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古代考科举 [强推] (天人少爷)



凡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大多不满足于眼前的风光,在青史上留下一笔才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不过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也太遥远了,好在进士们还有题名碑。

这座碑石位于国子监,记录着每科进士的甲第,姓名和籍贯,供晚辈们以及后世瞻仰膜拜,也算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一切仪式都举行完毕,方长庚只能说这时候身体素质十分重要,像有些六七十甚至年纪更大的进士又病倒了。幸而他们已经不用再追求什么仕途,而且高龄中进士十分受人尊敬,也能让他们一了毕生心愿。

但这些只是少数。

几十年苦读一朝飞升,新科进士们此时正是满腔热血,急欲一展宏图的时候,最好当然是留在京城,将来才有更多机会成为大浪淘沙之后的一颗金子。

可惜不是谁都有这个机会的。

除了三鼎甲可以立即入驻翰林院,其余人都要再过一道关卡,即朝考。

成绩分三等,一等三十七人为庶吉士,与三鼎甲一样入翰林学习三年,由教习人员悉心培养,钻研文史经籍,同时观政于诸司,学习如何处理政务,与三鼎甲的任务差不多。三年以后散馆考核通过就能升任翰林编修或检讨,差一点儿的也能当个言官——给事中或御史,其余派到各地做知县或任其他同品级官,好好干前方仍是一条康庄大道。

二等共一百名,一般是派到六部,大理寺,通政司以及其他重要衙门观政,打打下手跑跑腿,等有官位出缺则补上,也可以到外省任官,如果能在京中打通关系,将来成为衙门的一把手二把手,也算得意。

至于剩下的三等一百六十人,就只能离京到各省去观政,如果有县令空缺则补上。但几乎可以确定,这部分人今后升迁空间十分狭窄,到知府就顶天了,回京更是想都不要想。

一般来说,一等成绩考生基本与二甲进士的名单重合,三甲的同志们还可以努力努力,考个二等争取进入京官圈,凭借坚强的意志走上人生巅峰。



第109章 翰林院

所以在还未定下出路的这段时间, 新进士们四处奔波, 以求能得到一些官员的赏识, 同时准备并参加朝考。

不过方长庚只要去吏部注册, 之后去翰林院报个道,然后就可以开始正式上班了。

从顾尚仁口中, 方长庚得知一般来说他今后会走的道路。如果前几年在翰林院不出什么错, 接下来几年多半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这些地方轮流任职,每完成一部典籍的修订还能再升一级,其间派任到各地做考差,可以积累一波人脉,收一群门生,夯实和稳定在朝中的根基。这之后或许派至各地做官历练, 也可能留在中央, 稳扎稳打,到四五十岁时就有希望到六部担任侍郎或是尚书, 最后入阁拜相。

这是比较理想的轨迹, 但人各有命, 谁也不能保证这漫长的几十年里不出任何错,不被卷入官场风云,顺利从翰林院毕业。

不管如何,翰林中人被称为天子近臣, 即便被称为“清水衙门”, 还是有人打破脑袋想进来。

结束所有仪式第三天, 方长庚大清早就到了吏部门口, 等了半天也没见宣子昂的身影。他有些奇怪,两人明明说好这个时辰碰面,以宣子昂的为人不应该失约啊?

“晦之!”

方长庚一回头,原来是冯廷书。

“原来你这么早就到了。”冯廷书笑着走过来,一身普通的青色官服也被他穿得器宇轩昂。

冯廷书五官称不上出色,但一看就是从小养尊处优,没遇到过什么苦难的世家公子,而且一脸聪明相,有时候看人不免带着一些轻蔑,倒也不是故意的。

有些自尊心强的人在这样的目光下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但方长庚却不怎么放在心上,默认他这种轻蔑不是对着自己的,还是别自己对号入座比较好。

总体这几天相处下来,冯廷书不算一个惹人讨厌的人,行事也磊落,方长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也不算很早,只是不知道伯玉兄怎么还没来,再晚尚书大人恐怕要怪罪下来了。”方长庚苦笑一声,这时候最忌讳让人觉得他们骄傲自满,被奉承地飘飘然了,所以礼数一定要做满,也不知宣子昂哪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连这么重要的注册都迟了。

冯廷书是福建人,虽然出身好,但在京中并没什么根基,自然不比方长庚知道更多,只摇摇头道:“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如我们先进去,在尚书面前替伯玉兄寻个理由遮掩过去。”

也只能这样了。

方长庚和冯廷书从大门进去,接连穿过两重门,到了署堂,不料吏部尚书并不在,是一位年约四五十岁的吏部左侍郎接待他们。

“侍郎大人,宣子昂一早身体不适,恐怕来不了了,可否让我们替他注册,下午直接去翰林院报道。”

方长庚恳切道,没看到吏部左侍郎正一脸古怪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他才解释:“……你们两个不用等这位新科状元了,下午就去翰林院报道吧。”

方长庚和冯廷书立即察觉到一丝诡异,不禁抬起头睁大眼睛,用求知若渴的目光盯着侍郎,看得他浑身都不自在起来。

“宣子昂被人弹劾在会试中与主考官勾结作弊,昨日半夜里就被羁押到大理寺,其他的你们就别问了。”

什么?!两人惊得嘴都闭不上,眼里满是疑问。

左侍郎寥寥几句之后就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让两人不敢再更深入地打听情况,行礼之后就走出吏部,心不在焉地往翰林院去。

方长庚算是个半知情人,但顾尚仁在兵部,与这件事没什么关联,因此没有第一时间了解进展,他就更不可能知道。况且这几天风平浪静,就连宣子昂都以为风波已经平息,没想到在昨天爆发了。

震惊之下,方长庚有种话都说不出来的感觉。上任第一天身边就发生这样动荡,卷入其中的还是自己相识的好友,他不得不产生唇亡齿寒之感。

冯廷书其实比方长庚更意外,不过他和宣子昂只是点头之交,也明白朝堂之事瞬息万变,并没有太大感触,只是道:“伯玉兄这回怕是摊上大事了,只是我在京里这几个月,一直听说伯玉兄是个正直端方的大才子,不像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希望皇上能圣听明断,还伯玉兄一个清白。”

方长庚心情颇有些沉重:“可惜你我如今不过是小小七品编修,不能在皇上面前为他作证。”

冯廷书眉头一皱:“你可别轻举妄动,这事会有人调查,我们插不上手,反倒容易被牵连,不如静等事态发展,如果到时能帮伯玉兄一把,我也不会推辞。”他已经快到而立之年,对京城的情况不甚熟悉,不能怪他独善其身的想法。

方长庚“嗯”了一声,突然想到徐闻止如今任给事中,一定也参与到这里面来,与其回去问顾尚仁倒还不如问他,或许还能做点什么!

他心情稍定,声音也不像刚才那么低沉:“你说的是,我们先去翰林院,别的容后再说。”

这时他们都还没吃午饭,不过已经没什么胃口吃了,但翰林院这时已经没人值班,两人只好绕着长安街走了一轮,最后生理需求占了上风,于是找了一家饭馆吃饭。

点了几道菜,是方长庚的娘平时最拿手的,可惜远比不上小李氏的手艺。

方长庚突然十分想家,但没有长假肯定回不去,也不知道他们什么能收到自己的信,一想到他们知道他中榜眼的消息可能会出现的表情,方长庚总算有些愉悦了,消极的心态也一扫而空。

未时一到,两人向翰林院门口值班的兵卫出示堪合,顺利地来到一个七开间的厅堂,这里有大学士,侍读学士以及侍讲学士的分座,这三人也是翰林院中品级最高的官员。

翰林学士相当于翰林院院长,乃正五品官,是皇帝的顾问,同时也负责所有翰林官员的操评,对方长庚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不过这是个附加官职,当今的翰林学士徐元贤同时还是大学士,真正能直达天听的大人物。

至于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为从五品,负责讲读经史。另外整个翰林院还有正六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八品五经博士九人,以及典籍,侍书,待诏,孔目,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

这时候大学士不在,只有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两人坐在案前。



第110章 任务

两位学士都是四五十的年纪, 其中侍读学士叫李振朴, 山东登州人, 侍讲学士叫田绍芳, 浙江嘉兴人。整个翰林院除了大学士就他们两人品级最高,算方长庚和冯廷书的顶头上司, 而且接下来也是他们指点两位新翰林怎么修撰文史典籍以及办公, 所以方长庚表现得十分谦虚和恭敬,就是冯廷书也收敛地站着,听两位学士说话。

两位学士见他们两个都是少见的青年才俊,而且态度端正,自然不会怠慢他们,让他们两个坐下来, 耐心告诉他们平时的工作, 翰林院的一些规矩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