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是,可以与那位宸王合作呢?
想到这里,他自嘲的笑了。
他究竟是大晋生活了十几年的人,所思所想,终究不与塔族人一样啊……
西桦城。
经过几日的热烈讨论之后,最终裴珩决定先打了宋清明。
就等今年秋收之后。
只是如今对于谁来领兵,又有了异议。裴珩是准备自己带兵的,不过被众人劝阻了。
众人的意见是西桦城还在打仗,他坐镇在此是最好的。
而且一旦开战,很有可能沛城的巴格也不老实,要是这样的话,就还要沛城在这里才好。
最后便定了上官纪。
只是上官纪毕竟也没这么独立出征过,最后就是辽将军等几位左洲将领跟他一起去。
当然,来自孤笼镇的陈奉,陈克心以及一万孤笼镇的驻军也一起去。
如今皮山镇对敌的七万大军全部要去,甚至还有后续的两万,正在从别处调来。岭南王宫夺侧面协助。
事情已经定下,如今就也不急。
宋清明的人一直拿不下左洲,也是急的厉害。打仗就是消耗,几个月毫无建树,他们信心也很是受挫。
如今也是胶着不下。
左洲,宋清明毫无建树。而凌都的六王子给外面的印象也是一样,拿不下西桦城。
甚至打不了一场硬仗。
这么大半年下来,两头都消耗的不少。
渐渐的,宋清明就消耗不住了。
可是凌都不退兵,宋清明也不好退,这场战事真是打的消极的很。
一整个七月,左洲忙着调兵遣将,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大战将来的气息。
而凌都对西桦城,还是这么不紧不慢,五天一次的打法。
不由的叫西桦城众人怀疑背后真的有什么阴谋。
不过不管怎么样,整个七月尽了的时候,陆陆续续各地开始秋收。
左洲大军集结完毕,与宋清明的人对决于皮山镇外石头谷。
厮杀三日两夜,宋清明的人惨败,战死八千多人,伤残无数。
狼狈退回了应州。
也是同时,左洲军由上官纪等人为首的大军同时攻入了应州。
胡将军战死,全将军当机立断,抛弃了应州,带着五万残军退回了并州固守。
也是因此一战,上官纪名扬天下。从石头谷击败了全胡两位将军将军到大军拿下了应州,总共用了六天,这六天还有一天半是赶路。
其实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宋清明的大军忽然受挫,根本没法阻止起来固守应州。
☆、第439章 浓墨重彩
可是并没有人看这个,对于诗书来说,就是上官将军六日之内,退宋清明部,斩杀胡将军,继而夺下了应州。
浓墨重彩啊。
上官纪的战报到了西桦城,裴珩欢喜异常。
军中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是欢欣鼓舞。
宋清明部不堪一击,假以时日,并州和孟都也很快就拿回来了嘛!
所以如今对上塔族人也是一样,他们迟早拿回原本的城池!
宁芝给在孟都的宁七传信,叫他将有用的消息传给陈奉和陈克心。
又给陈奉与陈克心传话,必要时候,也要抢一点功劳。
要是换了其他人,宁芝不会这么说。可这一次,算是上官纪领兵……
她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江东三省要是叫上官纪一人独占功劳,日后会有什么地方不合适。
说不清楚,只能叫自己的人努力了。
好在,陈奉和陈克心等的就是这句话。
其实他们两个也需要证明自己。
从一个侍卫成为将军并不只是朝廷一纸诏令就够了的。
如果没有实实际际的战绩,如何服众?
说句难听的,没有战绩,他们不好意思面对宁芝以及所有宁家出来的人。
从飞刃起,到几个侍卫们,以及劲武卫的人,还有各地暗卫们。宁芝的人一个比一个出色。
虽然一开始并未攀比,只是形势造就的。
可是时至今日,他们隐隐之中,却开始攀比了。
这种攀比,是良性的。谁也不愿意做姑娘手中那个最弱的。
如果都能像飞刃一般独当一面,以后姑娘还有什么好愁的呢?
这种氛围,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而还会持续好几年。
胡将军一死,对于整个江东来说,真是一件天塌了一半的大事。
宋清明震惊不已,忙派出另外一位大将军郑将军。
如今是全将军,郑将军,以及梁楚晗等人守着应州。
应州左边是天凌江,右边是大海。下是并州已经失守,上就是孟都。
一旦并州失守,基本上也就可以说是江东完了。
孟都过去,一半挨着凌都,是塔族人的地方。另一半还是海。倒是可以出海去东离国。
可是一旦走了,也就回不来了。
并州城中,气氛很是不好。
军中更是士气低迷。如今重伤的人还在养着,总和下来,五万人加上宋清明紧急派遣来的一万。六万人就是全部战斗力了。
可是因为接连受挫,六万人都是一样的低迷。
主要是因为胡将军的战死,导致他的旧部人心浮动。
胡将军姓胡,可是有个外号叫虎将军。
说他动如猛虎。可是如今猛虎就这么轻易被杀了,谁不犹豫?
全将军是个圆滑的人,可是这时候,安抚军心却也不能见效了。
本身就是造反起家的,时间又不长。一年多而已。
这就损兵折将了。
三城丢失一城,对于他们来说,打击太大了。
应州百姓倒是对此没有太大的反感,他们是讨厌打仗。
之前被宋王造反带累,他们成了反民。
说实话,就算是一年多宋清明天天洗脑,可是这些人心里骨子里认同的还是大晋。
有天凌江这道天堑在,他们没有受过塔族人的荼毒,这些年来过的又都不错。
江东富庶,又自在。所以谁也不愿意起战火。
本就属于大晋,如今归于大晋,他们毫不犹豫的接受了。
百姓如此,江东子弟们组成的兵马自然也有这种想法。
只是忠君的心思还在,所以一时间也没投降。可大形势如此,并州迟早是要拿下的。
不过别的,当年并州太守临死前那一番慷慨陈词还言犹在耳。
百姓们先入为主,都觉得是宋清明挑起战火的。
所以,怨气都在他身上。
何况,因为要打仗,这几年宋清明将江东税赋加了三成。
是,三成其实也不算特别多,因为江东富庶么,足以支撑的。
可是谁愿意无端的多交税呢?
上官纪等人占据了应州,第一件事就是恢复过去大晋的税赋。
就这一条,就够百姓高兴拥戴的了。
孟都不好说,但是应州并州,说实在的,宋清明还没来得及怎么收买人心呢。
毕竟时间还短。
所以对于上官纪等人来说,就推进的很是迅速。
暂时没有再打并州,但是上官纪等人商议过,派人轮番对着并州城喊话。
无非都是归顺朝廷,概不计较。跟着宋清明没出路云云。
这还是陈奉说的,他是跟着姑娘的一贯作风想出来的。
当然大家也都同意。
说实在的,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不是么?
就算是不能,但是能动摇对方的军心,也一样是好的。
并州城。
军营里,全将军,郑将军,梁楚晗等人坐在那商议对策,一个个都是愁容满面。
“这一次失利实在是太过大意了。我大孟根基尚浅,丢失一个应州就是大事。”郑将军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可说话是一点都不留情:“胡将军战死,这后续的事,可都是全将军负责了。陛下如今没有问罪,不过全将军也得想好如何应对了。”
全将军满肚子的烦躁,这都什么时候了,说这些做什么?
“胡将军与我一同领兵,固安候也在,谁料对方忽然增援又攻城?”全将军叹气:“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那全将军看,我等何时能将应州夺回?”郑将军笑问。
全将军无话可说!夺回个屁!
守得住并州就算是喜事了,还想着反攻呢么?天真还是无邪?
“那固安候看呢?”郑将军又笑问。
“我不擅长打仗,此次出征,也是跟着胡将军和全将军。今日如此,郑将军和全将军只管吩咐,我照办就是了,至于如何是好,我不知道。”梁楚晗心里烦的很。
就这么几个人,都能演出一场大戏,这还打什么?直接投降算了!
“也是。”郑将军笑眯眯的:“固安候是有退路的。听闻这临京城中,还有固安候的家眷呢。妻子儿子俱全,要是我大孟出了岔子,您只管回去,还是宁氏的女婿不是。”
梁楚晗猛然站起身:“郑将军!陛下派你来是奚落我们来了?”
☆、第440章 并州
郑将军收起笑意:“我是提醒你们,不成功便成仁!要是并州也丢了,咱们就一起自刎谢罪吧!”
说罢,他甩袖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