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抬头,看见一位老伯站在他面前,原来又饿又渴的他,眼里只有那满地的西瓜,哪里看得见旁边的守瓜人。
身无分文的萧逸轩实属无奈,心想:我还不如先白吃他的瓜,再问价钱,料想这守瓜人见气温炎热,定会漫天要价,到时我就借口他价钱太贵,坐地起价是坑人,拉他去告官。
主意打定,他将瓜轻轻一拳打下去,只听“嘭”的一声,西瓜四分五裂,红瓤绿皮,煞是好看,馋得他口水直流,赶紧一番胡吃海塞,饱餐了一顿。还别说,这久旱的瓜就是好吃,汁多瓤厚,甘甜如蜜,清凉解渴,沁入心脾,恨不得连皮都吃掉。
虽意犹未尽,却也饱嗝连连,肚子胀得像西瓜一样浑圆。
萧逸轩这才抹了一把嘴唇,不好意思地问:
“老人家,很抱歉吃完才问价钱!实在是在下饥渴难耐,您这西瓜今日算是救了赵某一命。请问我得付多少钱?”萧逸轩心里在猜想守瓜人至少会说个十两八两银子。
只见老人笑着在萧逸轩面前竖起一根指头。
“什么?一锭银子?”萧逸轩正准备把想好的话一古脑甩出来。突然听守瓜人说了三个字,让他彻底泪奔。
守瓜的老人到底说的什么呢?
第61章 初露锋芒
六月流火,去日苦多。自古英雄多蹉跎,难也生活,累也生活。人生多坎坷,江湖有悲歌。王侯末路一文钱,左无奈何,右无奈何!
守瓜老人笑眯眯地说:“一文钱!”
“什么?这么大个西瓜,您只要一文钱?我没听错吧?”
萧逸轩一听到说一文钱,顿时了傻眼,顿时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想,这可怎么办?你可以说人家的东西贵而拒不付账,但人家只说一文钱,世上没有比一文钱还不值钱的东西了,你总不能还说贵吧?可是就是这最不值钱的一文钱,如今口袋里也没有,这不明摆着吃白食吗?
只见萧逸轩突然“扑通”一声给老汉跪下道:
“老伯,是赵某人不耻,我错了!白吃了您的瓜,还请您原谅!在下也是连日赶路,盘缠用尽,其实早已身无分文。却又饥渴难耐,见您这片瓜田,本能的克制不住自己,实属无奈,还望您能原谅!来日若是赵匡胤有发达的一天,定来报答您今日滴水之恩!”
“好啦!老夫说一文钱,其实并没想真的收你的钱,看公子谈吐不俗,想必也是读书人,知道你们斯文人都爱体面,收这一文钱不过是想维护你个体面。既然没有,也无碍,公子不必挂心!”
“请受在下一拜!多谢老伯!敢问老伯贵姓,家住何处,来日赵某好来报答!”
“老夫一生种地为生,这地里长得东西,就是给人吃的,公子今日能吃我一口瓜,也算老夫积德行善,还谈什么报答不报答。只是这大热的天,公子是要去何方啊?”
“对了,老伯问起,赵某不防直说,请问此地有姓郭的吗?”
“老夫的侄子就姓郭啊!我是他大舅,我侄子大名郭威,小名郭雀儿。”
“那您侄子如今在哪儿?”
“他呀!这不是因该死的战争,他在前方带兵打仗呢!不过离这儿并不远。”
“哦!那您知道他的营地在哪里吗?”
“你要找他做甚?”
“在下如今无家可归,身无分文,去打仗也总能混口饭吃,有个栖身之地,早听郭帅威名,却没料想,他正在此地,便想加入他的麾下。”
“唉,打仗苦啊!你若真想去,就一路向北,过了汉水,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
“多谢老伯指点,那在下就此别过!”
“你刚刚说你叫赵什么来着?”
“在下赵匡胤,老伯保重!”
看着赵匡胤离去的背影,老伯摇摇头自言自语道:
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话说那日萧逸轩与守瓜人一别后一路向北,过了汉水,逆流而上,看见前面层峦叠嶂,山势险峻。山后隐隐有一片大营依险驻扎,还有一面大旗在空中飘荡,旗上赫然写着“郭”字。萧逸轩暗想:“那晚在破庙里的白胡子老头说‘遇郭乃安’,莫非就是这里?”边想边朝大营走去。
不一会儿就抵达营前,被营外把守的哨兵拦下,于是上前询问:“请问贵营中的郭大帅在吗?”
那哨兵说:“在,你是从哪里来的?”萧逸轩说:“襄阳。”
哨兵又问:“你叫什么名字,找郭大帅有何贵干?”
“我叫赵匡胤,特来拜见大帅,为国效力。”
“看你像个书生,不在家里享福,以为打仗蛮好玩啊,是要死人的。”哨兵轻蔑地说。
萧逸轩说:“乱世出英雄,不趁现在建功立业,还要等到何时?”
哨兵盯着萧逸轩看了好一会儿,确信他没有开玩笑,于是说:“既然你有这样的大志,我去给你通报。”
这大营的统帅正是郭威,奉命西征,任招慰安抚使,统领所有西路大军,此时正在行军途中暂时休憩,哨兵通报后,郭威召萧逸轩进去,见他一表堂堂,身材魁梧,当下便器重三分。继而又问他从哪里来,家里有些什么人。
当郭威得知萧逸轩举目无亲,从军心切,还遇到过自己的舅舅帮他指了路,便说:“就留在我帐下一起征战吧,要是有了功绩,我会保荐你的。”
于是,萧逸轩轻而易举留在了郭营,真正以赵匡胤的身份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跟随大军奔赴河中,一路上赵匡胤头脑灵活,英勇杀敌,表现突出,立下不少战功。郭威移任邺都留守。郭威待赵匡胤也颇为器重,却始终没有保荐过他。
后来郭威篡位,建国号为周。赵匡胤被提升为补东西班行首,兼任滑州副指挥,没过多久又将赵匡胤派到禁军供职。由于郭威没有子嗣,而义子柴荣当时正值壮年,又通晓军机任侍中,掌管内外兵马,便立柴荣为帝,庙号世宗。北汉主刘崇听说柴荣刚刚继位,便趁火打劫,想来个出奇不意,于是亲自率领三万精兵,还联合辽国的一万骑兵来攻打高平。得到北方的警报,柴荣便亲自率领禁军,日夜兼程地奔赴北方。
谁知汉兵蜂拥而至,个个兵强马壮,颇有吞掉周国的架势。周主柴荣麾兵上前,两军各自持着刀枪打斗起来。刚打了几个回合,周兵明显兵力薄弱,这时阵内忽然蹿出一支骑兵丢盔弃甲向汉兵投降,紧接着又有一千多名步兵也跟了过去。周主见甘心降汉的将领,一个是樊爱能,一个是何徽,禁不住火冒三丈,于是冲到阵前,率军直上,一时间杀声震天。北汉主刘崇见周主亲自督战,命令数百名弓弩手一起放箭,企图射死周主。周主麾下的亲兵急忙上前用盾护住周主,顷刻间盾牌上插满了箭。
赵匡胤见此情形,便对同行的将士说:“主危臣死,我们难道就在这边袖手旁观吗?”
说完便策马跃出,手持一条通天棍,捣入敌阵。短兵相接,越匡胤从顺元大师那学来的一套形意拳法,此时正好派上用场,将他改进的那套长拳发挥出极致。直打得敌军不敢应战,很快将局面扭转,占了上风。
有位名叫慕容延钊的将领,见赵匡胤所使拳当眼熟,也参战其中,其余将领见状也不甘落后,一拥而上。这数十名健将、数千名精兵,同心协力,直杀得敌兵纷纷败退,反败为胜。周主见汉兵败退,一下鼓舞了士兵势气,便率军奋勇直追。汉兵越逃越乱,周兵越追越紧。直到汉主退到河东,闭城固守之后,周主才择地安营扎寨。而樊爱能和何徽等人却并没得到汉主信任,而是拒绝了他们,导致无法入城,没办法只能再次回到周营束手待罪,周世宗气愤地说:
“叛军岂能留?”立即下令将他们斩首。
第二天,周主驱兵攻城,赵匡胤身先士卒,用火焚城。城上的士兵惊慌不已,所有的箭齐刷刷地射下来,周兵防不胜防。赵匡胤的左臂被飞箭射中,血流如注,他轻伤不下火线,包住伤口再次强攻。周主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心想这等忠勇之士真是少有,立即把他召回营中。
后来,周世宗心想屯兵城下不是长久之计,就调军返回汴都,封赵匡胤为都虞侯,兼任严州刺史。
慕容延钊找了个机会将赵匡胤拉到一边问:
“在高平一战中,赵刺史所使用的拳法,在下看着很是眼熟,敢问刺史在哪儿学来?”
“此拳是一位法号顺元的大师所授,后赵某加以改进而来。”
“原来如此,那咱可是师出同门了,顺元大师也是慕容延钊的师傅。赵兄请受师弟一拜拜!”
“竟有这么巧的事?看来咱们和师傅三人真是有缘,师弟请起,日后还要多多相互关照。”
“师弟见师兄一身正气,愿永远追随师兄!”
接下来得知要与唐兵清流关开战,赵匡胤自告奋勇主帅,结果却打了败仗。令赵匡胤忧心忡忡,便去找村人了解当地情形,村人说有个赵学究在村中教学,此人足智多谋,于是赵匡胤便前去拜访。
两人相见后先是大吃一惊,怔怔地望着对方,同时惊讶轻呼道:
相似小说推荐
-
趣味的种田日常 (戴唯儿) 2017-10-09完结东方大地,这一家有一个随时智商不在线的女儿,有喜欢坑姐却是姐控的儿子,为姐弟俩补坑的阿娘,沉默...
-
将军,你马甲掉了 (水际) 起点首页封推VIP2018-07-04完结开封府被两大新闻炸开了锅:襁褓里就丢了的相府千金,找回来了!太师府四爷不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