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火枪骑马,完全可以破解掉契丹人赖以纵横大漠南北的重装铁骑。因为无论多厚的装甲,在火枪的子弹面前都是形同虚设的。
“火枪真得有那么大的威力吗?”尹凯问道。他也听说了尉迟义败于火枪的事,当初听到太平寨打败尉迟义的时候便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又听说了那是因为太平寨发明了火枪,便对这种火枪产生了怀疑。
尉迟义肯定地点了点头,道:“若是孤能够在北地组建两千火枪兵,契丹的铁骑将不再有任何优势,可以被咱们完全压制得打!”
听到尉迟义这么一说,尹凯也相信了外面的传言,尉迟义是不会跟他撒谎的。
“看来,那个许七真得不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尹凯说着,却又看向尉迟义,道:“可惜当初康王殿下碍于她的出身,没有将之立为王妃,否则,她又怎么会与康王为敌呢?”
尉迟义不由得呆了呆,他当然清楚许七之所以与自己敌对的真正原因,但是坊间的传说却是千奇百怪,各话说法纷乱如云。尉迟义听到之后,也只是默然地摇了摇头。
他之所以当初无法立许七为妃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他嫌弃许七的出身,而是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是宣德皇帝早就御定的驸马。
尹凯应该知道这件事,他之所以要这么说,无非是想要令尉迟义更加后悔罢了。
“她迟早还是会回到本王身边来的!”尉迟义却是信誓旦旦,望着远处的黄河,心下里却只有一片的凄恻。
是呀,人就是这样,往往自己拿在手里的东西,不知道去珍惜,可是一旦那东西失去了,才知道它的难能可贵。
“本王要上路了,多谢尹大人相送!”尉迟义真诚的道:“不过,本王希望在朝中也能够有尹大人这样的知己,就像是你当年与颜毅那般!”
“他是在向自己示好吗?”尹凯的心里想着,但是脸上却没有一丝的表情,回味着尉迟义的话,不知道应该作何回答。
他当然也想与尉迟义成为朋友,只是一想到他是尉迟世家的倚仗之时,又默然了。
尉迟义等了一下,见到尹凯并没有给自己回话,从他阴晴不定的脸上,已然知道他的矛盾,当下一笑,对着尹凯一抱拳,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尹大人,告辞了!”说完,一打马,像箭一样得冲了出去。
在他的身后,那王小山带着五百的火枪骑兵,也紧紧地相随。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342章 大名(二)
第342章 大名(二)
许云起带着杨炼和张玉龙,离开晋阳之后,骑着马一路东行,越过了太行山,三天之后已然抵达了大名城外。
对于大名府,许云起这已然是第二次到来,这座雄伟的城池,也是北地最大的城市、军镇和楚朝在北方最后的屏障。
他们并没有进入大名城,虽然契丹人兵临城下,却也只是隔着漳河扎上了连营。
对于契丹人来说,围城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这座城池地理有些特殊,正处在两条比较大的河流之间,城北是漳河,城南是卫河,城东是漳河与卫河相汇点,只有城西有广阔的平地。
漳河与卫河都是北方比较大的河流,河上都建着进出大名城的石桥,而且河面十分宽阔,足有几十丈。在春冬的时候,这两条河都可以涉水而过,但是如今却是夏天,汛期还没有过去,水多河深,足可以没过一个人身,只能从桥上而过。
许云起一行在大名城城西十五里的杨桥镇住了下来,此时,原本是繁华的小镇,也因为战争的到来,而显得格外的得萧条,过往的客商早就是远远地绕开了这一片的区域,生怕自己不幸卷入到了兵灾之中。
杨桥客栈的老板对许云起这三个人十分得热情,因为这三个人此时是他们客栈里唯一的客人,他们有几天没有开过了张了。
镇子上,时常会可以看到契丹人的士兵穿镇而过,有时候他们也会停下来,在镇上徘徊驻留。只是家家户户闭门惧祸,整个街道上也见不到几个人,这个镇子仿佛是死镇一样。
通过与杨老板的询问,许云起得知此时大名城外的一些状况。
契丹人的四十万大军,却是分为三个部分,从两面将大名城包围起来,北面是耶律休达亲率的契丹铁骑二十万,就在漳河的北岸扎营,与大名城隔河相望,连营足有十里之长。
大名城的西面,是颜毅所率的军队,有十万之多,另外还有契丹人的汉兵部队,在契丹驸马齐增率领之下,也有十万之众。这两支军队分为北营和南营,围在大名城以西五里的地方,等于是掐断了大名城西面的通道。
所以,大名的楚国守军,只有南面和东面可以出入,只是东面两水汇集,出入要靠行船,这个方向也是大名城主要的补给所在。
此时卫河下游的临清城还在楚军的手中,虽然沧州已失,但是德州尚在,由山东转运过来的物资,都是通过水路而来。而南面的卫河,实则却也是前朝所开凿的永济渠故道。虽然此时的水运已然不如前朝繁盛,但是从中原地方沿着卫河,也能够很方便地运输漕粮过来。
所以,大名城除了作为前线,显得气氛十分紧张之外,对城内军民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又问了一些事情,许云起知道契丹人还并没有攻城,他们的大军云集在大名城下,也只是一个表象,实际上只有齐增的契丹汉军和颜毅的部队一直守在这里,而耶律休达所率的二十万大军,会是分头出击,向东袭夺东部的各州府,已然又攻下了鄚州、沧州和献州,此时正在会攻德州,不过,有一个地方到现在还没有被契丹人拿下来,那就是北面的瓦桥关,那就像是一个钉子一样,钉在了契丹人的后方,他们不得不抽调出一支五万人的部队,守在鄚州,以防备腹背受敌。
瓦桥关是当初尉迟义重点加强建成的一座雄关,关内广积粮草,足可以支撑一年之久,耶律休达几次攻城,都损兵折将,最终只得放弃攻关,在他以为,只要是拿下了大名城,那么河北之地,就算是有瓦桥关这样的顽强的楚军驻守,也无关大局了。
守住瓦桥关的是尉迟义手下的十员大将之一的戚科,他也是尉迟义手下的十员战将中,最年轻的将领。
在了解了大名城外的这些消息之后,许云起知道,留给尉迟义反击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一旦耶律休达在清扫了身后的诸多还没有臣服的州府之后,便会全力以赴地强攻大名城,也不知道尉迟义什么时候能够抵达大名,以接任郑王的兵权。
正在与杨老板闲聊之时,一队契丹兵闯进了客栈中,为首的是一个百夫长,他一眼就盯上了抱着孩子的许云起,不由得垂涎欲滴起来。
对于这些契丹兵来说,能够南下大楚,就是怀着劫掠的目的,能够抢到钱物就抢钱物,能够抢到女人就抢女人。只是这一次的南下,却与往常并不相同,不管是由燕京南院大王的军令,还是从中京临潢府那边传下的圣旨,都明确要求所有的将军要严加拘束手下的兵士,不允许他们再行劫掠之举。
契丹人对于这一次的战争很是明确,那就是真得要扩充疆域,按他们最低的要求,也要把与楚国的疆界,从拒马河,南推到黄河一线;若是打得好的话,或许还能够一举拿下开封城,灭掉大楚朝呢!
所以,为了能够拉拢人心,便于以后的统治,契丹朝廷一致要求各军将士善待所夺之地的百姓,因为这些百姓以后也便成为了契丹的子民。
但是,有句话叫作狗改不了吃屎,虽然上面的将军们有严令,但是下面的这些士兵还是有人作出了劫掠之事来,虽然耶律休达也严惩了一些人,却无法禁绝。
这名百夫长带着手下的契丹兵在镇上转悠着,无非是想要抢些财物,只是这个街市冷清得仿佛鬼城,又碍于上面的严令,不敢闯入民宅杀人越货,走到了这个客栈,看着开着门,便闯将了进来。
“好漂亮的小娘子呀!”百夫长眯着眼睛走过来,他身后的五个契丹兵也跟着围了上来。
许云起马上知道自己这是惹上了麻烦,面前的这六个契丹士兵肯定是要对自己不利。
杨炼和张玉龙一左一右地挡在了许云起的前面,那六个契丹兵怔了怔,百夫长一挥手,六个人都齐齐地拔出了腰间的弯刀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是把面前的这两个男人杀掉,那么后面的那个漂亮的女人,便成为他们的掌上玩物了。
其中的一个契丹兵毫不犹豫地举着刀冲了过来,向着杨炼当先地挥着刀就要砍下,却也便在刹那之间,猛听得“啪”的一声响,这名契丹兵已然倒在了地上,一枚子弹打进了他的头颅里。
杨炼此时的手里已然多了一把转轮手枪,此时的枪口处,还微微地冒着清烟。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343章 大名(三)
第343章 大名(三)
这一枪,立时将那些举着刀想要冲上前来的契丹兵吓了一跳,那个百夫长怔了一下,看到倒在地上的兵头部已然流出血来,马上叫道:“一起上,为兄弟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