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有人不干了,“穿他那几件破衣服就想把我们买了去任他作贱一辈子么?不干。”
车婆子一听,哎呦我的娘子啊,人家可不想作践你啊,是你想多了,除了身份上是一个奴隶,你比别人可强多了,好赖是靠在祁府这株大树上生活。
那边坐着一个一直没吱声的突然问了一句:“若是我们有相中的人了呢?”
“啊?”车婆子突然听到她说话也愣了一下,“你自是该嫁就嫁。不想干了,也可以解除死契。商人是在商言商,东家要签死契的原因大家也是知道的吧?”
全知道!哪家都有自己的商业秘密,任谁都不会用一个自己信不过的人,若是别的买卖祁三郎肯定不会想着她们,可如今这买卖只能用女人来做掌柜的,是一个好机会。
“我干了!”刚才问这话的娘子略想一下就同意了。
车婆子也不掩饰她的开心,“这可太好了。若是让我一个人撑死,怕是没过完这个看我就得交待了。现在能有个人来真是太好了。”
第一个出声来做掌柜的在这群女子中也是有些地位的,她在红歌楼里可是红极一时的,山顶的风光她也见过了,落魄时无人理的凄惨也经历了,如今不过是想过一般娘子的日子,若是能得一个知心人当然好,若是遇不到也就算了,好在祁三郎答应要给她们荣养的。
她这一起头肯定有相好的姐妹跟着,“我也没想过那么多,我就是想跟你在一起。若是你能找到如意郎君就自过你的好日子去,若是没得什么好人,咱们姐妹一场也是可以互相照顾。”
几个人一下子就同意了车婆子的要求。
结果一查数人还多了,就有人主动说:“若是不要这么多人我就留下好了。”
车婆子却是不肯,“各们娘子,这点子小事我还是能做主的。多个把人不要紧,东家的买卖就在中都做起来就做起来了,今天要这些人,保不准他哪天还得要人。”
这帮娘子们一听车婆子这样说也觉着有道理。祁三郎不知道他的一个无心之举一下子成就了大夏女子出任掌柜的先河,就是若干年后也只有大夏的祁家用的女掌柜跟女账房最多。
本来想回家好好吃一顿晚饭的祁三郎却被车婆子堵在了中门处,“郎君,人我是定好了,一共来了九位娘子。你看你什么时间有空就去一趟把她们领回来吧。”
我去!大婶你这办事效率好快啊。祁三郎看着车婆子低下头的脑顶,他有一刻真真的是想不明白的,这车婆子真是一个不识字的家庭妇女。
半天,车婆子的腰都要酸了才听祁三郎回了一个字,“好!”
他今天刚把女账房招完,明天就要去把“掌柜”买回来,他的人生简直是……呵呵了。
晚饭不吃了,给刘清清写信,前半截的信风格还挺正常,就是说了最近他都做了什么事,生意在中都如何。
然后,后半截他就疯了,一顿报怨,说是小衣虽好卖却不是一个郎君应该做的买卖,这几日已经把他折腾够呛了,若是下次还有这种买卖一定要刘清清自己来体会一下这种尴尬。
写完了心情就舒畅多了,把信交给绿豆发走了。
正文 第248章 背后的伤
248、背后的伤
刘清清凭经验觉得小衣在中都一定好卖,于是她把三婶陶氏跟她的小姐妹找来做活。
哪想这次刘大娘却是跟来了,“清娘我也能做些女红的,也可以在这里帮忙。”
陶氏脸上有些为难,她也不是故意把刘大娘带来的,刘清清让她去找人时正巧遇上刘大娘,她问三婶做什么去,陶氏本还是留了一个心眼想躲着她,只是同她说找几个人给张氏帮忙干活。
刘大娘可不是韩氏那种没心眼的,她只是笑着问道:“二婶哪里会找人去干活,她那么能干,怕是清娘那里有了什么赚钱的生意了吧。”人家说的不是问句,是肯定句。
陶氏惯不会说谎,一脸紧张也就没理她,只说要急着找人就走了。
哪想人家跟来了,陶氏看着刘清清有些急,她不怕刘大娘,她怕韩氏跟王婆子再来闹。
偏刘清清没回刘大娘的话,只是递了一杯酸梅汤给她:“姐姐尝一尝啊。这个可去暑了。”
她转身出去了,一会儿就听角门那里响,张氏是一个嘴直的,“她这是去找青狼了,天一热青狼就爱趴在大树下。”
果然刘大娘的嘴角一抽,她就说今天怎么进来的如此痛快,原来是青狼没在院子里。
陶氏找来的小姐妹们已经进了屋了,原先她们就在那里做衣裳,现在更是熟门熟路地去做活了。刘清清给她们的是计件工钱,做一件小衣给多少钱少,哪一个都是不偷懒的,能多多赚钱回家才是今天来这里的关键。
刘大娘进院的时候听见那个屋子里有女人的说话声,还不是一个人的声音,她就想着应该是一堆人在那里做工,现在青狼就在院子里她若是敢动怕是得咬掉她一条腿。
“清娘…”原来在家的时候她可没求过刘清娘什么,现在若是低声下气地去求她可不是她刘大娘的风格。
可是形势不如人是她今天的事。
她只得紧咬了下唇红了眼眶,盯着自己的脚面不再吱声。
进来的时候她看见二婶张氏戴在头上的玉簪了,那个镇上怕得卖个两千钱。
张氏不是把房子都给三叔了么,她哪里得来的钱,还是说她原本手里就有钱?
刘大娘心里已经转了好几个转。
张氏可不管她心里想什么,张氏是怕她回去又多说话,王婆子再来真被青狼咬了可不好,若是不放狗就得放王婆子进来。这个刘顺为什么不去走镖啊,她就可以任意放狗了,任他老刘家的人一个都别来。
在张氏眼里陶氏跟小叔不算刘家人,也只有她会这么想了。
陶氏一边在屋里做活一边侧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这几个都是她的手帕交,就有看出她有些急的人来问:“怎么了?你大伯哥家里的那个事精又跟来了?”
她们前脚进来后脚那孩子就跟来了,大家都有眼睛任谁看不出来张氏不得意那家人。
陶氏本不想说刘大娘的事,可现在也是对她烦得紧了,“哪里想到她这么不懂事,这里也是她来的?还好意思跟了来,她那个娘可是把我二嫂给得罪死了,平日里占了多少便宜,总是不知足。”
“你也没少占你二嫂的便宜。”大家全是好友,有谁不知道谁啊。
陶氏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没有,笑嘻嘻地说:“我自是知道。所以二嫂叫我来做什么都是肯的。”
那几个也是知道陶氏最是听张氏的话,她那里有什么事都是陶氏帮忙张罗。
“你们两个却是越处越好的。哪像别人,却是越来越生分。”这个别人大家都懂得,不必细说。
刘大娘在张氏的屋里喝了三碗酸梅汤,喝得她都有些反胃了。刘清清只当没听明白她的话,“姐姐平时在家还绣花么?”
刘大娘只得说,“还绣的。”
“那姐姐可不要在这里多坐了,耽误了你赚钱可不行。”全家都知道刘大娘绣的东西是要拿到镇上卖的,那可是她的私房,在刘清清生病的时候她都没吱过声。
张氏耷拉着眼皮一声不吱,根本没想过要留刘大娘,她也气他们那一家子眼皮子浅。
刘大娘只得起身告辞,她平时哪里给张氏好好行过礼,这次也只不过是轻拂了一下就走了。
她听身后刘清清说:“她哪里是来帮忙的,这是来找事的吧,回去不一定怎么编排咱们呢?”
张氏只是嗤了一声,“小娘子时就这样怎么嫁去一个好家里,她娘也是一个不知事的。”
刘大娘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上不得台面了。
一路哭回家的刘大娘进了院子就直奔自己的屋子去了,韩氏喊了她几声都没叫住她。
“这是怎么了?”一头雾水的韩氏真是想不明白刘大娘在折腾什么。
晚饭时大家坐在一起只有刘大娘低着头不看桌上的菜。
不对啊,韩氏心里打鼓了,这丫头不是最嘴馋了嘛,哪次菜里有肉她都要挟走几块的,怎么这次老实起来了。
韩氏生于乡下,哪像张氏那样被张郎中带到大城市里生活过许久,也交过大家世族的小娘子做朋友。
刘大娘头一次觉得二婶才是一个好的娘,她虽然不会做饭,可她可以教刘清清那许多她听都没听过的事,更何况二婶家里还个个都识字,就连刘清清都是可以提笔就写出一篇文章的。
她一下子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牢笼,越想越不甘心。
“娘,你将来准备把我许给什么样的人家?”
啥?全桌人都傻掉了!这是一个小娘子该问的么?小娘子们不都是羞答答的么,怎么会当着大人们的面问这种问题。
“吃你的饭吧。这是你该问的么?”韩氏有些下不来台,她的公公和婆婆还在桌上呢,这个孩子真是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