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俞三瘦瘦高高,模样也最为俊秀,只过于清瘦的脸带了丝尖酸气。
他闻言愕然,回头看看身后同样愣怔的两人,又惊讶地看看元峥,“四爷认识我两个弟弟?”
元峥也愣住。
林九渊认识俞家所有的少爷,可元峥应该只认识在京城生活了好多年的俞三才对。
不过他反应很快,嘴角挂起一抹浅笑,淡淡道:“同你一起,又是少爷模样,自然是你两个弟弟了。”
俞三“哦”了一声,并没在意这些细节,背着手往前踱了两步,打量着元峥笑嘻嘻道:“四爷怎么会在这儿?莫不是考科举无望,想另辟蹊径往战场上寻个出路?若太师府能出个武将,可真是,一桩佳话!”
开封人都知道,元太师府,一门四进士。
元太师就不用说了,先帝重臣,手头教出过四位皇子以及当今皇上,亦是当代大梁文人领袖。育有两子,均在二十岁之前拿到了进士出身,如今老大任国子监祭酒,老二在实录院任修撰。
长孙元峒,更是年仅十八便取了二甲头名,如今外放在江南东路知宣州事。元二爷、元三爷也都已过解试,拿到解额。只这位元四爷下场考了两次,不但没过,还每次都惹祸!
第一次,连睡了两天,呼噜声响遍考场,后被考监给揪出门去。出来后被周遭考生联名上告其扰乱考场秩序,闹了不大不小一场事,直接把元四爷给闹火了。
永宁帝当廷斥了元太师一顿。
第二次,好歹没睡,提笔就在试卷上画画,画一个个小人打拳踢腿,生生把试卷画成了武功秘籍。
气得五品的解试主考捧着官帽就去了太师府告状。
元四爷考科举,在开封府已然成了家家户户知晓的笑话。
燕喃前世时也曾听寿阳公主说过这位元四爷的轶事。她是林家这样的武将世家出身,自然不觉尚武有错,只觉元四爷有趣。现在多了二十一世纪的意识,又觉元家太不懂因材施教,元四爷只是不适合走科举这条路而已。
不过,见这俞三爷如此说话,还是有些讶异。
从身份上来说,太师府的嫡孙,怎么都比平津侯嫡孙高,怎么这俞三说话敢这么难听?
元峥脸上仍挂着那有礼的浅笑,淡淡回应:“是我想多了,本想去幽州看看能不能杀几个北蛮,没想到连俞三爷这样的幽州儿郎都跑了。”
他轻叹一口气,微微摇头,似是无限失望:“元某白跑了一趟。”
俞三脸色一变,北蛮来了,不跑,难道等着被杀吗?
元四爷的话说的也没错,他们是逃离幽州,可就是被他这么一比,好像他们是夹着尾巴逃走似的。
俞五个子敦实,见俞三吃了瘪,阴恻恻上来帮腔:“久闻四爷武艺高强,最擅箭术。我们这些只知读书的,自然不敢往前冲。”
“咦?”一把脆生生的声音响起:“俞五爷只知读书?怎么永湖先生不是这么说的?”
小哑巴燕喃虽只在俞府待了两个月,也知道这位庶出的俞五爷,最是疲懒不爱读书,日日被先生拿着戒尺敲手板心。
就这样的人还敢说自己只知读书?脸皮真厚。
俞五仗着元四不知俞府情形,纯粹只想帮俞三找回脸面,哪想得到被这元四一个随从给抢白,人家还能说出在俞府西席永湖先生来!
他涨红了面皮,恶狠狠瞪了燕喃一眼,“爷们说话,有你插嘴的份吗?”
俞三的眼神这才落到燕喃身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厮,不过,似乎哪儿有点奇怪。
是了!
怎么包袱小厮不拿,反而四爷自个儿拿?
俞三的眼神在燕喃身上狐疑地打转。
元峥不想和他们打嘴仗,举起挂着包袱的胳膊一拱手,“几位先歇着吧,若想叙旧,回开封府再见。”
说完袍角一甩,带着燕喃往偏院走去。
剩下俞家三兄弟兀自站在院中。
俞五回头看看俞三,见他仍愤愤瞪着元峥背影,悄声道:“三哥,就这小子抢了唐依妹妹?”
俞三冷冷横他一眼,“别混说!”
领头折身往前院走去,走过俞五身边时,又扔下一句,“她算你哪门子妹妹?”
唐依是俞三亲表妹,也是殿前司都虞候唐井的独女。
俞五是俞家大房庶出,向来在俞三面前矮一头,不敢反驳,脸色阴晴转了几转,又瞪向二房的俞六,“你不会帮忙说两句?”
俞六个子最瘦小,被俞五一吼,垂头低低道:“元四,四爷,是,是,太师……”
俞五一挥手,不耐烦道:“算了算了,就你这结巴,还是别说话了!”
说完追上俞三,一脸诚恳道:“三哥,这元四爷好歹是元太师的孙子,咱们这么得罪他,会不会?”
俞三冷哼一声,“你懂什么?到了开封府你便知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他元太师名声早已败了。不过仗着有先帝的圣眷,得了太师这个虚位,还有些固执的门生捧着。否则,以他现在的风评,第一大儒的名头,早该换人了!”
“换成谁?”俞五对开封府远没有俞三熟,愣愣问道。
俞三挑唇一笑,“当然是我老师,徐国公,梁少宰。”
俞五跟在他身后,默默翻了个白眼,不就上赶着让梁少宰教他写了几篇字儿嘛,就赖着人喊老师了。
燕喃跟在元峥身后进了偏院,一股浓烈的牲畜臭味儿飘来。
原来这偏院正挨着马厩,刚放下包袱,就听到墙外头传来一把熟悉无比的声音:“……王八羔子你良心呢,人还没死呢!”
燕喃和元峥对视一眼,金豆?
第022章 找米
燕喃与元峥二人忙从后门出去,穿过一条暗巷,墙外头就是马厩。
金豆正在马车旁和一个驿卫争执不停,气得招风耳一抽一抽的。
“金豆,怎么回事?”元峥走过去。
“师傅!”金豆一见元峥,腰板挺得更直,手往后一指,义愤填膺道:“这一老一小只想在马棚里留宿一宿,这军爷还想把人扔出去!老人家头发都全白了,要是你爹被人这么赶,你乐意吗?”
最后一句是对那驿卫说的。
燕喃这才发现,金豆身后干草堆里,躺了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旁边还坐着个垂髫小童,不过十岁左右模样,一边半扶着老人,一边用衣袖抹泪。
那驿卫被金豆缠得头大,揪着一张脸不耐烦道:“你们看他模样,分明是疫症,这些日子从北边来的流民太多,城主发令了,带疫症的一概留不得。”
那小童哭哭啼啼道:“我说了,爷爷会治疫症,他就是给人治病才染上的。只要爷爷醒了,他就能给自己治,呜呜呜,求你们先给爷爷点吃的……”
那驿卫挥着手匆匆道:“听见没,听见没,就是疫症,赶紧走!你,就你,招风耳,要再捣乱,也一起走!”
疫症?燕喃皱皱眉,她到了二十一世纪才知道,大梁人人畏惧的疫症,不过是流感而已。
燕喃来到老者跟前,半蹲下问那小童,“小弟别哭,你好好说说,你爷爷都有些什么病症?”
小童放下衣袖,黑白分明的眼睛水汪汪看着燕喃:“这位哥哥会治病?”
“额,你先说说。”
“咳嗽、流涕、发热、头晕、怕冷,嗯,没了。”小童一本正经。
燕喃寻思着,果然和流感症状一样。
“你爷爷确定能治自己的病?”燕喃问道。
小童点点头,抹着泪,“能,爷爷都治好好多得这病的人了,可惜这次药用光了,我们想去城里备药,爷爷还没撑到就倒了。”
燕喃不觉得这病有何难,元峥却听得心里一动。
大难之后最怕疫症,尤其是军营中,猛疫比敌人还可怕。
若这老人真有治疫之法,那对大梁军力来说,无疑于一剂补药。
驿卫则一甩头,对小童的话嗤之以鼻。
疫症,真有那么好治,大伙儿也不会防疫如防虎了!
燕喃倒是松口气,她手头的药,至少能让老人退烧醒过来,那样的话,不管是不是疫症,老人可以自己解决就好。
她回头对驿卫道:“军爷能不能通融让他们爷孙上我们那儿住一宿。”
驿卫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你们不怕死,我还怕呢!驿站有了疫情,我这脑袋可保不住!”
元峥走过来蹲到燕喃身边,颇疑惑道:“你会治病?”
燕喃眨眨眼,“我有药,可以让这位老伯醒过来。”
元峥不是百分百相信燕喃,可他相信她那个神奇的袋子。
以他身上的伤,寻常草药恐得三天才能结痂,她的药,一晚便结痂了。
元峥站起身,“这位军爷,那请容这爷孙二人今晚暂住这后院可行?这老人家是位大夫,若能救了他,也算是救了许多遭病之人。”
“就是!”金豆帮腔:“你难道就不会生个病拉个稀?”
驿卫不耐烦地直挥手:“不行不行,你们说能救就能救啊?万一死在驿站怎么办?”
元峥无法,皱皱眉,“那若是太师府元四公子说能救呢?”
驿卫一个激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