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刘顺身体不便,只得让刘义送他回去,一问得知家里人不知道他偷跑出来,只得跟刘义给他编个借口,就说他来看看二舅身体好没好。
眼见着人走远了张氏才长出一口气,“好在我这几个小娘子都养得不错,没有歪的,不然将来有我烦恼的时候。”
刘顺嫌她这话有敲击自己妹妹行为不规矩的意思当下有些不高兴。
哪想平日里一向对他小意谨慎的张氏今天却来了气,“你也不用给我拉着脸,但凡她是个争气的,这次有你撑腰还不打断严十三的腿,宁可后半辈子侍候他吃喝拉撒。”
刘顺低头一想也是这个理,合离什么的名声多不好,一个娘子带着四个儿子还能有哪家要,不如打断严十三的腿好赖家里也是有个男人,住在严家村也是名正言顺。
严十三哪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去了一趟舅舅家里告状差一点要断了他的活路。
严三郎却是高兴的,他在二舅家里见了许多没见过的东西,比如:笔黑纸砚。
听说那些个东西只有秀才才会用,没想到二舅的屋子里也有。听娘说二舅是识字的,那大舅跟三舅呢?
想到这里他就问刘义:“三舅,你识字么?”
正在赶车的刘义也没多想,“你大舅、二舅跟我都是识字的。”
“真的?”严三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嗯,你外祖是识字的,他也把识家看得重。我们小时候都是去过族学的。”
“可是二舅还会武功。”小孩子就是羡慕大人们的本事。
“你外祖就会武,我们都学了些。只不过你二舅更喜欢,拜了师,学得多。”
听得严三郎一阵羡慕。
等他回家就跟刘迎娘商量想去上学。
“你?还想去上学?你还是老实地种地吧!”严十三一想这儿子要去上学了得多少钱交束脩啊,要是在家里种地还多一个劳力。
严三郎一向不理严十三这个阿耶,“娘,人家小虎都已经上学好久了。”
刘迎娘听自家的儿子一说也有些心动,她在家做小娘子时也是一个好强的,事事不甘人后,现在大哥的儿子就算是病病歪歪的也是一个读书识字的,二哥家里的张大郎更是不用说已经抱到张郎中膝下养着,就是小虎也文武双全了。
怎地她的儿子就不能识个字?!
上学!就这么决定了。
讲真,这个严三郎真不是一个读书的料,他的脑袋虽说好用但应该去学个经商赚钱一类的,不是那种读书做学问的料。用刘清清前世那些教育学家的话说就是孩子们各有各的天分。
可一直在家里受着兄长们宠爱的刘迎娘是不会想到这些的,她只是觉得自己的儿子也不差。
现在房子跟地都在她的手里,她就觉得自己有了底气,找出了刘顺前几日给她的钱拉着严三郎就去进学了。
严小四就跟个小尾巴似的跟着一起跑了出去。
严家村里是有村学的,外地有一个老秀才娶了本村的一个寡妇就搬来这里教学了,学没什么才能,可是教小孩识些字也是可以的。
他的娘子正在家门口干活,老远看刘迎娘拉了严三郎来就笑脸迎了上来,“这是要做什么?”心里也明白十有八九是领着孩子来进学的。
难得有这么正经的时候,刘迎娘小意地看着秀才娘子,“三郎去了一趟他外祖家,见几个兄弟都识字回来就央求我也要进学。我这心也是肉长的,哪能一个出息的孩子都不养呢。”
秀才娘子也是一个会说话的,马上笑着接话:“我看你家里几个小子都好,可学不学这事还得大人拿主意,既然你肯送来,我家郎君自当尽力。”
“那可是太感谢了!”刘迎娘最爱听别人夸她的儿子好,当然一般人也是这样。
再领着四郎回家刘迎娘心里就有那么一些优越感了,她想的是看我刘迎娘虽是过了几年不像样子的日子可现在也能送儿子进学了。
严四郎年纪小哪有大人的那种想法,只知道他家三哥进学了,娘手里一定很有钱,他想要好吃的。
刘迎娘再不知道好歹也不可能由着儿子来,“家里还得吃饭呢。”
就这样把小儿子给扯回家了。
小孩子么总是脑回路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一看三哥去趟舅舅家就能进学了,他也可以啊。
于是他也学着严三郎溜去桃家村,可严三郎多大了,那可是比他大了四五岁呢,这个小的没想过。
不过他有他的打算,虽是人小腿短可是村里有人赶车进镇上,等快到镇上再找刘清清带他去桃家村好了。
没想到村里还真有人理他,还真把他带到了河边货栈。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河边货栈这里正好午市,不光存货的商人就连镇里的人也来吃饭,看得严四郎有些傻眼。
那日简梅儿是见过他们一行人的,所以见一个小萝卜头站在门口发傻就多看了一眼,一见竟是刘清清的亲戚就把他叫了进去。
问他吃没吃饭,只见他低头不语,怕是不敢吱声,只好去寻刘清清过来。
赶上今天杂货铺也忙,所以刘清清才不想理那些个不相干的事,听说小姑一家又来了(她误会了,只有严四郎一个人),不由得有些气,这是没完了么?
正文 第191章 糊涂
191、糊涂
刘清清不耐烦,可人家严四郎也不想在这里多呆,吃了一碗牛肉面他就吵着要去桃家村找舅舅。
不在这里呆着好啊,就怕这尊神要留在这里折磨她。
果断送走!
本来这个孩子只是说要去找舅舅,而被刘清清找来送他去桃家村的小二也没有多打听,直接把这孩子送到了刘家老宅。
而这个熊孩子还谢过了人家说就是这家。刘顺住的山上小院他是没去过的,而刘家老宅他却是来过的,所以以为到了目的地的他欢快地跑进去找人了。
正巧韩氏在院子里干活,却见进来一个小孩,细看却是刘迎娘的老么,“你跟谁来的?”
往后看看没见他娘,韩氏就有些奇怪,这个迎娘又整什么事,怎么把小儿子弄来了。
“我想找我舅。”严四郎到了姥姥家也不怕了,大着胆子喊着找他舅。
韩氏不知道他的想法,只当他是被刘迎娘派来找刘正有事,只得给他去喊刘正回家。
王婆子也从外面回来,韩氏指着严四郎说:“迎娘家里的老四来了,他说要找正郎,我去寻他。娘,你先问问他吃没吃饭?”
因老刘家只有迎娘这一个娘子,王婆子对这几个外孙十分上心,听说最小的一个来了马上进院拉住他的手:“怎么只你一个?你娘他们呢?”
“我来找舅舅。”严四郎反复就这一句话,旁的也不多说。
结果只这一句就让王婆子多想了,她怕刘迎娘在严家有什么事,就扯了严四郎进屋细问。问了七、八遍也没问出子丑寅午来,顿时有些漏气。
好在不一会儿刘奉祖就从外面晃回来了,一见自己的小外孙也笑得见牙不见眼。
“你娘呢?”他也是这一句。
“我来找舅舅。”人家回的也是这一句。
刘奉祖顿时皱眉,莫不是刘迎娘那里又出什么事了?
等刘正跑得气喘嘘嘘地进来后大家齐齐把目光放在严四郎脸上,吓得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你倒是说话啊!怎么你那几个哥哥不来,你娘偏让你来了?”刘正一急语气就不怎么好,他平日里又不像刘顺戴着一副笑脸,本来就严肃的人再加上着急的语气,吓得严四郎更加不敢吱声。
“行了。他既不说,等下我跟他回去一趟看看不就知道了。”刘奉祖一心烦也不管那些了,这一阵子女儿家里就没闲过,这个姑爷不给他点颜色怕是不知道对自己的老婆好一些。
刘正一听自家阿耶都出面了,也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应了一句手里还有活没做完,还得回去做工,王婆子只得放他走。
可是小小的严四郎想着他还没跟舅舅要着买吃的钱,就急急地跟上去拽着刘正的衣袖:“舅舅,你上次给我娘的钱都被用来供三哥进学了,我想买些吃的她都不给,我想跟你要些钱。”
啥?一屋子人好几种反应。其中反应最大的当属韩氏了。
“好你个刘正!不是说把做工的钱都交给娘了么,怎么手里还有钱?”不光嘴上说,手上也没停着,“我娘家兄弟想错个钱给孩子治病你都硬说没有钱,现在给你家外甥去进学却是一把一把地掏钱。”
刘奉祖一想,不对啊,儿子做工也就是那几样,还能多赚什么钱,不都交给王婆子了么。
这一想就去看王婆子。
“你可别看我。我可不知道。”王婆子到底是跟着刘奉祖过了几十年了,他一个眼神过来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是你让给的?”他原想的是王婆子出了钱让刘正给的刘迎娘,哪想这一看不是这回事啊。
“我要给为什么不直接给,还用得他去给?”一急也把心里话说出来了,“现在你一文钱也不让我动,我想给也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