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平原小草3)



王张氏白了老伴儿一眼:“我听说大树全锯走了,没锯的全是小树,会能用?”

王廷烁:“能用不能用,让他们看看去。他们盖起房子来,我们的寿木不就回来了吗?要是紧着盖不起来,我们别再用不上。”

王张氏撇撇嘴,赶紧扭转话题:“给老三算算,什么时候能成家?女方是哪个方向的?”说完,报上了王长柱的生辰八字。

腊梅心中暗笑:看来这一招管用。忙抚平沙土,又和王晓华抬起簸箕。

这一回,沙土上出现了一些圈圈点点。

一家人都看着腊梅的嘴。

腊梅:“六零年结婚,东北方向的。”

王张氏惊道:“怎么会是东北方向的?调着角哩。现在说的可是东南方向的。现在刚刚进五九年,还得等一年啊!”

“准是又不愿意了呗!”王翠霞把嘴一撅,不高兴地说道。

王长柱的婚事,直接影响到她的婚姻。王张氏已经放出话来。王长柱不结婚,不给她订婚。

“算算二霞的婚事。”王张氏又说,随即报出王翠霞的生辰八字。

一番抬簸箕,腊梅指着沙土上的图画说:“东南方向,六二年以后成婚。”

腊梅自是知道她的婚姻。六二年春,已是二十三岁的王翠霞嫁给了东南方的窦庄村,男方比她大七岁。

“还能改变吗?”王翠霞郁郁地问。

“这个……我也不知道。卦上就是这么显示的,我只好有什么说什么。”

“再来一遍。我亲自抬簸箕。”

王翠霞说着,从王晓华手里接过簸箕,脸色却越来越红。

腊梅能猜出她的心思。印象中,前世里这个时候,她已经和八队的朱来顺好上了。

不知道是怎样开始的,但后来是朱来顺被选拔到公社当了材料员。由于写的一手好钢笔字,文章写的也跟形势,又被来下乡的一个县领导要了去。朱来顺前途光明,也就疏远了她。

但她一直穷追不舍,只闹的朱来顺不敢朝她的面,每次回家都躲着她走。由于错过了青春年华,嫁了个比她大七岁的老光棍。

两个人感情不和,王翠霞经常住娘家,直到有了女儿苗苗以后,日子才稳定下来。

腊梅尽管想着心思,但抬簸箕的次数多了,已掌握了抬簸箕的技巧,能凭着手劲儿带动对方,画出簸箕下面自己想要的画面。而对方全然不知。

画面又与上次差不多。

“没多大改变。”腊梅说:“看来可能性不大。”

“什么破卦,纯粹糊弄人!”

王翠霞也看出了画面没多大变化,气得把簸箕一扔,跑自己屋里去了。

场面闹的很尴尬。人们再无心算卦,只好收摊子。

腊梅却多了一个心思:是点拨她呢,还是顺其自然!

当然,要看小姑和奶奶对自己的态度了。要是一直拿自己当小傻妮儿拒之门外,就不管她的事。

如果态度转变了,她或许暗中点拨,谁让她是自己前世的亲姑姑呢!她丢了人,父亲脸上也没有光彩不是!

第一百零七章 贴灶王爷神像

不知不觉中,年节到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这时各家已经没了灶王爷神像,何况灶台上也没了锅,大部分家庭也就没了这个过程。

只有心细又有钱的人家,买来几块糖瓜,点燃了三炷香,愿为了愿为,算是送灶王爷上天了。

腊梅是重生的,深信神的存在,尤其信奉灶王神。

传说,灶王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家中的灶火,保佑家人并观察家人的善恶行径。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用麦芽糖祭灶,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麦芽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家里的坏话。

为此,腊梅特意从前世买来了两斤麦芽糖,给了母亲马惠恩一斤,干娘瞿希景一斤,让她们供奉灶王爷然后送灶王爷上天。

瞿希景自是知道这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心里无比高兴。但家里没有灶王爷神像,想想把祭灶仪式搞的隆重一些都不可能。

今年就这样过去了,明年家里说什么也得有一张灶王爷神像。

四处一打听,有卖的,却很不理想。

原来,上面虽然破除迷信,不让摆牌位贴神像供家堂,不过暗地里还是有偷偷卖的,一毛钱一套,灶王、天地、家堂都有。

要是有家谱的,就买半套,五分钱,只有天地和灶王爷。是家庭作坊偷偷印刷的,一律用红线条勾画,很是粗糙,也就是有这么一说罢了。

瞿希景心想:既然白头发老奶奶重视这个,说明灶王神很重要,说什么也不能贴个四不像应付。

可买好的又没处买去。想来想去,想到了白头发老奶奶。便对腊梅说:

“腊梅,背地里卖的灶王神像一点儿也不像,你能不能给白头发老奶奶要张好的、像的,年三十贴上,也像那么回事。”

腊梅自是应承,很快从前世买来了两套,给了母亲马惠恩一套,干娘瞿希景一套。灶王爷和灶王奶奶雍容华贵,呼之欲出,印刷质量比现实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瞿希景高兴得没法。

马惠恩却发了愁。

王张氏已经偷偷地买了一套,贴在了北屋的灶台上面。东厢房里虽然也有灶台,是为了冬天烧炕取暖、平时蒸干粮用的,往年不贴灶王爷。

自从吃食堂,这个大家庭也就算被打乱,分开过了。尤其后来按人头分饭,也是打两份儿,王长锁打妻子和孩子的,王贵强帮着二姑王翠霞打爷爷、奶奶和王翠霞的。

后来王长柱从炼钢场回来以后,就完全接过了打饭的任务。

吃饭也分着,一家在北屋里,一家在东厢房里。

“这算不算两个锅灶——分家了,咱可以贴灶王爷神像了?”马惠恩问丈夫王长锁。

王长锁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反正这个也是偷偷摸摸的,上面不提倡,贴不贴的吧!”

马惠恩:“我是想,既然白头发老奶奶给了,说明让咱贴。咱手里有不贴,别再让白头发老奶奶怪罪。”

王长锁:“你要这样想,就贴。咱不能得罪白头发老奶奶。这半年,咱没少受到白头发老奶奶的恩赐。老人终究是自己人,她要不愿意,我再给她解释。”

贴上的第二天,就被王张氏发现了,气势汹汹地说:“还在一个院儿里住着,这就给我分家了?”

马惠恩赶紧解释:“娘,是这样的:白头发老奶奶让腊梅给了我一份,说是让我贴上。我知道你买了,可是,白头发老奶奶又给了,不贴不好,我……就贴上了。”

王张氏这一回没有骂。她可以骂马惠恩,可以骂孙子孙女,可以骂傻梅,但她不敢骂白头发老奶奶。

白头发老奶奶已经在队上被传的神乎其神,人们说,白头发老奶奶是善良之神,有福之人才能得到她的保佑,谁要是得罪了她,也会受到惩罚。借她一百个胆儿,她也不敢骂白头发老奶奶。

“哼!你就拿白头发老奶奶说事吧!”王张氏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既然是白头发老奶奶让你在这个家里供奉,以后有了好处,也不能少了我。”

“那是,那是。”

马惠恩见老太太没有骂人,心里放松了不少,忙说:“我们自然还是一家人,有好处我不会忘了老人的。”

腊梅听说以后,高兴的不行:原来你怕“白头发老奶奶”啊,那我以后就拿“白头发老奶奶”说事。

前世、今生挨了你不少骂,只因你是我奶奶,不与你一样罢了!现在知道了你的软肋,不治过你这个小脾气,我岂不白重生一场!

过了二十三,年味儿更浓了。家家户户都大扫除、糊窗户、贴窗花。对联是队上分的,都是红色宣传。

这时人们的思想都单纯的很,虽然大食堂里的饭食日趋下降,人们还是感念大食堂的好,都早早地就把对联贴到了门框上。

街上也有了年味儿。小男孩儿们满街上撒欢,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儿。

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儿一挂一百响,一毛钱。大人只给买一挂,放一年下,所以谁也舍不得整挂地放。拆开,每次只舍得揣出十个出来显摆显摆。

但这也仅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的家庭没这个条件,孩子们便追随着有小鞭儿放的孩子,羡慕嫉妒恨地看着人家放,自己过“听响”的瘾。

王贵勇就属于这类孩子。马惠恩手里没有钱,买不起小鞭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