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将军,你马甲掉了 (水际)


  渊哥哥将她抱起举过肩头,让她看阿乌在笼子里偏着脑袋打量她,精灵的黑豆眼咕噜噜直转。
  “渊哥哥。”阿乌很快就学会了。
  “渊多多。”她还只会这么说,满屋的人都笑得不行。
  她虽小,却明白大家都在笑她,小嘴一瘪,“啊呜”豆大的眼泪就顺着腮边流下来。
  渊哥哥忙笑着将她搂在肩头,摸摸她乌黑的小发揪,任她拱着脑袋把眼泪都蹭他衣襟上。
  “我们囡囡阿乌学得好呀!”屋里人笑得更欢了。
  她照旧把头埋在渊哥哥怀里。
  少年的声音温柔得似三月的风,“囡囡不哭,我喜欢听你喊渊多多。”
  她抬起头,挂着泪露出笑,小脑袋扬得高高的,哼,渊哥哥喜欢!
  后来阿乌被她给教坏了,她已经能脆生生地喊出渊哥哥,阿乌还是每天在笼子里蹦上蹦下,“渊多多,渊多多。”
  “阿南公子?”元二夫人看燕喃呆怔的模样很奇怪,一只八哥而已,那么好看?
  燕喃这才回过神。
  回忆起往事的时候,心头很甜,可被唤醒后发现回忆只能是回忆,那甜就变成了加倍的痛。
  她眨眨眼,努力让眼泪回去。
  “这八哥真可爱。”燕喃笑着,“养得真好,叫什么名字?会说什么话?”
  元二夫人极喜欢这只八哥,见燕喃感兴趣,也来了兴致,“叫八宝,八宝,来说两句。”
  “天牌!地牌!双虎!……”
  全是叶子牌戏。
  元二夫人笑得哈哈直乐,燕喃也捧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笑着笑着都笑出了眼泪。
  “这八哥太有趣了!”燕喃啧啧称道。
  元二夫人也高兴,“哎,八宝,真乖,今儿财神是哪方?”
  “西,西!”八哥见有人捧场,拍着翅膀喊得更来劲儿。“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夫人真会养!四爷是人中龙凤,养只八哥儿也这么厉害,瞧这嘴儿伶俐得!听说呀,这八哥像主人,主人若蠢笨,再精的八哥都说不出话,得这主人聪明……”
  燕喃笑着一顿猛夸。
  待元峥与燕喃离开之后,元二夫人犹自站在廊下,手里拿根柳枝,笑着逗那八哥,“可让你露脸了,得意吧?一会儿我打牌坐西边,要是输了,回来就拔你毛,烤着吃,可记着了?”
  珍珠在旁惴惴不安:“夫人,可看到什么了?脖子上可有结?耳朵上可有耳洞?”
  “呃。”元二夫人讪讪放下柳枝,她给忘了,“再找机会吧。”
  元峥与燕喃回西跨院去,收拾好后还得出门去找院子。
  “那八哥,你特别喜欢?”元峥看燕喃脸上的笑从刚才开始就没停过,看起来脸都快要笑僵了。
  “特别喜欢。”燕喃笑着点头:“我最喜欢八哥啦!”
  元峥没再作声,他并不喜欢八哥,但他喜欢一只叫阿乌的八哥。
  二人带着金豆,绕着梁府逛了一圈,直花了一整日,后来还是在牙行的推荐下,找到在梁府西南角一个两进小院。
  离梁府和元府都很近。
  燕喃倒是比较满意,唯一犹豫的地方就是,太大了。
  她一个人住,一间房就足够,更何况越大的地方,要花的银子就越多。
  “就这儿吧。”三人跟牙行姜老三从院里出来,元峥帮她拍了板。
  “等等。”燕喃劝住他,“我再想想,姜大哥,还有小点的地方吗?”
  姜老三是个瘸子,锁了院门,一瘸一拐走到燕喃跟前,“这位公子,这可是榆林巷,全是高门大户的,就这种小院,只是各府上那些下人住的房,再小的,真没了!”
  “就这个,挺好。”元峥手伸到袖兜,“从幽州回来一路的花费我还没还你,这院子我先帮你付两个月租金。”
  姜老三咧着嘴直笑,连连点头,竖起大拇指,“四爷果断!果然是做大事儿的人!是您的朋友,保金什么的您看着意思点就行,不信谁也不能不信您啊?”
  燕喃还想阻止,一个月租金就是五十两银,幽州这一路也没花那么多,她不就倒欠四爷一笔了。
  眼见元峥已经掏了银票,咬了咬唇道:“行,多谢四爷,等我……,定会再还你。”
  三人回府已是暮黑,第二日便是蹴鞠会。
  燕喃早早躺下,一想到要见到春妮,又翻来覆去睡不着,睁眼到夜半,方恍惚睡去。
  ……
  第二日一大早,燕喃和元峥带了金豆、鱼肠,和元二元三一起往留仙园而去。
  几个少年刚离开,一辆半旧马车也“咯吱咯吱”驶出了角门,赶车的是元太师贴身侍从钟永。
  “先去观澜义学,再去真庆学堂。”元太师靠在马车后垫上,闭上了眼,他希望尽快见到娘娘。


第057章 圣女娘娘

  真庆义学堂是元太师办的三所义学之一,位于皇城东门口外“真庆观”后头。
  真庆观本是座香火凋敝的半废道观,已有数百年历史,听说前朝昌盛的时候,也曾经香火信客不绝。
  只因官家重佛轻道,到了这一代,真庆观便渐渐成了座清观,人迹渐绝。
  后来不知打哪儿来了个道姑,也不知哪年在里头住下,日日独自开门、打扫、进香、关门,倒是时时将观内几座天尊、真人像打理得干干净净。
  后来那道姑又收了几个女弟子,观内又偶尔有女眷上门求签问道,据说还挺灵验,一传十十传百,来求签的也就越来越多,道观算是又活了过来。
  真庆观最后院的一片殿堂,原本供奉的伏羲、神农、轩辕三皇像,称三皇殿,如今都只剩下三个坐墩,金身已不知去了何处,彻底空置下来。
  这偌大的地方便被元太师给租用来办学,又将与前院中间的隔门锁死,以免扰道姑清修。
  这义学堂本没有名字,为称呼方便,渐渐被人称作真庆学堂。
  真庆学堂专收开封府内家贫又颇有资质的好学弟子,从六岁到十六岁不等,免束脩,只要有足够好的资质便可进学。
  但极少有人知道这学堂背后的创办者,乃是当朝太师大人。
  是以元太师溜达到真庆学堂时,院坝里头的玩耍蹴鞠、投壶、铁环的孩子们,也不过以为来客是个普通老者而已。
  “您来了。”掌院李尧恭恭敬敬侯在后院门口,将元太师迎进屋内。
  “嗯。”元太师并不多言,点点头,带着随伯进了屋。
  “您可要先用茶?”李尧年过三旬,面容沉稳,貌极普通,正欲抬手端茶的右手,却只有四个手指头,小指是断的。
  他是元太师门生之一,丁亥年取了科考二甲第六十七名,先放了个州县小官,后三年绩优,入京御史台。
  因上告刘渭宦官擅权,被卷入五年前的科考舞弊案,遭贬官流放,幸得元太师保出,隐于此学堂,再不入仕。
  此间学堂先生,均是像他这样入仕不利的官身或是落魄举子。
  元太师摇摇头,“不必了,你在外头照常就是。”
  李尧一躬身,目送元太师往后头走去。
  这院子最后头是个香堂,原是道观中惩罚犯错的道姑跪天尊的,四面无窗,中间一尊真人大小的天尊像披着红布,站在基台上,颇有几分煞人。
  元太师先跪在天尊面前蒲团上,磕了三个头,再起身,竟是掀开那天尊红布,钻进去绕到天尊像身后。
  他轻车熟路在天尊像身后不知怎么动了动,那天尊后背竟悄无声息往下落去,一扇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门赫然出现在石像身后。
  门内隐隐可见一坡往下的台阶,元太师从怀中掏出火折,独自往下走去。
  台阶尽头是一条宽敞通道,且没有闭塞之感,似有通风之口。
  台阶下站着一女子,身穿道袍,手提风灯,见到元太师一躬身,“您来了!”
  元太师点点头,“娘娘出关了?”
  “是。”那人提起风灯,引着元太师往前走,风灯映上脸容,是个面容古朴的道姑,长眉入鬓,看起来温婉和善,“娘娘正等着您。”
  元太师跟着往前走,昏暗黄光照亮四壁,泛青的白石板一路铺得整整齐齐。
  直走了十丈许远,面前一道石门,门上中间一道内嵌的圆形石锁,圆圈中的花纹,赫然是一只展翅斜飞的燕子。
  道姑抬手,轻轻敲了石门三下。
  片刻后,那石门如那天尊像身后的门一般,悄无声息由中间向两侧滑开,石门后空无一人。
  道姑与元太师抬脚穿过石门,石门再悄然合上。
  门后仍然是通道,却如迷宫一般四通八达,道姑带着元太师在里头绕了半盏茶的功夫,方来到一条通道尽头,一间石室。
  石室中随处都铺着软毡,连墙壁都不例外,壁顶悬了盏昏昏暗暗的宫灯,中间一道垂帘,靠墙有一张桌、一叠纸,一砚墨,除此之外一无他物,只中间一把椅子,上头坐着一个身穿墨色长袍的人。
  那人,双腿无力地垂在椅前,两条胳膊罩在长长的宽袖里,看不见手,身子静静靠在椅背上,头上裹着方帕,看不见头发,脸上的皮似脱水的土豆,干瘪地皱成一团,五官都陷到皱纹里,闭着眼,一动不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