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科举成幼儿园园长 完结+番外 (清涴)


  也是陆安珩机智了一回,开口叫了谢蕴这一声师父,完全将其他几人不满的话语堵在了喉咙口。
  优先孝敬师父,怎么看都没毛病呐!
  谢蕴方才也不过是不想看到姬玄那张得意忘形的老褶子脸,这才开口想着给姬玄添添堵,万万没想到陆安珩还真能给自己一个意外之喜。谢蕴自然很是满意,特别温和地宽慰陆安珩,“不打紧,想不起来也别急,莫要伤了身子,慢慢来,总归是有能想起来的那一天的。”
  陆安珩点头,把带来的玉米种子通通交给姬玄,又承诺明天便将剩下的种子送去户部后,陆安珩便乐滋滋地告退去找肥团子们玩耍去了。
  许是陆安珩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这回看到肥团子们后,陆安珩竟然感受到了姜锦修之前所说的,作为长辈而言,私心里希望自己就这么简单无忧地过上一辈子这句话中的复杂情感,不由再次为姜锦修待自己的一片真心而感动。
  望着肥团子们圆润可爱的小胖脸,陆安珩的脸上也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挨个儿戳了戳肥团子们的肥下巴后,陆安珩将萌物小郡主抱在怀里,眼前顿时豁然开朗。
  肥团子们会长成大豆丁,大豆丁也会逐渐长成如同自己一般的少年。到那时,每个人便会因身份的不同而走上不同的道路,虽说命运变化无常,但是大多数的命运,打从生下来开始,便能看到大致的人生走向。
  齐琛会被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储君,小皇子们会变成一个身份尊贵拥有封地的亲王,而自己,则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嫡长子,而后进化成一个沉稳的家主,为家族撑起一片庇护之所。
  认清自己要走的路,并为之努力。所谓成长,便是如此。
  陆安珩难得感性了一回,觉得自己两辈子加起来,再也没有比现在更清醒,目标更明确的时候了。
  回到家后,陆安珩想着自己答应谢蕴的事儿,接连好长一段时间都往自己的庄园里跑,仔细地问了问老农,如今常见的一些农用工具都有些啥。
  得到的答案也在意料之中,最常用的就是犁,耕牛还紧缺,种地着实辛苦。
  至于秋收?虽然有将稻谷从禾苗上脱下来的工具,却也比较耗费人力,效率还不高。
  陆安珩回想了一下小时候外婆和舅舅他们秋收时用的两大法宝,脑门上顿时亮了个电灯泡,可算是让自己想到做什么了!


第81章 两大农具
  说起来还是陆安珩老家那奇葩方言的锅。
  后世的农村, 如同陆安珩外婆家种了水稻的, 在高科技机器还没出现时, 基本都会有两样比较简单的人力神器帮助提高生产力。
  其中有一样, 就叫做打谷机。
  这玩意儿就是专门用来将稻谷从禾苗上分离出来的, 操作简单易上手, 两个成年人就能搞定。手脚麻利的,一天打上两三亩地的水稻完全不是问题,效率特别高。
  陆安珩为什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呢?就这要追寻到他老家谜一般的方言了。
  嗯, 在陆安珩老家,打谷机的方言发音竟然和打火机一模一样, 以至于当年还是个小豆丁的陆安珩完全傻傻分不清楚。
  每当听到妈妈和舅舅他们商量要把打谷机抬到田里去时, 当时还是三头身的陆安珩就是一脸问号,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打火机这么小的东西还要用抬的。
  小孩子的好奇心都是很旺盛的, 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 陆安珩实在没忍住,对着外婆舅舅亲妈一众长辈们问出了自己的困惑, 成功笑趴了一群人。
  就算是后来长大了, 陆安珩亲妈还偶尔拿这事儿打趣他呢。
  所以陆安珩对那个让自己丢了大脸的打谷机记忆十分深刻,后来还特地研究了一下打谷机的构造, 又被亲妈嘲笑了一回, 说是现在科技发展了起来, 农民们种地都开始广泛使用机器了,这种人力的打谷机早就慢慢退出了乡野田间,就快成为历史了。陆安珩就算研究出了个一二三也没什么大用。
  事实证明做人不能太铁齿, 陆安珩回想着上辈子亲妈的话,真是觉得人生真是处处有惊喜,现在不就能用上了么。
  也是因为老式打谷机的的构造比较简单,所以陆安珩过了这么多年还记得。
  整体来看,老式打谷机的外观有点像一个长方形木箱子,顶上没有封盖。外面三方全部由木头围成,一方底下有个长踏板,里头靠近踏板这一方的,是一个铁和木板做的滚筒,除了滚筒外,里面什么也没有,剩余空间比较多。
  滚筒的木板上还钉上了粗铁丝。铁丝也有讲究,要把差不多两个手指长的铁丝弄弯,两头都得钉在木板上的同一位置,最终的形状类似孔雀舞的手势中,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的那个眼睛的形状。
  滚筒与木板之间有间隙,使用时,两个人同时踩动踏板,让里头的滚筒转动起来,然后就可以一边踩踏板一边拿着稻杆,将有稻谷的那一头放进木板与滚筒的间隙中。借由滚筒转动的力量,木板上的空心铁丝就能飞快地将稻谷与稻杆分离。
  分离出来的稻谷就会落在打谷机里头空出来的空间里,等到稻谷都分离开来了,农民们便将手中的稻杆扔到一边,继续捡起一旁的新割下来的稻杆继续将谷子打出来。
  打出来的还会有些小稻穗啥的,可以等到晒谷子的时候再收拾一回。
  相比起这个年代大部分还是用手打的脱离方式,打谷机真的算得上是农具神器了。
  陆安珩都有点后悔自己想起来的太晚,要是早点做出来打谷机,不知能让这个时代的农民们节省多少力气。
  还有一个是用来分离晒干后的稻谷和糠的工具,叫做农用手摇风车。
  这个神器是要等到稻谷晒干后,准备收进专门装门放稻谷的大木柜子里时才会有的最后一道工序。
  打完晒干的稻谷中,有不少是只有壳没有米的糠,除非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否则很少有人会直接吃糠,所以要将糠和谷子分离开来。
  另外,陆安珩还听外婆说过一嘴,说是糠混在稻谷中没筛出来的话,日后要碾米的时候便会吃亏。因为装有碾米机的人家,是按照稻谷的重量来收费的,如果糠多了,自然就亏了。
  老一辈都是苦过来的,总是什么都要算得精细,半点都舍不得浪费。
  恰好这个手摇的农用风车就能比较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老式的手摇农用风车几乎全部都是用木头做的,以造型有点类似一只简笔画的鸟,当然,要放大无数倍,没有嘴和尾巴。前半部分是圆形,后半部分是镂空的长方形。以这年头儿的木匠技术水平来说,完全能做出来。
  风车的高度大概比人矮半个头,顶部做成一个倒三角的椎体样式,是用来倒谷子的地方。
  “鸟”的眼睛部分,是镂空的圆形,里面用四块木片做成了长方形的扇叶,中间嵌了一根小铁柱,一直延伸到外头来,作为摇风车的手柄。使用时,只要握着这个手柄画圈就行。
  长方形那部分的下方,两边一前一后都有一个开口向下,类似簸箕形状的出口,分离出的谷子便是从两个口子里出来的。分离糠谷的时候,一般会在这两个出口下方一边放一个箩筐,用来装谷子。
  手摇风车也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高效率的完成分离谷子和糠的工作。一个人负责用簸箕装满稻谷,从风车顶部的倒三角椎体里头倒进去,另一个人则负责摇动手柄。在重力的作用下,晒好的稻谷就能这么简单的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重量最轻的糠,在风车里头扇叶的风力下,糠皮便会从风车镂空的尾部飞出去。
  陆安珩还记得,小时候外婆他们准备用手摇风车时,总会特地叮嘱自己不要站在风车后面,以免被糠皮糊一脸。
  从两个不同出口出来的谷子也有滋味的差别,靠近手柄那一方的,都是稻壳完完整整的谷子。略微比靠后的那一方,出来的谷子有一些就会是脱了点壳,不太完整的。
  以往陆安珩还没觉得这两样东西有什么了不起,毕竟后世科技飞速发展,已经有更省力,效率更高现代化的机器代替了这些老式农具。都是要被淘汰的东西了,自然也不会让陆安珩生出什么感慨来。
  然而这会儿一想,陆安珩便不由自主地为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放现在来看,打谷机和手摇风车绝对是天才式的设想了,不知道能为农户们省下多少力气。
  这么想着,陆安珩瞬间就来了精神。这两样东西的构造还算简单,陆安珩便立即滚去书房开始画图纸了。
  因着心里有数,陆安珩下笔的速度还挺快,打谷机的图纸完全是一气呵成画出来的。倒是那个农用手摇风车,陆安珩对里头的结构还有点不大清楚,磕磕绊绊地画了许久,最终的成果陆安珩自己也不大确定到底是不是与后世的手摇风车一样。
  碰上这样的情况,陆安珩第一反应便是去找木匠问一问,看看以他们丰富的经验,能不能琢磨出里头的门道来。
  然而右脚刚踏出书房门,陆安珩又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书房内的陈设一眼。一眼便看到了被他自己挂在墙壁正中的“谨言慎行”四个大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