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技术宅在古代 强推完结+番外 (沉云香)


  “陛下还真是恶趣味。”李文柏好心情地取笑,“有武...不会还有个‘有文’吧?”
  没想到王行之还真憋着笑点了点头:“三年前的会试,当科探花郎刚及弱冠,圣上龙颜大悦,当殿为其取字为‘有文’,天下尽知。”
  “...”李文柏木然半晌,当即起身抱拳,“有劳老师。”不是自吹,他一篇《十思疏》早就引起了雍和帝注意,明日殿试一过,李文柏可不想顶着个“有才”之类的表字行走天下。
  皇帝取的表字谁有胆子改?非得跟着他一辈子不可!
  “稍待。”王行之捂嘴轻咳两声,严肃下表情,摊开一张薄如蝉翼的上好宣纸,想了想,郑重落笔,“为师便替你取字‘冠玉’,你可愿意?”
  这个字蕴含着他作为师长对自己这个学生的期望,当下一弯腰:“学生谢老师赐字。”
  “冠玉”就“冠玉”吧,李文柏想,“李冠玉”总比“李有才”好。
  取字之事尘埃落定,王行之了却最后一桩心事,便忙不迭地把李文柏从书房中轰出去了。
  李文柏摸摸鼻子,知道老师是让自己好好休息准备明日的殿试,便也从善如流的回屋温书静心,只写了一封信让书院的老伯替自己送去贺府。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静心,御前考试半点马虎不得,至于李环儿那儿,也只能先去信一封,等殿试完毕后再好言安慰了。
  第二日天还未亮,李文柏便和二十名新出炉的贡生一道在礼部南院门外排起了长队,他们要在这里再次验过身份,换上面圣用的青衣,在主事官员的带领下才能进入皇城。
  李文柏已经有了飞骑尉的勋位,已经不是白身,按理说面圣应穿特质的官袍而不必再服青衣,但这次入宫不是以臣子的身份,而是以考生的身份,一律不得特殊,所以李文柏还是得老老实实换上这身青色长袍,恭候在队伍当中。
  黎明时分,二十名贡生排成两条长队在主事官员的带领下由侧门进入皇城,又经过皇城侍卫的层层盘查,等到天空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才得以进入宫城,这座被称作大齐心脏也不过分的城池。
  大齐的宫城看起来与历史上的唐代建筑有些相似,李文柏等人被一名看起来地位不低的內侍带到大明宫左侧的偏殿,再三警告不许有任何不敬皇家的行为之后,才得到了片刻歇息。
  威严壮丽的宫城,殿外面无表情的侍卫,高高在上的內侍,无一不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当今的大齐天子,大多数贡生都紧张得面色发白,手心渗出冷汗。
  这个时代如李文柏这般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已面圣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二十位贡生当中,亲眼得见过天颜的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在大多数读书人眼中,生杀予夺的皇帝是他们必须效忠的对象,是个只活在传说中的人物,就如同经文上的圣人一般。
  这样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在自己面前,不由得这些人不紧张。
  其中最紧张的要数孔正,四十有三的他即使是在进士科贡生中也算中高龄人士了,孔正所坐的位置就在李文柏正对面,无需抬眼,就能看到其人微微颤抖的手指和不断滴落在地的汗水。
  至于这么紧张么...李文柏疑惑不已,一抬头正对上孔正的双眼。
  “...哼。”孔正冷哼一声,满脸厌恶地转过头去,徒留下李文柏苦苦思考自己究竟怎么得罪这位“老先生”了。
  明明他俩压根就不认识啊!
  刚到卯时,殿外內侍尖利的嗓音骤然响起,贡生们先是一惊,听清楚后骤然行动起来,就像是被牧羊犬驱赶的羊群般迅速整理好队伍,战战兢兢地跟着內侍朝大明宫走去,他们将在那里等候君主的驾临。
  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繁文缛节过后,天色已经完全亮了,李文柏悄悄用余光瞅了眼朝阳,估摸着应该已经到了辰时。
  光行礼如仪就耗了大半个时辰,当初制定程序的官员绝对是想给这群初出茅庐的羊羔一点下马威,才整得这么麻烦的吧...
  又磨蹭了一会儿,随着王敦茹一声令下,学子们各自入座,礼部官员开始分发卷纸。
  自始至终,雍和帝都坐在他那高高在上的御座上俯瞰众生,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却无人敢忽视这位至高无上者的存在。
  “陛下。”王敦茹起身行礼,“时辰到了。”
  “嗯。”雍和帝淡淡开口,明明没用几分力,口中所言在学子们听来却震耳欲聋。
  “尔等今后都是朕的肱骨,国之栋梁!今日作答,朕不愿听空口奉承,务必尽展胸中所想!”雍和帝随口激励了一句,见学子们精神一振,这才抛出今日殿试的考题——《论商》。
  果然与抑商有关!
  李文柏提笔的动作一滞,最后的幻想被无情扑灭,他还是不得不直面这道题目,即使所思所想和朝廷风向相违背。
  下笔之前,李文柏极快地用余光扫了四周一眼,周围的考生全都已经开始埋首疾书,似乎连思考的时间都不需要。
  看来大家都提前料中了考题,李文柏心下了然,甩甩头摒弃杂念,也开始奋笔疾书。
  殿试因为没有淘汰,考的从来都不是学子们的文采,是以试题被大规模猜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朝中称得上大事的年年也就那么几件,既然是大事,当然不可能将消息封锁在朝堂之上,想也想得到。
  雍和帝冷眼看着底下的学子们埋首答题,颇有些百无聊赖,于是找上自己的相国聊起天来。
  “相国。”雍和帝半睁着眼皮子,“今科士子当中,可有相国中意的人才?”
  “启禀陛下,还真有几人。”王敦茹低声回答,“除了陛下早已看中的李文柏,还有赵明宇之子赵钰、倪将军幼子倪旭弘、广陵的孔正等人,都是臣较为在意的人物。”
  “嗯,赵钰和倪旭弘这俩小子朕知道。”雍和帝想了想,“这孔正又是谁?能得相国青眼,想必也是个极好的人才?”


第83章 有才
  “回陛下, 倒也并非如此。”王敦茹笑笑, “这个孔正莫说与赵钰等人相比, 就算比之李文柏, 文采上也是极平庸的, 若不是此人心志坚定,自十五岁开始参与会试,直到今年四十有三才终于得进殿试, 臣也不会记得他。”
  大齐会试考卷从无糊名的说法, 孔正考了这么多年,王敦茹至少当了他三五任主考官, 还不算担任副手的官员,同样的名姓出现这么多次, 水平还一直没有多大上升, 自然是记得住的。
  “足足考了二十八年?”雍和帝惊叹,“朕继位都还没这么多年吧?他的试卷可在?”
  “自然在。”王敦茹使了个眼色,自有內侍去将孔正的卷纸取了来。
  虽然按理说凡是会试得中的考卷都要经过雍和帝御笔亲批,但实际上除了在意的那么几个人之外, 皇帝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挨个看上二十份考卷。有此一说, 不过是为了避免下面的臣子会错圣意, 漏了不该漏的,或让不该上的中了而已。
  雍和帝接过试卷仔细端详,那孔正写得倒是一笔好字,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端端正正的欧体风骨。
  字如其人,孔正贴经墨义倒没什么问题,只是这策论五问答得不偏不倚,论点论据皆出自朝廷法度,既不投机也不取巧,丝毫看不出笔者有一分半点的个人倾向,在雍和帝看来,其文章就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无大错,却也不出彩,也不怪考了二十八年才也未曾得中。
  “这文风是后来养成,还是天性所致?”雍和帝好奇。
  王敦茹说:“此子得中后臣特地派人去查找过其往年答卷,从十五岁第一次参加会试时文风便已定性,自此二十八年从未变过。”
  雍和帝听得稀奇:“如此固执于朝廷法度,为何不去考明法?”
  “陛下。”王敦茹无奈地回答,“凡我大齐士子,若不是被逼无奈,又有谁愿意放弃能一展抱负的进士科?”
  “说得也是。”雍和帝的视线在考生们当中逡巡,身边伺候的贴身內侍见状机灵地弯下腰,指尖虚指了一个方向。
  顺着內侍的指尖看去,一个黑漆漆的头顶出现在雍和帝眼前,虽看不太清晰,但也多少能感受到此人脸型方方正正,其貌不扬的特质。
  “此子便是孔正?”雍和帝看着那中年人堪称冷冽的面孔,想着到时把人安排进大理寺还是御史台。
  不知想到了什么,雍和帝突然一笑:“相国,你说若是把此人放去顾文麾下听命,会当如何?”
  顾文?
  王敦茹稍微想象了下,微笑着吐出一句:“干柴热火、鸡飞狗跳。”
  时间过半,少数考生已经放下笔开始做最后的检查修改,但大部分的学子仍旧还在奋笔疾书。
  李文柏自然也是埋首作文之人中的一员,他反对抑商,却也不打算跟个愣头青一样三言两语将抑商政策骂个狗血喷头,爽则爽矣,激怒了当朝天子,以后在大齐官场也就不用混了。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折中,以二分法的方式,用第三者的视角将抑商制度若贯彻下去的利弊陈述清楚,而后交给当权者去判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