张氏、刘清清说了几句话,人不多话,手里的活计也做得好。
韩氏则在一旁择菜,等到张氏和小婶扯完闲话才假装看到她,“大嫂在忙呢?我就爱吃大嫂包的饺子,可惜今天不年不节的,我也不好意思开口。”
韩氏只得抬头给张氏一个笑脸,可这笑还不如哭呢,弄得张氏差点大笑出声。韩氏别扭的表情再加上张氏满脸的幸灾乐祸,一下子吸引去了刘清清的注意力,没有娱乐的年代大家要一起多八卦才嗨啊。
韩氏右脸一片红肿,应该是被打了才会这样。家里是左撇子的也就那么几个,王婆子、刘清清的姑姑刘迎、刘正家的大姑娘大娘和刘清清,这能打韩氏的人呼之欲出了。
今天的饭菜都是三婶陶氏做的,一桌子农家饭菜,朴实、量多,且冒着热气。要说韩氏做饭手艺比陶氏要好得多,可她心眼不正啊,经常在冬日里给大家吃凉掉的饭菜,刘小虎也因此拉过几次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