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姀在大周?”等看完了晋九的书信,皇后一脸错愕的向着晋皇看去。
“你再看看大周皇帝的信。”没有否认,这两份书信,晋皇皆已经看过,他如此说,皇后又去看大周的国书。
上面的内容,有部分是跟晋九相同的,那就是说明她跟晋皇的嫡公主,此刻在大周。
除此之外,还向晋皇致歉,毕竟阿姀到了大周之后,差点就出了意外。
事实上,就算不道歉,这事儿也说得过去,谁能想到,晋国的嫡公主,会跑到大周来?
不仅仅来了,身边竟没人跟随,若不是遇见元承他们,谁又能想到,晋国的公主,竟然在大周?
“陛下,尽快派人去大周,将阿姀接回来吧?”两封书信看完,皇后来到晋皇身旁,冲着他行礼道。
“你先别急,虽说出了些意外,可幸好被及时救了,眼下,阿姀跟大周的太子与长公主在一起,其实没有坏处。”
伸手扶起皇后,握着她的手,晋皇宽慰着她。
“之前咱们就猜测,阿姀可能离开了晋国,果然,她去了大周,咱们的公主,倒是个有本事的,能甩开那么多人,悄悄离开晋国。”
“你也知道,晋国到大周并不算近,她一个姑娘家,到了大周不说,如今还跟大周的皇族做了朋友,她这性子,倒像极了小九。”
晋皇口中的小九,说的正是晋九,兄妹俩一母同胞,晋皇的皇位,正是依靠着晋九去大周求助,才能够安稳,感情自然是好的。
若非当初,晋九有了顾慎之的孩子,只怕晋皇舍不得她远嫁。
“这孩子,从小便顽皮,瞧着倒是个端庄淑女,可骨子里,却并非表面那般。”
听晋皇说完,皇后不由得摇头,“陛下是如何想的?”
“之前咱们不知道她在何处,处处担忧,如今知晓她在大周,跟大周皇族的关系不错,也就放心了,想来,再过不久,她便会抵达大周京城。”
“到时候,有小九在,就更不需要担忧,女儿家出门走动走动,见见世面,倒也不错,等之后,让小九派人将她送回来便是。”
看过书信之后,晋皇的心里,就有了盘算,他如此说,皇后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
“说起来,朕倒是还有个想法,只是怕你不愿意。”烤得暖和了,晋皇拉着皇后的手,向着软塌走去。
“何事?”夫妻俩坐下来,皇后看着晋皇,十分好奇。
“朕听说,大周的太子,是个俊逸非凡的少年,比阿姀要大一些,此番阿姀去大周,虽遭受意外,幸好被大周太子所救。”
“这一路上,孩子们结伴而行,保不齐会有些咱们意想不到的事儿,若咱们的公主,跟大周太子之间,真能有些什么,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陛下的意思是,想让阿姀跟大周太子联姻?”皇后微微皱眉,显然是舍不得的,她虽然生育了几个孩子,可就只有这一个女儿。
“朕是何意,其实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两个孩子的想法,若两情相悦,倒是好说,反正咱们晋国跟大周之间,本就是友国,还有着姻亲。”
“若阿姀嫁给了大周太子,将来便会是大周皇后,倒是能让大周跟晋国的关系,更近一步。”
“可是……”皇后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
阿姀是她跟皇上的公主,之前会离宫,正是因为她跟皇上一意孤行,要为她定下一个她不喜欢的人。
她渐渐大了,婚事必然要提上日程,虽说晋国之大,有许多青年才俊,可要挑的一个谁都称心如意的,其实也不容易。
依着阿姀的身份,嫁给谁,都是下嫁,说实话,她心里是舍不得的,可又有谁,身份能比皇帝的嫡公主尊贵呢?
若真能跟那位大周太子两情相悦……这身份倒是般配,只是不知道,大周太子是何模样,相貌上又是否配得上?
但凡是做父母的,思虑总会多一些,一想到女儿的婚事,皇后不知不觉的,心里的想法就越扯越远。
“朕虽未曾见过大周皇帝,却曾无意中听说,大周皇后,乃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你先别急着瞪朕,朕跟大周皇后又没什么关系……你别掐朕啊,听朕说完……”
有些无奈的拉住皇后的说,晋皇继续解释着,“大周皇帝跟皇后的太子与长公主,是龙凤胎,据说兄妹俩像极了皇后。”
“朕想着,母亲既然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那像极了她的孩子,必定错不了,相貌上跟咱们阿姀,绝对配得上。”
“至于身份,就更不必说了,还有谁能比天子尊贵?等之后,这大周太子必定是要登基做皇帝的。”
听他说到这儿,皇后这才松开掐着他腰间的手,“话虽如此说,可孩子们的心意,咱们不知道,说这些为时尚早。”
“再者,也不知道大周的皇帝跟皇后,是如何想的?若陛下真的有意,不若先写信试探一番,过了年,阿姀就该十一了。”
“若大周皇帝跟大周的那位太子,皆有此意,咱们也好早些筹备,两国联姻,可不是小事。”
两国相隔甚远,一来一往的书信,就得花费不少的时间,必要之时,该由大周派出使者来,前往晋国,商讨婚事等种种事宜,可是马虎不得的。
“是,朕正有此意,明儿个便给大周皇帝写信,也顺便问问小九的意思,到底是阿姀的亲姑姑,总不至于坑了自己的侄女。”
“眼下也快过年了,正好连同年礼,一起送往大周去。”
第790章 番外41
晋国皇宫内发生的事儿,阿姀是不知道的,其他人更是。
眼下,孩子们又到了一处落脚点,一个个皆已经收拾妥当,打算出门去逛逛。
“这次咱们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小半月,之后会继续往京城去,只不过,想回京过年是不大可能了。”
挽着阿姀的胳膊,另一边跟着小满,元蓁看向阿姀,同她说着。
“不能回京过年,那咱们在哪过年啊?”对此,阿姀倒是没什么意见,难得来大周,有机会四处看看,自然是好的。
“会选择一处热闹的府城,在那儿过年,这几天,我哥正跟侍卫们商量呢。”
虽然元承是主子,可有些事情,还是要跟手下人商量的。
如此,才能方便属下更好的按照他的想法行事。
“这样,我自然是没意见的,大周许多地方,跟晋国都不同,我以前从不知道。”
“虽说在宫里,也能看到一些跟大周有关的书籍,可到底,书本上的内容,不如自己亲眼看看。”
不管在哪处落脚,对她的影响都不大,只是过年的话,菜式必定更丰盛,只她自己肯定不成,要有人帮衬才行。
如今孩子们的吃喝,大都是自己解决,除了刚到某处,会在前几天品尝当地特色外,寻常就自己做。
男孩子们帮忙择菜,女孩子们则各显才艺,其中以阿姀为主。
至于饭后刷碗,便是侍卫们的事儿了,他们的伙食,不需要阿姀来负责。
按照元蓁说的,在此处住了小半个月之后,孩子们再次出发,经过元承跟侍卫们商量,定好了直接前往最后一个落脚的地方。
已经有侍卫先行前去,为孩子们准备住处,以及各种需要的东西。
孩子们一路走走停停,往目的地走就是了,其他的不必担心。
天越发冷了,一个个都穿的不少,以往会骑马而行,如今都在马车里。
出门在外,也没那么多忌讳,马车足够大,孩子们聚在一起,不仅热闹,还很暖和。
这两天,小满有些风寒,其他人说话的时候,她就在一旁不断的擦鼻子,倒是吃药了,可一时半会的,也不可能立即就好。
原本她想自己坐一辆马车,免得过了病气给旁人,可她自己又实在是孤单,其他人也都不在意,她就留下来了。
等到小满好了,元稚又染上了,这事儿不怪小满,纯粹是他自己的事儿。
住客栈的时候,洗完了澡,也不等消汗就去找裕衡玩,裕衡倒是没事儿,他受了凉,不住的打着喷嚏,又不注意,擦鼻子很用力,鼻头通红,看上去十分滑稽。
进入腊月下旬,孩子们这才到了地方,幸好,元稚的风寒也好了。
眼看着要过年,孩子们休息了几日,一起去街上采办过年需要的东西。
如同平常一样,元蓁跟阿姀带着小满在前面走,顺便买买买,至于男孩子们,则跟在身后付钱,以及拎东西。
几天下来,一个个累得不行,说什么也不要再出门陪逛了。
倒是女孩子们,仍旧兴致勃勃,虽说就快过年了,可新衣裳还没着落,索性去了布庄,找寻那种直接做好的成衣。
还别说,真就有合适的,料子也不错,偶尔哪里不妥当,直接让布庄的人改了就是。
“孩子们来信了吗?”瞧见周璟从殿外走进来,顾瑾之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