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薄雾笼罩下的长安城,越发显得肃穆庄严。唯独那飞瓦下的宫铃发出杳杳脆响,红色的丝带轻轻飞舞,成为黛色城墙背景下的一抹亮色。
“走嘞——”伴随着一声悠长的呼声,整齐的马蹄声哒哒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寂寥。
一身玄色衣衫的张彦瑾横跨在马上,头戴黑色黼头,腰跨配刀,脚踩黑色暗纹刺绣长靴,尽显干练,他望着前方整齐的青石砖路,此次西去,等待他的便是西州大同那无尽的黑色矿山。
张彦瑾手中马鞭一甩,他身下的良马得到命令,四蹄子朝前,大步往前跑去。
后面的人看到张彦瑾快速往前跑去,纷纷快马加鞭跟上张彦瑾,将大气壮丽的长安景色落在了身后。
等到一行人来到长安城门,张伍一上前给守城的小兵出示身份证明凭据后,便蹬蹬蹬上去报告都尉。
都尉一看是张彦瑾,又核对了上面的地点。这京城中的子弟们谁不知道张彦瑾死皮赖脸问皇上要,才要了西州大同这块地方?
西州大同是出了名的贫瘠,下面尽是那些黑色的矿石,种地难以长出粮食来,每年的收成都十分可怜。
这日子一点一点的冷了,哪里有长安的深宅大院里面舒服?就大同那样的地方,这张彦瑾居然还骑着高头大马,昂首挺胸,领着大队人马过去看?看来这张彦瑾果真是个脑袋不灵光的!
随着都尉一挥手,高高的城门被士兵从两边拉开,发出沉重的咯吱声。
张伍一接过守城卫兵递过来的凭据,便翻身上马,跟着张彦瑾一起出了西华城门。
从长安到西州大同约六百公里,张彦瑾他们走北门盘道,再往林同方向而去,长安的高大的城门彻底消失在了视野当中。
他们每到一个驿站便换马,若是夜晚,便在驿站歇歇脚。
而下了早课的李容娘也终于见到瑞福。
第35章
李容娘看着瑞福,她这个人也有些懵。
她最会看人的, 虽然张彦瑾那日为了保护她连性命都不要, 她是明白的, 这只是这个男人的责任心作怪,并不是对她有多喜欢。
所以她虽然心起涟漪,但是也很识相地不想让她为难。
其实她很满足了, 有了赵国公义女的身份,她和以前来京城的民女要好太多。
张彦瑾弄出马蹄铁的事, 她在赵国公府里也听说了不少, 赵国公的小娘子们以前还颇为看不起张彦瑾这个纨绔,哪怕之前有马鞍马镫的事, 大家也都以为是宁国公给侄子立功的, 所以对她也颇为随意。后来张彦瑾被封了官,还弄出了马蹄铁得到皇上的称赞, 把大伙心目中最想嫁的郎君周齐烨给折腾得灰头土脸, 再偶然见到张彦瑾在黄昏骑马而归,这些小娘子一回来就高高兴兴地往她身上凑。
张彦瑾黄昏归来时的样子, 加上他那张脸, 真的别提多俊了, 他还有这周齐烨没有的意气飞扬,让人看了都容易被他欢快而吸引。
李容娘原本因为救命之恩心起涟漪,那时候随着赵国公府的女眷看到他, 她知道自个心里对他已经有了说不出的情愫。
只是, 她还是强压了下去, 她是明白自个身份的。
而且,张彦瑾越出色,她反而觉得他离她太远。她其实有阴暗心思,原本,她和他就有牵扯,她对张彦瑾这个人的软弱之处也有所把握,她只要布置一些,她就能如愿嫁给他,可是以前是她不乐意,现在是因为心里有感觉,反而不想破坏这份干净的情谊。
“他说……是送给我的?”
瑞福连忙点头:“二郎觉得姑娘是自己人,也好给姑娘撑腰。”这些都是瑞福的脑补了,他理解的,李姑娘之前非权贵,哪有什么嫁妆,这是二郎在贴补李姑娘呢。
李容娘不由露出微笑,她不会推辞,他送的东西来的正好,可以帮忙让她远离赵王的视线。而且……未来就算嫁不了,这也算是一个念想不是?
她收了下来,随后说道:“你可否等上一时半会,我想给张公子捎点东西。”
瑞福搓搓手,说道:“那是再好不过了。”也不知道二郎看到李姑娘的东西,该如何赏他。
李容娘的动作很快,她很快就折腾出一个包袱来,然后递了过去。
****
张彦瑾的速度很快,他们每到一个驿站便换马,若是夜晚,便在驿站歇歇脚。
经过几日的匆匆赶路,张彦瑾他们到了滨河的驿站。张彦瑾见天色渐黑,已快到黄昏时分,一行人经过这几日的赶路都面露疲态,便让大家下马,今日早些休息。
守着驿站的驿夫见为首的张彦瑾面色沉稳,衣衫干练,细微可处尽露富贵之气,都纷纷掀开厚厚的棉毡帘子出来迎接,帮张彦瑾他们把马匹牵入马槽当中。
张彦瑾示意一下,宁国公特意安排给张彦瑾做护卫之一的张伍一便拿出一锭碎银放在了为首的驿夫手中。
这年头,人们行事大多用的都是铜钱,张彦瑾一出手就是银子,让那驿夫看得是眼红心跳,忙招呼道:“贵客贵客,里面坐,里面坐。”
张彦瑾也不客气,径直走了进去。
与这驿站简陋外表不同的是,驿站里面修缮的简朴大气,十分温暖。许是来往的都是车队马队居多,地上放着用膳时的大方桌,地上铺着厚厚的棉毡,旁边还有零散的凭几,供来人坐靠。
张彦瑾找了一处坐下,将身子靠在凭几上,舒服地叹了一口气。这几天不断骑马赶路,腰背酸疼,前几天为了赶路都是天黑才到驿站,匆匆用过饭便休息了,第二天天微微亮,就又起身,这一来二去,竟然没能好好观察这大魏驿站的构造。
大的驿站有三层之高,一层供客商们用膳,第二层第三层便是供客商们居住的地方。
他这一次落脚的滨河驿站并不算大,只有两层之高,有六个驿夫。
大魏时期驿站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他粗略记得最繁盛的时期,是大魏的皇帝打通了河西走廊,拓宽了疆土之后,陆上驿站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个,水上驿站则是多达三百多个。
“这位爷,你们想要吃些什么?”驿夫们帮张彦瑾他们的车马卸了行李,运到楼上去之后,便来招呼张彦瑾他们。
张彦瑾喝了口热茶,微微坐直身子,简单而粗暴地点道:“每个桌子上,鸡鸭鱼肉,好酒好菜,通通端上来。”
他们人数多,便分桌而坐。张彦瑾这些日子和工匠们一同吃喝,让这些工匠们对他更为忠心。
大家也从一开始的有些放不开,到现在的渐渐习惯。这些工匠们在军营当中时,便是同在炼铁作坊当中,经过那一个半月的磨合,他们已经初具有一定的默契了。
这些日子赶路,吃饭都在一起,默契度和感情都日渐上升。
张彦瑾望着这些工匠们,对他的大同之行充满了信心。煤炭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就是第一能源。等到采集到了能源,他是不是就可以做些其他了?
他记得当初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便是发明了蒸汽机,烧煤产生蒸汽。正是蒸汽的力量推动着机器隆隆转起,带动了英国这些老牌资本强国经济的发展,迅速卷裹了财富。
也正是因为此,他们发明了大炮□□,更新了军火和装备,越洋跨海来到东方,炸开了大清的国门。
他望着茶水中溢出的袅袅热气,若是他先发明出了蒸汽机,带动着这大魏掀起一场浩大的工业革命,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会不会顺带掀起一场浩瀚无比的蝴蝶效应?
就在张彦瑾他们吃吃喝喝,好不畅意的时候,一个年轻男子身穿锦衣骑着快马,身后跟着三个小厮,一行人来到了滨河驿站。
在男子将马匹交给驿夫,掀开厚厚棉毡进来便看到了位于首座的张彦瑾。
看清楚张彦瑾的长相后,男子脸色瞬间就变了。他打消了在大堂用膳的打算,快步走上楼梯,嘱咐身边小厮让驿夫将膳食端入自己的房间中,便进入房间不再出来。
小厮们也看到了大堂中坐着的张彦瑾,心下清楚是因为什么自家主子窝在房间中不出来,便低头不语,默默做事。
此男子进入房中,才将他一直背在背上的卷筒卸了下来。他打开卷筒,抽出中间暗黄色印着暗纹的卷轴,这赫然是大魏官方任职时才启用的卷轴。
整日赶路疲惫让男子更为心烦,他坐在长塌上,斜靠在凭几上闭目养神。
若是打开他放在小几上的暗黄色卷轴,便可以看到王俭庭任职西州大同明府,六品的字样。
大魏时期,疆域辽阔,可谓是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地方官制也从州县二级制度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
明府便是县令的意思,长安是京县,明府乃是五品上,其余地方明府便是七品、六品。大同乃是西州的大县,故而王俭庭所任职的明府便是六品。
不巧的是他前一段时间刚刚跟在周齐晖身后,在长安大街上和张彦瑾打了一架,更为不巧的是,他爹觉得他老是做纨绔也不是事,就给他谋了一个缺,然后去任职的地方,和张彦瑾要去的地方是同一地,也就是皇上赏赐给张彦瑾的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