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从张伍一那里带来的工人们指点,烧红砖厂和水泥厂不用张彦瑾操心,张彦瑾便开始马不停蹄的去规划牡丹园的事情了。
“我可以在建造的时候,把水引入牡丹园当中。”宇文上恺凝视着洛阳地图上的水路淡淡道。
他是一个遵循因地制宜的人,也是一个注重整体的人,既然张彦瑾在这里建牡丹园已经定下来了,他就建立牡丹园的规划纳入到了洛阳城整体的规划当中了。
张彦瑾点点头,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道:“牡丹园的设计恐怕还要非一番周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必须先谋划好,这样事后才会少很多麻烦。
两万亩地的牡丹园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可以说改就改,这涉及到土壤、浇水、排水的问题。
洛阳临近黄河,可以因水就势造园。最重要的是,他不满足于只把牡丹园建成一个只能培养牡丹的基地,如此绮丽的牡丹园只当成一个种花栽花的基地岂不是暴敛天物?
他要把牡丹园打造成一个大魏朝最大艺术园林,到时候就可以一边培植一边吸引游客来观光,物尽其用。
如此一来,其中涉及的问题就多了。
无水不成园,无木不成园,无石不成园。若是想要构建一个好的园林,那首先就要处理好水和木的关系,放到他的牡丹园上来说,那就是要处理好水和牡丹花的关系。
其次,便是要处理好花和石的关系。与西方艺术中地毯式的草坪不同,中国的花园艺术当中少不了石,石的堆砌之中饱含着一种静,也代表了东方艺术。在后来,日本园林艺术中引进了佛禅意境的“枯山水”,这种枯山水便是以石为主题的艺术。
再次便是树和花、花和草的关系,花朵要有绿叶来相称,园林之中更是讲究搭配方能显其美。
当然,这其中还要有灯与花影的关系,白天有白天热烈之美,夜晚也有花影下的寂静之美,故而光影设计也需要耗费一番心血才行。
甚至还涉及到四季的问题,若是设计得当,便是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美感,让人流连忘返。
张彦瑾对于这些也只是了解皮毛,他相信,宇文上恺虽说也懂这方面的知识,可懂得也可能只是大略,涉及到艺术方面的设计问题,还是要专门找主攻园林设计的人才行。
“你觉得应该怎么设计比较好?”宇文上恺对种植方面的认知确实不多,更是缺少实践,他见张彦瑾陷入沉思当中,便悉心询问。
张彦瑾摇摇头道:“牡丹园的设计恐怕还是要找专门设计园林的工匠来才好,我想要把牡丹园打造成大魏第一园林,将来不仅可以在里面培育花草,更是可以吸引游人来游览,让人不用步入山林,便可以欣赏到山水林泉之乐。”
当然,还能在其中收取到一定的利益。不过这句话张彦瑾只在心中默默说了一下,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牡丹园占地两万亩,完全有能力可以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境界。他相信,不管哪个园林设计鬼才,都有野心想要在这么广阔的土地中一展身手,打造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步移景易、变幻无穷之美。
既然如此,他何不在各处招募设计能手?
宇文上恺沉思半晌,也表示道:“这确实有些棘手,大魏朝还从来没有像这样的牡丹园,有也就是皇宫中的御花园设计最为出色,可牡丹园比御花园还要大许多,负责设计的工匠恐怕很难找。”
他沉默了一下,话锋一转道:“可若是真的建造出来了,必定是流传千古。”
宇文上恺说的这话着实是不夸张,来设计的工匠不仅要懂设计,还要懂地理、风水之类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大魏如此多的人口中定然有这种人才。”张彦瑾将自己刚刚想到的办法直接说了出来:“我们去寻找他们确实不容易,可是如果能让他们来寻找我们就容易得多了。”
“二郎有好的办法?”宇文上恺惊奇道。
张彦瑾胸有成竹地一笑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要颁布求贤令,重金聘请这方面的人才来负责牡丹园的设计!”
“好办法!”黄修均推门走了进来,赞扬道。
宇文上恺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笑着道:“都说二郎头脑灵活,凡事都可另辟蹊径,今日看来,果真不假。既然招揽人才可以用求贤令,我们招募工匠为何就不可用求贤令?”
他越说越觉得张彦瑾这办法好,他笑着叹了口气道:“我真是把我的思绪限制住了!”
“可我怎么才能把消息散布到各地去呢?”黄修均觉得有些为难。
张彦瑾沉吟一番道:“琥珀酒坊已经开到了全国各地,改日我挑个日子,让各地的掌柜的举行一个活动,把消息一举散播出去。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我们的牡丹园构建如此宏达大,这可是展示才能的好地方,他们怎么会不来?”
“好!”黄修均和宇文上恺闻言,都表示赞同。
十日之后,张彦瑾利用驿站,把他写出的求贤令散播了出去,并标出了诱饵,设计成功之后,可获得万金。甚至若是愿意来尝试的人,都可以在各地的琥珀酒坊得到来往车马费用方面的资助。
当然,张彦瑾一次性下这么大的血本,当然是要物尽其用。他在其中还写了另外一份招聘信息,那就是牡丹园还需要能人巧匠,凡是厉害的工匠,都可以前来一试,他会重金相聘。
一时间,全国都被张彦瑾这一纸求贤令震惊了,自古有散播求贤令求取治国人才的,还从来都没有见过散播求贤令为了求取能人工匠的。
人人茶余饭后谈的都是张彦瑾所说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和“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话语。
第83章
虽说这次招募的贤才大部分都不得用, 这其中可能会出一些没有回报的车马费用, 可这些钱张彦瑾并不在乎, 一个好的人才能让牡丹园名流千古,永开不败, 再者, 设计完美的牡丹园,日后带来的巨大利益根本就不是现在这点车马费用所能相比的。
“二郎,你这一纸求贤令可真是高明啊, 简直是面面俱到!”宇文上恺从手下官员那里拿到求贤令读了之后,便过来找张彦瑾。
“这世界上的人无非是求名求利求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如此绝妙的句子简直是让每一个文人墨客欲罢不能,这足以让他们愿意过来一试,这是其一。”
宇文上恺激动地分析道:“万金相聘,如此大的金额,足以让那些在乎金钱的人动心, 这是其二。其三便是那些追求功业的人, 你以牡丹园名流千古作为诱饵, 这让那些追求功业的人还怎么坐得住?”
张彦瑾哈哈一笑,不得不说宇文上恺这话确实评价的准确,他当是写求贤令的时候,就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
求贤令求贤令, 只有写到那些人才的心里去,才算是一纸合格的求贤令不是?
当然,为了能够更快的找到人才,他打算让张伍二去一趟香山。
香山位于太湖之滨,属于苏州地界。若是说秦川自古出帝王,那么苏州香山就是一个自古能工巧匠迭出不穷的地方。
这些匠人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帮以木匠为领衔,聚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被人称为香山帮匠人。
他们擅长复杂精致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无论是被一泓清水贯穿始终,波光倒影,气象万千的沧浪亭,还是日光穿竹翠玲珑的翠竹亭阁,亦或者是长廊环绕,楼台隐现的狮子楼,他们都能凭借着一双手因地制宜,将景物打造得惟妙惟肖,宛若进入仙境。
张彦瑾着重要找的就是这么一帮人。
“二郎,你不是都把求贤令散出去了吗?怎么还要我专门过去?”张伍二听了张彦瑾的吩咐之后,颇为不解道:“既然你想要找到的是香山帮的工匠,为什么当初不让我直接过去?”
张彦瑾看了一眼满脸疑惑的张伍二,忽然就想到了张伍一说张伍二憨样时候的情景,他心中暗乐,这个词还真是适合张伍二。
“因为我还要找画家和各地的能工巧匠。”工匠厉害之处是能将物品制作得栩栩如生,可是若是论创造和搭配,还是离不开画家。
张伍二点点头道:“行,二郎,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把香山那帮子能工巧匠给咱们找回来。”
由于寻找能工巧匠需要时间,张彦瑾便把安置这些能工巧匠的事情交给了手下官员,而他则开始和宇文上恺,以及黄修均琢磨其他地方的构造。
有了上一次在洛阳划地打造牡丹园的经验,这一次张彦瑾分别在信阳、南阳、平顶山、驻马店等地划地的时候的效率就高了很多。
当然,张彦瑾也不是只挑平原地区,山区他也没有打算放着不用。南边的桐柏山、大别山和西边的伏牛山,这些山区山脚下的地方都被他圈了起来,打算建设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