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也说了,以后就让五姑娘陪大夫人,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损侯府颜面,不让皇家难堪,再加上二皇子不愿意娶,这事好办着呢。
华灯初上,夜色迷人。
清韵站在回廊上,欣赏着天上的繁星,像是一颗颗耀眼的小夜明珠挂在夜幕上。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清韵打喷嚏。
一晚上,光是吃晚饭,她就打了好几个喷嚏了。
听到她喷嚏不断,逸郡王拍着卫驰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你这闲事管的好啊,我敢赌一万两银子,云贵妃和二皇子现在特别的想剥你主子的皮。”
卫驰有些不忍,但是逸郡王幸灾乐祸就过分了,他这是一百步笑五十步啊,他望着逸郡王道,“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他敢拿项上人头赌,逸郡王绝对比他做的过分。
逸郡王笑了,“我不但会救沐五姑娘,我还会顺带向二皇子和定远侯讨要出手费,我可不会白白救人的。”
果然,如果说他救人把二皇子和云贵妃气死,那逸郡王的所作所为,绝对称得上能把人气的死去活来了。
这边在议论云贵妃和二皇子,那边昭阳宫,云贵妃气的差点中风。
正文 第391章 孽缘
最快更新穿越王妃惹不起最新章节!
那刺客是她派去的,越临近二皇子迎娶沐清柔,她就越无法忍受她即将有沐清柔这样的儿媳妇。
别人出嫁,都安心在府里待嫁,她在做什么?!
她居然带着丫鬟逛街,还大买特买,她什么时候买不行,非得要在成亲之前买,还被人挟持了!
还有花钱那么大手大脚,她和二皇子可没有那么多钱给她败,一个只知道败家却不知道敛财管家的女人,那就是个绣花枕头,取回来当菩萨供着吗?
这门亲事是她给二皇子定的,她怕将来二皇子会恨她。
而且就算沐清柔嫁给二皇子,过不多久就“病逝”了,可是皇上赐婚,一年之内,二皇子是不能再娶皇子妃的,而且除非皇上再赐婚,否则正妻之位永远得空着,这就是圣旨赐婚的威严!
自大上回皇上给了她和二皇子希望过,她就觉得二皇子不是没有希望登上那个位置,他只是缺少人扶助他而已。
云贵妃坐在紫檀木罗汉榻上,望着二皇子道,“我派去的人如何了?”
二皇子坐在那里喝茶,他道,“他永远没有开口的机会了。”
云贵妃稍稍放心,二皇子抬头望着她,道,“母妃,以后不要再做这样危险的事了。”
危险,是因为容易暴露自己,虽然那刺客很忠心,但能力不够。
云贵妃敛眉,“母妃怎么忍心真让你娶那样一个一无是处的女人为妃?”
二皇子把茶盏放下,道,“这事我自有打算,母妃就安心帮皇后准备喜宴吧,而且是高高兴兴的,没其他事了,儿臣就先告辞了。”
看着他走,云贵妃有些无奈,本来儿子娶妻,她这个做母妃的应该是最高兴不过的。可这叫她怎么高兴的起来?
这一页,不高兴的人除了云贵妃,还有宁太妃。
安王府被烧,她很生气。她还以为是楚北烧的,嫁祸给北晋的,却没想到是南楚烧的。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安郡王被南楚盯上了,他们这是想看安郡王和宸王窝里斗啊!
安王府的事。太过重大,现在不是安郡王和一个兴国公府能管得的了,太后现在都萌生了让安郡王放弃的想法,太后很执着,让她真的坐视宸王做储君,她估计做不到,加上云贵妃在一旁吹风,太后极有可能退而求其次扶持二皇子。
这些事,都不着急,首当其冲是安郡王和兴国公府陈欣儿的婚事。
安王府被烧。又是在皇上赐婚之后没几天,这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他们解除婚约。
本来算无遗漏,可偏偏就出岔子了。
她刚打算去找太后,聊聊道士之言,谁想她前脚刚进宫,后脚就得知又有道士去安王府了。
说安郡王命里有这一劫,本来极难逃过去,是因为皇上赐婚,他现在正在兴盛头上。可除煞气,若不是皇上赐婚,将陈欣儿许配给他,他是在劫难逃。
再说的直白一点。如果没有陈欣儿,安王府不是被烧那么简单,而是安郡王没命了。
他这些天,运气不佳,道士建议早早的完婚,借着冲喜去煞气。
两个道士。各执一词。
太后都不知道该相信谁了,这不就把钦天监找来询问。
还不等钦天监说话,皇上就笑道,“朕倒觉得第二个道士说的不错,喜事可以冲煞气。”
钦天监多聪慧啊,本来太后就盼望着安郡王早日娶妻,现在皇上又怎么说,他还能不知道怎么说对他好?
他就顺着皇上的话往下说,觉得应该早早的给安郡王完婚最好。
宁太妃站在一旁,气的够呛,还只能顺着。
不然,她就是相信一个江湖术士,也不相信钦天监了,这是把人家吃饭的本事往脚底下踩。
就这样,本来太后打算一个月以后给安郡王办喜宴,就提前到半个月了。
皇上另外给安郡王赐了府邸,乔迁新居之日,就是成亲大喜之时,双喜临门,什么样的晦气也给冲没了。
时间紧迫,太后让礼部紧锣密鼓的筹备喜宴。
陈欣儿高兴之余,是把宁太妃彻底给恨上了,恨得是牙根痒痒,她到底哪里得罪她了,非要搅合她和安郡王的亲事,她是哪根臭大葱啊,居然一再从中作梗!
今儿要不是宸王妃帮她,她早作谋划,宁太妃肯定会把她亲事给搅黄了。
对清韵,陈欣儿是格外的信任了。
知道宁太妃是她和清韵共同的敌人,她就和清韵往来密切了,这不,又送了一封信给清韵。
而且,一大清早,清韵刚起床,信就送到她手里了。
信上表达了她对宁太妃绵绵不绝的恨意,并表示愿意和清韵合作,让宁太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另外知道清韵和宁太妃住的近,还和若瑶郡主往来密切,知道的消息比她多,希望她有什么消息,就及时告诉她。
信上字字恳切,字里行间全是对宁太妃的不满和愤恨。
清韵把信放下,青莺就问道,“需要给她回信吗?”
清韵笑道,“写一封吧,估计正盼着我回信呢。”
清韵的回信很简单,只有六个字。
小心病从口入。
看到清韵的回信,陈欣儿脑门上闪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望着她娘兴国公府大太太问道,“娘,宸王妃给我的回信是什么意思?”
兴国公府大太太觉得清韵不是什么简单角色,连太后赐死都要不了她的命,还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让云贵妃恨得牙痒痒的人,突然跟陈欣儿示好,绝对有目的。
她还不清楚清韵的目的,怕女儿被忽悠,所以要盯着点才放心。
看到清韵的回信,她比陈欣儿想的通透。
宁太妃和兴国公那么执意要退婚,连道士都用上了,可见退亲的意愿有多强烈了。
而她是当家嫡母,有些手段,是成亲时。母家就教过的,甚至有些是亲眼目睹的。
圣旨赐婚又如何?
要真想不嫁女儿,有的是理由,生病了。就是最好的理由。
尤其是那种不治之症。
兴国公府总不能把病入膏肓的女儿嫁给安郡王,去祸害他吧?
皇上赐婚是好意,可是欣儿成了安郡王的负担,他会自动自觉地说两人没有缘分,把圣旨收回去。而且百官不会有丝毫不赞同的。
过不多久,安郡王会重新娶妻。
欣儿也能慢慢痊愈,到时候各自嫁娶,再不相干。
兴国公府大太太想到兴国公和宁太妃为了太后不把她女儿赐婚给安郡王,不惜给国共夫人下毒,那给她女儿下毒还有什么好奇怪的?
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但她绝不允许那样的事发生!
他们两个脑子进水了,还是有病啊,欣儿嫁给安郡王多好,他们为什么要百般阻拦?
兴国公府大太太想不通,但是直觉告诉她。绝对有问题。
而且她有一些不好的预感。
她记得国公夫人说过,宁太妃太夫人嫡妹的女儿,她八岁的时候,亲娘就过世了,太夫人把她接回国公府住了好几年,当成是女儿抚养,直到谈婚论嫁了,老国公觉得她的亲事太夫人不能大包大揽,执意将她送了回去。
她和国公爷青梅竹马,太夫人甚至动心要把太妃嫁给国公爷做正妻。只是老国公不赞同,再者当时太后嫁进宫三年,只生了一个女儿。
当时太后怀胎两月,找钦天监测算。说可能是女儿,怀了身孕的女人,最忌讳的就是这时候自己伺候不了,而夫君纳妾了,有多少得宠的正妻,就是怀身孕时失宠的?
太夫人觉得太后要在宫里站稳脚跟。就必须要生下皇子,尤其是皇长子的位置,绝对不能让旁人占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