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日托米尔市只有一个面包房可不行。”伊凡上尉听说了这件事后说,“我早就听说诺夫斯基是个不讲道德,没有修养的人,市民们将面粉交给他烤面包,他却往面包里掺砂子,为了保证市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重建一座面包房。”
伊凡上尉很有远见地说。
“我去找城防总司令,立刻办理这件事,我不能允许市民们用上好的面粉换取粗劣的面包。”
周存彦高兴地笑道,“那太好了,我会是第一个客户。”
不管在哪里,上面要做一件事总是十分容易的,一个月后,一座全新的面包房出现在了日托米尔市的一头,面包房的主人是个叫罗曼的罗锅,他第一天出炉的面包几乎全部都送到了周存彦的食堂。
“是上好的黑面包。”卓亚高兴地说。
“那我们还要继续做中国面包吗?”谢廖沙问。
“算了,蒸笼先收起来。”周存彦淡淡地说,就算是富裕人家也习惯吃黑麦面包,他没必要耗费人力蒸馒头。
而且厨房设在地下室,蒸一天馒头下来,整个厨房和蒸笼一般,人一进去就汗流浃背,周存彦想了想,决定除非必要,否则不再蒸馒头了。
“我还挺喜欢吃馒头的。”保尔知道食堂不再蒸馒头后,耸了耸肩膀遗憾地说。
格里沙翻了个白眼,是谁前两天还说怀念黑面包的酸味呢?
从保尔身边走过,回头警告保尔,“老板雇你来不是让你看书的,赶紧去招呼客人。”
保尔恋恋不舍的收起了书本,虽然作为侍者的收入提高了,但工作时间也长,他反而又有点羡慕每天只用工作八小时的叶戈尔等人了。当然,他最为羡慕还是德米特里,这个小子每天只用演奏2小时手风琴就可以继续去上学了。
保尔觉得自己有点失策,他怎么一开始就没想到拉手风琴呢?
周存彦没有继续推出新的食物,一道红烧肉足以让这里人消化很久了,他将视线转到了服务上。
这么一瞧,还真看到了一些问题。
车站食堂为了配合列车是24小时不关门的,即便是晚上也会有不少旅客提着行李箱在餐厅等候列车。而现在的列车几乎很少有准点的说法,旅客疲惫而无所事事。
周存彦看到这种情景,立刻在餐厅一角建立了个图书角,不但买了最新的报刊,市面上流行的书籍都被他扫了个遍。
更甚者,他一式买了两份。
“古董,这些都是古董,万一能带回去呢?”周存彦振振有辞。
杜春琪指着那一堆《加里波第传记》问,“怎么是讲意大利军人的,他们有战力吗?”不是她多疑,在她看过《君主论》后就对意大利的战斗力不抱有任何希望了。她觉得这个国家的运气太好了,长期凭借雇佣军和外国援军居然存活到了现代。要是中国有这种运气,就算是全球大一统也不是问题啊!
周存彦好不气恼,翻开一卷,指着一处说,“看这段,加里波第还去广州卖过鸟粪。”为了吸引杜春琪的注意力,他专程让保尔将加里波第传记整个和他述说了一遍。
“还有这段,加里波第从厦门带走了一件轻薄的丝绸内衣,现在十分流行。”
杜春琪头上划过三道黑线,一件丝绸内衣而已,那样式她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两人正说着话,阿西尼亚抱着周淑基进门了,“太太,小姐饿了。”
在白天,杜春琪坚持母乳喂养,因此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周淑基一饿,阿西尼亚就立刻抱着孩子来找杜春琪。
一开始,她还有点疑虑,毕竟有钱人的太太更喜欢出门交际,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杜春琪真的是一个十分喜爱自己孩子的人,几乎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图书角一建立起来,有多少客人看书打发时间暂且不说,保尔如同进了蜜罐子的蜜蜂,哪怕是下班了,他也留在餐厅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周存彦买的书极为繁杂,甚至有些技术、学术书籍,保尔一点点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如痴如狂。
在保尔的影响下,格里沙等人也开始看书了。
“我可不是学你,要不是因为客人喜欢听到书中的语句我看都不会看一眼。”格里沙口是心非的看着《加里波第传记》,双眼冒光,英雄啊!哪个男孩心中没有个英雄梦呢?
“妈妈,保尔每天很晚才回家,我很担心他在外面鬼混。”阿西尼亚的长子格里什加担忧地说。
阿西尼亚早就从周存彦那里听说小儿子近期的状态了,一点儿都不担心,“哦,保尔只是沉迷在了书海里。”
“他会看书?”格里什加显然不相信,在他眼里,保尔可是个坏孩子,按照他的规划。让保尔上学上到中学毕业,然后进发电厂或者调车场工作,这样就有一份手艺和不错的收入了。可保尔在十二岁就因为顶撞教师被开除了,只好去不限定年龄的车站食堂做最低等的工作。
“哥哥,你太小看我了,看看我看的是什么书?”保尔献宝似的拿出一本借来的书,这是本讲述机械常识的书籍,他专门带回来给自己的哥哥显摆来了。
格里什加反而沉迷进去了。
保尔严肃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们家也有钱安装电灯了。”他抓出一卷卢布交给了阿西尼亚,“这是我这段时间挣得钱,给家里安装一盏电灯吧!这样在家里我和哥哥就可以用电灯看书了。”
“哪里用得上电灯,汽灯一样很清楚。”阿西尼亚说,心中盘算着买上两盏质量最好的汽灯回来给儿子看书用。
第12章
时间一晃, 又过了一年, 保尔几乎完全游荡在知识的海洋里, 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耗在了书本上,不管是名人传记还是技术类书籍, 乃至一些政治理论书籍他都一本不落的将它们塞进了自己的脑子中。
现在的他对车站食堂认同感极高, 特别是看见普罗霍姆的食堂弄得乌烟瘴气时, 他十分万幸自己在周存彦的食堂工作。
“保尔,现在的你已经十分博学了。”他的哥哥格里什加有些羡慕地说,他也通过保尔陆续借了一些书过来看, 可毕竟工作忙, 一年下来保尔的阅读量大大的超过了他。
“我还差得多, 现在格里沙读的书都要超过我了。”保尔保持了旺盛的竞争意识,不得不说, 在他眼里格里沙真是朵奇葩,明明自己说对读书不感兴趣, 偏偏还和保尔较劲,但凡哪一本他看了, 保尔没有看,他就会极尽讽刺。
把保尔恨得牙痒痒的不得了,偏偏还说不出什么话来,格里沙实在是个怪胎,好像就没有他没看过的书。
格里什加笑了笑,不再说话,在他看来格里沙真是个好孩子, 要是他和保尔在上学期间认识,说不准现在保尔都考上中学了。
“妈妈明天的生日,听说泽利采尔先生要给妈妈过生日,让我们过去。”格里什加换了个话题。
一说到这里,保尔就有些沉闷,因为周淑基实在太小,杜春琪夫妻没有一点育儿经验,阿西尼亚多数时间都呆在了那栋二层小楼里,保尔毕竟只是十来岁的孩子,还是会想妈妈的。
“那我要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保尔急冲冲地说。
“哈,别忘记带你的手风琴,在宴会上给妈妈演奏一曲吧!”格里什加补充道,日托米尔市是个工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同时,这座古老的城市还有一个特产——手风琴。
阿西尼亚当了周淑基的保姆后,因为她老道的育儿经验,周存彦不但期间给她涨了薪还加大了她的福利,在生活顺心、金钱宽裕的前提下,阿西尼亚还是很愿意送儿子们一些小礼物的。
其中,她给小儿子买了个手风琴,让保尔爱不释手。
“嗯,那是一定的,我要给妈妈演奏一首曲子,让妈妈看看没有白给我买手风琴。”博保尔说。
第二天的晚宴很快就来临了,不但保尔兄弟俩来了,连布尔加科夫神父和伊凡上尉也为了蹭一顿大餐来了,布尔加科夫神父还带来了一位相貌十分英俊、身材高大、黑发黑眼、风度翩翩的年轻人。
“这位是亚历山大,毕业于圣彼得堡皇家国立大学,现在已经是第四届贸易和工业者全俄代表大会主席了。今年年初还被萨拉托夫省沃里斯卡市推举为第四届国家杜马议员。”神父与有荣焉地介绍着这位年轻人。
周存彦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基本上可以算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年轻人之一,肃然国家杜马明令规定21岁以上的公民就能够加入,但是又有几个年轻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威望呢?
亚历山大也知道这次来的名义是给一位叫阿西尼亚的女仆庆生,他拿出了一份礼物送给了阿西尼亚。
“很高兴见到您,生日快乐!”亚历山大十分有礼的说,他身上带着一种贵族风范,阿西尼亚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收到这样一位年轻人的礼物,坑坑巴巴的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今天是您的生日,不用拘束。”亚里沙大轻声细语安抚了阿西尼亚的紧张之情。
“是啊!不要紧张,他是杜马议员(下议院)可不是就该站在工农人民这一边吗?”布尔加科夫神父挤眉弄眼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