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川有方婕妤作为后盾,官府不敢拿他怎么样,但林德安就不同了,官府几乎将全部责任都推在了他的身上,判罚极重。
他为了不受那皮肉之苦,将所有赚来的钱都赎了刑罚,赎完之后,他又变成了苏清漪初见时那个一无所有的样子,且因为背着抄袭的名声,为人唾弃,他这一生都不可能再爬起来了。
苏清漪不是圣母,也并不同情林德安。在她看来,当初林德安既然那么做了,就要承担后果。她只是在想,如果当初林德安知道会有这样一天,他还会那样做吗?
没人知道,这个问题或许永远都没有答案了。
萧泽没有注意到苏清漪复杂的表情,只是有些厌恶道:“一想到当初我还敬佩这样一个人渣,简直是……”
林德安带来的插曲很快就过去了,苏清漪才想起之前忘记的事情,问萧泽:“小侯爷既然要去买书,怎么不去关宁街,跑到这边来?”
萧泽没想到她还记着,目光飘忽:“爷这种身份,和人家挤来挤去排队像什么话……”在苏清漪狐疑的目光下,小侯爷有些不自然地看向一旁,最后自暴自弃地嘟囔道,“好了,我说就是了……之前我同那谢谨交恶,如今怎么好意思去他名下的书坊买书……”
苏清漪顿时了然,竟还是因为自己的事情,她顿时也有些愧疚:“是我连累小侯爷了。”
“同你有什么关系!是爷看不惯他这种人。”萧泽挥挥手,不在意道,“不过这人虽然私德有亏,好歹帮颜先生讨回了公道,也不算太坏。”
苏清漪“噗嗤”一声笑出来,觉得堂堂小侯爷居然这般单纯热血、恩怨分明,实在是很难得。
“笑什么?”
苏清漪连忙摇头:“没什么。”
此时,护卫已经将书买回来了,萧泽也懒得跟她计较,将书小心地包好,站在原地等了一会,见苏清漪还没有反应,催促道:“走啊!”
“??”
萧泽故意粗声粗气道:“爷亲自送你回去,免得又被什么宵小给跟踪了。”
苏清漪错愕之余,又觉得暖心。
“不用了,我没事的。”苏清漪微微一笑,“谢谢你,小侯爷。”
萧泽本以为自己会被这不识好歹的小丫头给气到,谁知见到她脸上甜甜的笑容,心底竟然生出一抹慌乱,不自觉地别过脸:“不识好人心,下次爷可不会管你了!”
苏清漪不以为杵,依然笑眯眯的,反倒像是在纵容萧泽的无理取闹一般。
萧泽被自己的脑补恶心的够呛,压住了那股不知从哪来的慌乱,转身离开了,只是那背影怎么看都有一股子落荒而逃的味道。
苏清漪感慨了一会傲娇的小侯爷,才向樊掌柜的书铺走去,她想要买古籍同那位谢十二少换回父亲的书,没有谁比樊掌柜更可靠了。
樊掌柜本就因之前的事情对苏清漪有愧,听她这么说,一口就答应下来。又想起什么一般,将闻砚的信递给她。
苏清漪看了信,知道闻砚已经出发去了谭阳书院,他在信中感谢苏清漪。苏清漪虽然不知道自己抄的佛经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却也由衷地替闻砚高兴。
她将信收好,这才回家,谁知刚进院子,就见郁长青一脸焦急的模样。
“七娘,老师知道你把师公的书给当了!”
苏清漪心里一个咯噔,却又莫名地松了一口气,仿佛那只提在心里的靴子终于落了地。
第27章
苏清漪定了定心,进了书房,就看到苏燮坐在书桌前,面沉如水。
苏清漪走了过去,一言不发地跪在他面前。
父女俩都没有说话,苏燮看着她,心中矛盾重重,最近他一直在默默观察苏清漪,她的行事习惯与从前的七娘截然不同,可是却有着七娘所有的记忆。
苏燮无数次地想要否认,可是接触到那双偷偷看向他的孺慕的眼睛,又心软了。他从前看书时看过“黄粱一梦”的典故,便安慰自己,或许七娘也是经历了黄粱一梦,才会变得和从前完全不同。
发现书不见了,苏燮一开始是十分愤怒的,但很快又陷入了沉默。
他一方面告诉自己,七娘绝不会如此忤逆,卖掉老师的书,可另一方面,又想到自己原本应该是女儿的依靠,却病了大半年人事不知,七娘一个稚嫩的女儿家要挑起整个家,还要给他治病,家中没有半点积蓄,她除了卖书又能怎么办呢?
这两种情绪在苏燮脑海中来回翻涌,让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女儿。
苏清漪原本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会戳穿她的身份。她都做好了准备,却没想到苏燮一言不发,她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苏燮紧紧地皱着眉头,一副迟疑不决的模样。
苏清漪的脑海中迅速地闪过了什么,顿时就有了主意。
她重重地磕了一个头:“父亲,女儿知错,您要打要罚,女儿悉听尊便。但求您不要生女儿的气,女儿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苏燮看着她紧紧闭着的眼睛,已经被磨得发白的袖口和领口,以及攥在一起微微颤抖的双手,原本的愤怒似乎被一根针给戳破一般,翻涌而来的都是满心的愧疚。
是啊,他在这世上只有这一个亲人了,他当年在余氏病床前答应她要好好照顾女儿的,可他没有做到,女儿变成如今的模样,难道他就没有责任吗?
苏燮愧悔难当,将苏清漪扶起来,放软了声音:“七娘,爹知道你瞒着我一些事情,你不愿说没关系,是我没有当好这个父亲,往后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无论你想做什么,爹都是你的依靠。”
苏清漪点点头,想要将眼泪憋回去,可最终没有忍住,她将头埋在苏燮的手臂上,似乎要将这辈子和上辈子的委屈都哭出来。
那天之后,苏氏父女的关系似乎亲近了许多。
苏燮不再纠结于那两本书,对于他来说,对于老师的尊敬并不会因为这两本书的丢失而少掉半分,他也不会本末倒置,因为死物而伤害唯一的亲人。
苏清漪却暗中打算,一定要将这两本书给找回来。
而在她付诸行动之前,《镜中美人》的销售情况却先一步被谢谨呈到了她面前。
文昱书坊夜以继日地印刷,竟然还赶不上销售的速度,不仅仅是临江城,谢谨几乎将书卖到了整个江东。
一夕之间,颜亭书这个名字就火了。
谢谨面露喜色:“如今最后一册的雕版也制出来了,再过几日,就能发售出去。如今已有不少书商在文昱书坊外等着,原本我们只打算印一万册,如今看来还远远不够。”
苏清漪当初一定要和谢谨签分成合同,其实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但当成果真正摆在面前的时候,她还是感觉到了难以言喻的喜悦。
虽然目前还只有初步的销售情况,要等苏清漪拿到钱,还要到年底去了。但谢谨还是非常有诚意地将销售情况毫无保留地给苏清漪看,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虽说按理是要到年底才能结账,但苏姑娘毕竟与其余人不同,便由我做主,先行付一笔稿费,剩余的年底再一次结,您说如何?”
对于苏清漪来说,这当然再好不过,毕竟就算苏燮好了,苏家依然穷的响叮当,缺钱缺的厉害。所以哪怕看出来谢谨是在故意送人情,她也还是答应了。
见她答应,谢谨也放松了许多,他笑着对苏清漪道:“往后就由叶老专门负责苏姑娘的话本,您若是有什么要求,也尽可以对叶老讲。”
他这话听着怎么像是交接一般,苏清漪狐疑道:“谢公子难道往后不再经营书坊了吗?”
谢谨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不小心漏了口风,他连忙遮掩过去:“那倒不是,只是叶老毕竟才是专门的奉书,我这点班门弄斧的把戏,就不拿出来丢人现眼了。”
他说完,叶奉书便从他身后走出来,朝苏清漪拱了拱手。
苏清漪回了礼,虽然心里仍有些嘀咕,但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谢谨却出了一头冷汗,也不再废话,而是将位置交给了叶奉书。
叶奉书是文昱书坊资历最老身份最高的奉书,文昱书坊这些年能一直占据临江城第一书坊的名头,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苏清漪与他的交流模式更像是从前和责编一样,这种熟悉感让她十分自在。
叶奉书对于话本现状的见解也让苏清漪耳目一新。
她本以为在古代,写话本的人地位很低,大多数读书人都不屑于写,但其实大夏朝在版权方面有严格的立法,又因为版税低廉,以至于出版业十分兴盛。在江东一带大大小小的书坊不计其数,竞争也十分激烈,润笔费高昂,以至于一些囊中羞涩的官员也偷偷用笔名写话本,以此来补贴家用。
有了这样的背景,所以江东一带话本十分流行,写得好的话本会被书坊争着抢着印刷,作者也会被人追捧,甚至于璇玑先生这样的人物,还会被不少士子所推崇。
如今颜亭书这个名字一炮而红,不管她后续写什么,都会有人买账,若是她下一本依然能够维持同样的水准,便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璇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