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说:“臣也不是怀疑他们不忠,但这些人都没有统驭下人的本事。若是军中有人胁迫他们,他们也不得不从。”
然而数日之后,赵匡胤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赵普也未见皇上有何动作。于是整日满腹心事,私下着急,却又不便进言,担心触怒赵匡胤,只好隐忍过去。
一直到了闰三月,赵匡胤将慕容延钊调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并撤掉其殿前都点检一职。
又过了好几个月,已到夏秋交界,赵匡胤召赵普入殿乘凉,当时旁边没有别人,赵匡胤感叹道:
“自唐以来,几十年间,八姓十二君,篡窃相继,变乱不休,朕打算息兵安民,让世人安享太平,卿以为该怎么做呢?”
赵普一听皇上此言,心想皇上终于想到此事了,压在心中以久的一块巨石似乎终于要落地,于是豁然开朗道:
“陛下能这么想,真是百姓的福气。依臣愚见,五季变乱,全是因为藩镇割据,藩镇的权力太大,君弱臣强。若将他们的兵权撤销,稍加裁制,还怕天下不安吗?臣去年就曾多次上奏此事。”
“还是爱卿有远见,考虑的周到!朕的身边有爱卿在,才是造福百姓。”
于是,两人又商议了一番细节。
第二天,赵匡胤命人在偏殿设宴,召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高级将领赴宴。
酒过三巡,赵匡胤禀退左右,对众将士说道:“没有你们,朕也不会有今天,但做天子要比做个节度使难许多。朕从登基以来,已经一年多没睡过安稳觉了。”
石守信等人急忙起身问道:“敢问陛下在为何事忧虑呢?”
“朕与你们都是故交,不妨对你们直说了,这皇帝的宝座,是在座各位帮朕得来,但平心而论,又有哪个又不想坐此位置呢?”赵匡胤微笑着说。
石守信等人吓得急忙伏在地上叩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定,什么人敢生异心?”
赵匡胤说:“你们是没有异心,但是难保你们的部下不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你们呀!一旦发生兵变,像当日那样,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做,也骑虎难下了。”
石守信等人哭笑不得,慌忙跪下道:“臣等愚昧,还望陛下给臣指条生路!”
“众爱卿平身!朕有些话想和你们说。”
第79章 铁腕帝王术
去岁黄袍陈桥边,今宵幽月照无眠。
且寄杯酒说旧事,换取铁券颐天年。
“陛下有何指示,臣等洗耳恭听!”石守信等人遵旨起身道。
赵匡胤接着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生老病死,最多百余年光景。只要多攒些金银,多享享清福,让子孙不至于受穷,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朕为你们着想,你们不如现在退出官场,多置办些良田,颐享天年,岂不更好?朕愿与你们世世结为姻亲,上下相安,君臣无忌,岂不是一条上策?”
大臣将领们何尝不知晓,当年汉高祖刘邦大杀功臣之事,同样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夺兵权的举措,但赵匡胤却表现的要仁爱宽厚得多,所以众将士闻之齐齐跪下道:“多谢陛下为臣等想得如此周到!臣等愿弃甲归田。”
次日,诸将领纷纷上疏称病,请求辞官,赵匡胤欣然同意。任命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保留“侍卫都指挥使”的虚衔。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收回他们的兵权,将他们分派到各地去。就连驸马高怀德也被任命为归德节度使,撤去殿前副都点检之职。
诸将先后辞行,赵匡胤又将他们赏赐一番。于是皆大欢喜,昔日助他上马的那些将领从此退出朝野纷争,去过逍遥自在的日子。
此后,赵匡胤又将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赵匡胤从军中另选了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又将禁军领兵权一分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
赵匡胤登基第二年夏天,他的母亲杜太后病重,赵匡胤日夜侍候,无奈杜太后病情日益加重,眼看生命垂危,多名太医医治无效。
这日,杜太后似乎感觉清醒了些,于是将子孙以及赵普召集到病榻前,杜太后对赵匡胤说:“儿啦!还记得娘曾给你讲过,关于当年娘怀你弟光义的故事吗?有一晚,娘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我,接着就怀上你弟,直到光义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他是神仙赐于我们的。”
“是啊,光义从小聪明过人,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
“当年你爹被奸人陷害,至使你躲避离开金陵,是你弟撑起全家,否则你爹娘及妹妹早就饿死了。”
“是啊,那年多亏有他,才保住一家人的性命,胤儿实在惭愧!”母亲的话让赵匡胤汗颜,可是当初真得不应该逃吗?而是应该眼睁睁的让官府抓起来?
“娘再问你,你登上皇位已经一年了,还记得你是怎么得来的天下吗?”
“都是托祖上及母亲的洪福。”
“不对,周世宗将天下交给幼主,你才有可逞之机得此江山,你要答应娘,在你百年之后,要将帝位先传给你弟弟光义,再由光义传位给你的儿子,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你必须牢记!”
“谨遵太后教诲!”
太后又对赵普说:“你跟胤儿是多年的好友,我也早已把你当成一家人,我的遗言劳烦你也用心记着。”
赵普领命,并在床前写下誓书,记下太后的遗嘱,然后在后面写下“臣赵普谨记”五个字,然后当着太后的面儿收藏在金匮里,让可靠的宫人保管。
两天以后,太后便病逝于滋德殿,周边各国派出使臣吊唁,唐国最为大方,帛金是一万零一斤黄金。
赵匡胤听从赵普的计策,将藩镇的兵权全部收回,并把阵守边关统帅的家眷都接到京城,统一由朝廷供养,将领们有自行处理军务之权。入朝时,赵匡胤定会赐宴赏金,因此诸将都愿意拼死效力,西北边关因此得以安定。
乾德二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个宰相一起被罢免,只任命赵普为宰相。赵匡胤更加信任他,凡重大国事全都与他商议。
蜀皇帝孟昶荒淫无度,滥用奸臣,腐化堕落,所宠信的王昭远、伊审徵、韩保正、赵崇韬等人都不称职。
孟昶的母亲李氏曾对他说:“庄宗和你父亲灭梁定蜀时,统兵的将帅都是按功授职,士兵们因此心悦诚服。王昭远出生卑微,无才无德,韩保正是纨绔子弟,他们都不懂用兵之道。一旦边界有事,怎么能挑起这副重担呢?”
这个王昭远与孟昶从小一起玩到大,是他的伴读童子,多年来一直陪伴孟昶身边,所以孟昶特别喜欢与信任他。
可惜孟昶当日并没有把母亲的话当回事。后来,宋平定了荆州、湖州。蜀相李昊进谏:“臣觉得宋朝不像周、汉,将来必定要统一四海。为今之计,不如向宋朝称臣纳贡,或许可以避免战争。”
孟昶觉得言之有理,就和王昭远商议,王昭远不屑地说:“我蜀国位居天险,外面又有三峡相隔,宋兵还能飞渡不成?主上尽可以安心!何必称臣纳贡,受宋廷统领呢?”
孟昶想想觉得王昭远说的也有道理,于是放弃了称臣纳贡的念头,只是增兵防守要塞。后来,王昭远又劝孟昶和北汉通好,夹攻汴梁。孟昶就派赵彦韬等人从小路绕到太原,给汉主送去书信。
偏偏赵彦韬阳奉阴违,竟然把信呈给了宋帝,赵匡胤看过后,不禁揶揄道:“朕正想发兵西征,他倒先来挑衅,给朕找了一个出师的借口。”
随即派军西征攻蜀,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刘光义、崔彦进为副将,王仁赡和曹彬为都监,率军六万人,分道进入蜀地,临行前,赵匡胤问众将领:“你们认为西川能不能攻下?”
有胆有谋、忠心耿耿的王全斌,信心满满地说:“臣等仰仗天威,谨遵天意,想必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拿下。”
史延德上前说:“这西川若是在天上,确实没办法拿下。只要它在地上就能平定!”
赵匡胤闻之高兴地说:“大将如此勇猛,气势如虹,朕还担忧什么!只要攻克城寨,所得的财物尽可分给将士们,朕只想得到土地。”王全斌等人叩头领命。
赵匡胤又说:“朕已为蜀主置办好府邸,一共五百多间,家具杂物一概备齐。要是蜀主投降,他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少,不准侵犯一人,好好地把他们送来见朕。不能伤害老百姓,不能抢夺财物。”
“臣等谨遵教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骁勇善战的主帅刘光义和大将王全斌,带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西川。
而接到警报的蜀都统王昭远,醉醺醺地在蜀主孟昶面前夸下海口:“我此次前去,退敌必定不在话下,就是进取中原,也是易如反掌!”孟昶听了格外高兴。
相似小说推荐
-
趣味的种田日常 (戴唯儿) 2017-10-09完结东方大地,这一家有一个随时智商不在线的女儿,有喜欢坑姐却是姐控的儿子,为姐弟俩补坑的阿娘,沉默...
-
将军,你马甲掉了 (水际) 起点首页封推VIP2018-07-04完结开封府被两大新闻炸开了锅:襁褓里就丢了的相府千金,找回来了!太师府四爷不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