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的苏尘已经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所以苏尘打算简单的做个汤和米饭就好了,先将米洗好放进电饭锅闷上,然后才去了储藏食品的储物间,从冰箱里拿了一小块猪里脊和同样大小的一小块猪肥膘,用被她藏在储物间里的微波炉将肉解了冻后便关好了储物间的门,回到了厨房,苏尘这是想做个滋阴补血,红润肌肤的白菜丸子汤。
由于苏尘的几个储物间里都放着不少的见不得光的东西,所以每间储物间的门都被苏尘设计成了隐藏式的。
存放食品的储物间的暗门被安置在餐厅厨具柜的后面,而放置苏尘那些武器和乱七八糟东西那间最大的储物间,暗门则是在苏尘主卧室的衣柜里面,还有一间小一点储物间的暗门在另一件卧室的衣柜后面,这会里面是空着的。
回到厨房的苏尘将猪里脊剁成了肉泥,肥膘切为小碎丁,加了调料和好,入锅汆成丸子备用,再将洗净的白菜和香菜洗净备用,锅中加水煮沸,将丸子和白菜放入锅中,在放入葱姜丝和盐,小火炖上十分钟左右便可以出锅了,淋上香油,放入香菜段,这滋阴补血,红润肌肤的白菜丸子汤便做好了。
苏尘餐厅的桌椅是杰森飞机上那个能一同容纳十人一起用餐的欧式长方形餐桌,通常只有一个人用餐的苏尘很少在那里吃饭,那种大桌子会让苏尘有种孤独感,所以苏尘多数都是将饭菜端到卧室,在临窗的小炕桌上吃的。
一大碗汤,一小碗饭,一小碟的咸菜,虽然简单,却是让苏尘吃的很满足,这样简单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她盼了十几年的,如今就这么真真切切的过上了这样的日子,可想而知苏尘的心中有多么的开心和兴奋。
将碗筷收拾好,洗了碗的苏尘早早就洗漱好,躺在床上看起了书。
可能是由于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的不发达,所以这里的书算得上是奢侈品了,价格有些小贵,因为这个苏尘只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名为《大乾九域志》,介绍大乾极其周边国家地理总志的书籍,另一本则是介绍大乾各个地域风土人情的《大乾图志》,只两本书就花了苏尘三两银子,用展离的话来说,这些银子都够一户普通庄户人家半年的花销了。
不过苏尘这也是没有办法,她这也是想要尽快的了解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家而已,不然就她这一问三不知的样子,别说是没有人相信她是清和郡的难民了,说不准哪天就被当成别国的探子也不一定,所以别说是三两银子,就是三十两苏尘也是要买的。
因为书上印着的都是繁体字,这让苏尘看的有些费劲,半猜半蒙的看了好半天也只看了个目录和一点点介绍她的家乡“清和郡”的那段,这让苏尘多少有些泄气。
大乾共分九州三十八郡,她如今所在的宁远郡和她的家乡“清和郡”都是属于东州,是大乾最大的一个州,在大乾的三十八郡中占了六个郡,因为东州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也使得东州成为了大乾的产粮大州,算得上是比较富裕的一个州了。
当然这一州里也是有着贫富之分的,苏尘如今所在的宁远郡近几十年都是风调雨顺的,所以在东州来说也算得上是最富裕的一郡了。
这也是清和郡那边遭了灾,难民没有选择去更近一些的永兴郡,而是都跑到了宁远郡的原因。
而苏尘的“家乡”清和郡则是属于东州中比较穷的一郡了,因为紧邻沧澜江的地理位置,又赶上了近几年的雨水特别多,所以这两年清和郡那边是一直是灾情不断,这也是在今年又一次受灾之后,好多人选择要在宁远郡这边落户的原因,实在是折腾不起了。
这受了灾就要往外跑,灾情过去了再回到家乡重建家园,可这隔上两、三年就要闹一次,谁也折腾不起不是,不然又有谁愿意背景离乡的在他乡落户。
不过说来这倒也是便宜了苏尘,正好借着这个由头掩饰了她的来历。
那一个个印刷得不是很清晰的字体和泛黄的纸张对于苏尘来说就像安眠药一样的好用,竟是比红酒还要灵验几分,在拿起书没看两页之后,苏尘便迷迷糊糊的泛起了困,随手将书放在一边的床头柜上,伸手关了灯的苏尘便沉沉的睡了过去,当然能这么快入睡,也有着苏尘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脑子里不再胡思乱想的原因。
这睡得早起的自然也早,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苏尘便起了床,煮了些杂粮粥就着小咸菜和昨天买的点心吃了之后,便开始打水洗衣服,昨天忙了一天实在是太累了,换下来的衣服便堆在了盆里没有洗。
衣服只是占了尘土,所以苏尘便没有舍得用她那为数不多的洗衣液和洗衣皂,苏尘只是用清水多淘洗几遍。
正当苏尘将洗好的衣服往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挂的时候,大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和郑连山那有些大的嗓门:“苏家妹子在吗?我给你送水缸来了。”
苏尘没想到他们会来的这么早,忙将手中的衣服放回了木盆里,一边走一边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道:“来了,是郑大哥吗?”
苏尘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了郑连山的声音:“可不是我,我和你李大哥来给你送水缸来了。”
苏尘将大门打开,见门外站得果然是郑连山和李春生,两人用一根木棒抬着被捆得严实的水缸,都是满头大汗的样子。
苏尘忙将两扇大门都打开,苏尘的大门是在厚实的木板外面包了一层厚厚铁皮制成的,门轴和锁具都是苏尘亲手设计的,这作为做关键的一道安全屏障,苏尘自然是非常用心的,单单这一个大门可是就花了苏尘一两银子,不过苏尘却是觉得很值得,除此之外,苏尘还在她那近三米的院墙上安装了不少的铁蒺藜,这样就不怕有人攀爬入院了。
苏尘刚刚让开了身子,郑连山急冲冲的进了院子,随即便一脸不可置信的大声嚷嚷道:“哎我说这才几天啊,苏家妹子这院子看着就不一样了,我怎么看着就跟那有钱人家的花园子一样呢,哎我说春生,你看看这一样的院子让苏家妹子这么一布置怎么就这么好看呢。”郑连山说着还不住的直用手指点着苏尘从山上移植来的那些鲜花。
李春生在帮着苏尘砌完院墙便再也没有在来过,不像郑连山还帮着苏尘砌了柴房和仓房,见了这变化甚大的院子,李春生可是比郑连山还要惊讶的,所以在听了郑连山的话后忙不住的点着头道:“好看,这院子这么一弄还真不错。”
听着两人这么赞不绝口的夸赞着自己亲手布置的院子,苏尘的心中有些小骄傲,不过还是微微做羞涩状的低了低头轻声道:“我这也是胡乱弄的,只想着这上了肥料的菜地和牲口棚的味道不好,便移了这些花过来,只想着能遮掩一下那些不好闻的气味而已。”
说着苏尘便指向了井边一块已经收拾好的空地道:“还要麻烦两位哥哥帮我把缸放到那个位置。”
“好嘞。”郑连山痛快的应了一声后又冲着走在他旁边的李春生说道:“要说还是苏家妹子的脑子好使,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满山都是的花还有这用途呢,这一到了夏天院子里的味道就臭得很,前几天我家那口子还抱怨这猪圈的臭味熏得她脑袋疼,说是明年说什么也不养猪了,可你说这不养猪的话过年的时候吃什么?那现成的猪肉可是老贵了。”
对于郑连山的话李春生显然是很赞同的,一脸赞同的点头道:“可不是,别说弟妹嫌那猪圈的味道大,一到夏天这院子里的味道我都不待见,苏家妹子这主意好,等回头我也去山上挖点回去,这东西不要钱又不占地方,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说话间郑连山两人便将那靛蓝色的圆腹矮缸放在了苏尘指定的位置,郑连山又从缸里拿出了苏尘买的那几个小瓷罐道:“苏家妹子,你看看这些东西对不对?”
苏尘在郑连山从缸里往外拿瓷罐的时候就大致的扫了一眼,见自己买的东西都在,所以在听了郑连山这话后便笑着回道:“对,就是这些东西,真是太麻烦两位哥哥了。”
“麻烦什么,我们俩本来也是要上山找离子打猎的,更何况你还给了工钱的。”说话的是李春生。
这李春生的爹娘向来偏心小儿子,人家父母分家都是跟着长子生活的,可李家两位老人却是跟别人不一样,没有跟长子一起不说,还将大部分家产都分给了小儿子。
而李春生和大哥分家的时候非但没有分得多少的土地,就连房子都是哥俩后来自己赚银子盖的,所以像是这样能挣银子的活计郑连山一般都会叫上李春生,也算是帮衬兄弟了。
苏尘一个单身女子,郑连山两人自然是不好多待,在苏尘确认了东西没错之后便转身离开了苏尘的院子。
而苏尘将两人送走后,关好了大门便接着将刚刚没有晒完的衣服晒好,然后便打了水将水缸和瓷罐都冲洗干净,将瓷罐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晒干,又将水缸中打满了水后,才去厨房做腌制鸭蛋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