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奶奶穿成十三岁 (徐渣渣)


  随后这批人马又从沈家大门开始朝外清剿,终于将一条街清理了干净。
  而在沈家这条街外面,尤其是达官贵人们聚集的城东,却有很大一部分人家成了人间地狱。
  而最为凄惨的莫过于皇宫内。
  那夜之后竟还是辽东和大宁的人马先到一步,将北狄人杀了出去,最后京畿守备军才姗姗来迟。
  只是彼时宫中已是一片狼藉,除了太后娘娘被人藏在了藏书阁里躲过一劫,上到皇帝下到皇嗣,甚至包括了皇家远远近近所有血脉,竟都被北狄人掳掠而来一把火烧死在了北极殿。
  两大都司的人马发现这情况均傻了眼,却又不约而同地在京畿军到来前,将宫门关了个严实,又将京中能主事的内阁文臣们请了来。
  而以梁峰为首内阁辅臣们一见到北边两大都司的领兵之人,心便都沉了下来。
  这哪是单单褚家一家狼子野心啊,大梁危矣!
  最终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让京中所有官员们都惊掉了下巴。
  大梁皇族乾家族灭,太后及内阁辅臣和几位躲过一劫的长公主们,均一力推举安华长公主之子——平都侯杨越之继任皇位。
  那些在蛮族在宫中烧杀抢掠时都瑟瑟躲在屋中不敢出来的文人们,听闻此事均纷纷走出来破口大骂朝廷荒唐。
  文官中有那些固执之士也在朝堂上厉声反对,连血迹都还没擦干净的太极殿转眼成了菜市场。
  梁峰冷眼看着他们吵闹,作为支持者的他却是一声不吭,可见心中也是有不满的。
  等到沈俾文得到消息快马加鞭赶到京城,京中已是毫无破城时的景象,所有文臣武将像是见到了腥的猫,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汲汲营营。
  即便所有在京中的宗室都被北狄人杀完了,他们都能想方设法找出建武皇帝远出八百里的族侄来扶持,只有很少一部分武将和文臣站在了杨越之这边。
  倒是对于杨越之死而复生之事,所有人都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此时他已是穷图匕见,他们也只敢用软刀子磨了。
  可是很快,那正被人接往京城的建武皇帝的族侄便被山匪劫杀,杨越之还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在太极殿上掉了几滴眼泪。
  有那冥顽不灵的老臣见此,即知大势已去,有人在殿中喊了一句“大梁亡矣!”便触柱而死。
  之后陆陆续续有人在宫门前举家跪坐反对的,有文人在街头巷尾大肆宣扬杨家图谋篡位的,甚至连京中女妓都开始传唱起《□□花》来。
  那些原本还不敢吭声的人,见此情景也跟风串联起来,甚至还有人找上沈家的门,希望作为文人精神领袖的沈家,能像沈善从在前朝那般,出一篇檄文痛斥杨越之篡国行经,妄图能把他骂醒。
  崔瑾珠听完映儿的禀报,端坐在榻上沉思了许久,才抬手将她挥退了。


第75章
  沈俾文今日一入家门便被长房的人迎走了。直至晚膳后他才匆匆从长房回来, 去看过沈三老太太及沈家父母之后,他在芳雅院门口迟疑了许久,还是去了前头的书房。
  沈俾文回家后的三天里, 崔瑾珠也只在沈老太太那儿见过他一次, 两人还没说上话, 他就又匆忙离开了。
  当日, 沈母就找了崔瑾珠说了要回川阳的事,“之问还小, 是真折腾不得,只是这次是家里男人们的决定,我们也没办法。我和你祖母商量了下, 你还是带着之问留在京城吧,你一个妇道人家,别人也不会多来为难你。等川阳的事处理完毕了, 我就让俾文回来陪你们。反正读书哪儿不能读呢?等之问稍微大些了,你们再一起来川阳吧!”
  “是家里所有人都去吗?”崔瑾珠拧眉问道。
  “是,大房和我们先去, 二房也走一部分。等二老太爷辞了官, 剩下的也就都一起回去了。”沈母说着又叹了口气, 道,“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那么危急的时刻不走, 现在稳定下来了, 反而要举族回迁, 都不顾几房长辈都那么大年纪了,如何能受得了舟车劳顿的苦。”
  崔瑾珠闻言点了点头,却不再多说。只是从主院回来,她便派了映儿又出去打探了番,才知道京中已有许多人家与沈家一般,有了出京的打算,而大多数还是些书香大族。
  崔瑾珠在屋中想了许久,才让香茹去问了沈俾文的所在,得知他此时正在书房整理书册,她便起了身去找他。
  至此,两人才说了他回京以后的第一句话,“娘与我说,沈家要举族回迁?”
  崔瑾珠看着正忙于将书册装箱的沈俾文,站在他身侧问道。
  沈俾文这才直起身,手中拿着一本书轻轻擦了擦灰尘,却并不转头看她,只回道:“是。”
  “为什么?”崔瑾珠不解地问道。
  沈俾文擦了许久,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将书轻轻摆进了书笼里,转头看着她说道:“杨氏失德,手段残暴,非为仁君。”
  即便杨越之他遮掩得再好,总有些明眼人看出了他和那些北蛮的勾当。
  他为了能登上帝位,把蛮族引入大梁,让百姓惨遭劫掠和屠杀,实为自私暴虐之人。之后他更是用如此血腥手段把皇族乾氏杀得一丝血脉都不剩,而他自己却又出自皇家,这便是世人最为忌讳的弑亲之罪。
  京中有些血性的士族都不愿与他为伍,更是有人被他的雷霆手段吓破了胆,不敢从他指缝间捡漏,使得现在他身边除了原先带来的人,之后追随者寥寥。
  除了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观望的,有些百年氏族已是瞧出了乱兆,纷纷想逃出这漩涡,找个安全之处重新积蓄力量,以备局势平稳之后再复出。
  “你也要走吗?”崔瑾珠也看着他问道。
  “是,”沈俾文垂眸道,“若你不想走,便依旧留在这儿吧。”
  “我怀了身孕了。”崔瑾珠却是面带微笑道。
  沈俾文猛然抬起头,又惊又喜地看着她,却又忽然反应过来,喃喃道:“不行,生之问时你已是九死一生了,大夫说过你不能再冒险了。”
  “可我依旧平安生下之问了,”崔瑾珠不置可否地笑了下,说道,“你既不愿纳妾,这孩子我无论如何也得生下来。”
  沈俾文却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看了崔瑾珠许久,眼眶渐渐红了起来,才有些失魂落魄地说道:“你不须如此。若你想走,随时都可以,不用为我做这些。”
  崔瑾珠闻言却是一愣,她不知沈俾文如何会有这种莫名猜测,只能否认道:“我并不曾想走。”
  “那你想让我做什么?”沈俾文看着她的眼睛问道。
  崔瑾珠这才敛了笑容,却不知该说什么。
  沈俾文见她如此,却又开口问道:“你想让我救他?”
  “形势这般严峻吗?”崔瑾珠皱眉问道,她没料到沈俾文会用这个“救”字。
  沈俾文面无表情的说道:“没有文官的支持,他就算坐上皇位,也待不久。他也许会行兵道,却不懂帝术。”
  “那你能如何救他?”崔瑾珠急急问道。
  沈俾文看着她脸上的表情,心里一直不住酸楚,实在不知自己为何要与她说这些。带着她走得远远的,就让杨越之死在京城不好吗?就当这世上从来没又过这个人,他们也许还能像之前那般幸福。
  这般想着,他又不禁自嘲起来。
  他就是在妄想。
  杨越之如今这般处境,她又如何能跟安心他走?只要杨越之活着一日,她的心便紧跟在他身后一日。
  他这辈子都带不走她了。
  第二日,沈家便流传出了名垂千古的《辅明君》。
  文章中首先列举了历史上各位辅佐明君而流芳百世的贤臣,颂扬了明君贤臣为百姓带来的盛世安康。而后却话锋一转,提出疑问,这一切功劳到底该归君还是臣?
  若是归明君,那么这世上就不需要贤臣,皇帝一人就能主宰整个国家。可是显然不可能。
  若能归贤臣,那又何需君明?贤臣劝导帝王施行仁政,贤臣提出治理国家的良策,替君王选拔人才,督促官员施行政策。若是贤臣够贤能,又何必担心君不够明?
  若是君不够明,那必是臣不够贤。
  那些把所有罪责丢到君王头上,自己却躲在山林里过着清闲日子的人,不配称之为贤。
  那些只知道哀叹盛世不再,叹完却又埋头醉生梦死之人,不配称之为贤。
  那些一遇到艰险,便想明哲保身,背弃帝王和百姓者,更不能称之为贤!
  真正的贤臣,是在遇上明君时能创造百年盛事,遇上乱世更是要能逆势而行,辅佐帝王再创盛世的人!
  随后沈家十一郎便向朝廷递出了包括平税、纳才、吏治在内的二十一项治世良策。
  彼时朝中还在争论该由何人来坐皇位,从六品司直郎沈俾文便直接将奏折送到了帝座上,只言道:“我不关心谁的血脉更接近建德皇帝,我只关心谁能将这仁政施于百姓。”
  这在君权天授的时代,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言论。
  可就是他这句话,让形势有了出人意料的转变。
  当时就站在帝座一侧的平都侯杨越之笑着从帝座上拿起那奏折看了起来,随后便叹道:“治世良方,可叹无人能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