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娘,这次北地土豆丰收了。”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脱口就把这几天心里一直憋着的话说出来了。
“丰收就丰收呗。怎么这个玩意丰收了还不让老娘请个人吃饭了?”哼一声完全藐视刘清清,突然又拍大腿,“是不是你种土豆的日子?”
刘清清也想到了什么,跟着点了点头。
“圣上下旨了吗?”
“听说是。”
张氏很奇怪地看了刘清清一眼就不再吵这个问题了。
这一瞬间刘清清也想到了,皇帝下旨让北地种土豆,而这时间又这么巧,是不是她带动了大夏家的农桑了呢。
不管怎么样张氏最终同意刘清清拿了土豆去何先生家做饭。
这一季已是夏末,白天气温仍然很高,因为年岁小女子的身姿并没长开所以刘清清仍可着男衫行走于货栈与码头之间,就是这样这薄薄的麻衫也吸不走刘清清的暑气。
用来做菜的土豆已经被刘小虎带到何先生家,小小的身子从庄子入口背进那么一大袋子土豆看得刘清清又心酸又感动。这个时代教育孩子的方法真应该被后世继承下去。
此时民众用的餐具多为陶制,当然也有瓷制出现只不过并不为贵人使用。
刘清清这天去何先生家做饭不但为大夏供献了一种粮食也为普天下的百姓带来后世先进的饮食种类,因为大夏还没有炒菜的概念,只有蒸菜和凉菜,所以张氏可以明目张胆地浪费自家地里的青菜,不断用黑糊糊来虐待刘清清和刘小虎的胃。
当何家院内何先生和他的妻子看到刘清清做的饭菜时真的是惊呆了。
刘清清为了给何先生露一手特意请人榨了素油,当她手下土豆丝如水般飞出何先生竟然找了凳子坐在厨间里看了下来。
刘清清今天准备的是凉拌土豆丝、黑胡椒土豆泥、土豆饼、肉炒土豆片、鸡肉炖土豆。
何先生家其实并不十分看重口欲,调料刚好够用,却不丰富,一时显不出刘清清的手艺来。不过这厨间的香味随风飘出却让某个躲在角落里的人很意动,他平生无所好,惟有吃一个字。
何先生显然意识到某个人一定会被刘清清的厨艺打动,不由主动提到,“我有个朋友,平生无所好,只是喜欢新鲜有味道的食物。”
刘清清当然是立即明白何先生的用意,“不知道我做的东西能不能入了先生朋友的口,如不嫌弃先生可以请您的朋友一同品尝。”
何先生笑得快没了的眼睛出卖了他的内心,也不再等立即向外走去。刘清清不知他只是做个样子以为他是出门请朋友去了。
慢菜总得先做,鸡肉炖土豆快好的时候,凉拌土豆丝、肉炒土豆片的食材已经准备齐全,何先生的妻子一直在给刘清清打下手,全程观看着刘清清如何做菜,刘清清也不藏私甚至还给她讲了讲土豆片用清水泡一下去了淀粉更好吃的做法。
时间不长何先生领进一个样貌平常的人,刘清清在厨间探出头瞄了一眼,何先生正热情地拉着他的手往里走,这个人给刘清清留下的印象是太平常了根本不像是何先生的朋友,应该是气质不符吧。
当鸡肉炖土豆上桌时其他的菜也炒完了,刘清清把肉炒土豆片端上桌时好像看到了何先生的朋友正在流口水,仔细一看他只是眼神盯在菜上神情较为专注而已,刘清清觉得此人有成为老餮的潜质。
何先生并没有要求男女分桌,他的妻子和刘清清都上桌落座。何先生为刘清清和刘小虎介绍了他的朋友:卫长,一位游侠。
正文 第20章 教学方法
这一顿土豆宴吃得宾主尽欢,何先生对黑胡椒土豆泥大感兴趣,席上一盘土豆泥他个人能吃掉了三分之一。
晚上刘清清和刘小虎回家时张氏那张可以卷饼的脸拉得老长,当然把张氏拉得很长的脸形容成可以卷饼是刘小虎偷偷对刘清清说的。
果然“神厨”刘清清不在家全家人的伙食标准直线下降,刘顺吃习惯了刘清清凉拌、快炒的小菜对张氏做的黑糊糊根本不感冒。只有刚会吃鸡子的二丫一天吃得比较欢快。张氏对自己的手艺也在此时产此了怀疑。
秋季快来时刘家在山脚下又种上了土豆,张氏此时对土豆也重视起来。
刘清清又托孙九给她带来不少土豆作种,当然少不得请孙九吃一顿好吃的。孙九觉得刘清清这个人挺仗义,往来接货也不刁难他们还记得请客招待,所以只要有了北面的新鲜东西他都会记得给刘清清带上一份。黑胡椒就是孙九上次带给刘清清的香料。
在刘清清给何先生做过了黑胡椒土豆泥后,这一道菜于五天后也登上了圣上的餐桌。
要说这位大夏主事的皇帝还真没什么爱好,当然生在皇家什么奇怪的东西吃不着,但有新奇不代表吃着好吃,从天朝的历史研究来看,其实皇帝吃的东西以安全为主,真没什么口味和新鲜度。
当然天朝饮食的进步更应该感谢那些想讨好皇帝的人,是他们孜孜不倦地研究提升了中华饮食的世界地位。
说远了,大夏皇帝陛下吃了这道菜之后觉得:嘿,挺有味啊!怪不得何老头不愿意回京还汇报说能救世的人不愿意投身朝政,他们是吃货遇上吃货了。
当然这只是皇帝自己内心的想法,他听暗卫汇报了土豆宴的盛况,对土豆的多种吃法表示了肯定,并大笔一挥着下属部门推广。
这位皇帝有一大优点,就是能听进臣子的劝谏,但他得亲自看看,说好听点就是能亲身检验事实的可行性。
可是总不能下道圣旨说明土豆的做法吧,这一切进行得很紧凑但也很隐密,不到一个月全京城的官员家眷全吃到了土豆的味道,美不美味不知道,但是大街小巷人人追捧到是真的。
刘清清现在是白日到祁河货栈学徒,晚间归家种地,在桃家村过了这一夏她对大夏的气候有一认识,和唐朝的气候差不多嘛,夏天不是很炎热,天朝的科学家曾经认为唐朝的气候是典型的小冰期气候。好在桃家村守着大夏的惟一运河,哪儿没水,这里肯定不会没水。
自从吃过了刘清清的土豆宴何先生倒和刘家熟了起来,三五不时跟刘小虎来刘家窜个门子,没事和刘顺在院子里喝个茶。
刘家二丫已经快到一生日了,长得白白胖胖,手臂上竟然有两个**显得她的手臂如莲藕一般有趣。张氏生养过两个孩子都因家境原因没有养得如此好,就经常把刘二丫抱在怀里舍不得放下。
其实在天朝时刘清清有一个同事家里有两个兄弟,因为哥哥小时候妈妈没有看好落下了病根,这个当妈的对弟弟就千般疼爱惯得不成样子。也不知道当父母的都是怎么想的,老大没养好你就应该补偿老大,对老二有亏欠你就应该看顾着点老二,反倒是把不应该过分疼爱的孩子养得不成样子。
刘清清十分怕刘小虎学成天朝古时有名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所以每次下地干活都带着他,何先生来了也常跟着去看看刘小虎如何种地,时不时指点一下。
小山上的溪水来了秋季有干涸的迹象,刘清清寻思着这山下一定有地下水,受季节影响春夏出水、秋冬无水。
她和刘小虎用农具找水迹挖了浅坑没有出水的迹象,“小虎,我们还是找人问问或者看看有没有农书记录过这样的情况。”
“何先生家里关于农事的书籍只有两本,据说还是前朝吕大家写的。”刘小虎真的上愁,“我们还能在哪里寻到写农事的书?”
当刘小虎把这个问题提到何先生面前时,何先生只是笑着捋着胡须说:“为何要看农书?《山河志》不可吗?”
这小山包出不出水和农事没大关系吧,不能说你家种了土豆想浇水就得看农书。
对啊,这种情况应该和地理有关,看来这里也有关于地理的书籍。
何先生带着刘小虎进了镇各家书局走了一遭,除了《山河志》还选了一些关于山河地理的书籍。何先生这时心里想得却是:出身农家有什么可怕,最可怕的是不能因势利导。世家大族士子聪慧者多可真能想到民生并重于实践的又有几个?农事大于天啊。
何先生又引逗刘小虎聊天想知道这些天刘清清都在想什么、忙什么。
其实这些天刘清清真没想什么,她真的很忙。
祁三郎来了之后一直忙着多接货运自己存家底,蒋管事到了年纪身体大不如从前,这帐上和库里的事多得刘清清操心。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祁河货栈里往年的积货真不少,这年头流行不快,去年的料子今年、明年还能买上价。只是不知怎么有十几匹深蓝麻料一直放在库里没有发出去。
刘清清点了几遍这些蓝麻在帐面上都有记载,问过蒋管事,蒋管事只说当初三朗初当家进货进多了没有销出去。
蓝麻布这种东西农人做短褐常用,听说是两年前岭南道洪水大批流民往这边来,一些人被世家大族所收,一时麻布短褐成了紧俏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