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眼睛一亮,道:“若有此志,那就再等等。”
“等到何时?!”路遥道:“唉,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啊。小小蝼蚁,在此挣扎,真是心酸。”
王谦知道她的心一直是自由的,就算甘愿留在这里,也是向往着自由的。
他不禁放柔了声音道:“农民起义已渐起,天下义愤,陷入混乱之时,我们便有隙可图。大事可为。”
路遥笑了,道:“我这人就是贱命,荣华富贵窝里过不下去,竟然只想着过苦日子,可是自在啊……林皇后也是操碎了心,找我回来就是为了气如贵妃,现在,她的目的,自是达到了……此事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如贵妃在宫中的生存智慧只比你多,她自有办法应对的,别担心她了,”王谦道:“路显荣疼你宠你,忍你,不过是为了气路怀德,以后在宫中,你还需要更加的小心才好。”
“我知道。”路遥应了道。
“难为你了……”王谦心疼的道。
他顿了顿,又道:“好在,还有南朝廷可以支持,若是到了万不得已,生死之间时,便用上南朝廷的人手,助我们脱身。”
“就怕找上他们,脱了狼穴,又进了虎窝,这可不是什么好办法?!”路遥苦笑道。
“他们迟早要找你回去,或者说是璋儿,若是有一天,璋儿也有用上他们的一天,”王谦道:“不管怎么说,无论南北,至少在离开前,一定要有自保的本事,我们能保存自身,就是最大的胜利了。其它可图之事,尽量而已,你的安全最最重要。”
“没想到我成了香饽饽啊,南北朝廷争着接我进宫,太子也紧抓着不放……”路遥一脸无奈的笑着道:“真想晋阳啊……”
此时的晋阳,已经到了丰收的时刻。
修运河的民工们,停下了修河事务,专心的帮着开始收起稻谷来。
端午过后,正是热的时候,一个个戴着草帽,汗流浃背,虽然累苦,但是,脸上却是带着兴奋的笑容的。
岸边有人在打稻谷,做了围场,给稻子晾晒,然后收进仓中。
每一个仓中都有书记员,记载着每亩的产量。一个个喜笑颜开。
“你家的多少?!”
“我家八百斤一亩,你家呢?!”
“我家稍多一些,九百多一亩,我家的地靠近水沟,水源丰美些,所以产量高,是沃地啊……”
“今年饿不着了。”人人兴奋的讨论着,都在说着产量的事。
“天赐粮种,全都是冯孝子的功劳,所以上天怜悯……”老百姓们是不会想这么多的,只会想到这一层。
然而,还有很多围观的书生,看到这丰收场景之时,便以为自己不是在人间,而是在天上。不然何以会有这样的场景。
“天赐神种,此事,也只有上古时期才有,”一书生感慨道:“……此功堪比舜帝之功。”
一行书生,心中震荡了几天,整个世界观都被重塑了。
然后回去就开始著书,写信与同窗和老师,而书也在茶楼传唱……书生之间的消息是极为灵通的。
晋阳收获硕果,借此粮种之事,名震天下。
这种震荡,是温柔的,但却是至柔至刚的。因为,许多百姓听闻,蜂涌往晋阳而去。
这种震荡,更容易显现在人心向背之上。
冯璋之名,自此,天下皆知。
然而冯璋是没有心力管这些的,他现在只惦记着,尽快完成事务,早点去寻路遥。
“所有粮食,由官府买下来,钱银两讫,不准拖百姓的粮钱,”冯璋道。
小狗子应了,道:“税制呢?!”
“不征收,以后也不会征收,光靠这几个税钱也改变不了什么,重要的不是农业税,而是商税,”冯璋道:“与农人说,只管安心耕种,以后不征税和杂捐,种的粮,官府来收,不压价,也不拖欠银两,只是限制土地买卖。”
“是。”小狗子一一记下来。
“收回来的粮,分开放进官仓,统计出数字来,分出一半,来分与晋阳的农人,或商户,只是不可领取太多,都凭着文牒,免费一人只限一份。先到先得,送完为止。不管他们是带回去贩卖,或是自己耕种,都不必管。”
“是,这将是最有效,将此传开的方式,”小狗子道:“璋儿之名,定是名震天下了……”
第370章 外城
“出了名,时间就更加紧迫了,”冯璋道。
晋阳越是显眼,路遥就越危险。他越是出色到威胁京城,路遥的处境就会越加艰难。
小狗子道:“是啊,得要早早的做准备了,年底你便要去京城。”
“剩下的粮食,发放些给城中想要种地的农人,其它的全囤起来,另外,再向外征买些粮草,”冯璋道,“若有人想要换我们这边的粮种的,钱不收,只告诉他们,用铁器来换。”
小狗子眼睛发亮,道:“是!还真有人一直走这个路子,想要联系上我们晋阳,想要买些粮种,而且要的还不少。我这就去联系他们,让他们用铁器来换。”
“价要高,不要贱卖了,”冯璋道:“兵器坊也要早早的准备。”
小狗子一一应了,道:“这只是第一季,以后粮草是不愁的,就这个产量,逆天了。现在最终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一旦统计出来,一定是个极为可观的数字。别说城中这些人了,就算再多十几万人,也养得活……”
“多备无患!”冯璋道:“叫小石头和小木头秘密加紧练兵,尤其是水兵,步兵,马兵都不可错过,多造马车,战车,与草原上多买些马匹,还有药材,也要加紧储备。”
小狗子都一一应了。
他得了吩咐,出去,王县令进来了,将册子放到了冯璋面前,道:“这是一些花名册,文武学子都有,这一册是他们的名单,还有写过的文章,文笔,还有文采俱都是好的,有些用词很大胆,很是叛逆,不过不是眼高于顶之人,这些挑出来的,都很务实。对实务,十分在意,也能吃苦。”
冯璋打开看了看,道:“编进官府之中,俸禄照发,试用三个月,初级一年,一年后,再绩优选拔。现在没空组织考试,选拔人才,先依务实这个标准来吧,只有一点,不能太迂腐,太因循守旧。这样的人,只知之乎者也,只知掉书袋,做不了事,我现在要的是做事的人……”
“主子,我明白了,一定按您的要求,出不了差错。”王县令道。
“一时看走眼也正常,一年内都要定期考核,再绩优录用为正式官员便可,”冯璋道:“……武才也都编进队伍之中,以后能力自然能出头。”
王县令应了。
“人才还是紧缺,但愿这粮种的事,天下人知道后,会有优者前来,你要负责招揽。”冯璋道:“还有医者,也是极为重要,无论是民医,还是军医,都要招揽,若有极为出色之人,给与官职,安顿在医院,让他带徒授人。”
王县令都一一应了,低声道:“……这些都易得,只是,还少了一个真正的国士啊,主子若要成王者之大事,必要有国士辅佐。臣虽然是个县令,也是科考出身,可以帮着主子治一城或几城,便若要治一国,稳定后方,必定要有国士之材。只是至今还未出现。天下混乱,人才凋蔽,实在是令人心痛……”
“会有的,若是有志之士,总会来的,只是早晚而已。”冯璋道:“在此之前,就辛苦你了。”
王县令出来了。
魏坤与郭冬走了进去,将商行的诸事都一一呈了上来,道:“最近来的商户又增加了六成,现在商业十分发达,税收制度也一一的下达下去了,但凡达到一定规模的都已经开始纳税,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以后会慢慢多起来的。另外,这是商行收集来的各地的消息,还请主子过目。”
冯璋翻着看了,一目十行。
两人早知他聪颖,一目便能迅速提取出账目上最关键的信息,看他看的快,二人也早已经习惯了。
“不错,账目很是清晰,此账,当以推广,以后就按此法来算,也利于征税和管理。”冯璋道:“若有混进来的奸细,也要及时清理。”
“是。”二人都应了。
冯璋合上账本,道:“让商人们带消息出去,无论有什么样的买卖晋阳都做,若有囤奇货者,皆可来晋阳交易。”
“是,只是城中太挤了,怕是……”魏坤道,“人必须得分流啊,但是现在外城还未建好……”
“从码头搭建临时交易处,加强管理既可,待外城建好,直接修建一条大桥,到运河那头,再在那边建一个大市场,人就能分开了,外城之外,还有城外城!”冯璋道:“此处,可攻可守,是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