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琉霞瓷生 (莫惜春衣)



过了一会儿,宋锦瑜才睁开有些痛涩的眼睛,发现所有人都紧紧地盯着他。

“能看清楚吗?”虽然视线中的顾春衣还是模糊,但已不象刚才影影绰绰,看得比较清楚了。

“不能。”宋锦瑜紧紧抱住顾春衣不放。

“我们马上下山吧。”一听说宋锦瑜还不能看到,顾春衣拉着宋锦瑜就要走。

现在出去就怕不安全。”山洞里没人反对,倒是宋锦瑜不赞同,这时天还没亮,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到时要是遇到动物群就麻烦了。

顾春衣不同意,别说碰到动物群的机率不大,就算是会碰到,她也要带着宋锦瑜下去,要知道越早下去,他的眼睛保住的机率越大。

宋锦瑜这时想要说真话也来不及了,无论他怎么说顾春衣都不听,最后的结果是陆青锋和三七带着宋锦瑜还有顾春衣先走,陈叔等天亮再带他们下山。

包神医给宋锦瑜上药又包扎上过一天确诊没事后,顾春衣才有心思忙年礼的事,说起来她认识的人不多,有走动的更少,京城也就那几家,唐博远和连雨泽还有李瑶瑶的早就让文元的商队送过去了,魏老夫妻和包家兄弟都要留在山庄过年,吩咐不用送过去,倒是魏将军的妻子,魏少阳的母亲要去昌平陪夫君过年时经过这里,还送来一车的东西。

省郡沈家舅舅那边也让人送去,也让人给了一份回礼,昨天就到了,当时也送给顾审育一份,顾审育倒是接了,不要说回礼,连打赏送礼过去的人都没有。

这些都比较简单,倒是要不要送礼去宋府,顾春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结果,有些东西不是多活几年就会的,这两世来,这种人情世故对顾春衣来说依然是短板,她问过许嬷嬷,可许嬷嬷也不敢建议,她干脆去问魏老夫人,魏老夫人看了她半天,只说两个字,“棒槌。”

棒槌就棒槌,顾春衣干脆不管了,宋锦瑜倒是接到他母亲的一封来信,看到脸色阴沉半天,顾春衣也不问,他若想回去,她就给她打点行李,他若不回去,她也不会开口让他走。

这个时候山庄的事情倒不多,大家都在准备过年的事,腊月二十陶大有结算好工钱,但绝大多数人都留在山庄里,就连李荣夫妻也回来了,他们两一回来并没有先回家,而是先来拜见宋锦瑜和顾春衣,后又和陶大有把帐算了一下,昌平的海鲜加工场半年就回本了,明年就能盈利了,但听秋菊说,李荣的老婆回去又不适应昌平生活了,而且想念两个儿子和孙子,这几天和大儿媳相处得不错,又想留在山庄里了,。

李荣的老婆虽然有点悔不当初,但夫妻倒是不敢在顾春衣面前说,这种纠结的心理顾春衣倒是能理解,前世的朋友出国时一直怀念国内,可回到国内又发现不适应国内的生活了。

顾春衣一时也没什么办法,而且现在她也不太看好李荣的妻子,婆媳相处是千古难题,谁知道过几天两个人会不会再吵架了,又闹着要走,不过现在也只有让陶大有寻个合适的管事,过年后跟李荣去熟悉一段时间,再让他们夫妻回来。

虽然没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但山庄的人都在,附近的村里也习惯来这里买卖货物,市集照样热热闹闹,顾春衣想了一下,除了伙计们该拿的工钱分红之外,还给每人了一份年货,顾春衣对前世过年时单位的福利记忆犹新,她第一个单位有十几个基层单位,每年都送年货上来,虽然那时不管是网络还是超市都很方便,那些东西价值也不高,可临近过的半个月,每天提着一桶油,一袋米,几瓶酒,几包糕点回家看到家里人的笑脸却是最开心的事。

按照顾春衣的安排,一户有十斤面粉,十斤大米,两包点心、两包黄花菜,这些都是庄子上自产的,还有五条鱼是水库里抓的,今年夏天抓鱼时是兴师动众,顾春衣那时放水时让陶大有找了几家渔民织了两张网眼不一样的渔网,最密的那张渔网放在下面,较松的放上面,要吃鱼的时候也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经过半年的时间,水库的鱼也长大了,虽然水面已经有一层薄薄的冰,但鱼儿还是活蹦乱跳的,抓到的鱼儿都送到集市边的柳树下,这些还不到一个月月钱的十分之一,因为鱼的种类多,个头大小也不一样,陶大有只有分成一堆一堆的,按照抽签的顺序挑选。这下整个山庄都热闹起来。

按照顾春衣的想法,除了鱼外,她本想给每户五斤猪肉,在她看来有鱼有肉有糕点才算过年,但被包神医训了一顿,说她做为一个东家,至少也得请人过年。

顾春衣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而且她答应宋锦瑜说给他过生日,宋锦瑜今年十八,这搁在前世正好完全民事责任人,但在这里弱冠成人礼是二十岁,十八岁只能算是个小生日,给他大操大办也不适宜,刚好借着这个由头请吃一顿长寿面。,

长寿面其实很简单,也就是杀猪后大骨头就放在大锅里熬,熬大骨汤不算技术活,顾春衣是先让人把大骨淖水,再把骨头对砍,大火烧开后还得烧个两刻钟左右再转小火,这样的骨汤乳色浓白,面是前天和昨天就擀好的,过水后用油拌一下,以免粘在一起,再放在米筛在太阳底下晒着,这样的面条筋道。

黄家村和山庄的人加起来有一千九百七十三人,再加上士兵九百七十六人,这么多人就算单吃面都不太容易,由于人太多,顾春衣没打算一锅锅煮,那样晚来吃的人面都糊了,她想起前世父亲自创的一道捞面。

前世父亲有胃病,吃不了米粉,顾春衣却不爱吃面,除了父亲煮的捞面外,其它人煮的面条她都不碰。

第二百七十三章 趣写春联

黄家村的人知道山庄的人要在一起过年,黄大叔和村长昨天一大早就过来问了,端午节也一起那样过,没道理过年撇下他们,还说以后过年过节时都照老规矩来老地方来,八仙桌椅各家各户都有,到时搬过来就行,只是这个天气和端午节不能相比,天阴阴的偶尔还飘点小雨雪,露天吃饭根本不行,不过小孩子不喜欢,大人却高兴得不得了,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彩头。

这里可没有前世的帆布,好在为采莲藕弄的连体裤和雨鞋的牛皮布落花工坊的仓库里有许多,再砍伐一些竹子搭架,人多力量大,大半天棚子就搭好了,包神医让人在棚子两边挂上两排气死风灯,昨晚点上看时红艳艳的十分热闹,惹得一大帮小孩子在里面乱窜。

那些士兵再次发挥野外做灶的本事,不一会儿就地搭了十八口大灶,厨子都是公认煮饭好吃的,很多人前来帮忙,顾春衣看到乱哄哄的不是办法,便问清各人擅长事项,切菜的切菜,掌勺的掌勺,什么都不行的就负责洗菜洗碗,几个人负责一道程序,搞起来象流水线作业。

海蛎煎蛋、红糟炸鱼块,炖红萝卜、炸豆腐、卤大小肠和卤蛋,大骨汤里熬一个时辰后又放了莲藕同煮,那些莲藕也是早上陶大有叫几个年青小伙子现采的,不得不说吃货都是伟大的,这么冷的天、即使是有牛皮连衣裤,下水只怕也冷得过呛。好在底子好,那些小伙子下水后脸色发白,上岸后一人一碗姜汤就继续活蹦乱跳了。

且不说食棚那边热火朝天,顾春衣等人在八仙桌那边也忙得不可开交,红纸早就裁好了,几个夫子也都过来帮忙,顾炯新和宋锦瑜这里最为抢手,一个将军一个举人,邵屹的探花身份没人知道,但人长得好,不时也有几个小姑娘小女人红着脸过来,对联还没写就有人订了,上面的墨迹还没干就在抢了。

顾春衣发现对联从古到今都没什么变化,无外乎就是,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或者是上联:爆竹一声除旧岁,下联:桃符万户迎新年这一类的,有点文采的上下联就是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顾春衣前世的父母都是读书人,家里每年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他都是把他的名字和母亲的名字拆开,做成藏头藏尾联,而且对联年年不一样,可惜当时顾春衣年纪小,不懂得抄起来,等到懂事了,父亲走了,除了父母的名字,她一个字也记不起来了。

和前世不同的是,前世的对联都是机器印刷制式的,这里的对联都是根据要求写的,有人要求按姓写,有人要求按情景写,或者根据家里的情况,顾春衣这时很佩服这些人,只听要求就很快下笔了,拿到对联的喜笑颜开。

顾春衣也想试写一幅这样的对联,把她和宋锦瑜的名字串在一起,可她想了半天,都没什么好的,可见对于这种对对子什么的她实在没有天赋。

她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想起前世别人的一个对子,腊尽春归山村添喜气,牛肥马壮门户浴春风。

在她看来,这幅对联既应景又接地气,可以挂在山庄大门上,可是没想到没几个人欣赏,他们认为今年是龙年,又不是牛年马年的,这幅对联一点也不应景又不大气,只有黄大妈看后勉强说要拿回去贴在牲畜棚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