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
枕头里的荞麦皮一下子都倒在了炕上,老张头在那堆荞麦皮里扒拉了几下,很快找到了几锭大小不一的银锭子,掂量着也就三四十两。
“二勇,你在去厨房角上那耗子洞那儿挖挖看,看看那儿藏没藏银子。”
老张头一边吩咐着,一边又上炕柜上取下了崔氏的被褥,也如之前一样拆开了。
不多时,老张头在崔氏的被头里又找到十多两碎银子。
张二勇在那个耗子洞里把剩下的都给挖出来来。
崔氏自以为聪明,把银子分着藏的,没想到她藏私房钱的窝点早就被老头子洞察了,只是不曾跟她明说而已。
现在,她煞费苦心藏的那些银子,尽数被找到了,不仅如此,她之前存的一两多的私房钱也被翻出来,充公了!
老张头把银子归拢起来,又问张金凤把珠花卖到哪了,卖了多少钱,之后把找到的银子一股脑的都给了张二勇,让他明天去把那珠花赎回来。
他也知道,卖珠花的价格跟买珠花的价格不能一样,就把他们爷几个这趟去青州挣的钱都给张二勇了,让他都带着,看看还差多少给人家添上,无论如何也要把兰丫的珠花给兰丫赎回来。
老张头领俩儿子在青州干个一个多月,辛苦自不必说,本来还指着拿这十多两银子再买几亩地呢,谁曾想被那个败家的死老娘们给祸害出去了,十多两银子啊,扔水坑里还能听个响呢,结果就这么不黑不白的没了,把老张头儿给心疼的,恨不得捶死那个祸害尿。
也亏得崔氏跑的快,不然指定少不了一顿好打!
崔氏本以为她跑了,就能免于老头子继续打她,还能保住私藏的银子,没想到家里的老巢都让人给端了,最后落了个鸡飞蛋打,不光卖珠花的银子被老头子尽数搜出来了,连老头子和儿子这次出去赚的钱也都被搭上了。
这会子,她已经赶往老娘家躲事儿去了,等知道会有这事儿,必定会心如刀割,痛不欲生吧!
**
沈若兰回到家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实施自己的开荒山和挖鱼塘计划,她先找到里正,把自己要买荒地和买水泡子的事儿跟他说了,吴四爷巴不得能把那臭水泡子和荒山卖出去呢,当即慨然应允。
于是,沈若兰花了三两银子把村里那个大水泡子买了下来,又豪掷五十三两银子,要再买下五十三亩的荒山,这样,她就一共有六十亩的开荒地了。
吴四爷一收到银子,立马给她写了地契,并上报官府存了档,于是乎,水泡子和那些荒山就是沈若兰的私有财产了。
地契拿到手后,沈若兰高调的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
会议精神如下:
她要在山上开出五十三亩的荒地,村民们可以来帮忙开荒,每帮她开出一亩地,她付一两银子的工钱,大家可以合作,也可以单独行动,她只看结果付钱,谁都别想偷奸耍滑。
另外,要是有村民也想像她一样开荒却没有银子的话,(每开一亩荒地要上缴一两银子)可以先在她这儿借钱,将来以工抵债也行,或者拿开荒种出来的土豆、大豆、地瓜和大白菜等抵债也可。
除了开荒地,还可以帮她挖鱼塘(水泡子)挣钱,只是在她这儿干活儿都是按量赚钱的,干的活儿越多赚的就越多,干的少自然就赚的少,公平公正,那些想占人家便宜的就不用想了。
大家一听有这么多活儿干,都乐得不行,纷纷抢上前报名,唯恐把自己落下。
张二勇在县城赎回沈若兰的珠花,给她送回到靠山屯的时候,正好看到村民们纷纷报名的热烈场面。
他简单的问了一下,听说沈若兰居然包了五十多亩荒地,不觉狠狠的惊讶了一下。
山地种点儿西瓜和甜瓜的还行,但是种粮食就不成了。
因为地形的原因,山地存不住水,很容易干旱,所以在很多庄户人家眼中,山地是白给都不种的,因为很有可能花挺大力气把地种上了,最后却啥也收不上来,白费种子白费工,倒赔钱!
所以,靠山屯后面大片的山地还荒着,即便是一两银子一亩地,也没人愿意去种。
有人宁愿拿那一两银子就买几分洼地,也不愿去买一两银子的山地,就是一等量田和开荒山地的区别。
张二勇虽然不认可她开那么多荒地,但是只要她想做的,他就无条件支持她,只要她高兴,咋地都行!
**
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开始实施了。
大家对这次开荒的态度远比沈若兰想象中的要热情许多!
她本以,开荒和挖鱼塘这种粗活,得是男人才能做得来的呢,没想到,等干活儿的时候,不光是男丁出来了,绝大部分人家中的女人、孩子和老人也都出来了,简直是举家行动。
这些人有的以家为单位,包下一亩荒地,然后通家大小全力合作,力气大的多干点儿,力气小的少干点,有钱跟着,老人也孩子们也都跟头把式的抢着干,就图稀多挣俩钱儿,好让自己家的日子宽敞宽敞。
还有些人不满足于自家赚钱,把别的村里的三亲六故也找来一起干里,这样的话,既能帮他们那些亲戚赚点钱,也能自己轻快些!
自己买荒地开荒的村民不多,毕竟一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而且山地也不大好种,大家都怕花那么多钱买了,费劲巴力的开出来了,最后收成不好折了本儿,所以,沈若兰动员了一回,最后,也就三四户人家自己买荒山开地了。
这几户人家分别是齐来顺家、谢大娘家、大春哥家和桂生子家,剩下的村民全都是给沈若兰打工,在沈若兰这儿赚钱的。
第329章 金存回家
英战来送信了,到达时,沈若兰正站在水泡子旁边儿跟二勇商量买石灰的事儿呢。
石灰是用来给鱼塘消毒的,等把鱼塘挖出来,就一层石灰一层土的铺垫在池塘底下,省得里面有病菌啥的让鱼害病。
沈若兰不知道哪有卖石灰的,就跟张二勇商量,正商量着呢,英战的出现,把挖水塘的人和张二勇的目光都给吸引过去了。
沈若兰汗涔涔的把英战领到一边儿,问他来干啥了。
英战拿出主子写的那封信,请沈若兰过目。
沈若兰看到拿首情意绵绵的诗,顿时一头黑线,她把信折起来收下了。
对英战说:“我收下这封信,是因为乡亲们和我未婚夫在那边儿看着呢,我要是把信再还给你的话一定会引起他们疑心的,我不得不收下,请你转告你的主子,往后不用再费神给我写信了,不管他写什么做什么,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请他不要再做这些无用功了。”
英战听了,本来就冷着的脸更冷了,对沈若兰拱了拱手,骑马去了……
沈若兰又回到水泡子前,镇定的对张二勇说:“吉州那边的生意伙伴有点事儿问我,我已经答复他了。”
张二勇对她的话深信不疑,又开始跟她研究起买石灰的事儿来……
因为沈若兰这次是按工给钱,所以大家的劳动热情空前的高涨。开荒时,家里有牛有马的就格外有优势,有牛马在前面拉辕,犁地就轻松多了,只需有人扶着犁杖就成,比没有牛马的村民靠人力一刨镐子一刨镐子刨省劲儿多了。
老于头的儿子把家里的驴车也套上犁地去了,还有些家里没有牛马的,特意跑到别的村找亲戚借了牛马过来干活儿,更有甚者甚至跑到镇上的车行去租借马匹去了。
大家热火朝天的干着活儿,沈若兰也没闲着,她泡了许多黄豆、绿豆,割了很多土豆儿栽子和地瓜栽子,留着过几天把地开出来好种。
正好这两天太阳大,犁地翻出来的草根什么的一晌午的时间就晒干了,沈若兰又叫大家把这些干草根扑到地里烧了,然后再深翻一遍地,把草木灰翻到地底下去,这样也能当肥料用。
没几天,沈若兰泡的黄豆绿豆就出芽子了,她就再组织人手,把黄豆和绿豆给种下了!
本来还打算亲自盯着他们把所有的地都种完了,但是,沈金存回来探亲了,还带回了一个不大好的消息——丢人了。
确切的说,是点心作坊的两个姑娘出去逛街去,然后就一去不复返了,失踪了。
两个姑娘的东西、钱财还都留在住宿的地方,不可能是不辞而别,俩漂亮姑娘一起消失,很有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不测了,或被人控制住,或者——已经遇难了!
出事后,家里在第一时间报了官了,也张贴告示悬赏到处找了,可这俩姑娘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怎么找都找不到,沈金存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回来,也是为了找沈若兰想办法。
这个家虽然二叔是一家之主,但是在大家的心中,二叔只是名义上的家长,沈若兰才是这个家真正的主心骨,出了事儿,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沈若兰拿主意,所以,沈金存才会在这个时候回家的。 这个消息让沈若兰感到非常难过,她是现代人,很尊重生命,在她的眼中,两个姑娘的生命安危比自己开荒种地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