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余乡甜 (清色的回忆)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清色的回忆
- 入库:04.10
“刘家小哥又来买肉了?”屠夫家的娘子见到大主顾总是很开心,河边货栈也是总从她们家里进货。
“晚饭给妹妹加道菜,她属狗的就爱吃骨头。”酒娘一直是刘清清在喂养,现在的菜色虽是盛四娘在张罗,却也不是挑食的小娘子,但她偏爱肉食,一向无肉不欢。
用张氏的话来说,“好在家里有个能赚钱的,不然她都得投胎到别人家里去吃肉。”
陶氏见刘清清花钱毫不手软也有些惊讶,等上了小路周围只有她们一家人时才问:“我说清娘,你这钱赚得也不容易,却这样花出去也太不上心了。”
刘清清知道她是好氏,“婶娘,小孩子就得吃得好些。你看村里那些个不给孩子吃饱饭的人家,不是有孩子夭折了就是生病了,长大了的身子也不好。”
“可这样在我们乡下不是常事么?”陶氏认为这种事很正常。
“婶娘,有了钱给孩子吃好不生病,还是留着钱不给孩子吃喝,等病了再给他们买药吃?”
陶氏现在还没有孩子,不知道孩子生病时娘的心焦。不过她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
“婶娘,酒娘是我一手带大的,你看她什么时候生过大病?这几年也不过小小的发过热,喝点小药就下去了,哪像别个家里闹得全家都活不下去。”
也是这个理,孩子生病了,全家人都不得安生,又不是变态怎么会看了孩子生病自已还高兴。
“婶娘,你将来和小叔有了孩子看不过来就送到山上来,我别的不敢说,吃好是可以的。”笑眯眯地逗逗长辈,这样子在大夏也算是过份的玩笑了。
人家陶氏却是领情的,“知道了。我若是养不好就给你送去,看你把酒娘养得这样好,也是一个会照看孩子的。”
三个人说说笑笑就到了山上小院,酒娘一见有排骨立马就笑了起来,“还是姐姐想着我。”
张氏眼气起来,“我这作娘的就不想着你了?”
做个鬼脸给张氏,小姑娘跟着盛四娘去厨间做饭了,宝儿最近在学做主食,煮得米饭已经很有样子。只有酒娘调皮些总是在做饭一途上自由发挥,不像个样子。
有了排骨,盛四娘开始教两个小姑娘做些上得了台面的菜。那些个世家大族总有一些固定招待客人的拿手菜色,而且讲究的人家越会使用调料。
巧在最近北疆大军俘虏了一批外疆人,得到了些黑胡椒。
“这东西好金贵!”盛四娘可是见过世面的,黑胡椒已经达到了一料千金的价格。
正文 第169章 结果
169、结果
刚送走一批来货栈里提货的客人就迎来了上门报信的官差,听说那个侯七的老乡已经被抓到了。
金二一边在后厨卸肉一边说:“听说那个缺心眼的往北跑了,这大冷天的如果没有个人帮他,怕是都得冻死在路上。”
福满在雕一只西瓜,冬天里能吃上西瓜只能感谢刘清清的温泉大棚,“他以为官差们不敢往北追他,怕是过了界河就有生路了。”
刘清清手里抓着一枝瓜秧在那里发呆。
这几天还要审那个侯田,所以他们还得再等几天信。
“这个瓜是谁要的?”一只瓜在这里卖三千钱,这个价位都能在镇里租一个小院了。
“一个租了产房在这里等着生儿子的。”自从货郎一家里在河边货栈里生了个儿子,就有那些个求子心切的来住一住想要个儿子。
“人家是怀上了才来生的,他们倒好是等着在这里怀上儿子。”福满一向是敢说话,但从来不得罪金主。
“能赚钱就好。”金二才不管是不是怀了,他只是晓得做好事,让那些个有钱烧包的人吃好喝好,最好再打赏他们一些钱。
“你们这几天得赏了么?”刘清清只是闲问一句,因为跟他们处得好,多少赏钱、家里有没有来信什么的都会问一问。
“金二还被叫到前面去见客呢。”这话说的,像他们这里是干什么特别的营生的地方。
金二听了果然急了,“我只是卖艺的。”
“对,你不卖身!白瞎了你这好模样。”这是跟他们都熟了的小二跟了一句,结果后厨的小伙子都笑了起来。
“我家里可是有相好的!”金二嘴上可是不服软的。
“那你还不把人娶进门?你等啥呢?”福满逗他一句。
“我都这个熊样子了,怎么能害人家?”瞎了眼总是会拖累人家的。
福满也不吱声了,他瘸了腿,再加上年纪小在家的时候没订亲。
“你怎么知道不娶就不拖累她了?”刘清清是小娘子最明白订了亲的女人如果再想找个人家有多痛苦,再说乡下风气更不好,不如镇里放得开。
金二不吱声。
过了一会儿,刘清清接话:“不如这样吧,这里反正也缺人。后院也只有简家奶奶跟婶子在做活,真有那个事多的住客所是也忙不过来,她要是真心跟你,来这里也不是不可以。”
金二不是卖身来的奴仆,他的妻子也只能签一个做工的契约。
“郎君……”后面又没话了,他的心里一定很矛盾。
“你再想想。反正来了也不过是多一个人吃饭,我还白得一个忠心的人干活。”
后厨里那些个小子也七嘴八舌地说:“接来吧,接来吧,多个人干活,我们这里也热闹些。”
福满在一旁听着也若有所思的样子。刘清清见了就问他:“人家是有定亲的人的,你那里有什么事?”
“我只想把我娘接来,她一个人在家里肯定不好受。”
“你没兄弟姐妹了么?”
人家就没再接话。
见福满不说话,刘清清也怕触动人家的伤心事,“简家大婶不也在这里做得挺好,就只是能动动,在咱们这里都有活做。”
大家都知道刘清清心善,所以就跟着劝说他把娘亲接来。
晚市后福满跟刘清清告了假准备回家一趟,“小娘子,我半个月就能回来。走水路快些,我就跟着祁家的货船回乡,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收拾收拾我就回来。”
“那你可记得回来,我这里可是有你签的工契的。不要耽误我赚钱啊。”本来挺伤感的话被她这么一说变得很无厘头,本就以河边货本为家的福满一时竟哭笑不得。
“他不敢逃的。不然赔你的钱太多,他还不起的。”金二在一旁接话,“等他把老娘接回来了,我就回家把我娘子娶回来。我在这里当人质。”
“那中。”刘清清说了一句本地话,“听见没,你得按时回来,不然我就撕票了!”
就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福满回了老家,刘清清不但把工钱给他提前结了带上还给了他几个银锞子。
大夏没有这种东西,福满自是没有见过。
“这个你贴身带着,如果钱遗失了也不要急,把它当了也能换了钱钞回来。”又把祁三郎的名贴递给他,“回来的时候也走水路,不用自己花钱,老人家乘船也比马车安稳一些。”
福满接了东西转身就走了,大家的眼眶都有些红。那些个小些的小子竟还哭了起来。
刘清清打他们的背,“真没出息!他就是回趟家又不是不回来了,你们都给我干活去!难不成还想我白养你们么!”这一嗓子把这些小子和围在一旁看热闹的人群都给喊散了。
这一折腾又是三天过去了,侯田在牢里经不住上刑就全招了,这事情一听大家都想笑。
原来图纸和坐便到他手里还没交出去,跟他要这些东西的人是江患穷的同乡。本来是看不上江患穷这个没能耐的,但见他最近风光了,也惦记上坐便这个营生了。
后来多方打听才得知是桃镇祁三郎家里有一座陶窑,也是跟人家合伙的,就也想参一脚。哪知跟江患穷商量了一下他不干,他说他的东西都是自家瓷窑里出的,跟桃镇没关系。
这些人都是人精,知道江患穷不想让他参股就不跟祁三郎商量了,想着桃镇这里山高水远,江患穷在中都也是鞭长莫及。他做他的皇亲贵戚家的买卖,而这个人是想挖祁三郎的墙角。
那邻镇的冯二郎呢?
根本就是一个幌子,人么是有一个叫冯二郎的,也是家有薄产,只不过是一个病秧别说出来跟他做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了,就是走上两步也得喘上半天。
原来这人也不傻!还知道找个人来掩饰自己的行动。
因为图纸也没被交易成功,坐便也被追回来了,所以刘清清决定给张县令一个面子,那就是他爱怎么判就怎么判,咱就不再多追究了。
张县令一听当即很高兴,修书一封给人在中都的江患穷把这里的事跟他说了一下。
刘清清也明白张县令是想交江患穷这个朋友,也不多说,把江患穷在中都的地址给了张县令就回家了。
正文 第170章 好年景
170、好年景
福满也是一个有心的,到了老家就给刘清清来了一封信,上书要多请几天假,因为家里的房产还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