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零养家记 (北佚)


  毕竟与揭露看不见的现实黑暗面的作品相比,情节性强、新颖的小说要更受读者欢迎。放在新周刊上连载,可能就不会取得像《蜀山》等一样的热潮。
  温向平对于这点自然明白,但他总想试试。不是说通俗小说不好,能像查老一样把一条路走到极致也是一条极好的出路。只不过,温向平拿着亿万分之一的机会多活十年,一直照着旧路走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天赐的好机会。
  趁着还年轻,温向平想多试试,哪怕失败,也还有继续深造和从头再来等等的出路,何况能从中汲取经验,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温向平到底是写通俗小说写久了,哪怕在散文等方面仍旧笔触自如,写起来亦文思泉涌,但在写《和乐》的过程中,着实遇到了不少麻烦。
  就比如思想深度这么个词,说起来好说,写起来却不甚容易。什么地步,什么状态才能叫文章层次丰富、内涵丰富?人物的对话、环境的塑造要怎么构思才能不赘不乏?中心主题深,却又要深入浅出,对于温向平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这和写《蜀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速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速度。对于《蜀山》,温向平每日万字都轻轻松松,然而对于《和乐》,温向平需要斟酌斟酌再斟酌,哪怕有那么一刹突然福至心灵,写完之后也需要再翻回头去琢磨修改,如此这般,每天写五千字的工作量,已经叫温向平写的头脑发昏。
  因此,对于《和乐》,温向平并没有半成以上的自信能确保其成功,反倒有可能打破“温知秋出手必属精品”的牌头。
  前期的名声给温向平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桎梏了他的发展,限定了他的发展领域。这是温向平和罗家和都看得见,也都清楚的。所以温向平才会苦思冥想之下,选择踏足新的领域。
  罗家和提议道,
  “不然你就只印上几本,一本送去评奖,剩下的寄给贾史几位前辈,看看他们的点评,也更有针对性一些。”
  这也是因着贾平仄和史仁不担任新一期冒顿奖的评选,罗家和才能这么说。
  温向平思索了一番,还是摇摇头,
  “无妨,一起印出去就是了,书的受众应该是所有想读书的人,而不仅仅是评委。前辈的意见指点固然重要,也不能忽略来源于最直接的受众的声音。否则我或许会忽略许多最直接的道理和想法。”
  罗家和没想到温向平当真如此豁的出去,这要是写的不好,『温知秋』的名声必然会遭受打击,但见温向平执拗的模样,罗家和叹了叹气,也说不得就是他自己太看重外物了,于是道,
  “那是否用在杂志上出个推荐给你。”
  温向平眉眼间满是坚定,道,
  “杂志毋须帮我做任何的宣传,成也好败也罢,且让《和乐》自生自灭吧。”
  罗家和见温向平竟然还有心思开玩笑,也就清楚了他在这事上有多坚定,闻言颔首道,
  “可以,只不过――你要以『温知秋』的笔名发表么?”
  罗家和的意思是,可以取一个练笔的笔名,如若《和乐》得到了高口碑自然是一段佳话,抛却了光环的『温知秋』确实有折服读者的实力。倘若最终没成,灰也沾不到温知秋的身上来。
  温向平视线凝在手中的大纲上良久,最终摇了摇头,
  “不用,外界知不知晓它出自我手,它都确实是我亲手写出来的,倒不必要刻意遮掩。《和乐》和《蜀山》都是我的作品,都是我的孩子,自然要一视同仁。”
  闻言,罗家和不由得叹一口气,
  “倒是我被钱眯了眼,总想着扩大利润减少损失,却忘了这一份初心。”
  顿了顿又笑道,
  “你这倒还真是又做了父亲,父爱泛滥,也罢,我就照着你的想法来,一切都有我,你且放心写作就是。”
  “那就谢谢罗大哥。”
  温向平真心实意的道谢,有罗家和在,确实免了他许多的麻烦。
  因着时间到底是充裕,预计总字数也并不算太多,哪怕温向平每日写的字数不多,也到底是在赶在新一期冒顿奖评选前完成了这本《和乐》。
  然而出版社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向来都是千本起印。多出来的九百多本,温向平便放入了各大书店,也没有再印的打算。
  书一印出来,温向平先拿了三本分别寄给贾史两位前辈,并附言求教。
  很快,贾平仄和史仁的回信便寄了回来。
  温向平看完两封回信,心下不由得沉了几分。
  贾平仄和史仁都是华国资深且首屈一指的大家,华国内七七八八的文学奖项,二人基本评委已经做了好几圈过去,在评奖文学这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有发言权。
  然而两者对于《和乐》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史仁文如其人,言辞间直指要害,称得上是疾言厉色,说这本书的主题“刻意且浅薄”,情节“矫揉且造作”,不可不谓尖酸刻薄,哪怕隔了一张纸,温向平也能感觉到脸上泛起羞愧又羞恼的热度。
  史仁这样评价道,
  “为了获奖而诞生的作品,作家的心态就是浅薄的,又怎么能要求其作品不浅薄。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被作家的细腻捕获,再用最纯洁的心、最顺畅的笔触构写而成,引以为傲,故而得到大众认可,得到更权威的前辈和机构认可,这才是得奖的含义。”
  温向平看着羞愧,却又不得不承认史仁说得对。
  温向平从一开始写《和乐》的目的就不单纯,因着钱财够了,在读者中的名声口碑也有了,所以就贪求在权威中的奖项来加重自身的筹码。
  纵然后来温向平心思有所扭转,可源头错了,后面再怎么改也是徒劳。
  贾平仄在信中也是批评道,
  “古人说穷而后工,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在,外物都被作家摒弃,创作的初心便指引着作家一次次的突破自我,下笔也就如有神。为外物所驱使,哪怕再华丽的文笔,再深刻的事实,也是言之空洞乏味,徒有其表。思想的深度,不在于作家选择了多么贴切社会和现实的题材,不在于作家写的多么深奥晦涩。心是透明的,思想是清越的,哪怕是简简单单同家人一起用一顿家常晚饭,也能品出来思想的深度。”
  末了,贾平仄下了八字结论,
  “其心不静,火候未到。”
  虽然其间也有寥寥几笔的夸赞,然而和通篇的批评之言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温向平捏着这薄薄的两封信,哪怕书房里只有他一个人,也恨不得地上有个地缝能让他钻进去。一瞬间更是萌生了把已经刊印出去的书都收回来的想法。
  到底还是忍着羞愧把这两封信又仔仔细细的读了几遍,其中除了对于温向平立意的问题,还指出了温向平在写作方法和情节安排上的一些漏洞及误区。
  温向平不由得叹了口气,都是自己造的错误,又能怪谁呢?何况两位前辈还如此细致的为他分析了整篇小说的优劣,着重警示自己切忌走了弯路,拳拳爱护之心可见一斑。
  思及此,温向平不得不沉下心来,着实思考一番。他写作究竟是为了得名得利,还是自我升华的追求,两者又是否一定冲突?
  温向平默坐良久,终于得出了结果。
  不可否认,每一个文字在笔下诞生的感觉令温向平着迷,温向平亦享受随着主角人物在情节中生存体验的过程。《纽扣》也好,《蜀山》也罢,温向平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是心无杂念,沉入其中。
  温向平可以是勇敢对抗怪物的小琳,也可以是一生传奇的卫华,可以是舍情舍爱的陆川柏,也可以是赤诚可爱的太阳公主,却唯独没成为和乐。这令温向平遗憾,也令温向平警醒。
  所谓思维深度,正如史仁所说,并非情节一定要多么惊心动魄,也毋须人物身世要多么坎坷不平。之所以能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读者眼前重现,温向平首先需要成为这个人物,不仅仅是主角――带着一脑袋的书本和人生经验切实体会作品环境中的,独属于作品特定的人生。
  每一刻的心思感情,本人往往都分辨不清。所谓深度,就是将每一种情绪都辩识清楚,再对每一种情绪产生的原因追根究底。
  倘若人与书合了一,真正与每一位读者共鸣且共情,再加上文笔与构思的点缀,一本好书,哪怕内容再简单不过,也称得上一本上上之作,得到读者和文学领域的认可自然不在话下。而名利与自我追求,并不冲突。
  温向平最终将这两封信就贴在了书桌靠着的墙上,与坐时的视线平齐,抬眼便看的到。这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一戒躁,二戒傲,三戒心不正。《和乐》的错误,温向平不想,也不会再让其重演一遍。
  然而《和乐》带来的影响却没有随着温向平的改变而消退。
  起初看到《和乐》的人虽然大多是偶然,然而在看见作者署名是『温知秋』时,消息便扩散而去,很快就有慕名而来的读者买回家阅读。
  因着只有九百本的缘故,许多人都未能抢着,只能到处去跟亲朋好友借着看,甚至借来复印一本带回自己家。被迫冠上了个“限量版”的名声,一时间,《和乐》竟然变得赤手可热起来,倒是让温向平颇为头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