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刘清清并不知道,她所做的这切竟然鼓励蒋五娘走上了习医的道路,桃镇因为刘清清的一时之举真的多了一个妇科圣手,而且是一个可以和女人面对面的女妇科郎中。
回到店里时,已是点灯时分,除了后院传出几声婴儿的哭声,店里安静得紧,看来今天是没什么生意了。
谁想刚踏进店里就看见大厅里的散座全都坐满了人,而且有几桌都在饮酒。还有几个喝得嗨的,竟然踉踉跄跄地走来向她敬酒。
“你家店真是好风水,走到这儿歇个脚都能生儿子。掌柜的,你人品高洁。”
刘清清真是哭笑不得,客人在她这店里生个儿子,弄得她满嘴火泡还整得她像祖上积了德似的。可这话也不能说,只能推说自己不能饮酒。
敬酒这个人当然不干,两人你来我往的声音成了这大厅里最响的声音。幸好祁三郎这几天有空,也觉得刘清清应该去谢谢蒋五娘自动到店里坐镇,帮刘清清挡了这杯酒,更是向大厅里的客人说明他才是说了算的,刘清清是请来干活的,有事她去做是应该的,喝酒就由祁三郎喝了,因为是他家祖上积德才能让住进来的客人生儿子。
刘清清也是服了,不过当前只能这样处理,她一个身量不高只有九虚岁的小姑娘还能跟老板抢功不成。
这件事处理得还算圆满,不过也有一些连带的麻烦,比方说有一南方的圆外硬是带着小妾在河边货栈住了小半年就是为了求一个儿子。任是刘清清和蒋管事如何劝也不离开,认定了他们这里风水好,能生儿子。
正文 第47章 家人
刘清清这一年来真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才把日子过得像个样子,可离她自己设想的那个结果还是有点远。最起码她们家的那个屋顶还是草顶,如果来一阵强风怕是要全家都要数星星。
更让她操心的是张氏又有了身孕,所以说没有什么娱乐的古代真不好,屋里的这点事就成了夫妻间最大的娱乐,恐怕张氏这一胎也不会怎么好过,刚查出来有了身孕就开始吐,吐得韩氏都不敢来家里闹了。
没想到的是祖宅里的王婆子却很上心,几次来看说是个男胎,虽说几次都是空着爪子来,拿了不少东西走,但看她那脸上倒是有几份真诚。
张氏这一有孕,刘清清也不好把家里弄得跟活不下去一样,吃的、用的买了一堆,厨房也进行了重装,起了她一直心心念念的炉灶,并在屋里装了火炕。一般木料的柜子也打了几个,并在厨房旁边挖了地窖。现在全家也顾不上防祖宅那些个人了,但也不能太露富了,那些个白米、精面是断断不敢暴露在这茅草小院的厨房里的。可就是这样,那后起的炉灶还是引得韩氏啧啧了半天,更是特特跑到刘顺面前说嘴了一场,说老宅里还没有这么得用的厨间,人和牲畜一样过得不好。
刘顺对待老宅里的人只怕都是一样的心情,只不过王婆子和刘老头是自己的父母总不好做得太过,从某些方面来讲,刘顺其实很孝顺,养老的钱钞给着,平时吃喝的东西也从来不差他们的,就连大哥一家也时不时地打秋风也由得他们了。
刘清清今天回家心情很好,河边货栈里一切都上了路,前几天来的两位孕妇,一位生了儿子、一位准备明天起程,这几天河边货栈不但赚了钱钞还得了好名声,说他们那里风水好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刘清清应刘小虎的要求买了卤味和大骨,又给张氏买了鲫鱼。张氏这几天也是奇怪什么味道都闻不了,只是一点点葱花的味道都能引得她吐上半天,却偏爱这河鱼的味道。前几天,刘清清都叫河边货栈的后厨做得了再送回家,这次无事一身轻就买条鱼回家准备侍候老娘。
可人就是这样,你越是不想遇到谁就会遇到谁。
“站住!”就这一嗓子,不用想刘清清都知道是谁。
“大伯娘。”低眉顺眼的表情一定要做到位,不然肯定被挑理。
韩氏的眼珠子一直定在刘清清手中的那条鲫鱼上,因为鱼买的时候还活着,只能串了草绳用手提着。而大骨和卤味则装在刘清清惯用的篮子里上面又盖了些草,所以也不显眼。
“你娘有了身子,倒是吃得好。”韩氏这话一出口就满是醋味。
刘清清一想总不能总把好吃好喝的原由都推到张郎中身上,就回话道:“我去镇上干活也是得了些钱钞,难得我娘要喝次汤,就买一条鱼吧。可惜没有豆腐。”
韩氏白了刘清清一眼接下来就说:“你大伯这几天身子不太好,咳得厉害。我也想着该给他补一补。”
“大伯娘这时候去镇上怕是也买不到什么了,大伯身子重要。要不这条鱼就孝敬给大伯吧。”刘清清现在是能保住什么就尽力保住什么,不然韩氏一冲动上来翻篮子怕是连卤味和大骨都得暴露。
韩氏自是不敢要,她早听王婆子说张氏这一胎是一个男婴。王婆子这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大事,可村子附近谁家有个生儿育女的事她也是会参上一脚,年轻时也给家里赚过钱钞。她要是要了这鱼怕是回家不能善了。
刘清清看韩氏拒绝得快,但又站在路中间不让她回家,就知道韩氏这内心矛盾着呢。可她又不想跟韩氏在这里耗着,只能硬着头皮对韩氏说:“大伯娘如果没有什么事就来家里坐吧,这几天也没见着大伯娘怪想你的。”
韩氏仿佛被刘清清的话点醒了一样就随刘清清进了刘顺的家门。
进了院子韩氏直奔张氏的屋里去了,刘清清急忙进厨间藏好卤味和大骨,乘韩氏没反悔不想要鲫鱼的时间赶紧把鲫鱼煮上。
要说这个独立生活真的能锻炼人,刘清清一直在外地求学又在外省上班,这个做饭的手艺算是可以了。
等韩氏笑眯眯地从张氏屋里出来时都能闻到鲫鱼汤的鲜味了。不过人家韩氏愣是没气恼还拿了刘清清家的一个二碗盛了一碗汤回去,顺便盛走了汤里的鱼头。
刘清清把鱼汤给张氏端进屋时,张氏正趟在火炕上眯着眼。
“她走了?”张氏问得是肯定的语气。
“走了,拿了一个二碗,盛了满满一碗汤还带走了鱼头。”
“给她。反正我也不爱吃鱼头。”张氏这话有点带气,平日里吃饭她都是夹走鱼头的,还总是推说自己爱吃鱼头。刘清清也知道张氏是爱惜她们姐弟,想让她们多吃些鱼肉。
“娘,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刘清清小心地把汤碗放在炕桌上。
“你又有什么幺蛾子了?”张氏终于张开眼送了一对白眼球给刘清清。
“你现在身子弱,我又在镇上,家里也没个人仔细照看妹妹。我想咱们是不是找个人来帮忙。一来帮咱们照看二丫,二来也能给你打个下手。”
“找个人啊?那得找个信得着的,就他们家那些人就不要想了。”说完用嘴撇了撇老宅的方向。
刘清清心说:我是得有病成什么样才会找老宅的人来帮忙照看自己的妈和妹妹啊!
“买个人太显眼了。”刘清清心里想着嘴上就说出来了。
“买个人?”张氏呲她一声,“你前脚敢买后脚她们就敢来哭穷要钱钞。只怕是人还没用热呼就成了人家的下人了,我们还得落个不孝的名声。”
“娘,我就是和你商量一下,不论干什么还得你同意不是?”刘清清的语气满是巴结,这让张氏很高兴,孩子嘛就得讨大人的好,别看她有多大的能耐也得敬着自己这个娘。
正文 第48章 下人?
刘清清自得了张氏的首肯就开始寻磨能照看娘和妹子的人,可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不想时眼前一把一把的,你要用了却一个也找不到了。
这天后院的小厮找她,说是那个在这里生了儿子的货郎准备回乡了,虽说孩子刚满月但总住在外面也不好,想顺着水路回乡,即便利又快些,大人和小孩都不受罪。
刘清清真不想留他们,一个吃奶的孩子有点事就哭,其实真是影响生意。再说,来这里做买卖的都想有个好彩头,一进门就闻孩子哭挺丧气的。不过心里想的,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本来是想找一个机会劝这夫妻二人在桃镇赁一间院子,住到孩子大些的,没成想人家先想走了。
“这孩子这么小,你们急着走,万一生病了怎么办?还是再住上些日子,等孩子百日再走吧。”这是刘清清的真心话。
“小郎君的好意,我们领了!可再住些日子天就凉了,回去的路上怕是事更多,不如乘现在赶些,安稳到家更好。”这次回话的却是货郎的媳妇,刘清清第一次仔细看她。别说这位娘子怪不得能陪着自家郎君出来行商,个子高、骨架大,谈笑间还有些洒脱的味道,不是那些个小妇人所能比的。
“总之是大哥和嫂子自己要决断的事,小弟也不能强加干涉,我这毛都没长齐的人更是不懂孩子的事,那我就准备准备给你们送个行,毕竟相逢是缘。”刘清清做事总是奔着结个善缘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