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安之跟顾慎之,也都坐了下来,顾慎之瞧了瞧父亲,再看看大哥,“娘,您有何事吩咐?”
“还能有何事?瑾之都要做娘了,你们两个,到底何时能娶个媳妇回来?”
瞪了顾慎之一眼,别看小儿子的名字叫慎之,性格却滑不溜丢的,比起丈夫年轻的时候,还要难缠。
“娘,瑾之要做娘,是因为她是女子,又是皇后娘娘,才十六岁就嫁入皇室了,做娘自然早。”
“孩儿跟大哥十六岁的时候,还忙于建功立业呢,哪有功夫儿女情长?再说了,自从先皇下旨,咱们一家都谨小慎微的,就更没工夫去想那些了。”
听母亲说完,顾慎之连忙开口,一脸的冤枉。
若不是先皇的旨意,顾方氏是想多留女儿几年的,到时候,找个家世人品宽厚的,女儿嫁过去不会受委屈。
却不想,先皇看中了自家的闺女,赐婚给了被立为太子的当今圣上。
所以的计划都被打乱,为了女儿的将来,许多事情,不得不提前谋算。
“哎,过去的事儿,就不说了。”摆了摆手,顾方氏看向顾安之,“安之,你跟娘说说,到底如何想的?”
“娘,您大可放心,孩儿喜欢的是女人,将来娶回来的,也只会是女人。”
一番切磋,总不能白白挨打,事情的缘由,顾安之已经弄清,不免哭笑不得。
她如此说,顾方氏有些不好意思,是她误解了。
这也不怪她,前几天出门,她可是亲眼看到两个大男人抱在一起,模样亲密。
“娘,孩儿也只喜欢女人,将来娶回来的,也绝对女人!”
虽说顾方氏没看他,但顾慎之还是连忙开口,跟顾方氏做了保证。
“皇上回京之后,孩儿就得离开,这会儿订下婚事,也不知何时能回来,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吗?”
“再者,我是习武之人,心思没那么细腻,您找的那些姑娘家,若是嫁给我,只怕会受委屈。”
顾安之所想的,是以后从军中的人家里,挑选个合适的姑娘。
京城里的女子,一个个娇滴滴的,他不想招惹。
顾安之如此说,顾方氏跟顾侯爷对视一眼,也知道他说的有理。
可到底,在他这个年岁的,大都成亲了,做父母的虽说希望孩子幸福,难免还是会有着急的时候。
“娘,您若是选好了人家,不若让慎之去看,他跟孩儿差着两岁,不也正合适?”
向着顾慎之看去,顾安之的脸上,露出笑意来,瞧着他的笑,顾慎之就觉得汗毛直立。
自家大哥什么性子,他最清楚不过,显然,这是没消气呢!
听顾安之说完,顾方氏将目光,转移到了顾慎之身上,仔细想一想,似乎确实如此。
大儿子不成,这不是还有小儿子吗?
“那就这样吧,找个机会,相看相看。”顾方氏琢磨着,找机会,请人来府中做客,到时候让小儿子在家,偷偷瞧一瞧。
又或者,求得姑娘的小像,给小儿子看,这样更稳妥些。
到底是闺阁中的姑娘,怎好直接出面,让外男相看?
眼见着娘亲将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顾慎之暗暗叫苦,他才不想成亲呢!
不过,当着他爹的面,这话他不敢说,大哥已经坑了他,应该不会找他切磋了。
他要是在这儿反驳他娘,他爹下一个,准要找他切磋,他的功夫,可不如大哥,到时候一定比大哥惨。
如此想着,顾慎之的脸上,露出面对母亲时,一贯的乖巧笑意,让顾方氏十分满意。
“行了,有什么事情,你们该忙就忙去吧,我琢磨着挑些料子,给瑾之的孩子,做几件衣裳。”
虽说不知道男女,可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也不拘男女,况且,她做的是贴身的小衣裳,只要花样别选太有标识的,倒是没什么问题。
出自于她手里的小衣,女儿用着也更放心些。
顾方氏发了话,屋子里的三个大男人,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瞧着她离去,爷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没说话。
顾慎之想要开溜,可父亲跟兄长都没发话,他不敢走。
顾安之想去敷敷眼睛,毕竟还有事情,被人看到了不好。
顾侯爷琢磨着,前几天听到有人说闺女坏话,还说若闺女这胎生下的,是个公主,那就得劝着皇上多进后宫,雨露均沾。
当时他就将那些人暗暗的记在了心里,或许,趁着两个儿子都在,应该给闺女出口气去。
于是,他看向顾安之跟顾慎之,示意他们到自己近前来。
兄弟俩迟疑着,最终还是一咬牙,站在了顾侯爷面前。
“别紧张,不收拾你们,给你们安排个好活。”凑到兄弟俩面前,顾侯爷轻声低语几句,顿时,兄弟俩的脸上,露出了跟顾侯爷一样的神情。
等交代完了,父子三人这才分开,各自按照计划,去忙自己的事儿。
回京的车队,平稳的走着,顾瑾之坐在马车内,好心情的同周璟讨论孩子们的名字……
第166章 京城里的热闹
“娘娘。”知书从殿外走进来,冲着蒋昭华行礼。
“如何?”听见声音,正看书的蒋昭华抬头,询问知书。
眼看着去行宫的皇上跟皇后娘娘,就快回宫了,负责宫中一切事物的蒋昭华,自然不能闲着。
“娘娘放心,奴婢瞧过了,各宫各处都十分妥当,不会有问题的。”再度福身,知书回禀道。
“那就好,尤其是凤阳宫,可要看好了。”皇后娘娘怀了身孕,这段时间又不在宫里,虽说凤阳宫有红袖在,还是让人不放心。
“是,在皇后娘娘回来之前,奴婢每天都去。”连忙应声,知书语气恭敬。
“对了,本宫听说,最近京城里有些乱?”虽然在宫中,可如今身份不同,一些宫外的消息,她还是知道的。
“是有些,但不算是大事。”听到主子问,知书仔细想了想,她知道的不太多,只隐约知道个大概。
“听说是一些大臣们,尤其是在外面养了外室的,都被家里的原配给发现了,还有的出门去花街,被妻妾抓个正着的。”
“奴婢还听说,有一位……黎大人,让夫人踹了一脚,倒不至于断子绝孙,也差不多了。”
“幸好,家里已有子女,真要是断子绝孙了,倒也不怕什么。”
若是朝中之事,知书肯定不敢打听,只是些杂事,她了解的也就多了些。
听知书说完,蒋昭华掩唇轻笑,只能算那些大人运气不好,被家中妻子抓到,也怪他们自己,家中有妻有妾的,非要在外面再养几个,也难怪家里的不愿意。
“蒋府里,没闹什么笑话吧?”想到了什么,她收敛起脸上的笑意,再度问道。
“娘娘放心,咱们蒋家向来家风清明,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在咱们蒋家的。”
知书特意问过,确实没有蒋家的事儿,以前跟着娘娘在蒋家的时候,家族里纳妾的都少,更别说养外室了。
“那就好。”点了点头,闹出这些事情,等皇上回来,说不定会有什么。
她如今这般,全都仰仗于皇后娘娘,她丢脸也就罢了,可不能给娘娘惹事。
后宫之中,大都知道了帝后要回宫的消息,包括被禁足在永春宫内的董妃。
这段日子,她整个人憔悴不少,时不时的,就能收到林婕妤想法子塞进来的布条。
有时候,上面是几个字,有时则是一段话,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气她。
时间久了,董妃吩咐下去,不让尚膳房送食物了,还跟之前一样,让殿中省送菜,小厨房自己做。
对此,殿中省还请示了蒋昭华,蒋昭华早说过,不会苛待董妃,便吩咐殿中省按照董妃说的去做。
然而,林婕妤还是有法子,塞布条进去,气的董妃时常暴跳如雷。
至于林婕妤,每次送布条顺利,她都很高兴,总要喝点酒庆祝一下。
“皇后就要回宫了。”靠在软榻上,董妃的脸上,看不出神情。
“娘娘。”一旁,珍珠担忧的看着她,眼下她们这般,可是什么都做不了。
她之前听说,皇上曾下旨斥责董家,还是接连三道旨意,她怕主子难受,都没敢说。
“本宫没事。”摆了摆手,董妃叹了口气,“如今这般,本宫还能做什么?”
嘴上如此说,董妃的心里,却隐隐还有想法在,只是,一切都需要时机。
“启禀娘娘,尚膳房的蔬果送来了,您今儿个想用些什么?”负责小厨房的宫人在殿外行礼,询问董妃的意思。
“食材里可有东西?”因为林婕妤时常塞布条,董妃每次都要问一问。
“好像是有,奴婢这就去拿。”仔细想了想,宫人将塞着的布条,呈给了董妃。
“你看着准备吧,本宫想吃些清淡的。”吩咐一声,等宫人走了,董妃打开布条,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