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技术宅在古代 强推完结+番外 (沉云香)


  当然,面上还是保持着“上官威严”,看起来没有什么表情,在施五眼中,就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证据。
  年纪轻轻城府就如此深沉,果然不是能够小瞧的角色。
  施五一边庆幸自己听取了三子的建议,一边笑呵呵地感叹:“大人真是好手段,这下我交合百姓算是有救咯。”
  “哪里哪里,五爷过谦了。”李文柏摇了摇手上的名册,“五爷不仅以身作则,更能够说服城内粮商一齐捐粮,这才是交合百姓真正的大救星呐!”
  也不知道施五是不是特地计算过,李文柏粗略算了算,施家加上各处粮商所捐赠的粮食,满打满算刚好够交合百姓一个半月所用,再加上从广陵来的粮食,刚好能勉强渡过三个月的寒冬,不会有任何余粮剩下。
  即便如此,李文柏还是愿意接这份人情,虽然施家还隐藏着不小的谜团,但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灾民的生命更加重要。
  自此之后,县衙和施家短暂地达成了和解,施五依旧“病假”在家,蒋勇重新以县尉的名义日日去衙门点卯,李文柏也主动给施五面子,改口叫了一声“五爷”。
  看起来是李文柏主动退了一步,但只有局中人才明白,施家对李文柏依旧一无所知,这一轮较量只能算是平手。
  短短几日,报名的百姓已经多达近万,其中还包括周边村落问询赶来的村民。
  近万人,还是剔除了临近县城来碰运气的百姓的结果。
  “不是本官不愿意救,实在是有心无力。”李文柏面对前来质问的年轻后生头疼不已,“这些人不是流民,本官若是接收了,相当于跨境,是有违大齐律法的。”
  大齐虽然尚未抑商,但到底是以农为本,户籍相当严格,几乎是用尽所有方法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接收邻县普通百姓在大齐官场,是十分忌讳的事情。
  可这些从广陵来,从未涉足过官场的年轻书生根本不懂这之类的事情,又因为出身李家工场,对李文柏多了几分敬重却少了几分畏惧,什么话都敢问出口。
  好说歹说送走他们,李文柏已经解释得口干舌燥,李成进门时看到就是县令大人毫无形象牛饮白水的样子,不由得失笑:“那些臭小子又来烦您?”
  “是啊,一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李文柏如此感慨,“接收临县百姓,亏他们想得出来,本官要真敢这么做,恐怕连交合一县百姓都护不来了。”
  李成放下手中公文,无奈摇头:“属下回去好好教训教训他们,让那些毛小子少来烦您。”
  “那倒不必,不懂就问是好习惯。”李文柏长舒一口气,“不过成叔,咱家工场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书生?”
  “都是冲着少主的名声来的。”李成说,“自从您成了王大人的学生,又高中进士,日日都有书生来工场见学,自荐的也不少,不知是图些什么。”
  原来是曲线救国,李文柏恍然,出身李家工场,以后说起来好歹也和他挂上了些关系。
  “他们也都勤恳老实,小的便择优留下了。”李成继续道,“比起此事,少主,招来的那上万人如何处置,您可有腹稿了?”
  “当然,你来看。”李文柏摊开一张羊皮制成的交合地图,“这是本官派人实地勘察修正后的舆图,你来看看,有什么想法?”
  李成凑上前细看,没多久便恍然大悟:“您以工代赈,原来是打的这种主意。”
  “没错。”李文柏笑得有几分孩子气,“谁叫你少主我建造工场起家,来到这么个风水宝地,怎么可能不手痒?”
  和陇右大部分县城一样,交合的特点是地广人稀,西北部是大片尚未开发的草原,许多地方豪强在此划有牧场。
  东部郊外大大垣山绵延数十里,山体全部都在交合县境内,大垣山盛产铁矿,大齐历代皇帝虽然都曾在此开拓矿山,但由于匈奴契丹日益猖獗,北地百姓年年被侵犯民不聊生,大垣山的矿场已经废弃多时。
  现在,陡峭的大垣山反而成了分割交合与关中地区的天然城墙,寒冬大雪封山,车队行人都无法行走,要想入关,必须绕过大垣山借道更为危险的戈壁滩,这才有交合冬季大雪封路,成为孤城的说法。
  除此之外,交合与西州治所前庭县之间横亘着一条深不见底的无名界河,界河宽约五十米,原本有渡口桥梁作为连接,但在之前的匈奴进犯中被迫烧毁,现在两县之间若要往来,只能绕道浅水处寻找渔船过河,十分的不方便。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李文柏眼中都是振兴交合的商机。
  “如今交通不便,生产了商品也运不出去,不如就地取材。”李文柏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重开铁矿要上奏朝廷许可,本官打算先从这片草场和界河入手。”
  “草场大部分都被当地豪强圈了牧场,他们恐怕不会乖乖上交衙门。”李成说,“您准备怎么办?”
  李文柏说:“我调查过,没有被圈的草场有上百亩,还有少数是本县小地主所为,施家豪商的我惹不起,这些小小的地主本官还惹不起吗?”
  李成闻言有些担心:“会不会引起施五忌惮?”
  “要的就是他忌惮!”李文柏冷笑,“从午前施五的态度来看,他们似乎有什么理由不便立刻与我翻脸,既然如此,何不利用这个空档多做些文章?”


第112章 拜访刺史
  夜里, 李文柏亲自上门拜访了施五, 解释了县衙希望能征用少数草场的想法, 并递上了一份征用名单, 上面记载的全都是势力不超过两百亩的底层地主, 果然,施五只犹豫了一会儿便满口答应下来,主动请缨去做名单上人的工作。
  李文柏回到衙门, 把自己关进书房中埋头整理计划。
  将需要做的事按轻重缓急排序, 目前最重要的有两件事。
  先是修路,打通和西州其他县城的来往, 以交合现在的状况,光是修路就能安置掉大部分报名的工人。
  其次是修缮城墙, 虽然上报朝廷的徭役分配中年年都有修缮城墙这一项, 但一眼望去,只有西北直面匈奴的城墙看得出有所翻新,其余三面墙体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样,平时虽然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一到战时,即使是不善攻城的匈奴人, 也能轻松将城墙撞倒。
  交合地处边境, 这显然是致命的危险。
  除了修路和修墙,再有就是清理遍地的饿殍以及许多已经空无一人的村落,说起来虽然残忍,但如果不做, 来年开春很可能会面临一场瘟疫,现在的交合绝对经不起瘟疫折腾。
  目前的人数足以支撑四面城墙和八方道路同时开工,按照计划,在三个月后开春之前,这些工事必须全部完工,春秋两季是匈奴契丹进犯的季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至于少数的老弱病残,可以充作后勤之用,上万的工人队伍每日都要吃喝拉撒,不可能全由衙役士卒去做,这时老弱妇孺刚好就派上了用场。
  奋笔疾书一整夜,直到次日黎明,李文柏终于将三个月内的施工计划整理完毕。
  北地的冬夜出奇的漫长,明明已过卯时,头顶仍旧是满天繁星,与县城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衙里人来人往的热闹。
  上万人的管理让这些出身行伍的衙役们头疼至极,反倒是纨绔子弟蒋勇派上了用场,指挥若定得心应手,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施五的授意,对以工代赈一事简直称得上鞠躬尽瘁,天天往工人营地里跑,短短几日,甚至连施家的名声在百姓中都好转了一点点。
  李二。李成和钱楷都曾拐弯抹角地问过要不要给蒋勇使些绊子,都被李文柏否决了。
  他又不是御史台那帮不咬人就牙痒痒的疯狗,不管施家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最至关紧要的是平安过冬。
  县衙的人才实在太过缺乏,只能有一个算一个。
  县尉蒋勇负责管理工人营地,捕头李二则抓起了全城治安,李成实际上暂代了县丞的工作,县衙上下竟然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所有人都在为了民生忙碌,只有虎子还带着他的弟兄严密监视着钱楷一家三口,越是混乱的时候就越要小心,谁知道蒋勇现在的殷勤是不是为了让李文柏放松警惕,好背后下黑手呢。
  天亮后,李文柏把熬夜制定好的施工计划交与李成和蒋勇看,李成早在广陵时就已经见识过李文柏那套“现代化”的施工方式,已经是见怪不怪,蒋勇却从未见过这一套。
  一群壮丁而已,还三班倒?还一日三餐包括午休?还每六日休息一日?简直闻所未闻!
  “大人,这未免也太...”蒋勇以为李文柏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当即劝道,“您对这帮刁民太好了,根本不需如此,只要每日管饭,就算没日没夜地干他们也愿意!这么惯着他们,他们会以为大人您软弱好欺,到时候适得其反呐!”
  “县尉莫急。”李文柏抬抬下巴,“看看下面的奖惩措施吧。”
  这也都是近代那一套,奖罚分明,将每个工地的工人分成几队,进度考前的有赏,进度落后的有罚。
  除此之外,每队之下又分成几班,工地实行连坐制,一人玩忽职守,全班同时受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