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平原小草3)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平原小草3
- 入库:04.10
中年妇女拿起钱袋,对腊梅说:“你还是数数吧。多少好有个数。”
腊梅数了数,三十六块多。
“这钱我要了。”中年妇女说着,劈手夺了过去。又要了十斤胡萝卜,说:“这十斤胡萝卜,八毛一斤,合八块。
“先时你给了我五十六块,再加上现在的三十六,胡萝卜八块,一共一百整。你再给我一百,咱就清了。”
你娘勒个头!我让你怎么吃进去,还怎么吐出来!
腊梅心里吐槽,嘴上说:“可以,回到村里以后,我给勇爷爷借了再给你。”
“真没见过这样的,这不是讹人吗?”
中年妇女和她的同伙走了以后,两边摆摊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
“你怎么就这么怕她呀?明明是她孩子摔倒在你的秤上,不怨你,却要你赔。这是明着讹人。”
“是啊,欺负你小!你怎么不打110报警?巴巴地跟着她去了医院。要是报警,我们给你作证,保管让她逮不了便宜!”
“你父母呢?应该把他们叫来处理这事。有一个大人,她就不敢这么嚣张了。”
“是的,她就是见你是个小孩子,才这样讹人滴。”
“…………”
腊梅见大伙儿都向着自己说,很是感动。看来大家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只好解释道:
“我怕被我爸爸知道了。我爸爸要是知道了,不管我受了委屈还是挨了欺负,都不会让我来卖胡萝卜了。我妈妈病了,需要钱治病,我是向我爸爸做了保证才来的。”
“你的钱怎么办?二百块,作为卖菜的,也不是个小数目,你怎么给你的父亲交代?”
腊梅:“我慢慢兑出来。回去再让房东给她说情,看能少个儿吧?”
“要叫我,就不给她。到公安局告她欺负少年儿童。”
腊梅:“要是打官司,过几次堂,也得耽搁买卖,还不如用钱消灾,继续卖菜赚出来哩。
“她是我房东的邻居,为这点儿钱打起官司来,我在那里赁房也赁不踏实了。破财免灾,不给她一样就是了。”
“嘿,这孩子,考虑的真周到。不像这么大的小孩子说的话。”
“…………”
说是如此说,腊梅心里也憋了一肚子气。吃完晚饭以后,便穿越到前世,给前世王贵勇诉苦去了。
“小姑娘叫娇娇,说在这里见过我,你知道是谁家的人吧?”诉说完以后,腊梅提醒道。
王贵勇:“这一弯儿里叫娇娇的就只有一个。那一定就是她了。是我大伯家的一个侄媳妇。咳,是有名的泼妇了,得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名字叫石大巧,人们背地儿里都叫她石大刁。”
大伯家的侄媳妇?不就是现实中王贵猛的大儿子王建果的媳妇嘛!
第九十四章 乜寡妇的晚年
王建果这个人腊梅知道。是大伯王长凯家王贵猛的儿子。八零年王晓华去世时,王建果才八、九岁,没想到娶了这么一个刁蛮的老婆。
“有一个年轻一些的妇女,有一米六五高,梳着一条马尾辫子,娃娃脸儿,很白净。你知道她是谁吗?给我看了半天摊儿,还卖了三十多块钱的胡萝卜。”
王贵勇:“很可能是王建喜的媳妇鲁平花。这个媳妇心地善良。”
腊梅:“王建喜是谁家的孩子呀?”
王贵勇:“王贵坤的儿子。这个与我的关系比较远,在六服上。”
王贵坤就是乜寡妇的儿子。那世里乜寡妇要把自己沉坑塘,没想到这世里却得到了她孙子媳妇的帮助。腊梅在心里暗笑了一下。
腊梅:“我还欠王建果的媳妇一百元钱,我想给了她。你给我说她家在哪里,我给她送过去。”
王贵勇:“就在前面那条胡同里,从北数第二户,朝西的大门。我给你做着伴儿去,要不她再刁难你。”
腊梅“那太好了。就麻烦勇爷爷了!”
走在路上的时候,腊梅问道:“勇爷爷,咱们这里不自己种菜吃呀?有好几个妇女都买了我的胡萝卜。”
王贵勇:“人们图省事,把地里都种上了粮食,卖钱。很多户都不种菜,吃就到超市里去买。尤其是年轻人,嫌麻烦!”
腊梅:“要是在咱村里的集上卖胡萝卜,能卖出去吗?”
王贵勇:“能,只是比城里慢多了,还是城里人买的多。”
腊梅:“那我还是去城里卖吧!”
王建果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儿,三间北房跨着两个耳屋,只有东厢房。西厢房的位置垒着一间棚子,棚子南面是一拉溜四个用网子圈起来的玉米穗圆囤,上面用苫布盖着。
腊梅看到玉米穗囤,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坏念头: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我那是队上的钱,不能便宜了你。
心里这么一想,也就痛痛快快地把一百元钱交给了石大刁。
石大刁还是死鸭子嘴硬,对王贵勇说:“我也是看在她是你的住房儿吧!要不说什么也得报告公安局,让公家来处理。公家一处理,就不是这个钱儿的事了。”
王贵勇:“知道。大侄媳妇,她一个小孩子在大集上做买卖也不容易,能不较真就尽量别较真。娇娇没事吧?”
石大刁:“没事。是血糖低的原因。”
王贵勇:“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经过这件事,腊梅忽然产生了一个好奇的念头:既然租赁了这边的房子,又不愿意露面,何不在暗中把周围环境了解一番。
虽然是自己的家,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三十年。毕竟离开了二十八年,年轻人都不认识了。
了解清楚以后,知道了谁是谁家的人,遇见事自己也好拿主意;再有类似情况,也就不闷得慌了。
受好奇心的驱使,离开王贵勇以后,便在空间通道的笼罩下,一户户“拜访”起来。
凭着二十八年前的记忆,三十岁以上的人们都还能回忆起来。年轻的如果与父母住在一起,就知道是这家的后代。单过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年轻人很少,都出去打工去了。
让腊梅没想到的是,乜寡妇的老年很幸福。
乜寡妇八十来岁,身体还挺硬朗,耳不聋眼不花,起居都是自己打理。
她还是住在原来的宅院里,但土坯房已经翻盖成红砖大瓦房。儿子王贵坤夫妇与她住在一起。
家里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依偎在乜寡妇的怀里,一会儿摸摸她的眼睛,一会儿又拽拽她的耳朵,“老奶奶”“老奶奶”地叫着。乜寡妇张着没牙的嘴,“哈哈”笑个不停。
正要走,上午帮着卖胡萝卜的年轻妇女鲁平花回来了。进门喊爸爸喊妈,见了乜寡妇喊奶奶。看得出,这家婆媳婆奶关系很融洽。
“今天回来晚了?”王贵坤的媳妇耿兰翠问道。
“加了会儿班儿。”鲁平花一边脱大衣一边说:“上午买菜时,碰见建果嫂了,非要做伴儿赶集。
“买胡萝卜的时候,娇娇低血糖摔了个跟头,正好磕在卖胡萝卜的电子秤上,把额头磕破了一层皮。
“卖胡萝卜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建果嫂非拽着小姑娘去医院。我一看小姑娘的摊儿没人守着,就在那里待了半上午。这样一耽搁,上午的活儿就没做出来。傍黑加了会儿班儿,也就回来的晚了。”
耿兰翠:“亏着是计件的,时间由个人安排。要是大鞭赶,累死也不行。大巧那人,不知道麻烦人是什么,以后见了她,躲得远着点儿。”
“咳,别提了,我都替她臊得慌。”鲁平花厌恶地说:“本来是娇娇自己摔倒的,不愿人家小姑娘,愣讹了人家二百块钱。”
耿兰翠:“这个人就是沾光取巧没够。能赖住的,找弯弯理儿也得赖上。谁摊上她谁倒霉。这不是一会儿半会儿了。”
真没想到乜寡妇的儿媳孙媳都这么懂事。她的孙媳妇帮助自己卖菜,连班儿都耽搁了,并且没一句怨言。
真没想到啊!
前世里,乜寡妇与陈锡林相好了十多年。大食堂时,她一直在伙房里帮厨。那个时代,干部多吃多占很普遍,大灾荒时,饿死的都是没职没权的老百姓。干部家属一个也没饿死的。
乜寡妇有陈锡林的照顾,一家三口平平安安度过了饥荒之年。后来条件好了,陈锡林也老了,两个人才断了联系。
之后,乜寡妇守着一双儿女过日子,没有抬身,也没传出别的风流韵事。
这世自己改变了她的命运,乜寡妇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腊梅忽然间有些原谅乜寡妇:这也许正是乜寡妇的精明之处:用这种方式为儿女保住了一个家。
在孤独和羞辱中长大的儿子王贵坤,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所以,也更加孝顺母亲。
言传身教,下辈人也孝道为先,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望着乜寡妇幸福的晚年,腊梅不知道现实中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