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妹妹怀孕了?我在外许久,写信什么的也不方便,偶有通信,却不知她怀孕的事儿。”
“娘娘说她折腾的厉害,可请了人给调理?”个人体质不同,反应也不同,顾瑾之怀孕那会儿,没怎么折腾。
偶尔有不舒服,这后宫之中,有淮北云氏的人,还有白芷在,很快也就好了。
连氏在宫外,自然没有这样的待遇,但周钧心疼她,特意跟皇上请求,给找了太医为连氏安胎。
虽然如此,作用却不大,还是有许多的不舒服。
“你才刚回来,先在宫里住段时间,正好元承跟元蓁生辰,等生辰之后,孩子们会随着我大哥出宫游历。”
“你先歇段时间,等连氏那边好一些了,你再去看她。”
京城外,有蒋氏的庄子,京城内也有能住的宅子。
虽然她出去几年,却一直都有人打理,但她才刚回来,对于皇后的邀请,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蒋氏在宫里住了下来,并且在二月二兄妹俩生辰那天,跟帝后一起,陪着孩子们过了今年的生辰。
往年的生辰,都是请小伙伴进宫来,陪着孩子们玩耍。
今年不同,兄妹俩满十岁后,要出宫游历,明年甚至后年的生辰,可能都不会在宫里过。
所以,商量之后,今年的生辰宴做出了更改,由帝后全天陪着孩子们过生辰。
蒋氏的归来,让生辰宴多了个人,孩子们对于蒋氏并不陌生。
孩子们出生的时候,蒋氏就在宫内,时常给他们做好吃的,还做衣裳。
后来出了宫,也没忘记孩子们。
偶尔给京城送信的时候,蒋氏还会额外准备东西,专门给孩子们。
因此在生辰宴上看到蒋氏,孩子们觉得十分惊喜。
生辰宴之后,早就收拾好的孩子们,在宫里又住了两天,才随着顾安之一家,往边关而去。
顾瑾之同周璟一起,亲自将孩子们送到京城外,依依不舍的瞧着孩子们远去。
“走吧。”转头去看顾瑾之,见她眼圈通红,周璟将她揽在怀中,低声劝着。
因着她心情不好,还特意带着她在京城里转了一会儿,这才回宫。
原本,蒋氏是想出宫的,可瞧着孩子们离开,她打算再住两天,陪陪皇后。
也亏得有她在,陪着顾瑾之聊天,才让她的情绪渐渐有所缓解。
等到蒋氏真正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连氏的反应,已经减轻了不少,正适合蒋氏去探望她,陪她说说话。
离开京城,顾安之一家带着元承、元蓁几个孩子,向着边关而去。
夫妻俩知道,帝后让孩子们出来,是希望他们游历一番,长长见识,尤其是太子元承。
所以,夫妻俩在商量之后,带着孩子们边走边停,让他们可以感受这一路上,不同于皇宫,不同于京城的风光。
对于元承跟元蓁几个孩子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虽然在宫里的时候,通过游记什么的,可以知道大周内的一些地方。
可书本上的,再怎么说,都比不上亲眼所见,亲自感受。
“大舅母,我听说,您会易容?”休息的时候,元蓁凑到妤宁身边,低声询问道。
“殿下怎么知道的?”妤宁会易容,除了伤身体的那种之外,普通的也会。
“听我母后说的,大舅母,能不能教教我?”嘻嘻笑着,元蓁的言语间带着恳求。
“倒也不是不能,可殿下得告诉我,你为何想要学习易容术?”
元蓁乃是皇后娘娘的亲生女,又是丈夫顾安之的外甥女,叫自己一声舅母,冲着这一声,她想学易容术,就可以教给她。
可她必须要弄清楚,她为何想要学习易容术,若只是好奇,想学着玩,倒也没什么的。
若有别的什么想法,她就必须要弄明白,万一她用自己教的东西闯祸了,那可如何是好?
“就是好奇,所以想要学学,您也看到了,我跟皇兄长得一样,学会易容术了,偶尔用一用,十分新奇。”
倒是没隐瞒,元蓁将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给了妤宁。
听她说完,妤宁想了想,冲着她点头,“既如此,就教给你,但咱们约法三章,万不可用易容术做什么不该做的。”
“舅母放心,我能做什么不该做的?”从小到大,她虽然捉弄过人,却从未闯出什么大祸来,论起闯祸,自己可比不上元稚。
她应了下来,妤宁跟她约定好,这一路上,先给她讲一讲关于易容的事儿,等之后,有机会停留一段时间的时候,再教给她。
对此,元蓁没有任何意见,连忙点头答应,她想要跟妤宁学习易容术的事儿,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等她走了,顾安之到了妤宁身边,低声问了几句。
知晓是想学习易容术,叮嘱了妻子几句,这才去忙别的事情。
根据他所观察的,几个孩子之中,只有二皇子元稚,跟自己的侄子裕衡喜欢闯祸,其余的,就算调皮,也都有分寸。
“干嘛去了?”递给元蓁一块糖,想到刚才看到的,元承关切询问道。
第754章 番外5
元承的这个习惯,还是从小培养的。
元蓁爱吃甜食,可因为还小,牙齿尚在发育,所以顾瑾之约束着她。
但她无法时时刻刻的看着元蓁,于是,这个很重要的任务,就交给了元承。
元承来控制她吃甜食的量,久而久之,一年又一年,这个习惯就彻底养成了。
元承身上,总是带着元蓁爱吃的糖块,或者别的什么,总之都是甜的。
偶尔给元蓁一点,元蓁每次都挺高兴的的。
兄妹俩之前,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秘密,所以元承问起来,元蓁就将自己跟妤宁商量的事儿,跟元承说了。
“皇兄,你说,咱们在外游历个一年两年的,我学会了易容,到时候回京城,在母后面前,她还会分出咱们谁是谁吗?”
兄妹俩是龙凤胎,本就十分难得,更难得的是,长得一模一样。
到如今,依旧如此,想必再过几年,从身高上,能够完全区分出兄妹俩来。
但最近两三年内,还不一定。
许多人都分不清兄妹俩谁是谁,因为元蓁身上穿着的,跟元承一样,最多就是颜色上有差别。
哪怕是周璟,都无法完全区分出兄妹俩来,倒是顾瑾之这个做娘的,每次都能轻而易举的分出兄妹俩。
除了她之外,季珩也有这个本事,他能够区分出兄妹俩这件事,一直让大家挺惊奇的。
就连季珩自己,也是如此,可他就是能分出来,毫不费力。
“到时候,试试不就知道了吗?等我也去跟大舅母说一说,咱们两个一起学,没准回去的时候,母后也分不出来了。”
对于季珩能够分出兄妹俩的事儿,元承一直觉得有那么点别扭,但他不说,只藏在心里。
尤其是最近几年,越发别扭,大概是总能看到他跟元蓁走的比较近的缘故。
季珩丝毫不知,自己准确的直觉,会在以后,给他增添不少的麻烦。
休息好了,顾安之带着孩子们继续出发。
京城跟边关距离不近,紧急情况下赶路,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他们不急不缓的走着,路上时常有停歇,所以足足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到达边关。
宣国被攻破之后,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找大周的麻烦。
都知道大周跟晋国联姻,两国是友国,若真有谁主动挑衅,就做好变成下一个宣国的准备。
边关内外都很太平,回到边关之后,顾安之稍作休息,便开始在边关内外巡视。
孩子们都跟随着,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守卫都比过去多了两倍还多。
毕竟其中有太子,有长公主,还有二皇子,三个身份最尊贵的孩子都在边关。
除了他们,还有自家的侄子,侄女,以及皇室宗亲跟朝中大臣们家中的孩子。
巡视的过程中,元承问了不少问题,还有季珩,就连元稚都有问题。
针对他们的问题,顾安之一一讲解,十分耐心。
从几个孩子们的问题中,顾安之察觉,二皇子元稚,对于行军打仗这方面,似乎有着独到的想法。
别看他还小,读书也不如哥哥姐姐们用功,可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他就不成。
早在之前,周璟就察觉到,元稚虽然读书不行,但其他方面,却很出色。
这也是为何他会同意元稚不满十岁,就随着元承跟元蓁一起出来的原因。
他跟着一起来边关,对他有好处,也顺便让顾安之瞧瞧,他是否有天分?
若是有,或许可以让顾安之将他留在身边,认真教导。
以后,等到他们都长大,或许可以让元稚,取代顾安之的位置,来守护大周的边关。
毕竟,顾安之会老去,元稚是元承的亲弟弟,由他来守护大周,不管是元稚,还是他,都能够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